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徽州目连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徽州目连戏

  目连故事源自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及唐代的《目连缘起》和《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说的是王舍城中一个虔诚信佛的家庭,傅相、刘青提夫妻生前和死后的一些经历,以及他们的儿子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脱离苦海,只身前往西天取经,学得佛法,深入地狱,救出母亲,全家团圆。最早的演出,大约是北宋末年在汴梁(今开封)演出的《目连救母》杂剧。民间艺人演《目连救母》和卖《尊胜目连经》、焚盂兰盆等相关连,是佛教中元节的一项内容,带有祭祖、报丰收、祭新坟、赈孤魂的含义。元杂剧中也有《目连救母》剧目。可见从宋至元《目连救母》杂剧一直在民间流传,但一直没有系统的文字剧本。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祁门县清溪村人郑之珍对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戏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写完成《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册,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刊刻行世。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最早和最完整的目连剧本,对后来的祁剧、湘剧、辰河戏、绍剧、徽剧、京剧、昆剧、川剧的目连戏故事剧本都有影响。

  宋元时期徽州就有目连杂剧的演出活动,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一经产生,更加推动了徽州目连戏的发展,演出活动更为盛大。祁门民间流传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在栗木”的说法。明清时期徽属六县的目连戏班不下数十个,其中影响较大、活动面较广的有祁门箬坑乡的马山班、彭龙乡的沥溪班、渚口乡的樵溪班以及清溪、环山、栗木等地的班社;还有歙县长陔乡的韶坑班、长标乡的劝善班等。清乾隆以后流布在徽州各县的六十多个徽剧班社,也大多能搬演目连戏或目连折子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前五篇文章

徽州壁画及道释画

赏摩崖石刻 看英德历史

黄山古文化之:石刻碑刻

龟兹史料辑录(七)

龟兹史料辑录(三)

 

后五篇文章

徽州园林艺术简论

解读石佛山摩崖石刻

金佛寺:被拆解的传奇寺院

摩崖石刻 渐渐湮灭的记忆

千壁丹青——漳县摩崖石刻探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