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长国寺文化考记:《李清报德造像碑》碑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长国寺文化考记:《李清报德造像碑》碑解

  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并州乡郡乡县(今山西武乡县东)人李清在途经山西平定县石门口时为报答李宪、李希宗父子提携之恩,于路旁磨崖刻碑述其心志。碑首:“二公父子以礼待青,得奉朝请,而青德之,故贤无刎颈之报,去家五百里,就邢耶关榆交戍,万里长途,百州路侧,造报德像碑,摩岩刊石,万世不朽。”这是造碑的缘起。

  李宪、李希宗分别死于北魏孝昌三年(526年)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时隔若干年后,李清不念旧恩,在此摩崖勒石,确见其中情谊。1975 年,河北赞皇县南邢郭村东南发现李氏墓群。该李氏墓群 是北朝时期赵郡李氏的一处家族墓地。这里分布的 5 座墓葬自西向东为李宪第二子 、东魏司空李希宗及妻崔氏合葬排在第一位;李宪第三子、东魏国子祭酒兼给事黄门侍郎李希仁墓排第二位;李宪第四子 ,东魏给事黄门侍郎李春排第三位;李宪第五子 ,北齐满州刺史李希礼排第四位;北边一排的系北魏骠骑大将军 ,定州刺史李宪墓。

  同时发现李希宗墓志,证明李希宗墓东魏武定二年(544年)十一月九日立,墓志为石质,一合。盖为盝顶式,中部阴刻篆 魏 志”,3行9字。志石长0.62、宽0.62米,首题为:“大魏武定二年岁次甲子十一月辛酉朔廿九日司空李君墓铭”。志文30行,行30字,全文817字,字间有界格。字体为魏碑体。碑文为:

  李希宗(501-540年)字景元,李宪第二子,出嗣宪兄。希宗起家太尉参军事,后为齐献武王大行台郎中,东魏初官至中外府长史,深得高欢信任,是高欢集团的重要谋士。兴和二年(540年)四月卒(《魏书》卷三十六《李顺传》),时年四十。诏赠使持节、都督定冀瀛沧殷五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殷州刺史、司空公,谥曰文简。

  武定二年(544年)十一月九日葬。《魏书》和《北史》李顺传后附李希宗传略,与墓志内容相吻合。据在《北齐书》记载,高洋皇后“李氏讳祖娥,赵郡李希宗女也”。《魏书·李顺传》,也有“齐王(高洋)纳其第二女”的记载。可见李希宗不仅被“蔚为社稷之臣,俄有合辅之望”,他是高欢外戚,与统治集团有极密切的关系 。

  《李清报德碑》属造像碑。造像碑是中国古代以雕刻佛像为主的碑刻。在碑上开龛造像,通常有佛教造像与道教两种,碑上铭刻造像缘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也有线划的供养人像。造像碑盛行于北朝时期,以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时期的数量居多,多发现于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隋唐日趋衰落,其造像题材和造型风格等方面的特征,一般近于同时期的石窟寺艺术。因雕刻于碑石之上,故多为浮雕作品,是研究当时宗教艺术及宗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鉴于此,我县长国寺的《李清报德造像碑》是值得我们好好保存和研究的。

 
 
 
前五篇文章

禅与古代日本园林建筑

茶马古道上的宗教文化

藏式传统建筑

藏民族传统信仰和生态环境保护

碑碣: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

 

后五篇文章

徜徉诗性建筑触摸尘封历史——兴城奇特古刹三教寺

潮阳古刹灵华寺

大报恩寺塔地宫探秘

大法王寺:引领中国佛教的传播

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