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志——风景名胜 |
 
屏南县志——风景名胜 第一节 鸳鸯溪风景名胜区 鸳鸯溪原名白水洋溪、白岩溪,位于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处,离县城30公里。景区西起鸳鸯湖(甜泉水库)长栏桥,东至溪兜,南起水竹洋,北至翠溪,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78.8平方公里,其中“福建省屏南宜洋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面积10.35平方公里。整个风景区成月牙形,共分为白水洋、宜洋、太堡楼、仙峰顶、鸳鸯湖五大景区,有一塔二泉两寺三湖四岛五涧六岭九桥十溪十三滩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岩百瀑,秀丽风光,名闻中外,有“爱侣圣地”、“鸳鸯故乡,猕猴乐园,人间仙境”、“我国瀑布最多的风景区”等盛誉。 鸳鸯溪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70%。每年秋分至次年清明,数以千计的鸳鸯从北方飞来过冬,常年栖息溪畔林间的中华猕猴有300多只,此外还有蟒蛇、云豹、白鹇、穿山甲等10多种国家二类以上保护动物,被称为“天然动植物园”。 鸳鸯溪两岸为中生界火山岩覆盖,溪流急剧下切,形成“V”型沟谷地貌,千米高峰数十座,最高峰牛母石峰海拔1374米,河床海拔430米,南北落差280米,形成了急流处气势恢宏、波澜壮阔,深潭处波平如镜、清幽雅静的动感强、反差大的独特的多姿多彩的旅游境界。 白水洋 又名仙耙溪,为鸳鸯溪四大奇观之一,是鸳鸯溪上游景区。其三大水上万米广场经国家建设部组织专家证实,系目前世界已发现的稀有浅水广场,故被称为“天下绝景”。白水洋平坦的岩石河床为一石而就,净无沙砾。三大广场最大的面积近4万平方米,最宽阔处达150米,河床布水均匀,水深没踝,阳光下波光粼粼,一片白炽,故称白水洋。洋上可骑自行车,可驶汽车。有宽近百米的白水弧瀑,有近百米的水上滑道,赤身冲浪不伤肌肤,下与燕潭沙滩相连,既是天然的冲浪场所,又是天然的水上游乐场。白水洋两岸五老峰、观音岩相对,峭岩平洋反差强烈,景色奇美,景区中还有石笋岩(又称纱帽岩)、洞潭峡瀑、猴王远眺、双仙下凡、槽潭雄瀑、双乳岩、仙鲤朝天(站岗台)、巨象迎宾等景。 齐天大圣洞 位于白水洋下游,石洞高大宽阔,洞内岩牙嶙峋,洞前沙滩广阔,溪中巨石林立。清同治十年(1872年)十二月,村民修建齐天大圣王庙,设有齐天大圣石刻神位,上刻“玉封上洞齐天大圣王合殿”,后庙毁,仅留石柱及石旗杆,洞旁河岩群中有石纹影慈母心、情人影,维妙维肖。 百丈水帘洞 位于鸳鸯溪中段宜洋景区,为鸳鸯溪四大奇观之一,清朝宜洋武举张朝升题曰“水成烟”。因洞前瀑布高达150米,宽20余米,气势恢宏,被列为“全国五大水帘洞之首”。丰水时,它仅一重瀑布,枯水时可分解为三重瀑布,曲折有致。其特点是瀑面宽、落差大、移距远、径流量足且不枯竭,四季可观。水帘洞嵌于半山腰,可容纳百余人。游人从侧面进洞身不淋湿,似游龙宫。瀑旁有神龟与神蛙二石和黑猩截瀑等景与之相衬,石刻似“啊”非“啊”,可读为“啊,百丈河山壮观非凡”10字,构思奇巧。水濂洞下正在营造花果山,准备人工驯化猕猴。 如来观音同驾雾 从大白岩顶保护区入口处望鸳鸯溪下游,可见一峰似如来高卧巨像,合掌抵颜,锁住溪谷,其上侧有一尖岩,酷似观音盘膝于莲花座上,二景单称分别为如来高卧、观音移莲。早起“看如来观音同驾雾”,是时云海横遮于山腰之下,柔柔腾涌,恰似如来观音驱云驾雾冉冉而来,路边两株百年古松刺破雾海,别具神韵。省政协书画家考察团认为可与黄山云海相媲美,为鸳鸯溪四大奇观之一。 鼎潭仙宴谷 位于鸳鸯溪中段大白岩下,为鸳鸯溪四大奇观之一,被称为“全立体景观”、“大环幕风光电影”、“中国仅有,世界少有”。峡谷中四潭如巨鼎相连,间有“烟道”相通,俗称鼎潭串珠。潭中碧水沸腾、玉液翻卷,如沸锅一般,水雾弥漫,扑扑有声。谷中岩床光滑、巨石林立、峭壁相夹、月门洞开、高瀑飞泻、险洞高悬、清风习习、气势恢宏,是鸳鸯最喜欢游玩的地方。谷中景点还有佛首岩、侧脸观音、老顽童、弥勒岩、猴王照影、娘娘御座、娘娘浴迹、骆驼岩、鸳鸯岩、群蛇岩、浮雕群像、美满窝、仙女瀑、中流蛙石、龟压蛇岩、海豚顶球、仙鲸载客(仙戏台)、花脸熊猫等。 情岭 为连接鼎潭仙宴谷至大白岩顶的长岭,中有石阶1200余级,从大白岩与极目岩缝中凿岩竖栏而上,设钢梯两架,情人共攀,陡险无比,浪漫刺激。岭两侧绿荫如盖,古藤缠绕,风光秀丽。 虎嘴岩 又名乌贼寨,位于情岭中下部,洞内常有猕猴过夜,可容百许人乘凉,洞内有猴王石、猴攀洞,洞对面有弥勒峰、佛镇牛魔、佛降八戒、佛伏猴王、游龙瀑(又名飘虹瀑)等景,可俯瞰鸳橱潭全貌,是观看鸳鸯戏水的好地方。 大白岩 位于鸳鸯溪中段,白岩溪由此得名。巨岩从河边拔地而起,相对高差600多米,数岩并立,气势雄伟,春花秋枫杂于岩缝,具国画大写意意境。岩间有猴王头、山压猴王、岩夹八戒、棘胸蛙洞等景,岩顶建有三层琉璃瓦彩亭“摩天仙阁”,为鸳鸯溪第一座风景亭。 六角岩 位于溪中段九重电站上游,岩高百丈,岩体为黑白相间以白为主的条形风化岩,风化整齐规划,下凹上凸,层层相叠,有如冰棱倒挂,阳光照射,炫人眼目。岩上游长潭,下游九曲潭,风景秀美。 鸳鸯瀑 又名大王瀑,位于宜洋村水尾大王庙下,瀑边有百年柳杉与楮木枝结连理,称为鸳鸯树,瀑两道均匀泻下,玲珑秀丽,瀑下小潭清澈可爱,为进鸳鸯溪第一景。 喇叭瀑 位于鸳鸯溪保护区入口处,瀑下岩柱酷像一个大喇叭,喇叭嘴上岩面光滑,曲折有致,层层迭下,秀丽可观。 刀鞘潭 位于鸳鸯溪中游古松岭下,为狮坪景区一日游的返程点,潭两侧巨岩如刀削斧劈,长潭从中穿过,形如刀鞘,是鸳鸯常嬉游的深潭。潭头有平岩广滩,可供数百人游乐。 狮坪 位于鼎潭仙宴谷上游,是一个巨大的沙滩巨石河谷,谷中有仙浴潭、印潭、七仙女岩、双狮依偎、双龙抢珠、佛捧猴等景。阔叶林格外秀美,沙滩边的古藤林令人流连忘返,为鸳鸯最集中和猕猴活动最频繁的地带之一。 瓮潭 位于鼎潭仙宴谷下游,潭宽水深,沙滩、卵石滩相间,岸边有望鸳台、猴嬉滩、神蜥蜴,潭头有小巫峡、水上一线天,潭中有小巧玲珑的玉兔佛首石。瓮潭为鸳鸯溪最早开发的景点和观鸳鸯的水潭。 仓潭雄瀑 位于瓮潭下游与仓潭相接处,鸳鸯溪水至此被瓮潭后的双鳖石逼入仅十米许宽的溪口,倾泻而下,声势浩大。潭边岩滩平坦宽阔,有石帐篷、癞蛤蟆斜眼看鸳鸯等景。此谷亦被誉为全立体景观,是鸳鸯溪上像率最高的景点。 青蝶瀑 位于仓潭尾边,瀑高百米,为跌落式瀑布,瀑中有“猴王洗浴”一景,又名隐俗佛,瀑对面为巨象岩,瀑下巨石林立,建有小水泥桥,常见小彩虹,十分壮美。 仙人桥 位于仓潭下游,古为独木桥,1986年建石拱桥,桥两岸为悬崖峭壁,离水面30余米,桥下鹰潭深不可测,有仙石带、戒舌石、仙叠被、鳄鱼哀鸣等景。 双月宫 位于通往仙人桥的小路边,系两个圆月形浅洞,上洞另有通天洞可通山梁,并刻有鸳鸯娘娘神位。洞对岸有一线瀑、象鼻岩等景。 九扎龙洞 位于仙人桥下游,洞狭深,洞前河床开阔,潭深岩滑,巨石如林,两岸峭壁林立,石柱擎天,景致甚美。 友谊桥 位于叉溪,俗名叉溪桥,由屏南、周宁两县于1969年9月共建,故名。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下游区界桥。 太堡楼 位于友谊桥下游,为鸳鸯溪下游景区,以数千亩原始次生林和河谷景观为主要旅游内容,其百丈可与百丈水帘洞瀑布相媲美。 仙峰顶 位于水竹洋村后,为鸳鸯溪风景区第二高峰。仙峰顶景区为鸳鸯溪五大景区之一,峰上悬崖峭壁,雄伟壮观,黄山松遍布,千姿百态,高山草地平阔柔美,阔叶林带丰茂,形成不同境界的旅游景观,是避暑疗养、登山狩猎的理想场所。 刘公岩 位于仙峰顶下,有“小太姥”之称。整座岩体光无草木,如涂乌墨,一年四季常为云雾缭绕,岩间刘公洞四室相连,陡峭难攀,香客甚多。洞顶雄风口令攀登者望而生畏。 八仙天杉王 位于双溪镇考溪村边,8株大柳杉蔚然成林,其中最大一株胸围8.5米,高46米,材积61立方米,树干完整,枝茂叶繁,蔚为奇观。 北岩牡丹 双溪北岩寺牡丹系清朝武举、台湾守备薛文潮从洛阳带回种植,花大如盘,有深红、浅红两色,除夕浇酒,来年花开倍红,香气弥冽,闻名县内外。福州陈恭甫《万青堂文集》序:“牡丹由洛阳曹州,以屏南为最。”知县符兆纶诗曰:“一花一世界,一花一楼台”。桐城张开禧题北岩寺牡丹有“此去看花应有约,再来调水欲分符”之句。因其花移栽成活极少,仅东门宋宅和北门周家至今尚存,更为珍贵。 考溪瀑布群 位于考溪村周围,若逢大雨,群瀑飞鸣,十分壮观。而百丈下水潭更有罕见的娃娃鱼。 石老厝 位于砻壁岭,一岩突出形成半洞似石厝,可容纳数百人。洞下有庙,旧志载洞内多溶洞,今久未找着。 擎天柱 位于砻壁岭石老厝对面山谷,石柱独立谷间,高百许米,旁边另有2柱,尖而略低。三柱鼎立,为一景观。 鸳鸯湖 又名甜泉水库,位于双溪镇边,为鸳鸯溪五大景区之一,湖面面积5000余亩,背景为美女峰,状若美女仰卧湖面沐浴。以湖光、小岛、鸳鸯、野鸭群及附近的四季杜鹃花和寺庙古塔等人文景观为特色,是休闲、游泳、垂钓、疗养的好场所。 文笔峰 又名香炉峰,为鸳鸯湖边最高峰,于峰顶极目望眺,峰下瑞光塔、古战壕、古地堡等古迹及湖光山色一览无余。 卧牛岛 位于鸳鸯湖中,将湖一分为二。岛面积300多亩,曲折有致,顶上亦有悬崖峭壁,环岛观湖,别有情趣。 湖心岛 位于鸳鸯湖中心,与卧牛岛相望,岛低而小,近于圆形。 甜泉 又名惠民泉,传为知县沈钟所掘,泉水特别清甜,大旱不竭,甜泉水库亦因而得名。 满里瀑布 位于满里村后,高而秀美。 翠屏峰 位于双溪镇北,峰岩似屏风横排。旧志载,卜吉于双溪之汇,屏山之南建立县治,故称屏南。 笔架山 位于双溪镇北,山形酷似笔架,高而险。 披袈长老 又名石长老、罗汉石,位于昺头村省道安嵩公路边,形似石人,从不同角度可看到按膝坐禅和披袈迎风两种姿态,实则头顶有二石如桃。 北岩寺 又叫下院,位于双溪镇东1公里许。宋雍熙元年(984年)甲申岁僧觉海始建,后毁。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建,光绪三十年(1904年)僧地慧续修,金身重塑,初具规模,闻名相邻诸县。1982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之题匾。寺中原清武举、台湾守备薛文潮带回洛阳牡丹闻名县内外。寺周围有狮峰、虎洞、松桥竹阁、藤岩、莲沼、鲸山、龙涧诸胜景。民国时期县长方日中尤好北岩山水,于寺右小溪岩上建“栖岩亭”,又于溪流刻巨石曰“洗心岩”,整修小溪供游人游泳洗澡,极一时之盛,历代咏北岩诗作甚多。 灵岩寺 又叫上院,在北岩寺上。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僧古月建,其间数经兴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寺庙毁坏严重。1989年,由群众集资重修庙宇,重塑金身,并举行开光仪式。 四季杜鹃花 位于棠口乡龙源村口,树高3米余,树冠直径5米余,七枝丛生,树干多苔藓,树龄400年以上。经派人观察,每年仅7月份无花,专家认为系珍贵的锦绣杜鹃变种,80年代中期多家报刊电视宣传,轰动全国。花坛周围的柳杉林、水库风景亦美。 第二节 仙山牧场风景区 仙山牧场位于县城西北部与古田、建瓯两县交界处,离县城60多公里。牧场现有面积3万多亩,可发展至10万亩,被誉为“北方少有,南方仅有”的高山牧场。 仙山牧场属山地缓坡稀树草场,平均每亩有黄山松15棵左右,千姿百态,令人称奇。仙山牧场海拔941~1472米,场部海拔1260米,坡度15~30度,年平均气温13℃,极端高温31.5℃,极端低温-12.5℃,无霜期220天,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相对湿度85%~90%,常年流水的山涧有20多条,素有“花溪”之称。山上云雾天气多,湿度大,水源充足,牧草丰茂,盛产竹笋、蘑菇、蕨、草莓、棘胸蛙、“坑头婆”鱼等山珍,为江南难得的草原旅游胜地。仙山宾馆设备较完备,可开展避暑、疗养、度假、狩猎、采药、钓鱼、生物考察、赏雪等专项旅游。 仙山湖 位于场部前,面积百余亩。 李生岩 为仙山最高峰,海拔1472米,岩高险奇绝,岩缝多黄山松。 聚仙岩 位于场部后山山梁上,群石玲珑秀气,石上长挺拔撑天之黄山松。 小坂 位于场部后坡背后,面积数百亩,坂中绿草茵茵,坂边青松葱郁,盛产草莓。 大坂 位于仙山环场公路桥边,一马平川,坂中有“坑头婆”鱼,垂钓不须鱼钩。为主要牧牛场所之一。 送子观音 位于场部往大坂约1公里的公路边山弯五间,一石细长斜出,状似观音送子。 仙人洞 位于李生岩间,又称仙山红军洞。 闽东北特委、军分区驻地纪念碑 位于牧场场部右侧小山坡上。民国25年(1936年)春,中共闽东北特委、军分区进驻仙山,领导方圆数百里的闽东北苏区军民坚持游击斗争。1984年7月,中共屏南县委、县政府立碑以示纪念。1990年10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九仙山风景区 九仙山位于县城西60公里,毗邻仙山草场与建瓯县交界,为鹫峰山脉的主峰所在地,最高海拔1538米,风景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九仙山为中生界火山岩覆盖,岩体大部裸露,气势壮观。山上生长大片黄山松,姿态万千,尤以螺旋松、莲台松令人称奇。野生红豆杉亦十分常见,生长茂盛壮美。山梁弯间皆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1979年版《辞海》中记载:“鹫峰山,在福建省北部,东北—西南走向,主峰九仙山在屏南县西,风景秀丽,为闽北名山。” 九仙庙 为供当地牧童王水之庙,旧庙位于鹫峰山坳平洼处,建毁时间不详,但考其石柱、石条、石梁、放生池等遗址,可知规模颇大。1989年,岭头村民募捐兴建新庙,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塑有九仙王水和八仙塑像。 鹫峰 为福建省著名的鹫峰山脉主峰,最高处鹫峰岩,海拔1538米,全裸峰岩耸立于群山之巅,似一只秃鹫昂首向天,并作嘶鸣样。 天马石 位于九仙山顶,巨石光滑,黑色,如一匹奔驰的骏马,昂首翘尾,栩栩如生。 九仙岩 位于九仙山巅,岩上有棋盘石,岩下有九仙洞,岩下平洼上有九仙庙遗址。 观湖岗 位于往新九仙庙道上山垭口西北侧,山岗上有多处巨石平台,可远眺建瓯水库。 将军岩 位于往旧九仙庙道上山弯处,有一行直排三巨岩,似一穿盔甲将军背着长剑。 仙翁岩 将军岩侧。 百丈岩 将军岩侧,岩高而笔直如削。 胸有成竹 位于路下乡岭头村公路边,一株胸径1.2米的红豆杉上离地面约3米的腐洞内,长出9棵毛竹,毛竹将腐洞挤得严密合缝,俨然是“树上长竹”,杉竹皆苍翠挺拔,红豆杉树龄在400年以上。国内外多家画刊刊登其照片。 第四节 其他景点 翠屏公园 位于县城西部,1988年8月始建,占地41.75亩,建有古式围墙、门庭、六角亭,石砌园道700多米,园中有松、柏、竹、柳杉、山茶等,并新种多种花卉,环境优雅,是人们休憩、游览的好场所。 鸡鸣山 位于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山巅琼峰为环城最高峰,海拔1538米。晴朗时日,登峰顶东可望宁德,南眺古田水库,西观政和,北瞰建瓯,系市民春秋游主要景区之一。山下长村西有宝庆寺,建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几度废兴,1958年再毁,1985年由群众集资修建。山间有宝林寺,俗称天平院,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位于天平岩下,岩下有“龙井”二口,岩间有“奎峰洞天”、“雩坛”、“太平洞宫”等摩崖石刻,另有刻文百数十字,未署姓名年月,字经日久风雨剥蚀,仅冠首“天平龙井之灵也久矣”可读。 龙潭 位于熙岭乡南面4公里处,又名虎朝潭,潭圆似锅,面积约200平方米,靠潭头二山象两只争食猛虎相扑,使溪面相夹不足3米,形成龙潭瀑布,壮观秀丽。潭边岩 嶒,无数古藤老蔓攀援其上,岩间有倒挂树,古朴俏美。潭边巨穴,岩石光滑如磨,人称龙床。潭左山腰有龙王殿,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十五,周围五县信徒烧香许愿者数千近万。 九峰寺 位于熙岭与四坪村交界处,山脉自武夷分支至寺,奔涌蜿蜒,山赞山兀特起,恰合阳九之数,故名。寺系明景泰元年(1450年)由寂照禅师创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毁,嘉庆二年(1797年)僧洞苍重建,道光五年(1825年)再次修建,为全县现存规模较大的寺院,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占地900多平方米,左右偏殿有观音阁、魁星楼、读书楼和僧房,画栋雕梁,有明清两代遗迹,殿前庭院花坛有4株四季开花的红杜鹃。“文化大革命”中,九峰寺被熙岭乡九峰茶场占用,收回后仅摆着被群众匿藏的部分佛像,其中如来佛高6米多。九峰寺风景优美。 天湖 位于县城南28公里处,海拔1417米,为高山天然湖,面积里许,湖水清澄,大旱不竭,乡人称奇。区内峰峦连绵,林海无边,风光秀丽。离湖口1公里,有天湖山瀑布,数重高瀑相连,飞花溅玉,蔚为壮观。 险潭桥溪 被称为第二鸳鸯溪,又名白洋溪,位于棠口溪中游。上自棠口乡炉坪村,下至寿山乡太保村百祥桥,全长约10公里,有深鱼潭、曲弯潭、险桥潭、横石潭、楮木湾潭、长潭、三行潭、熨斗潭、旧桥潭、摊排潭、百祥潭、鸳鸯狮潭等戏水名潭。尤为险桥潭风景最美,鸳鸯最多,该潭位于棠口乡里洋自然村。潭头有个约2500平方米的圆形溪坞,左侧有九座钟形山丘,等距如屏排列,谷口盘石大小不一,高低参差,形态各异,临水一石如天狗,栩栩如生。潭壁悬岩如削,仅留一线天,两岸老树古藤相接,状若天桥,故名险桥,景异且美。该溪流两岸还有猕猴、白鹇、白鹭等珍禽异兽。 长潭溪 被称为第三鸳鸯溪,位于代溪乡凎山村,与宁德市交界,长约5公里,溪谷景色优美。每年秋冬之交,有300多对鸳鸯在此过冬。 金造溪 被称为第四鸳鸯溪,位于霍童溪上游的棠口乡与代溪乡交界处,全长约6公里,这里林木茂盛,地势险峻,人迹罕至,每年到此越冬的鸳鸯达300多对。 东盘岩 位于寿山乡东盘村对面山,群岩拔地而起,气势宏伟壮观。 卧女峰 又叫睡美人,位于寿山乡政府西面,其峰酷似玉女仰卧,头颈胸足趾宛然,实为一奇。 笔架山 又名驻云山、慈云山、崇山,为屏南名山,海拔1370米,陡险奇峻,常有云烟缭绕。山上有石棋盘、仙鹿(朝天马)、仙翁对奕、老鸢岩、土河、石鼓(敲之声音洪亮,山谷回音)、弥勒佛、融雪地(疑有温泉)、荔枝洞(仙人洞,洞分三厅,可容百人,塑有吕洞宾、何仙姑、韩湘子三仙塑像,香火颇旺)等景致。 百丈 位于屏城乡大碑村与岭下乡上楼村交界处,瀑高百丈,水大势猛,极为壮观,瀑下潭有潜流。该溪亦有大量鸳鸯过冬。 天柱坑 位于岭下乡梅溪村南2公里处。坑中森林茂密,有3个石柱,最高达30多米,三柱间距仅数米,十分壮观。柱顶有20多平方米的平台,天柱坑下有梅溪水库,风景优美。 仙字岩 位于熙岭乡后院村仙公殿后,岩高宽均丈许,岩右侧平滑如镜,下部有“仙人”王澄心脚印、掌印、头印各一,凹形。头印内有“真仙留记”四字。石面呈淡红色,有诗二首,诗句文字稍见浮起,象蚯蚓爬行,不知原诗,难以读认,知诗则字字可辨。其字经风雨剥脱,不久仍显如故,令人称奇。诗曰:“图出形情寄青山,牧童游玩过前村;眼观社稷依然在,劝选丹成与后看。”“仙人遗迹在此间,苏武闲游只自看,白鹤传书能有信,苍天怜悯到尘寰。”署名王澄心字样较模糊。 天宝寺 位于长桥村东南约1公里的屏琴山(又名卧龙冈)上,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为屏南名寺之一。寺院坐南朝北,形似五龙落井,大雄宝殿与笔架山遥遥相对,三面环山,苍松翠竹风景秀丽,文人墨客多在此吟诵。有诗云:“深山古寺绝红尘,水绕山环四序新,几度风烟微雨后,松涛竹韵自精神。”殿宇建筑布局合理,雄伟壮观,佛像塑造艺术精湛,居屏南诸寺之首。 江氏夫人殿 位于长桥石龙岗下,江夫人于石龙岗制虎殉身救民,敕封九天巡按江氏夫人。 长桥 原名“万安桥”,又称“龙江公济桥”,连接长桥村与长新村。始建于宋代,后几经兴废。民国21年(1932年)再度重建。桥长97.4米,宽4.7米,5个青石桥墩立于河中一条自然横贯两岸的青石带上。6个桥拱千木巧构,桥体纯木结构,连缀39扇,分列156柱,桥面以规板拼铺,左右皆设屏柱、条凳、桥顶飞檐走棱,青瓦着顶,巧工精构,气势宏伟,居县内古厝桥之首。桥上游有广阔的滩岛,秋冬可晒谷千席,滩中古松苍劲挺拔。 龙井桥 位于县境东南部上培电站下游约7公里处,为江南十五险桥之一。桥始建于宋代,至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一月重修。桥系单孔,折线木拱桥结构,长27.5米,宽5米,自水面至桥顶屋脊23.5米,瓦面屋顶,树柱52根,共12扇。桥四周环境险绝,桥下龙井水势汹涌,建桥难度极大,令人叹服。 甘国宝故居及祖墓 故居位于甘棠乡小梨洋村,为清代民居,正厅前有左右下廊、马弄,现皆毁塌,楼上正厅悬挂有甘国宝中试后上司赠给的“会魁”金字匾。甘下村上祠堂,悬有乾隆皇帝御赐“福”字金匾,为甘国宝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十二月省亲时带回。甘国宝曾祖甘良坦墓位于小梨洋后门垅,旧时知县上任后皆要到此墓祭奠。 水松林 位于岭下乡上楼村边,共有成片水松72株,为目前世界已发现的仅存成片水松林,林中水松茂盛挺拔,胸径60~80公分,被专家誉为“植物活化石群”。 满天红 又叫满年红,位于寿山乡郑洋村分销店旁,树冠径约5米,胸围2.1米,树形优美,每年结红果长达9个月,树龄有500年以上,学名未考。 附:屏南风景名胜题咏诗词选 县治双溪八景诗 (清) 沈钟 三台拥翠 群峰罗列应星台,屹立城头献地灵。 雨过每添春后绿,雾收常送晓来青。 女墙低处横眉黛,官阁开时展画屏。 千古有谁求片石,山颠为勒岘山铭。 两涧回澜 双溪如带抱山城,春涧初看春水生。 细浪浮花分燕尾,惊涛触石动雷鸣。 漫言清浅难通楫,且善涟漪可濯缨。 借得余波资灌溉,好从南亩课农耕。 文峰挺秀 一朵芙蓉翠削成,天然文笔启文明。 仰窥阊阖丹霄近,俯视沧溟南斗平。 仙掌遥从云外出,露盘高向月中擎。 披襟遮莫当窗立,喜挹朝来爽气清。 杰阁凌云 巍巍杰阁映奎文,窗槛玲珑敝入云。 一点红灯高处见,数声清磬下方闻。 八廉景色归图画,插架缥缃尽典坟。 应有青藜燃太乙,咿唔常到夜初分。 印山积雪 朔风吹得雨声干,添作山城一夜寒。 万树低垂冰簌簌,千岩遥积雪漫漫。 围炉袖手寻诗易,著笔推窗欲画难。 我独关心占上瑞,丰年先替老农欢。 钟岭残霞 墟烟初起日平西,掩映残霞拂树低。 返照人家归燕急,斜阳村路暮鸦啼。 城头画角山光紫,谷口苧钟野雾迷。 最是牧童牛背稳,笛声两两过前溪。 南桥春霁 鸣鸠声里雨初收,奄画溪桥细水流。 担荷纷看趋晓市,犁锄争见及春畴。 柳条风软夭桃绽,竹篠烟篠微紫蕨抽。 几度思迎亭上过,又传丹诏出皇洲。 北寺秋声 满山木叶绘丹黄,一派秋声在上方。 风雨潇潇吹败壁,松杉飒飒响空廊。 豆花露下蛩鸣切,稻熟霜来雁影长。 记得公当九月,爱民早计授衣裳。 石长老 (清)陆 珍 面壁何年化?还疑散雨花。 乾坤为梵守,苔藓作袈裟。 直拟金身现,奚须宝盖遮? 千秋长说法,指点夕阳斜。 四季杜鹃 (清)黄正绅 果有恒春树,何年梵室栽? 每封三月盛,兼趁四时开。 望帝魂应返,封姨倍屡摧。 人间无此种,疑自鹤林来。 苏幕遮 屏南鸳鸯溪 王 卉 险峰回,清瀑泻,化作空蒙,脉脉双溪翠。底事丹枫知点缀,秋序多情,谷静禽声啐。 几番游,何许醉,搜尽幽奇,丽影珍深邃。春往秋来多旅思,缄密行踪,斯意无人会。 白水洋 游嘉瑞 白水洋何壮,烟波十里长; 谁将岩一片,铺取作溪床。 鸳鸯溪 廖宗刚 谁道弹丸黑子卑,溪山如画尽人知; 鸳鸯亦解屏南好,岁岁秋归不脱期。 鸳鸯溪百丈瀑布 郑利忠 山崖百丈势摩空,瀑布风摇满壑松; 崩雪裂云飞玉雨,浮光漾日荡晴云。 苍藤蔓壁龙蛇逐,碧藓侵阶花草重; 待到鸳鸯秋戏水,诗情画意比春浓。 龙源四季杜鹃古木 王 卉 灵钟毓秀得真阳,数百年来四季芳; 应是龙源珍地利,杜鹃仙子立山岗。 临江仙 题鸳鸯溪写意图 李可蕃? 莫道弹丸邑小,声华怀宝腾霄。文禽恋此倍魂消。倩匀溪曲坂,借妥岁寒寮。 不待玉箫引凤,胜于金屋藏娇。人间许共趁逍遥。好逑千万户,合应筑香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