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法句经卷22—32(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2述佛品

  译文

  述佛品的大意是讲,大道与佛的神威大德,没有一样不是方便救度的,明明白白可为世人行为准则。

  战胜自己(意欲)不受恶的折磨,所有一切世俗压力均能承受;钗智辽廓无边无际,启开了蒙昧使之进入大道(境界)。㈠

  行决(世俗)爱欲罗网之後就无所牵挂,(对世俗)恩爱已绝便无所滞执;佛(教)之意蕴高深无极,没有践行(佛法)之人可以使他归依践行。 ㈡

  勇敢果断地树立专一心志,出家之後日日夜夜损减世俗(之念);斩断世俗尘缘就不会有任何欲望,习学正念(必然)获得清净明朗。㈢

  窥见了真谛(自然)净洁了污秽,便会出离五道轮回的生死海。佛的出现普照世间,是要除去芸芸众生的烦忧苦难。(四)

  求得人生的大道颇为艰难,要想获得生命长寿亦很难得,世间要想遇佛也很困难,(真正)的佛法也难(随意)听见。(五)

  (生命之)我既没有(船)师可以保护(渡过此岸),也没有(真正)伴侣陪同,(而是)独立无倚:恒守一道获得佛法真谛,自然而然通向圣人之道。 ㈥

  撑船的舵手能使船儿顺利渡水;精进便是度脱尘世苦海的桥梁:人们因为种姓的羁绊牵连(不得脱身),(自我)救度之人便为人间强健的豪雄。(七)

  铲除了恶(念)自我救度便是佛,停止了(心念)之处便是清净之志;除去了(对世俗欲望)的饥馑便是习学(佛)法,斩断了六根烦恼便是佛家弟子。(八)

  观看人世所为「忍行」是第一等苦行,佛所阐扬的「涅盘」是人生最高境界:抛舍了罪恶愿作修行人,不要加害这种(悔过)之人。(九)

  不恶骂也不恼怒,持之以恒奉守戒律,节制饮食舍弃对身体的贪恋,行走在幽静隐蔽之处,心念真谛有所领悟,如此这般便能奉持佛之教诲。㈩

  各种恶事切莫去做,各种善事坚决履行;自我净化心中意念,这些均是佛的各种教义。(十一)

  佛乃至尊至贵,(已经)斩断烦恼除去淫欲,是救度世人领袖中的最伟大者,统领众生归依佛教。(十二)

  多么欢快呀福报来临之时,所愿之事终有所成:迅速理解最高寂静,自我精进达到涅盘(境界)。(十三)

  有的人为求自我救度,树立山川各种神只,建立庙宇绘制图像,祭祀诸神以求多福。(十四)

  如此这般救度自己,并非吉利上等方法,这些神灵并不能来,救度我等众生之苦。(十五)

  如若有人自我救度,佛法之中上等之法众多:仅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必然使人获得正等智慧。(十六)

  生死的极度痛苦,从真谛处获得救度:救度世间的八种法则,这样才能驱除各种苦(阳)。(十七)

  自度凭依「佛法僧」三宝,最为吉利最为高明:唯独拥有「佛法僧」三宝,能够解脱世间一切苦厄。(十八)

  上人如若中道直行,专志向道毫不畏缩,自心归依佛法,这样的人啊一定获得大益。(十九)

  明智之人难以遇见,也不能是比比皆是:他所生活之处,家族亲人都能承受吉庆。 (二十)

  许多佛出现令人快乐,述说恒常大道畅快,众人和睦相处欢快,平和相处就能相安无事。(二十一)

  原典

  述佛品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①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己胜②不受恶,一切胜世间,睿智廓③无疆,开蒙令入道。㈡

  决纲无罣碍,爱尽无所积;佛意深无极,未践迹令践⑤。(二)

  勇健⑥立一心,出家日夜灭;根断无欲意,学正念清明。 ㈢

  见谛诤⑦无秽,已渡五道渊;佛出照世间,为除众忧苦。(四)

  得生人道⑧难,生寿亦难得,世间有佛难,佛法难得闻。(五)

  我既无师保⑨,亦独无伴侣⑩,积一行得佛,自然通圣道。㈥

  船师能渡水,精进为桥梁⑾,人以种姓系⑿,度者为健雄。(七)

  坏恶⒀度为佛,止地为梵志⒁,除馑⒂为学法,断种为弟子⒃。(八)

  观行忍第一,佛说泥洹最:舍罪作沙门,无娆害於彼。(九)

  不娆亦不恼,如戒一切持,少食舍身贪,有行幽隐处,意谛以有黠⒄,是能奉佛教。(十)

  诸恶莫作,诺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十一)

  佛为尊贵,断漏无淫,诸释中雄,一群从心。(十二)

  快哉福报,所愿皆成;敏於上寂,自致泥洹。(十三)

  或多自归⒅,山川树神,庙立图像,祭祀求福。(十四)

  自归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来,度我众苦。(十五)

  如有自归,佛法圣众⒆,道德四谛,必见正慧!(十六)

  生死极苦,从谛得度,度世八道,斯除众苦。 (十七)

  自归三尊⒇,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 (十八)

  士如中正,志道不悭,利哉斯人,自归佛者。 (十九)

  明人难值(21),亦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 (二十)

  诸佛兴快,说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 (二十一)

  注释

  ①道:说、阐述。

  ②己胜:战胜自我的人。

  ③廓:开阔恢宏。

  ④决纲:冲决世俗各种束缚、规范。

  ⑤践:此句两个践字,前一践字作践履、实践讲;後一践字可作归依、归顺讲。

  ⑥勇健:勇敢果断。

  ⑦诤,《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作净。

  ⑧得生人道:求得人生的大道,最高法则。

  ⑨我既无师保:佛教把此岸世界看作是苦海,「我」要脱离这一苦海,必须自驾航船,并没有船师来保护你。师,指导师。

  ⑩伴侣:非寻常之伙伴也。人走进死亡时,是孤独无伴的。生命是自足而又孤独的。

  ⑾精进为桥梁:譬喻句,把自己努力向上的行为看作是救渡苦海的桥梁。

  ⑿种姓系:种姓,印度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当时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不同等级。系,即牵绊、附属。

  ⒀坏恶:铲除恶、消除恶。

  ⒁梵志:音译婆罗门、梵士。意译净裔、净行。即清净之志。

  ⒂除馑:蔬菜无收曰馑,此处引伸为人生没有获得佛所揭示的要义。除谨,即是避免对人生意义的无知。

  ⒃断种为弟子:人的烦恼皆由六根所生,斩断六根烦恼便为佛门弟子。种,此处当指六根。

  ⒄黠:聪明、聪慧。

  ⒅自归:即自我救度。

  ⒆圣众:比众教更高明,且方法更多。

  ⒇三尊:即三宝,佛、法、僧。

  (21)难值:难以遇上。下文「比有」是对举用法,不是比比皆是。感叹世人的糊涂。

  23安宁品

  译文

  安宁品的大意是,区分平安与危险的具体表徵,从而(使人们)远离恶而趋近善 ,身心欢快但不堕落。我(佛陀自称)的身心已安定,无怨无怒不动心;尘世庸众多有怨,我行佛道不动瞋。 ㈠

  我的身心已安定,不再病於因缘病;众人皆有(生、老、病、死)四大病,我行佛道无此病㈡

  我的身心已安定,亦无烦恼亦无忧;尘世凡夫烦肠断,我行佛道乐无愁。 ㈢;

  我的身心已安定,心灵清净无所作为:以喜悦为食,如同住在光音天。(四)

  我的身心已安定,心志澹泊无所事事:即使穷尽人间薪柴聚集火力,又怎能烧著我的身上?(五)

  战胜了他人则制造怨恨,被他人击败则生出自卑心理:除去胜负意念,无诤无吵乐安静。㈥

  热恼莫过於淫欲,歹毒莫过於怒火,最大之苦莫过於有身,极乐之境莫过於涅盘。(七)

  勿以世俗小乐为乐,勿求世俗的小辩小慧,当求出世之乐之慧,获此大乐大慧永安康。(八)

  「我」乃世间至高无上的尊者,它可为众生解脱恼忧,救度凡众出离三界,独力能降众多魔军。(九)

  见到圣人使人愉快,能够凭依圣人使人愉快,能够远离愚蒙之人,行使善事使人愉快。(十)

  坚守正道使人愉快,巧妙阐说佛法使人欢快:与世人无争,守戒之德圆满使人常常愉快。(十一)

  依傍贤人结庐而居愉快,仿佛亲族相互聚会:靠近仁人智士,更多地聆听高妙深远之道理。(十二)

  长寿之人很少,中途谢世者甚多:学习佛法应当善取精要,使人到老安乐平稳。(十三)

  诸位想要获得甘露般甜美的佛法之人,应该抛弃欲望,涅盘之境使人愉快:要想度脱生死苦海,应当常饮甘露般(佛法)之味。(十四)

  原典

  安宁品第二十三十有四章

  安宁品者,差次①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②。

  我生已安,不愠③於怨;众人有怨,我行无怨。㈠

  我生已安,不病於病④;众人有病,我行无病。㈡

  我生已安,不戚於忧;众人有忧,我行无忧。 ㈢

  我生已安,清净无为;以乐为食,如光音天⑤。(四)

  我生已安,澹泊无事;弥薪⑥团火,安能烧我?(五)

  胜则生怨,负则自鄙⑦,去胜负心,无诤自安。 ㈥

  热无过⑧侄,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七)

  无乐小乐,小辩小慧⑨,观求大者,乃获大安。(八)

  我为世尊⑩,长解无忧,正度三有⑾,独⑿降众魔。 (九)

  见圣人快,得依附快,得离愚人,为善独快。(十)

  守正道快,巧说法快,与世无诤,戒具常陕。(十一)

  依贤居快,如亲亲会⒀;近仁智者,多闻高远。(十二)

  寿命鲜少⒁,而弃世⒂多,学当取要,令至老安。(十三)

  诸欲得甘露⒃,弃欲灭谛快,欲度生死苦,当服甘露味。(十四)

  注释

  ①差次:将某某排出先後的次序,好坏的程度。

  ②不堕:不堕落。

  ③不愠:不生气、不发怒。

  ④不病於病:不被各种弊端所侵扰。前一个病字是动词,即为某某所伤害,侵扰而失去健康的心态;後一个病字是名词,即人生的各种缺陷、毛病所蔽。

  ⑤如光音天:光音天,乃色界三天之一,即第二、第三禅天,位於无量光天上,在少净天之下。此界众生无有音声,用禅定心所发之光明传达彼此之意,故称光音天。

  ⑥弥薪:穷尽所有柴薪。弥,遍、尽也。

  ⑦自鄙:自卑。

  ⑧热无过:无过,不再比某某更甚,下文句式相同;热,此处指热恼,心神不宁。

  ⑨无乐小乐,小辩小慧:不要以小乐、小辩、小慧为乐。

  ⑩我为世尊:此句意思是说,每个人是自足的,不要傍依何物何人。人亦该守独,不要随大流,丧失自我的自主性。「我」是世间至高无上的。

  ⑾三有:即三界,指欲有、色有、无色有。

  ⑿独:守独,坚持自我的自足性、自主性,不为外物他人所惑、所动。

  ⒀如亲亲会:前一个亲字是名词、指亲属、亲人;後一个亲字是副词,直接地、面对面地;会,即是聚会、团聚。

  ⒁寿命鲜少:寿命,即长命、长寿;鲜少,很少;鲜,少也。

  ⒂弃世:指中途离开人间,未能寿终正寝者。

  ⒃诸欲得甘露:许多想要得到如甘露般甜美的佛法之人。

  24好喜品

  译文

  好喜品的大意是要人们禁绝喜好诸多欲望,能够做到不贪恋欲望,则将没有任何忧愁祸患。

  违背大道之人就会顺从自我欲望,顺从大道之意就会跟自我欲望斗争;舍弃道义投取自我嗜好,这便叫做顺从爱意与欲望。 ㈠

  不去会见可爱的人,也不会合不爱的人:不见所爱之人心中忧,见到憎恶之人心亦忧。㈡

  因此不要造作、生出爱意,爱(亦是)憎恨厌恶产生的缘由:(既然)已经解除了制造束缚的(使动)者,(也将会)无所忧虑无所憎恨。 ㈢

  爱意与喜好产生忧愁,爱意与喜好产生畏惧;没有任何锺爱任何喜好,哪裏会有什么忧愁什么畏惧呢?(四)

  求乐之人多生忧愁,好乐之人多生畏惧;平生不求喜乐事,哪裏会有畏惧和忧愁? (五)

  贪欲至极便生忧愁,贪婪无厌足便生畏惧:了悟无贪无欲乐,哪裏会有什么畏惧和忧愁?㈥

  专心佛法戒德成,至诚方知反省人生:矢志持身修佛道,众人爱戴此等人。(七)

  欲望之意勿使流露於言行,思想端正然后方才言语,心无所贪亦无受,定能截断轮回(而出离苦海)。(八)

  就像人久客他乡,从远处平安归来, (看到)亲人厚友均皆安奸,归来之时皆欢喜。(九)

  喜欢造福之人,从今世到後世,自然享受造福的福报,就像亲人远道而来令人欢喜一样。(十)

  开初就听从圣人的教导,禁制心中不善的念头:靠近佛道就会被人爱戴,背离佛道将会众叛亲离。(十一)

  人生结局各不同,就看他是靠近佛道还是远离佛道;靠近佛道之人可以升入天界,远离佛道之人将会堕入地狱。 (十二)

  原典

  好喜品第二十四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

  违道则自顺①,顺道则自违②;舍义取所好,是为顺爱欲。 ㈠

  不当趣③所爱,亦莫有不爱;爱之不见忧,不爱见亦忧。 ㈡;

  足以莫造爱④,爱惜恶所由。已除给缚者⑤,无忧无所憎。㈢

  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何忧何畏?(四)

  好乐生忧,好乐生畏;无所好乐,何忧何畏?(五)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解⑥无贪欲,何忧何畏?㈥

  贪法戒成,至诚知惭;行身⑦近道,为众所爱。(七)

  欲态不出,思正乃语;心无贪爱,必截流⑧渡。(八)

  譬人久行,从远吉还⑨,亲厚普安,归来喜欢。(九)

  好行福者,从此到彼,自受福祚⑩,如亲来喜。(十)

  起⑾从圣软,禁制不善;近道见爱,离道莫亲。(十一)

  近与不近,所往⑿者异;近道升天,不近堕狱。(十二)

  注释

  ①自顺:自己顺从自己的欲望,感到无所阻碍。

  ②自违:自己跟自己的欲望作斗争。

  ③趣:通趋,趋奉、顺从。

  ④造爱:即造作、生出爱欲、爱心。

  ⑤给缚者:《中华大藏经》作「缚结者」;宋本《法句经》作「结缚」者。三种译法均通。意谓世俗界的种种令人迷惑的现象。

  ⑥解:晓悟、明白。

  ⑦行身:即意志和身体。行,意志、意志力。

  ⑧流:意指生命之流。

  ⑨从远吉还:从远处吉祥平安的回到家中。还,回来。

  ⑩祚:福也。

  ⑾起:开初。

  ⑿往:人生的去向、结局。

  25忿怒品

  译文

  忿怒品的大意是说:人若能够看出瞋怒、怨愤的危害性,自持宽弘慈爱柔和之心,则上苍保佑人所共爱。

  忿怒(之时)就看不到佛法,忿怒(之时)就不知大道:能够消除忿怒之人,幸福与喜悦常常随身而在。 ㈠

  贪婪淫荡就看不到佛法,痴愚之人也是如此:驱除淫欲赶走痴(意)之人,他所获得的福报为第一等(福报)。 ㈡

  (有)愤怒但能自我控制,犹如止住奔跑中的大车:这样的人可称是善於驾车之人,抛弃了昏冥而进入了光明(之境)。㈢

  (人生必须)承受住侮辱战胜愤怒,善(德)最终战胜不善:(真正的胜者)能够博施(恩德),至诚(之德)最终能够胜欺诈(之行)。㈣

  不自欺亦不愤怒,(心)意也不多贪求:能够做到这三件事,死後便可升入天界 。(五)

  常常自己管东身(心),心怀仁慈不杀生灵:这样的人可以升入天界,直到彼岸亦无忧愁。㈥

  意(念)常常明悟事理,朝暮勤恳学习佛法:烦恼消尽意念觉解,(如此)便可进入涅盘(境界)。(七)

  人们之间相互毁谤(攻击),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既毁谤人们多言,又毁谤木讷寡言;也毁谤中和(君子),世间众生之相无不遭毁。(八)

  有心要毁谤圣贤,自然就不能中道而行:人世间的一毁一誉之间,无非都为了利益与名声罢了。(九)

  明智(之人)所证誉的(德与行),只有贤(德)之人与之相符;智慧之人坚守戒律,没有什么(把柄)让人讥毁诽谤。(十)

  假如同罗汉般的净洁(无垢),就没有什么能让人毁谤了;诸天(之人)为之感叹为之赞美,梵释亦将称誉(罗汉般的净洁) 。(十一)

  经常守护(意念)谨慎身体之行,从而调伏瞋怒(之心)不起:除去身(心)中的恶行,进而修炼大德品行。(十二)

  经常守护(意念)谨慎自己言语,从而调伏瞋怒(之心)不起:除去口中恶毒的言辞,诵读习学佛法言语。(十三)

  经常守护(意念)谨慎心(念)所思,从而呵护瞋怒(之心)不起:除去(心)意中的恶毒念头,思惟谨以道法为相。(十四)

  (使)身行有节言语谨慎,守护管束其心(念)的(活动):舍弃愤恨踏上「大道」,忍受住侮辱最为坚强。(十五)

  舍弃愤怒远离傲慢,避开各种爱意贪欲:不在各种概念表相以及世俗物相上滞粘执著,无所作为便可熄灭人生痛苦。(十六)

  开初若能慧解愤怒(的害处),淫欲产生之时自然能够加以控制;舍弃没有智慧武装的世俗刚健(强壮),这些均能获得人生的平安。(十七)

  瞋意(已)断则睡卧安稳,愤恨熄灭、淫欲忧愁(也消除殆尽,人生获安):愤怒(之意)乃是歹毒之本源,柔和之间接近清净之志;言语和善必益,断然不会遭遇祸患。(十八)

  志同道合之人(本来)相互亲近,(却)假装不知故意为恶:後来分别之後留下愤恨,(余恨)之火燃烧自我烦恼不已。(十九)

  不知道惭愧,没有(持)戒之德便有怒(意):人若被怒意牵制,(就)不会满足自我应做之事(而另有他图)。(二十)

  有力(之人)容易靠近(械斗之事),无力之人靠近柔和(之心):只有那忍(的功夫)最为上策,应该常常忍於赢弱的状态之中。(二十一)

  大凡众人都轻视这种(人),有力之人忍(受欺侮):只有那忍最为上策,应该常常忍於羸弱的状态之中。(二十二)

  无论是我还是他,最大的畏惧有三种:如若知晓这三一种畏惧)已经萌芽,应当熄灭在自己?心意)之中。( 二十三)

  同时坚持两种(对立)的义(理) ,我向这种想法进规一言,如若知晓这种(两行之义)念头已经萌发,应当熄灭在自己(心意)之中。(二十四)

  最好的智慧(终能)战胜愚闇,(以及)粗陋语言邪恶说教:想要常常保持胜者(的姿态),应该在言辞方面保持缄默。(二十五)

  那些作恶之人,怒行之後必有怒报,怒行若不遭遇怒的回报,那么要战胜他人(必然以争斗决出胜负)。(二十六)

 
 
 
前五篇文章

法句经卷11—21(下)

法句经卷11—21(中)

法句经卷11—21(上)

法句经卷1—10(下)

法句经卷1—10(上)

 

后五篇文章

法句经卷22—32(中)

法句经卷22—32(下)

法句经卷33—39(上)

法句经卷33—39(下)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一卷-圆瑛大师(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