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赐重修福田寺碑记》及魏忠贤生祠 |
 
《钦赐重修福田寺碑记》及魏忠贤生祠 梁纪想
福田寺遗址位于河北肃宁县城东南15公里沃北镇大张庄村东地势较高的台地上,东西宽约200~300米,南北长约400~500米。上世纪70年代,肃宁县文化馆于此处发现一通题为《钦赐重修福田寺碑记》的碑刻。此碑为汉白玉质,通高39.5厘米。碑额为半圆形,高10.5厘米,饰卷云纹;碑身为长方形,高17厘米,宽15厘米,厚8厘米,两面有字;碑座长方形,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12厘米(图一)。据当地群众介绍,此碑为“文革”期间红卫兵推倒福田寺山门时所出,因见碑上有“魏忠贤”字样,用斧头砍砸,致使碑上有多处字迹泯灭不清。现将碑上文字抄录如下: 正面:钦赐重修福田寺碑记」钦□□东厂官旗办事宗昕奇店兼掌惜薪司供用库印」司礼监太监魏忠贤」□□□□赌感荷天□□祝万寿无疆臣民乐业天」下太平□□□」讣寺功成门北至祠堂七层□□□配殿□□□□房」共二百八十六间□□墙垣□□□□香火地二顷」□□□」天启七年岁次丁卯孟冬之吉立石 背面:督工」惜薪司红罗厂佥押御用监太监苏忠」衣革佥押管事御用监太监国吉祥」内织染局总理御用监太监刘奉诏」内府供用库晋律御用监太监王光裕 从碑记中可知,福田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作为魏忠贤的生祠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完工后的福田寺门北至祠堂共七层,有各种房屋286间,还有香火地2顷,可谓规模宏大,且此项工程是由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的惜薪司、御用监、内织染局及内府供用库等处的太监监督实施的,其规格也很高。据清康熙《肃宁县志》载:“福田寺殿宇壮丽,迥异寻常,基延50余亩。”乾隆《河间府志》载:“旧传本魏忠贤家祠,穷极土木,壮丽非常,中有当像。及忠贤败,改为寺,以居浮屠,有为忠贤颂功德者穹碑尚存,乾隆癸酉知府杜甲过次见之,命人毁其石。”到民国时期,福田寺的三皇、治世两大殿,玉皇阁山门及寺前魏家河石桥仍然保存完好,其余的殿宇则久已废弃,寺内、寺外遍是巨石和砖瓦。 从碑记和史志的记载相互印证,说明福田寺曾经是明末大宦官魏忠贤的生祠。魏忠贤,原名李进忠,河间府肃宁县人,其祖籍即今天的河北省肃宁县大张庄村。《明史》称其:“少无赖……不知书,颇强记,猜忍阴毒,好谀。”[1]他以善导帝倡优伎乐及狗马射猎得到信任,兼掌东厂,制造冤案,并遍置其党于要津,权倾朝野,是明天启朝最跋扈的太监。为他建生祠之事始于天启六年(1626年),当时魏忠贤的亲信、浙江巡抚潘汝桢上书奏请为他建立生祠:“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浙江百姓对他“戴德无穷,公请建 祠。”[2]马上获得天启皇帝的批准:“宜从众请,着即该地方营造,以垂不朽,祠名永恩。”[3]此后海内争相望风献媚,各地督抚纷纷为他建生祠以祀。福田寺应是当时所建的生祠中规格较高的,由宫内的宦官直接监工,且建在了魏忠贤的家乡。崇桢皇帝即位后,遂发其奸,魏忠贤也落得个“投缳道路”[4]的下场,被“诏磔其尸,悬首河间”[5],留下了一世的骂名。 [1][5]《明史》卷305《魏忠贤传》。 [2][3](清)文秉:《先拨志始》卷下,上海书店,1982年。 [4](明)张溥:《无人墓碑记》。 〔责任编辑:许潞梅〕 出自: 《文物春秋 》 2006年4期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