塔与风水 |
 
塔与风水 荒石 塔,是一种特殊建筑,属阳宅建筑之一。凡是有风水意义的塔,诸如镇山、镇水、镇邪、点缀河山、显示教化等,我们都称之为风水塔。 风水塔一般修在水口,作为一邑一郡一乡之华表。有些塔是为了弥补地形缺陷。如,安徽旌德县有个文昌塔是用来定龟和镇火的。旌德县的地形象五龟出洞,当地人认为如果让龟出走了,就会带走文运和财气。又因为县城西南有一座形状似火的梓山,导致城里经常失火,于是修塔以避凶。 明朝冷崇在《创建文星塔记》中记载陕西韩城县修剪“文星塔”的原因,在于东北方向的山峰不够耸拔,于是建塔,使风景完善。当然,更多的风水塔是为了振兴文运。它盛行于明中叶至清代,一般修得细长,似毛笔插入云霄,似乎要在苍天上书写什么。文塔标志着这个地方重视教育,是儒家用来兴文运的一种建筑形式,同时也是风水观念的产物。如湖北钟洋县的文峰塔,有22级,高16米,高耸在城东的龙山上,象一支巨笔,大有倚天铺云,写尽乾坤沧桑之势。当地学子每每见到此塔,油然而生追慕前贤的感慨。此塔创建于唐朝广明元年(880),重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武汉洪山之巅也有一座风水塔,四周都是大学,学子登上塔顶,心胸豁然开朗。陕西省泾阳县东南有一座塔叫崇文塔,建于明代,传说是当时在朝为官泾阳藉尚书李达为给家乡人办点事,就请了阴阳先生来勘察,阴阳先生看泾阳西北有山环,南有水抱,风水极佳,为什么不兴文运。再细看,原来西北有座笔架山,可惜有架无笔,南有泾河为墨,只待巨笔来蘸,于是在东南巽方建一塔,以振兴文运。说也怪,自明朝以后,泾阳文人辈出,书法家于佑任,左联创始人冯润璋,国学大师吴密,当代作家 李若冰、 雷抒雁、白描,书法家蒙志军等均出自泾阳。 韩城县党家村,被誉为当代东方民居的活化石。村东南修有文星阁,古代的党家村不但出有进士举子,全村人读书也蔚然成风。有些地方虽无塔却有象征文笔的山,都有相同的风水意义。在中国,此类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 广东省东莞市,古以朝山黄岭为文笔锋; 广东省和平县城,有正对的文笔山; 福建省龙岩州治,在锡帽山上建有文笔塔; 福建省惠安县城,有正对的文笔山、登科山; 浙江省奉化县城,有正对的文笔山; 江西省广信府城,在琅琊山上建有文笔塔; 江西省丰城县城,以猴峰为文笔锋; 四川省阆中县城,在东南塔山上建文笔塔; 湖南省宁远县城,以鳌头山为文峰。 … 西安市文物部门最近对一座古塔进行了考证,发现此塔原为过去庇护古城西安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塔。这座塔名叫奎星阁,位于碑林博物馆正门外咸宁学巷的东侧,由于周围民房林立,而且地处偏僻,不仅是一般游人和市民,即使是文史地志方面的专家也未对其多加留意。“奎星”是黄道二十八宿之一,古人信奉其主宰文运。宝塔为两层方形实心砖塔,塔基边长约为4.1米,高约为14米,在塔身北侧正上方,有“奎星阁”字样的砖雕铭文,铭文下方有一壁龛,里面是一个泥塑的奎星神像,奎星单腿站立,手提方斗。 据考证,此塔大致建于明朝。明清时期,中国古塔受风水术的影响,一批风水宝塔应运而生,奎星塔位于明清西安城的东南,同大部分风水宝塔的位置方位相当,暗合“紫气东来”之意,应该属于风水宝塔的一种。这座塔座落在碑林附近,碑林在明清时被称为孔庙,也称文庙,大概也是为了保佑来此祭拜的文人学士文运、官运亨通。文物专家表示,如此规模的风水宝塔在西安还是首次发现,应加强对这一文物的保护。 还有,在阜阳图库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有一塔.。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 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方,即巽方。《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乾角”。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记载: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疏去:“风既相随,无物不顺”。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 风水塔,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作为人文景观,对乡村、城市建设有重要作恶用。海南省言安县的中部就有一座文笔峰,山色秀美,为安定八景之一,古代这里出了不少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誉为“三朝硕士,一代伟人”的礼部尚书王弘海就出生在此峰脚下,王弘海一生著作很多,文学上颇有成就。 《阳宅三要》云:凡都省、府庭、州县、场市,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宜于甲、巽、丙、丁四字上立一文笔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山上立文笔、或平修高塔,皆为文笔。 玄空学上对塔亦有论述: 塔是挺秀之形,名曰“文笔”,若在飞星之一四、一六之方,当运主科名,失运亦主文秀。若在飞星之七、九、二、五之方,主与灾祸,克煞同断。 塔作为一种历史遗存,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否有风水作用,值得后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