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解读石佛山摩崖石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解读石佛山摩崖石刻

  ⊙黄睦平

  在南平市区北都山中,千百年来流传着一则神奇的传说:古时有兄弟三人,老三去挑水不慎溺死;老二俯身思救,化作一尊石人;老大悲痛不已,也变成一尊石人。这位老二化作的石人,就是我们通称的石佛,这山便叫做石佛山。

  然而,比传说更为诱人的是这山中的摩崖石刻。据说,这山中有摩崖石刻数十幅,可在二三十年前,它们仍遮遮掩掩在野灌蔓草、流土碎石之中,偶尔被进山采药、伐薪烧炭的老农所见。如今经过开发,已经有几幅摩崖石刻展示在我们面前了。

  这些已被发现的,应数陈宓的摩崖石刻最为著名。陈宓,字师复,福建莆田人。其父陈俊卿,曾任丞相。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任南剑州知州。任职期间,积极救灾减税赈民,在九峰山创建延平书院。他是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爱百姓的好官。陈宓至少来石佛山旅游揽胜两次,并留下好几处摩崖石刻。该石刻二百余字,由于岁月的流逝,岩石风化剥蚀严重,许多字已经磨泐得不可辨认。经专家反复考证推敲,石刻的大意是:陈宓于宋嘉定十四年底任南剑州知州,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一直忙于救灾工作,难得有空休闲。听说延平山水名胜是距城关不远的石佛山,便在春暖花开的日子与王报忠等人一同去游玩。由黯淡滩西行五六里,沿途清泉、白石、云崖、烛峰景观,边走边看,心旷神怡,好象置身于庐山、武夷山、天台山、雁荡山之中……所谓石佛山,是因为有一山峰像笔一样直挺挺地屹立在西面……十余人在这里进行流觞品茶等游乐。于是将这峰题名为文笔……将洞题名为修禾契洞。怀念这游览的时光啊……风景名胜的显赫或晦暗并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

  在陈宓摩崖石刻的正对面,又有一幅摩崖石刻只有二十余字,系住持僧芝振立,其中刻有陈宓等六人的姓名。从这些历史陈迹来看,当是宋代古迹无疑了。

  在距陈宓摩崖石刻的不远处,有一旧院址,废基、柱石、瓦砾、驳岸随处可见。这里原是一座寺庙,叫莲花禅院。因门前有一巨石似莲花之柄,四面山峰如莲花之瓣而得名。据史载:宋绍兴、嘉兴年间,与莲花禅院先后建有弥陀庵、明秀庵、中岩庵、文惠王庙、追远堂、广教寺、黯淡寺、寝隐堂、钟山堂等十余所寺院,但真正吸引行人进山游玩的是“修禾契洞”。修禾契,也叫春禾契,古代民俗。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成群结队进山,在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而文人墨客则在修禾契洞附近聚会吟唱、流觞。无怪乎陈宓对这种游乐形式表示赞赏,并刻进了石崖,作为永久的纪念。可以想象,在久远的宋元时代,这里一度可是香火旺盛,善男信女、文人墨客摩肩接踵,往来于此,热闹非常。

  值得一提的是,石佛山公园进口不远处,还有一幅元代摩崖石刻,共五行40多字。由于岩石硬度不够,风化剥蚀严重,且树根在裂缝中膨胀生长,使部分字迹已经无法辨认。经有关专家认真考证,这些字的内容是:“承事朗延平路南平□□达鲁花赤兼劝农事□□□□□路壹百五十□□祈保□□显达。泰定三年四月吉日记。”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元朝时期蒙古族人统治中国,汉族人不能担任正官,由蒙古人担任各地行政机关的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古语,有镇压者、制裁者、盖印者之意,翻译成汉语含有监临官、总辖官之意,是一个地方掌握实权的最高长官。元朝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南剑州改名为延平路,剑浦县复名为南平县。别看这幅元代摩崖石刻内容十分简要,主要内容已无法搞清楚,但是,它却保留下具有元朝特色的许多史实。

 
 
 
前五篇文章

徽州园林艺术简论

徽州目连戏

徽州壁画及道释画

赏摩崖石刻 看英德历史

黄山古文化之:石刻碑刻

 

后五篇文章

金佛寺:被拆解的传奇寺院

摩崖石刻 渐渐湮灭的记忆

千壁丹青——漳县摩崖石刻探秘

千年古刹,天柱寺

诗文与石头一起生辉——英德市境内摩崖石刻拾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