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壁画及道释画 |
 
徽州壁画及道释画 徽州自古多名山,而自古名山僧占多,所以也孕育出灿烂的徽州道释画文化,它是人物画的一种,以道教、佛教为内容的绘画。魏晋、南北朝以来,宗教画极盛,名家辈出,所作以壁画为主。历史就有许多代表作,如东晋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南朝谢灵运之《菩萨像》,五代杜敬安的《无量寿佛》,北宋李公麟之《经摩天女》等等。而我们徽州根据目前的遗存,似乎明朝开始。目前,徽州歙县小溪的丛林寺有丁云鹏的壁画,徽城郊的圣僧庵有黄柱的壁画等等,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徽州道释画渊源和艺术特点。 道家、释家的壁画,在宋代以前很兴盛,出现过许多名家。南宋以后成为欣赏艺术品,到了元代佛教渐衰,画风变迁,至明代三百年间,道、释画家,寥落如晨星,明代后期更是微微暗淡。只有零星的民间艺人把它当作吃饭手艺,惨淡经营。可徽州的丁云鹏、郑千里、黄柱、吴敏等人,却投身这门艺术中,与民间艺术共同创作,于是,明朝的徽州中的庙宇、祠堂、尼庵等,甚至白云深处的民宅中的粉墙上也出现了一幅精美的壁画,使徽州的墙壁上出现一道道绚丽的光彩。 书画大家丁云鹏,于二十九岁时就在歙县溪南金竺山的圆道庵就画了一幅很著名的水墨观音罗汉图,可惜太庭院、曾房、天井等房舍组成。庵始建于唐武德年间,据(歙县志》记载:“有僧慧明善医,时人多患眼病,慧明用庵左灵脉泉为病人洗眼,云翳全消,里人敬大师,尊为圣僧。庵由此得名。”井侧有篆额“洗眼泉”三宇石刻,为新安名人许承尧所书。最令游人陶醉是庵内的“侧坐观音”和“渡海罗汉”壁画,是现代名画家黄宾虹的堂祖黄柱所绘。左壁上是“九尊罗汉过大海图”通景,右边为“九尊罗汉上五台”通景,后壁为“侧坐观音像”,享殿台阶两边壁上分别画苍松、翠柏图。壁画构图,运笔恣肆洒脱,用墨淋漓尽致,布局生动,意境深邃。人物惟妙惟肖,山形海景,笔法多姿。当时佛教壁画多以工笔重彩,而此处采用了水墨敷色的大写意手法,可谓国内罕见。黄桂,据《安徽画家汇编》上有词条:“其人物佛像,皆人妙品。” 还有丛林寺壁画,丛林寺曾名桂花溪院,位于县南小溪村东南2里处。殿内中间四柱上架横枋,枋上用12座斗拱起藻井,天花板上彩绘云龙图案。道光《歙县志》载,“殿后有丁云鹏水墨罗汉”。然民国《歙县志》则载,“壁有丁云鹏水墨观音罗汉像。”现今后壁上确有水墨观音、罗汉像24幅,圆框,直径67厘米,有:童子拜观音”、“观音渡海”、“打坐”、侧坐等形象,除一幅外,余皆绘有山水花树背景。画面线条流畅,构图用心;人物丰姿怡态,眉目传情;不失壁画中之佳作。另有一幅壁画,高2.6米,宽4.16米,由于粉墙损过甚,画作已漶漫不清,从残留墨迹中,似曾画有山林胜境。 而当代新安画派著名道释画名家应是洪百里先生,百里本是新安派山水名家,而其道释人物画也颇有名气,非其他人能所及的。他学识渊博,熟读中国传统文化,深知道释画之精华。他对佛教中《达摩图》、《无量寿佛》、《和合二仙图》等图都很有研究,所有他笔下的罗汉伏笔虎、无量寿佛、布袋和尚等等作品,幅幅皆别开生面,敷染容貌力求晕饰,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尤其是洪先生的布袋和尚,这是一种禅宗画题,其和尚为五代后梁明州奉化人,古文有记曰:“尝皤腹,以杖荷一布袋,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随处偃卧,形如疯颠。时人以为弥勒显化,到处图其形象。”南宋以后,禅林多画之,梁楷有《布袋和尚图》、陀罗《布袋图》等等。洪先生大胆吸收古人的艺术形象描绘:“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的特点,又继承发扬。他笔下的布袋和尚,可谓气象万千,禅意无穷.所写人物,力遒韵雅,超迈绝伦,随时变改,与世竟新,可谓中道释画的大胆创新,所以,洪老之罗汉,片纸亦为珍宝。 特值得一提的是,徽州绩溪旺川太平天国壁画。这组绘于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内的壁画共有七壁,内容包括攻城、进军、神怪小说故事、俚歌、题字等。主画“攻城胜利图”,长二米,高一点五米,是太平军首次攻克旌德县城的写真,它如实描绘了旌德县城特点。图中展现了攻城部队行军、架登云梯、肉捕、胜利等情景,还描绘了清朝官员长跪乞降,百姓出城欢迎太平军等场面,显示出革命势力摧枯拉朽战无不胜的威力。这组壁画不但艺术价值很高.而且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一份极其珍贵可靠的资料。 这组壁画的绘制时间,根据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的考证,认为当在一八六零至一八六四年之间,只可惜无法考证画家是何人,或是徽州民间艺人所为,也许是太平天国中的“宫廷画家”之杰作,让后人去考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