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国宝春秋——雕塑篇》——追逐佛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国宝春秋——雕塑篇》——追逐佛光

  作者:沈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手 唐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皇帝礼佛图 北魏 石灰岩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皇后礼佛图 北魏 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高树龛佛像模拟复位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高树龛佛头像 北魏 高32厘米 原哲敬堂藏 现回归龙门

  陈列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皇帝礼佛图》和陈列于堪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馆的《文昭皇后礼佛图》,并称《帝后礼佛图》,均出自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北魏石刻造像,不仅因其宏大的场面、精美的造像以及精湛的雕刻技艺闻名于世,也因其流失海外不寻常的坎坷经历而被世人所关注。

  宾阳洞共分为南、北、中三洞,其中,中洞和南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后营造的洞窟。《魏书·释老志》记载:“景明初,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凖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顶去地三百一十尺。正始二年中,始出斩山二十三丈。至大长秋卿王质,谓斩山太高,费工难就,奏求下移就平,去地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两洞呈南北并列状,中间置北魏巨型造像碑一座。宾阳中洞约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石窟仿照云冈石窟灵岩寺样式,因此,北魏时称灵岩寺,直至明清之际,才开始称作宾阳洞。宾阳洞约完工于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15~527年)成为继龙门石窟古阳洞开凿之后的第二个大窟,也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最具代表性的洞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宾阳中洞是皇室经营开凿的大型洞窟,整体窟型和所有的造像画面,都是根据总体设计而进行布局安排。按照洞窟内的整体布局,窟口内前壁两侧,自上而下各分四层,平行布列着具有绘画效果的,有关佛教内容的大型浮雕。壁面最上部第一层,北侧为合掌静听的文殊,南侧为维摩诘经变故事;第二层表现的是佛本生故事:南侧为须大挐太子本生,北侧为摩诃萨埵那太子本生;第三层就是著名的《帝后礼佛图》:北侧是《孝文帝礼佛图》,南侧为《文昭皇后礼佛图》;第四层是神王十像,南北各五神王。置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在高度上具有最佳的视觉效果,成为整体浮雕壁面中最具表现力的主体部分。

  《帝后礼佛图》构图严谨,气势恢宏,画面分别以孝文帝和文昭皇后为中心,形成南北相对应的礼佛行进队列。正是由于礼佛图气势恢宏的画面和精湛的浮雕雕刻工艺,也因此成为外国列强猎取的首选,遭遇盗凿继而流失海外。

  龙门石窟近代被大规模的破坏,开始于上个世纪初。根据王振国1991-1992年对龙门石窟破坏残迹的调查资料显示,龙门石窟近代遭到破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07年至1918年之间;第二阶段是1918年至1935年间;第三阶段是1936年至1945年间。在主要调查的96个的洞窟中,有262尊佛及菩萨被盗走,毁坏其他类像1063尊,龛楣8处,说法图浮雕10幅,本生故事浮雕2幅,礼佛供养人浮雕16幅等等。日本人关野贞于1906年和1918年两次到龙门石窟考察,从所记录前后两种不同的状况可以得知,“从民国3年(1914年)起,洞窟雕刻的多数佛像头,能取下来的都被取掉卖给了外国人,而现在可以说无一个完整的了。” 宾阳洞石刻被盗凿的时间,大约在1930年至1935年间。日本人水野清一1936年到龙门石窟考察时,对宾阳洞前壁的浮雕《帝后礼佛图》,曾有这样的记录:“宾阳洞有著名的浮雕杰作,我们怀着极大期望来到龙门,震惊的是那些浮雕完全被盗凿……”

  1952年调查人员在北京炭儿胡同彬记古玩店里找到了古玩商岳彬与美国普艾伦签订的盗买《帝后礼佛图》的合同书,根据合同资料显示,《帝后礼佛图》开始被盗凿,应当是在1935年前后。所签订合同中这样写道:

  立合同人普艾伦彬记今普君买到彬记石头平纹人围屏像拾玖件,议定价洋一万四千元。该约定立之日为第一期,普君当即由彬记取走平像人头六件,作价洋四千元,该款彬记刻已收到。至第二期,彬记应再交普君十三件之头。如彬记能可一次交齐,普君则再付彬记价款六千,如是,人头分二次交齐,而该六千价款,亦分二期付交,每次三千。至与(于)全部平像身子,如彬记能一次交齐,而普君再付彬记价款四千。如是,该身仍分二次交齐,而此四千价款,亦分二期,每期二千。以上之货,统一洋价一万四千。至与(于)日后下存应交之货何年运下及长短时间,不能轨(规)定。倘该山日后发生意外,即特种情形不能起运,则该合同即行作废,不再有效。此乃双方同意,各无反悔,空口无凭,立此合同为证。

  此合同以五年为限,由廿三年十月廿一日止。在此五年内,如不能将货运齐,该约到期自行作废。

  普艾伦(签字)

  立合同人

  彬 记(盖章)

  民国廿三年国历十月年一日立

  合 各持一纸 同

  从上述的合同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普艾伦成为盗凿《帝后礼佛图》的直接引发人。普艾伦是东方艺术的崇拜者和追随者,曾出任纽约博物馆远东艺术部主任,九一八事变之前,他曾到洛阳参观旅游,在游览龙门石窟时,将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拍摄下来带回北平。然后普艾伦找到当时北平的大古董商岳彬,经过一番密谋和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书面协议。

  从合同的另一个侧面,我们还可以知晓,《帝后礼佛图》的盗凿,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层次分阶段,依次进行。而且即便是在当时国破家亡的恶劣环境下,这种盗凿祖先遗留的佛教艺术瑰宝的行径,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进行,还是要进行秘密策划,小心谨慎的从事。

  按照合同要求,岳斌来到洛阳,找到当时洛阳东关的古玩商马龙图,然后由马龙图出面,勾结偃师杨沟村伪保长王梦林,共同策划盗凿礼佛图的方案。他们指使该村土匪王毛、王魁、王东立等人,用枪逼迫同村石匠王光喜、王水、王惠成三人从事现场盗凿。面对《帝后礼佛图》这样高2米,宽4米的大型浮雕,如果想将整体凿下而又不破坏画面,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岳彬决定,将浮雕分块凿下,待运到北京后,再进行整体拼接还原。虽然,凭着多年的经验,石匠们非常明白,浮雕只要被分块凿下,就无法再进行完整的复原。但枪口之下,石工们也只得违心地开始盗凿。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石工们大多在晚上夜深人静时进行盗凿,这时,石窟外围主要通道都有土匪放哨,石匠们凭借着微弱的手电筒灯光,对着事先拿到的照片,怀着恐惧且忐忑不安的心情进行敲凿。如果有土匪发出信号,工匠们则慌忙扔下手中的工具,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现场。在逃散的瞬间,手中的碎片也随之扔到洞窟前的伊水河中,致使礼佛图不可挽回的永远缺失。

  1965年11月,文化部文物博物馆研究所王辉、王世襄与龙门石窟文物保管所的温玉成等组成调查组,对参与盗凿《帝后礼佛图》的当事人进行了调查。文管所副所长马玉清,将直接参与盗凿龙门石窟的洛阳偃师县杨沟村石匠王光喜、王水、王惠成三人,约到文管所会议室,以座谈方式了解当时的情况,并直接到现场寻找盗凿的痕迹。石工王光喜回忆起当年的情况:“常去的有我们三人,主要是凿宾阳中洞北边下面的身子(指孝文帝礼佛图)。当时有照片,打一回看一回照片,按打得多少付给钱。照片在马龙图那里存放着,主要靠王魁两下接头,打下的碎块由王魁转交马龙图。我也进城往东关送过一次,下边搁佛像,上边放一些石灰,说是进城送石灰的。很不好打,打得直冒火,那石头是火硝石,光宾阳洞就打了二、三年。”从上述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盗凿礼佛图,有着周密的行动计划和操作程序。从对着照片进行敲凿的情况分析,很有可能是先在照片上就划分出分割的区域,按照所画的分割线进行打凿,首先将头部凿下,然后根据划分区域进行敲凿。运送打下的浮雕残片,也是经过伪装而不致让人起疑,说明当时的整个过程,还是较为隐蔽的。

  被盗凿下来的《帝后礼佛图》碎片,运到北京之后,岳彬随即找来工匠,对着照片进行复原工作。但由于碎片很不完整,整体复原显然已不可能。工匠们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将《皇帝礼佛图》的局部复原出来。《文昭皇后礼佛图》还没有开始进行,就已经到了岳彬与普艾伦签订合同交付浮雕造像的日期。此时,普艾伦专程来到北京,看到的则是残缺的《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的碎片。无奈之下,普艾伦也只能如数付钱给岳彬,并于1935年带着礼佛图的残缺碎片回到美国。

  不过,普艾伦带走的并不是所有的碎片。根据《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七期资料显示,北京解放初期,古玩商岳彬家中查抄出一部分碎片,对照早期未盗凿前拍摄的《帝后礼佛图》照片,经过专家的精心比对,拼接出的轮廓还可以辨别出大致是出自《皇后礼佛图》的部分碎片,有可能是延伸到南壁九个侍女的形象。这一部分残片之后被运回到龙门。据此,我们可以知道,现陈列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皇后礼佛图》,为什么会出现不完整的拼接形状。

  普艾伦将礼佛图残片运回美国后,又是怎样将其拼接成现在的展品,重新陈列于大都会博物馆和纳尔逊博物馆的?我们不妨将目光再转回到1935年的美国。普艾伦将《帝后礼佛图》的残片运回美国后,立即找来许多专家学者,希望将两幅礼佛图重新拼接完整,但始终未能如愿。无奈之下,普艾伦将已拼接的《皇帝礼佛图》卖给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正是目前陈列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皇帝礼佛图》浮雕组合体。而《文昭皇后礼佛图》的重新复原,则更不同寻常。由于无法将《皇后礼佛图》复原,普艾伦只得将礼佛图的碎片,全部拿到文物市场上分片出售。此时的北京,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被盗凿,并被运往美国进行销售的消息已四处传开,当时正在北京的美国纳尔逊博物馆馆长希克曼,听到消息后,立即返回美国,并随即在美国各大文物市场收集剩余的礼佛图残片。希克曼前后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最终也没有将全部碎片完整收集,仅收回约三分之二。在此情况下,希克曼只得开始进行复原工作。值得庆幸的是,希克曼于1931年曾在龙门石窟宾阳洞做过礼佛图的拓片,这给复原工作带来了转机。纳尔逊博物馆还特地请来有经验的雕刻家,与希克曼一起进行《皇后礼佛图》的复原工作。为了较为准确地恢复原貌,他们将礼佛图碎片放在一个与拓片大小一致的沙盘上,松软的沙面可以将碎片摆平,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比对着照片,平稳地排列拼凑。不过,但由于一部分关键的碎片无法找到,致使拼接复原的工作很难继续进行。正在此时,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听到纳尔逊博物馆正在进行《皇后礼佛图》的复原工作,便将他们之前收集的礼佛图残片,送给了纳尔逊博物馆。在各方面的帮助下,经过将近二年多的努力,纳尔逊博物馆最终完成了礼佛图三分之二的复原,图中主要人物形象基本回复原貌。据纳尔逊博物馆的专家介绍,为了区分原作及复制之间的差别,他们采用较深的背景颜色作为衬托,以表明是整体礼佛图的复制部分。最终,《文昭皇后礼佛图》以拼接主要形象并复制次要部位的方式,完整展现在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帝后礼佛图》分别以孝文帝和文昭皇后为中心,形成前簇后拥、南北两相对应的礼佛行进队列。画面构图严谨,错落有致且和谐统一,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1500年前,北魏皇室贵族崇尚佛教,列队礼佛的恢宏场面,是北魏社会宗教生活的生动再现,更是佛教造像汉化的代表之作。

  岁月沧桑,那些陈列在大洋彼岸的精美造像,在展示着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同时,又在无声地倾诉着他们颠沛流离的不寻常经历。而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头像的经历,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龙门石窟佛造像回归故里的希望和乐观前景。

  2005年10月22日,是龙门石窟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里流失到海外近80年的7件佛造像,又重新回到了他的原发地。《中国文物报》以专版进行了报道。其中,出自古阳洞北壁的高树龛佛头像,因找到原址的佛龛,并成功对接而更令人们关注。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年代最早,并利用天然溶洞雕凿而成的洞窟。古阳洞内最精彩的雕刻当属南北壁上的佛龛。著名的龙门二十品,这里就占据了19品。高树龛位于古阳洞北壁第三层列龛上部中央、杨大眼大龛的左上方,是此列小型龛中的一个。龛为圆拱形,拱形内有九个童子牵引着璎珞,龛内造像为释迦牟尼坐佛,两侧并立二菩萨。坐佛身着袒右袈裟,结跏趺坐于平台之上。高树龛佛造像制作年代,正处在云岗石窟造像风格向龙门期转型之际,兼阳刚雄浑及秀骨清像二者特征,是北魏龙门石窟中同一时期的代表之作。佛龛旁刻有著名龙门二十品之一的高树龛题记:

  景明三年五月卅日邑主高树唯那

  解伯都卅二人等造石像一区愿元世

  父母及现世眷属来身神腾九空迹

  等十地三有同愿高买奴高恶子

  王僧宝夏侯林宗高留祖魏洪度高

  乞德高父成左芝高安都高楚之高

  郎胡司马保解伯勍高文绍高天保

  亲英芝盖定王张定光高南征高昙

  保高副高洛珍杨洪佰高思顺邓通

  生高珍保孙山起薛文达高天生

  根据题记,可知此像龛是以高树等32人组成的民间信佛团体“社邑”,于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公元502年)出资兴建。

  高树龛佛头像何时被盗凿的呢? 从1907年,法国人沙畹到龙门石窟考察所拍摄的119幅数量丰富照片中,可得知古阳洞内的各个佛龛还保存的完好无损。而在日本人关野贞、常盘大定合著出版的《支那文化史迹》图版中,高树龛佛头已经不存在。关野贞曾于1906年和1918年两次到过龙门,常盘大定于1921年到过龙门。而关野贞等拍摄的照片,以古阳洞内容最为详尽。从关野贞第二次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古阳洞 被盗凿的惨状。 根据王振国研究资料表明,古阳洞遭到盗凿主要是在1918~1935年。这一阶段洞内造像几乎无一遗漏的全部被凿下,被凿总数达到121例,整体被凿的就有67尊。除了主尊龛像,还有龛楣、龛壁的装饰雕刻的飞天、文殊、礼佛图、狮子、香佛塔等,几乎包揽了佛教造像的各个方面。这些精美的造像随后辗转流散于海外。

  自幼喜爱艺术的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50年代在香港从事雕塑艺术,60年代移居美国。陈先生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看到大量陈列于其中的精美中国古代雕塑,使他萌生了寻找、收集、抢救和保护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想法。1991年春天,陈哲敬从美国一个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高树龛佛头像。这位美国收藏家是在十几年前,从比利时购买的。根据陈哲敬先生的判断,高树龛佛头像最初应是由法国人购买。作为收藏家和雕塑家的陈哲敬先生,凭着多年的经验,判断此像应当出自龙门石窟。随即,陈先生将此像的照片寄给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史学家汤池先生,汤先生推断,这尊佛头像非古阳洞莫属。

  1991年冬天,陈哲敬先生专程赶到洛阳龙门石窟,会见了时任龙门石窟文物研究所所长的温玉成先生,温先生是佛教考古的专家,他们共同开始对流散海外的龙门石雕进行调查。1992年秋天,陈哲敬先生第三次来到龙门,当时正值龙门石窟研究所筹备召开“龙门石窟1500周年(公元493-1993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而研究所确定将流散海外石雕的复位研究作为讨论会的研究课题之一,陈哲敬先生应邀参加这项研究。

  陈先生将高树龛主佛像照片拿给温玉成所长,温所长从造像的风格上判断为古阳洞的像。他们拿着照片,在古阳洞内不断的进行对比,最后终于在北壁第三层高树龛找到了原位,这就是位于古阳洞北壁上层的高树龛佛造像的头部。2004年,国家文物局掌握了相关线索后,指示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并经过专家的严格论证和龙门石窟研究院的确认,最终决定征集高树龛佛头像等7尊佛造像。2005年10月22日,这批龙门石窟流散海外的石刻造像,终于回到出生之地。

  根据龙门石窟1965年和1992年,两次对96个破坏严重的重点窟龛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发现被盗走佛及菩萨等主要造像262尊,损坏严重的其他各类造像1063尊,龛楣8处,说法图浮雕10幅,本生故事浮雕2幅,本性故事浮雕1幅,礼佛供养人浮雕16幅,碑刻题记15品等,这些数字占据整个龙门石窟被盗凿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我们也期待着众多流散于海外的石刻造像能够早日回家。

  主要参考资料:

  1、龙门石窟研究所编:《龙门流散雕像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2、龙门石窟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编:《龙门石窟》2卷,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3、宫大中:《龙门石窟艺术》(增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4、财团法人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中国古佛雕·哲敬堂珍藏选辑》,艺术家杂志社,1989年版。

  5、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

  (沈琍 博士、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前五篇文章

《国宝春秋——雕塑篇》——青州依旧属南朝

屏南县志——佛教篇

霞浦县县志——佛教篇

拉萨药王山摩崖石刻叙论

康区格鲁派第一寺——昌都向巴林寺

 

后五篇文章

《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部分选登

《绵山神佛造像上品》(选登)

白居易与仙游寺(外一篇)

藏区名刹拉卜愣寺

茶缘资国寺,再说茶之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