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旃陀石窟印象 |
 
阿旃陀石窟印象 作者:李雪芹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崖壁上,距奥兰伽巴德市西北106公里。“阿旃陀”一词源于梵文,意为“无想”、“无思”。 阿旃陀石窟开凿在名叫瓦沟拉河河湾的峭壁上。从高处俯看,像一轮弯月静静地散落在峡谷中。石窟星星点点,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阿旃陀石窟现有洞窟编号为29窟,最早开凿于公元前2世纪(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兴盛于4~5世纪,7世纪以后造像活动基本结束,前后营造达千年之久。石窟分布于马蹄形的深谷中,编号按石窟的自然顺序而非开凿年代排列。公元7世纪,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微,开凿石窟的锤声渐渐消失,阿旃陀石窟逐渐从历史的记忆中消退。废弃的石窟变得杂草丛生,茂密的树林将石窟遮挡在人们的视线以外。1819年,英国马德拉斯军团士兵追逐老虎,进入深谷,发现了阿旃陀石窟,使阿旃陀艺术得以重返人间,引起人们的关注。 石窟所处的河岸崖壁高度在70~80米,洞窟沿河湾外侧崖壁延伸约550米,大体上呈横向排列。石窟类型有塔庙窟、僧房窟,其中僧房窟所占比重较大。阿旃陀石窟的造像可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建造的,第一阶段的主要洞窟有9、10、12、13窟,以第10窟为代表。僧房窟雕刻十分简单,洞窟内仅有石床、石枕和佛龛。而佛殿窟的雕凿却富丽堂皇、十分精美。窟门方形,门拱上方有一个突出的门楣,其下有两根列柱支撑。门楣上方雕一巨大的半圆形明窗,既增加窟外装饰又为窟内采光之用。明窗两侧雕有两尊力士和佛教人物形象。窟内后部平面为半圆形、前半部为长方形,两侧雕八棱列柱环壁一周,顶部雕为仿木结构形式。巨大的覆钵塔位于石窟后部,列柱柱头与柱础雕刻纹饰简朴,柱身上有壁画,所画佛像服饰为通肩、半袒右肩式两种。窟内壁画与雕刻反映了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社会和宫廷生活,人物形象生动,构图繁复紧凑、色彩明快大方。表现了当时的艺术家丰富的想像和对艺术表现形式的驾驭能力。整体形象生动活泼、真实细腻。第二个时期的洞窟主要开凿于公元4~5世纪,主要洞窟有1、2、4、6、7、9、16、17、19、22、26、29等窟。洞窟形制与前期相似,但发生了变化。前廊面积扩大成前庭,并增设露台门。前庭正壁雕佛像,塔基增高,正面开龛造佛像,列柱雕刻较前期变化丰富,题材有蔓草、花卉、枝叶和珠宝及各种动物,柱面浮雕虽然较浅,但线条细密、流畅。柱头浮雕有人物故事,注重装饰效果。窟内仿木结构的做法已大为减少,其礼拜对象由过去的覆钵塔转变为主尊佛像和所依附的覆钵塔洞窟编号从入口处开始。正面雕有8根列柱,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云冈石窟第9、10窟前的列柱,所不同之处是其横栏上面雕有佛教故事。洞窟内光线较暗,窟中央呈方形十分宽大,四周雕有方形列柱。墙壁上绘满壁画。 阿旃陀的壁画被称为印度古代绘画的宝库。保存壁画的洞窟有13个,壁画面积达3400平方米,色泽鲜艳,琳琅满目。第1窟主室后壁佛龛的右侧持花菩萨壁画,可以说是最富有印度壁画精神的作品,也是阿旃陀石窟壁画的代表作。菩萨头戴花冠,眉眼细长,双眼低垂,上身裸露,身躯呈S形,右手持花,优雅的姿态令人过目难忘。第16、17窟的壁画是4、5世纪印度艺术巅峰时期的佳作,尤以第17窟的壁画保存最多最好,其中既有庄严佛国中的千佛图,又有充满人间情趣的生活场景,特别是飞天的形象,飘逸俊美,穿行在洞窟中。 中国古代从朱士行开始西行求法,他们为追求真理、信念、不惜生命,长途跋涉,为寻求“真经”而西出阳关,过雪山、涉大河,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法显在《佛国记》中根据他人的描述对阿旃陀石窟进行了最早的文字记录。唐代高僧玄奘亲自到阿旃陀石窟礼拜,并在《大唐西域记》中记有“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嶂,重峦绝巘。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阿折罗阿罗汉所建。罗汉西印度人也,……精舍四周雕镂石壁,作如来在昔修菩萨行诸因地事。证圣果之祯祥,入寂灭之灵应,巨细无遗,备尽镌镂。”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公元7世纪后,石窟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伊斯兰教的大举入侵,使印度本土的佛教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而此时的中国佛教却如火如荼,完成了中国化的全过程。面对阿旃陀石窟恢弘的气势,我顿足了,印度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创造了如此辉煌灿烂的石窟文化艺术,它的洞窟形制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印度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7世纪的建筑形式。 夕阳西下,余晖下的阿旃陀石窟像一位美丽的少妇,妩媚娇艳,一抹阳光散在山顶,如佛光普照;微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花红叶绿,鸟语花香。小鸟自由飞翔觅食,猴子像精灵在树上翻腾跳跃,不时对我们做出鬼脸。一切是那样的和谐宁静。空旷的山谷,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使每一位游人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与洗礼。 再见了,阿旃陀!我倒退着、依依不舍地走下山来,将石窟的风貌再次记忆在脑中,我不愿背对着石窟下山,因为那样一切的一切都将离我远去……我想用心留下,留下这美好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