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新昌古塔:一部凝固的史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新昌古塔:一部凝固的史书

  来源: 新昌新闻网 作者: 赵曦

  编纂于民国七年(1918)的《新昌县志·古迹·塔》载:旧时新昌境内有东壁塔、罗纹塔、大塔、羊精塔4座。其实,再加上县城西郊的塔山明塔,民国七年时在新昌县域内应该有5座古塔。新昌的古塔均系水口塔,这是明清时期于浙江地区风水塔兴起,在新昌留下的陈迹。

  这5座古塔中,仅塔山明塔尚存外,其余4座均已无存。塔山明塔曾于2001年经修葺资料整理较全、羊精塔在民国《新昌县志》中有所保存外,其余3塔,志书记载十分简约,仅有塔名、地名。时过境迁,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塔已淡出人们的生活,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为保存历史资料信息,笔者经过实地调查采风,把有关资料记录整理存查。

  迄今尚存的古塔

  塔山古塔,古已有名。据《吕氏宗谱》载:吕继楩子吕天章“建三溪桥,创奎步塔,成先人志”,塔山之塔本名应称奎步塔。明塔之名,系文物部门所取,因建于明代,故称之为明塔。新昌旧有谚曰:“新嵊三塔像条龙,龙头在新昌,龙尾落嵊州。”可见邑人在感情上对明塔还是看得很重的。西郊塔山明塔是新昌仅存的一座古塔,可以说是新昌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据新昌《吕氏宗谱》记载,此塔系明万历年间由乡绅吕继楩(1541-1622)发起募建的。谱录《吕继楩墓志铭》文述:“新邑水口久有浮屠(浮屠,梵文音译词,即塔)之议而窘于力,公慨然独任,以翼阖邑之文明……”由于年久失修,明塔早已成为残塔。古塔以石灰、纸筋、糯米汁捣揉作浆,青砖砌筑,六面五层,楼阁式塔。据传塔砖是在当地山下烧制,迄今尚存“瓦窑坵”田名。塔的底层平面六角体穿径4.7米,塔身墙体厚1.20米。据1998年仪测,塔身残高16.51米。塔的收份:塔身每上一层,比下一层收进0.02米;每层塔身每高1米,收进0.011米。塔的各层相间有壸(音“坤”)门;每层檐口用叠涩砖出挑,间以二层菱角牙子,再上为砖砌腰檐,上复以砖雕筒瓦。塔身中空,空井上下贯通(各层原置有楼板,有爬梯可上下,今废),从底层塔室可仰见穹窿顶(穹窿顶,百姓称铁陶镬)。面南的塔身上有“逥澜拱秀”青石匾一块。穹窿顶和塔刹的铁件,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村民从塔顶上拆下,投入了小高炉中,致使塔身侵蚀严重,西北面尤甚;腰檐大部跌落,第五层塔顶上长出了几棵粗壮的小树,根系深深扎进了塔砖中……2001年,由县茧丝绸公司、新昌钱江茶厂、浙江暨发房地产公司(诸暨)全额出资35万元,用传统工艺修葺了明塔。仿制了明砖挖补塔身,修复了塔的腰檐,恢复了穹窿顶和塔刹,断白塔身外墙,安装了照明灯光,铺设了登山游道,整修了周围环境,使明塔重现了昔日雄姿。修葺对长期保护明塔至关重要,三企业功不可没。这次维修,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穹窿顶至塔刹部分的举折拉得不够高,致使整塔远看似有缩肩的味道。

  历史上的古塔

  羊精塔(南宋) 是地方志书中有确切记载的新昌建造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古塔。民国《新昌县志》载:在“县东董村新宅岭上。”旧时的董村乡新宅村,今属沙溪镇。羊精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由孟秋山秀发建造。”,“八面”,“塔高六尺许”。正面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塔刹为“尖顶”。资料记载准确。羊精塔毁于文革,今已不存。民国《新昌县志·轶闻》载:“羊精塔在邑东石壁新宅村外。俗传有羊精居此。当夜二更时,人过此岭,有老人坐岩上语曰‘二十彭彭,月上二更,有人上府落县,等我同行。’过则不应则已,如其应之,则老者遂至,引入迷途,终夜不得出,人颇苦之。有道士精法术,用草绳牵至羊肆,语云:‘杀此羊,勿去草绳乃可。’屠者不信,去草绳,而羊亡矣,仍返山中为孽。道士乃筑塔以镇之……至今每岁正月初十,犹用莲经十二部以压之。”此故事,系民国《新昌县志》引自本邑晚清学者俞函三先生的《沃洲小纪》。俞函三先生,系本邑沙溪镇真诏村人。民间俗传的羊精故事使此塔和新宅村的山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东壁塔 民国《新昌县志》载:“在县南回山(音余商)村,清咸丰丙辰建。”回山村,在今回山镇西0.5公里处,是回山镇最大的村庄。建塔时间“咸丰丙辰”,即咸丰元年(1856)。据健在的老人回忆,此塔为三房杨国薪第六个儿子单蹄太公建(墓在上木庵,离塔不远)。塔刹用锡浇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塔毁于1967年,今无存。塔毁时,有些塔砖被村民拿去用作磨刀石。塔址上,今建了一亭,曰“健身亭”。东壁塔,在回山村的水口,俗称水牛山脚的山坡上。塔基下是一块形如“赑屃”(村民称之为石乌龟)的巨石,望之犹如“赑屃背宝塔”。东壁塔,面对村东上市场方向,六面,塔高九层。塔身中空,一层以上塔井被封,人上不去。底层塔室宽大。何谓“东壁塔”,失考。

  罗纹塔 民国《新昌县志》载:在“县南下里塔山。”“下里”村在今天回山镇之西南约3公里的山坡上。“古称象鼻,因村外山岗形似眠象卷鼻得名(《新昌县地名志》)”。“下里”旧时亦作“夏里”,今为“雅里”。雅里村原是鞍顶乡政府的驻地。罗纹塔地址,在雅里村水口的塔山的半山腰。塔山是新昌(原鞍顶乡)、邻近的磐安、天台村民去上市场赶市集的必经之路,在路的交叉口建有一路廊,供行人歇脚躲雨,坐在路廊中即可望见古塔。罗纹塔六面五层,建塔时间与东壁塔差不多,而塔体要比东壁塔略小。传说此塔毁于雷击。残塔也在60年代被拆去。今雅里村塔山,有山无塔,空有塔山之名。

  大 塔 民国《新昌县志》载:在“县东上蔡岙村瓦窑峰顶。”“上蔡岙”村,在今沙溪镇之东偏北16公里的山岙。在宋时村庄已颇具规模,迄今尚留下了不少古迹,如大塔,据说还有小塔(无从稽考)。上蔡岙村之西的大塔,现存残塔尚有一人多高,塔身用不规整的块石砌筑,塔体圆形,是新昌古塔中很特殊的塔型。大塔建于何时?塔身几层?塔体为何砌成圆形?何谓大塔?此塔民间有何轶闻?有待以后考证充实。

  新昌的古塔,均建在乡间的中心村,建国后大多尚存,而今仅存一座明塔,实在可惜,深感叹惋!

  另外,修纂于明万历七年的万历《新昌县志》载:大佛寺南明山顶有“石棋盘、石塔”,石塔的规模、形制如何,毁于何时,均未见记载。大佛寺弥勒石窟无量桥东西两堍上,原有两座石塔,西堍上的石塔已毁,尚存塔顶及塔身残体,保存在今玉塔堂内。今西堍上的石塔是当代仿建的。东堍上的石塔今尚存,高2米多,分五层。无量桥建于明代后期,石塔应属于明代的遗物,而石塔上石刻人物的衣帽饰物是胡人的打扮。

 
 
 
前五篇文章

新昌石城寺重建智者大师衣钵塔记

仰望郎木寺

斋僧印经造像功德、供灯功德、造塔功德经

云岩寺重修碑记

在南寺寻仓央嘉措

 

后五篇文章

小镇的弘门寺

王维《过香积寺》内蕴解析

天心寺和大红袍的绝世奇缘

天府史志之:明代巴蜀庙宇、桥梁建设

释析归元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