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乙三、正示执持名号以立行 分二

  正开示修行方法,即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分三段:丙一、简余善不生,丙二、示正修法门,丙三、重结劝发愿。

  丙一、简余善不生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劝愿后,望众生力行求生净土。欲生极乐,要多善根、多福德,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

  关于‘少善根福德因缘’,古德有多种解释,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发声闻心,不发菩提心,只求自了是‘少善根’;专持名号,回向无上菩提,求成佛道,自利利他,为‘多善根’。修福所成功德,谓‘福德’。修人天有漏福报,不能超三界,是‘少福德’;专持名号,众善奉行,万善庄严净土为‘多福德’。善根是亲‘因’,是根本,福德为助‘缘’,谓之‘因缘’。

  蕅祖要解: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意思是除了专念佛号外,须发菩提心,即是‘多善根’,修六度万行,是‘多福德’。求生彼国,菩提心为要,因是大乘善根界,若为己身求安乐,不得往生。

  省庵大师云:发菩提心‘多善根’,专持圣号‘多福德’。诸祖师对‘少善根福德’的说法,虽略有不同,但总不出发菩提心,专念名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始能往生。

  丙二、示正修法门 分二

  丁一、正明持名念佛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闻净土法门,深信切愿念佛者,不论智愚贵贱老少,都是具善根福德的‘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及依正庄严,发愿往生,实非常人。华严经言:‘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轮转三界中,不闻佛名故。’因为没听到佛名号、没修念佛法门,才轮回生死。情愿受地狱苦,得闻佛名字,不愿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显闻佛名不易,若没善根,纵闻也不肯发心。无量寿经说:若众生得闻圣号,慈心欢喜,感动流泪,赞叹踊跃者,即是多生与佛结缘,有深厚善根,专修必成。

  闻佛功德胜号,一心专念,便是‘执持’。先说念佛方法,再谈定期修行。念佛的方法,平常说有四种:

  一、实相念佛—蕅益大师在楞严经文句中,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念自性佛,直接体悟本具之诸法实相,便是实相念佛,可通一切法门。也就是禅宗之本来面目。观经‘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也属之,观己和弥陀无二无别,即是实相念佛。

  二、观想念佛—出自观无量寿经,十六观门中,十二种属观想念佛,观想极乐依正庄严。

  三、观像念佛—也出自观经,乃观想念佛的前方便,因未亲见弥陀,欲观困难,先仔细瞻仰庄严圣像后,闭眼想佛,做到工夫纯熟,张眼合眼,佛如在前,再观想念佛。观想不易,二祖善导大师说:‘凡夫心粗境细,观想难成’。经言弥陀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等,不曾见过,观从何起?所以,导公作观经四帖疏,完全劝人持名念佛。

  四、持名念佛—闻说阿弥陀佛之功德名号,便执受在怀,念念不忘。末法众生,以持名念佛最为应机,本经倡导持名念佛,仗佛威神,达往生目的。

  先明通途念佛法。佛人人会念,但要怎么念才如理如法,须作研究。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音那谟,皈敬、皈命意。苦海无边,唯弥陀是我皈依处,仗彼大愿船,度我往西方,故至诚皈命顶礼。个人修行,先念数声六字佛名,表恭敬接引导师,再转四字,较易纯熟。

  念佛须从心起、口出、耳入,句句字字分明,如是轮转不息,若有口无心,不得利益,憨山大师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念佛方法有出声念,或大声念、小声念、金刚持、默念等,行者须善调适。

  经云:‘大声念见大佛,小声念见小佛’,虽是方便语,也有其道理,大声念易伏妄想,故应出声念佛。数十年前,遇一老伯,体健声宏,好说故事,每天提壶茶,聚些老朋友,讲三国、论水浒,乐此不疲。我劝其念佛,并稍释净土依正,老人回家后,信受奉行,日夜‘喊’佛,吵得家人不能安宁,儿女说:‘爸爸,念小声点,让我们睡一下。’他答:‘阿弥陀佛距此十万亿佛土,不大声听不到,岂非白念!’三天后,声音沙哑,怪我害他,彼不知‘人间私语,天闻若雷’,况佛具大神通,何须大声方闻。

  大众共修,应和法器,能和则大声,不和则小声,用耳倾听,以不扰众为要,否则,一人不和,大众烦恼。忆二十几岁时,狮山每年二月,都共修打七,来自各方的在家弟子不少,有一天,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阿伯,声音宏亮,和不上板眼,又怪腔怪调,惹得大家只想笑而没法子念下去,我偷偷劝他,却不理不睬,依然故我。那支香,我当维那,非常辛苦,声都哑了,因你念阿,彼念陀,你念佛,他念南,弄得大家起烦恼。法器是大众共修快慢的标准,为使音声整齐庄严,故敲法器,当和之。

  个人自修,须视环境,不能大声,则小声,不能小声,则学密宗持咒的方式‘金刚持’,嘴唇动,声音自己听得到,不影响他人,此法持久不倦,很适合个人修行。‘默念’虽没出声,但耳根要有声相,否则,不算数。默念工夫纯熟,受益甚大,行、住、坐、卧,均可念佛。厕所等不净处或睡眠时,不宜出声,以免对佛不敬。睡时,宜右胁而卧,心中默转四字,免致伤气,用此法,可对治失眠。

  念佛须有定课,不可欢喜便多念,懈怠就少念,那是露水道心,不易见效。念佛或修任何法门,都该发恒远心,以最忙时为准,定好功课,个人功课或:

  一、定数念—每天或百、千、万,乃至昼夜弥陀十万声,用念珠计数。念珠是计数用的,不是装饰品或避邪的,念佛才能避邪,不念佛满肚子邪,纵琥珀等再名贵的也避不了邪。莫被推销者迷惑,要念佛,草菩提珠也能避邪,不须花几万块买,念珠太名贵,心老系在念珠上,怕遗失,反自寻烦恼。

  现代人流行戴念珠,而不知念佛,不过,戴念珠总比戴其他装饰品好,奇怪的是,清朝作官的都戴,官越大,珠越长越名贵。佛子须知,念珠目的为计数,一百零八颗表断百八烦恼;八万四千烦恼,综合言之,不出百八。实际计数,以一百为准。

  既定下数目,如每天念三千声,再忙都得把功课作完才休息,以数目字为标准。

  二、定时念—以时间为准,如晨起漱洗毕,念半小时,晚上临睡前念半小时,不计数,在固定时间内,专心念佛。

  计数或计时无妨,随己喜好而定。

  功课刚开始莫贪多,定课做完,有空则多念,只可慢慢增加,不可减少。好像吃饭,须定时定量,不可三餐作一餐吃,也不可一餐不吃,多吃胃出毛病,不吃没有体力。念佛也一样,有人说,今天忙,明天补念,吃饭能补吃吗?不可能,所以,修行如吃饭,人以三餐资养色身,以修行资养法身慧命,定课外则随分念佛,如正餐外的点心,只是比喻,并非完全相同。

  大众共修,除早晚课外,或礼拜、读诵,定下功课,至少尽这一生,恒常不辍,方不浪掷光阴,莫贪多,贪多嚼不烂,十学九不成,欲速反慢,须由少渐多才正确。

  念佛人要学习‘随境念’,火车声、脚步声、闹钟声等,凡声响,皆可自我配合,当成木鱼声念佛,随境转化,不随境转,久之,即将娑婆转成极乐,便是人间净土。

  往生传载:一屠夫,承祖业杀猪卖肉,妻子学佛,善用权巧,在肉摊边系一铃铛,线牵屋内,约好铃响便念佛,因此,养成闻铃念佛的习惯,死后,因杀业堕地狱,临受刑时,刑具相踫,如铃响,阿弥陀佛脱口而出,顿除地狱苦,超生善趣,所以,平常要养成随境念佛的好习性。

  唐·飞锡大师着念佛三昧宝王论说:常人数珠念佛,我以呼吸作念珠,随呼吸念,谓‘随息念’。人不能没呼吸,如呼出时念‘阿弥’,吸入则‘陀佛’,或吸时‘阿弥’,出时‘陀佛’,默念习惯,临终大有受用。计数念,临终诸根闇钝,手若不能持珠,恐生遗憾,随息则无畏。但只适用坐、卧,走路时,因脚步快慢,不易配合,且易伤气,故莫用。

  妄想多,加计数,谓‘数息念佛’,只宜默念四字,从一数到十,数入不数出,数出不数入,如吸入念阿弥陀佛,出数一,或出息念佛,吸数数,仅可一到十,不可超过,宜默念不宜出声,念佛兼计数,没空打妄想。

  一般人或许连妄想都不懂,如老禅师度一小沙弥,学师打坐,忽然笑个不停,师喝斥:‘修行不修行,打啥妄想!’小沙弥委曲说:‘师父!我没打妄想!’‘没打妄想笑什么?’‘我只想到未入寺前,家里猫偷吃猪油,头伸入油瓮中,瓮肚大口小,人来猫惊,竟顶着瓮逃,想到就好笑!’‘这就是妄想,还说没打妄想!’许多人念佛便是这种情况,初学未熟,不易妄想,念久滑嘴,口念心非,徒劳无功!

  睡前随息念佛,自然入睡,不会失眠。行者要善用环境,八万四千法门中,唯此法门,行住坐卧皆宜,既修行又治病,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静时能念后,要训练动亦能念。清朝冬瓜和尚,喜食冬瓜,人称冬瓜和尚,失真名。自住茅篷,古如终南山,居茅篷者多,有二、三百间,彼此相距不远,可互相照顾。和尚晚年,不知何故,欢喜逛街,朝出暮还,年底,老同参来访,告诉老友,将于正月十五往生西方,请来助念。老朋友表面答应,心中存疑,整天逛街,怎能往生?元宵节,依旧上街,人来助念,却不见踪影,恰好那天,冬瓜和尚提早回家,见友甚喜,问:有何贵事?答:送往生。始恍然,马上沐浴礼佛,端坐念佛,临终前留偈云:‘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皆不识,别有一天堂。’主要是前两句,走街坊,目的为磨练动中念佛,不受境转。所以,念佛人应训练自己动、静、顺、逆皆不忘弥陀圣号。好朋友久不相见,突然出现,一高兴,弥陀回西天了;碰到逆境,像遇到毒蛇,我的妈呀!丢了阿弥陀佛,所以,训练须在平时,纵受打骂也不离之。狮山有位老修行悟宗师,五、六十岁,我在山上不曾见彼发过脾气,有一人与其无缘,老喜欢骂他。某天,刚出斋堂又挨骂了,悟宗师边走边念佛,骂者随后,他捂着耳朵,依然念佛,进了寮房,则大声念佛,骂越大声,他躲在棉被内,还是念佛,筊没两个不响,那人骂久没趣,只好休兵。其实,他越骂,悟宗师的念佛工夫越好,这就是不被逆境转。

  动静顺逆不碍念佛,大概醒时的工夫做得不错,进一步训练梦中也能念佛。明朝紫柏大师,学僧参访请开示,师问:‘修何法门?’曰:‘弟子愚钝,但念佛。’‘念佛甚好,睡能念否?’‘醒时能念,合眼便忘。’师喝曰:‘合眼便忘,临终怎么往生?’因睡如小死,小死不会念,大死又怎能正念分明呢?睡时不会念佛,作梦很危险,曾闻普陀山了情和尚,在家时,常诵金刚经,一夜,无顶车载六美女,殷勤招呼,即同车至乡间屋舍,下车钻入小门,他殿后也想进去瞧瞧,金刚神拦曰:持金刚经者不许进!硬闯,金刚神情急,一杵打下,晕了过去,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全身冒冷汗,鼻隐约闻到猪屎味,害怕故不敢再睡。黎明,寻梦境,果见房屋,门不是门,而是排污水的小洞,从正门访屋主,始知是猪舍,问:‘昨晚有事否?我见六女由此入。’答:‘昨夜生了七只小猪,六雌一雄,公的生下来就摔死了!’请引见,骇极!若非金刚神,早成小猪仔了,因此,看破放下,到普陀山求出家,并说原委,剃度师由是因缘,取名了情。

  大家作梦要小心,有人一睡不醒,亲友认为很好,若像了情,随梦而去,可不好了!古德云:‘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脱却袜和鞋;识神渺渺随梦去,未知明朝来不来!’所以,紫柏大师说,梦中能念佛,往生才有把握!

  以上所说,由浅而深,循序渐进,从减少妄想,再静中念、动中念、顺逆境念、醒能念、睡亦能念,梦中能念,可谓工夫熟矣!往生决无问题!莫以为弥陀易念,我念了几十年,作梦不会念,有时吓到也不会念,故要认真修习。上是通途念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这段经文分三,一、说明当称念佛名之胜境‘闻说阿弥陀佛’。二、明念佛方法‘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二句。三、确定念期,即克期取证‘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平素早晚课外,杂务不少,不能专修,须另安排时间,放下万缘精进,希望在所定日期中,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若’不一定,假设之词。为何不说六日、八日,而说七日呢?因世事许多以七日为限,如:印人食酥油冶病,七日排净,病方痊愈。国人亲属以七世为亲,所谓‘九玄七祖’,七世或七代之外较生疏。又识神投胎,住母胎中,也以七日一变为期,从入胎到出胎,共三十八个七日。印度有七步蛇,能追人,被咬,顶多走七步便死,显时间短促。人死作七,也是七日为期,中阴身七日一变故。顺世间法,本经亦以七为定期,但有利钝之别,利根者,一日即得一心,钝根须七日方得,中根或二、三、四、五、六日不等,或一七日不得,须二七、三七,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得,总之,‘七’日一期,几个七得一心,并不一定。

  不是每部经都说‘七’,无量寿经以十日十夜为准,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也说念佛十昼夜,可见佛得往生。大集经云:七七四十九日,专称一佛名号,佛必现前。所以,大陆净宗道场,有连打七个七的。最长的是般舟三昧经,须九十天,专修常行三昧,可行可立,不准坐,更不许卧,很辛苦!此法传来,没几人修成功,唐朝道宣律师,修过两次,相当好,但因用功过度患内伤,四大天王护持,开药方治病始愈,即今之天王补心丹,治心脏衰弱。这是最长也最辛苦的,提供各位作参考。最短则一昼夜,观经甚至说,下品下生者,临终得善知识开导,称南无阿弥陀佛十声,亦得往生。

  各经因机施教,期限不同,本经虽言七日,不须执着,视情形而定。今之佛七,据阿弥陀经七日专修而来,打七有其特殊含义,略说之:

  凡夫众生具八识,第七末那是染污识,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有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种根本烦恼,这就是众生轮回的主因。‘打七’目的在打破第七识的我执,超出三界,此约唯识说打七义。随之流传下来,专念弥陀圣号,谓打念佛七,禅宗打禅七,专念观音菩萨是观音七,视其打七因缘而立名。

  现在流行打佛七,多属结缘,让善男信女结净土法缘,若说专修,并不合格。专修人数不可多,免混杂,不易成就,最好依净宗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所著‘念佛警策’一书中的方法,才是真正打七。他的规定很严,共修最多只十二人,分三班,一班四人,七昼夜佛号声不断,轮班念佛,若甲班在中间念,乙班在右旁预备。丙班在左边休息,有事去办,办好归位静听,并非自由活动。甲班休息,乙班念,丙班预备,如是轮流不息,一柱香约两小时,二十四小时没停,念两小时,四小时静听默念,睡眠极少,休息时间,若无法坐睡,可至隔壁小房间稍憩片刻,不可超过两小时。打七中,万缘放下,禁语,诸事不可打闲岔,饮食等事物,由护七人员负责。如是严格,七日方有所得。现在打七,形同法会,殿内念佛,殿外嘻笑,甚至像菜市场般吵杂,有些地方虽订规矩,因人多也无可奈何!真要打七,须如截流大师之严格,方有受用,所以,其道场成就者甚多。参加者,男众则全部男众,女众则全部女众,居士亦可参加,不可男女混杂。

  打净七,人数莫多,民国四十年左右,曾参与好几个七,少则六人,多则十几人,皆志同道合者,如此下来,方有少许受用。现在则热闹非凡,人数上百上千,甚至超度、打斋,根本失去打七专修的意义,只能说是结缘,藉打七作法会。昔印祖灵岩山道场,年末必举行七个净七,入念佛场到圆满才可出来,纵生病也要坐在念佛堂里,规定严故成就多。台湾缺少专修地方,尤其受日本佛教影响,很多地方不易改进,关于打七仪轨,可阅相关书籍。

  打七共修,声要整齐调和,音韵一致,不可高低不和,五音杂陈。法器也很重要,因恐二人敲法器,音不协调,故用地钟,较好掌握。

  学法器须在平时,学好才上殿,不可马虎,入殿方学。声音当柔和适中,不可太重,重则刺耳,不能太轻,轻则不响,没有作用。‘梵呗’令人闻之心净欢喜,不可杂乱无章。

  民国四十年前后打净七,我当过几次维那,悦众须先协调,不会不许上场。丛林维那师,乃领众修行者,‘悦众’,敲法器者,须受维那领导,法器敲得好,大家念得欢喜,安心办道,故名‘悦众’。乱敲是烦众、乱众,不但无功,反而有罪。敲法器不简单,现代小寺庙要求不严,若在大丛林,须学好法器,领到悦众职事方许,非悦众摸不到法器。

  念佛是长期、是终生的。打七主在得一心不乱,用一心去念,念到一心。欲得一心,须放下万缘,用一心不乱来念佛,从心起,从口出,由耳入,念念相应,相续不断,才能得到真实利益,不论打七或自修都一样。

  有人问,很多地方都在打七,为何我们不办呢?老实说,条件不够,因缘不具足,我自己因身体眼睛关系,无法领众共修,要找个好维那、好悦众不容易,目的是打七,不是法会,既然因缘欠缺,各自修行便可,打七固好,不须强求。

  名曰打七,却较平常忙碌,煮正餐、备点心,住众没空,却是别人在念,昔狮山打七,我是小沙弥,当小茶房,要招待客人,准备毛巾拖鞋、洗脸水,弄得连睡觉时间都泡汤,这种打七,没多大作用,不如自己精进念佛。

  虽是结缘七,让大家跟净土结缘也不错,总比其他方式好,欲得一心,则不容易!

  关于一心不乱,还有事一心、理一心等较深道理,要研究可参阅弥陀要解及疏钞,事一心主要念到能伏烦恼种子,令不起现行,虽未断惑,精神已和弥陀打成一片,才能正念分明。理一心已断惑,并不简单。

 
 
 
前五篇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二)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一)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九)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八)

 

后五篇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四)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五)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六)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七)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