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己一、声闻众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先明声闻众多。阿弥陀佛之声闻弟子,无量无边,多到‘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不是世间数字可以算出表达的。

  闻四谛法音而悟道的叫‘声闻’弟子,个个都是证‘阿罗汉’果者。或疑:天亲菩萨往生论言,极乐乃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云何有声闻?答:‘声闻’有两种:一、定性声闻。固定是声闻根性,以证偏真涅槃为足,不乐度生,无愿力故,不能往生。二、回小向大声闻,即极乐所属之声闻众,序分中已说过的,回小乘趣大乘的大阿罗汉圣者。往生论谓:‘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指无定性声闻,纯大乘根性,女人念佛往生,皆具三十二大丈夫相,清净庄严,经中常说‘无女人’,其实,无女亦无男,没有男女差别相,并非纯男性境界。欲界有男女欲念,才有男女相,色界初禅天以上便无,况极乐!古代,多数国家都重男轻女,才说‘无女人’,无女人同样的也无男人,彼土众生,莲花化生,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纯丈夫相,无六根不具者,要懂其中之理,方不误解。

  己二、菩萨众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初住到等觉位的‘诸菩萨众’也和声闻众一样,无量无边。

  ‘清净大海众菩萨’,不是一个,下至人天菩萨,上至等觉菩萨,都包括在内。‘海’表清净的菩萨众如大海之多。念这一句,除弥陀、观音、势至外,所有往生者都含括。有人问我:‘画西方三圣像,为何没有清净大海众菩萨像呢?’认为只一个,实际上,清净众菩萨无量无边,从何画起!

  戊四、结由佛力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总结正报庄严。

  上说阿弥陀佛,光、寿无量,度生无边,皆其因地大愿、大行所成。

  正宗分第一大科‘详陈依正庄严以启信’已说竟。世尊详陈极乐依正庄严的目的,在启发众生的信心,净土三资粮信、愿、行,又称西方三要素,以信为首,今综合说明‘信’的重要。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是功德之母,道之总源,一切善根从信而生,所以,五根、五力、七圣财,都以信为第一,学佛,不管站在那个角度来看,信最重要。

  念佛人对净土法门,有丝毫怀疑,便障碍往生,关于‘信’的道理,蕅益大师在要解前的悬论‘明宗’里,详释信之重要,我习惯将其综合,分七种说明,即:信佛言、信佛愿、信净土(或信佛土)、信法门、信因果、信自心、信事理七种,缺一不可,欲生者具此七种信,方达往生目的,现略说之。

  一、信佛言:这是总义,后六种由此开出,为别义。‘佛’指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须深信世尊所说的教法。阿弥陀经,净土法门,乃释迦佛亲口演说,所谓‘世间好语佛说尽’,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故‘佛语不信,何言可信!’连佛的话都不相信,还有什么人的话可信呢?所以,要深信二千多年前,降生迦毗罗国,净饭王宫,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成道,一生所说的言教,四十九年中,世尊处处赞叹念佛法门,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等务必深深相信,纵使释迦佛现前,劝修他法,我亦不改其志。数十年前,许多人因牛奶粉、面包而改变信仰,信的是奶粉教,谈不上信心,敷浅得很,信佛如是,不信也罢!

  禅宗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大梅法常问:‘如何是佛法?’答:‘是心是佛,即心即佛。’心当体便是佛,言下大悟,隐大梅山精修,马祖为试其信心,遣弟子往视,并问隐修原因,梅云:‘师示是心是佛,即心即佛,为求证心佛也!’来人说:‘现马祖大师改说非心非佛了。’大梅常言:‘这老汉愚弄人无了期,任他非心非佛,我自即心即佛。’这是禅宗公案,不论其机锋,借大梅常之信心,勉念佛者亦当如是,彼虽得法马祖.但不随其改变方针,依然自心自佛,足证信心坚固。念佛人,纵释迦佛现前,劝修他法,我仍不改初衷,念佛不辍,方是真信。

  二、信佛愿:深信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愿愿皆云‘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若不如此,不取正觉,详阅无量寿经。今法藏已经成佛,证明所发之愿,愿愿圆满成就。第十八愿曰:‘设我得佛,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假使将来得成佛果,十方众生至诚恳切,爱乐求生,至少临终十念,称名十声,若没接引,不成正觉。故要深信,临命终时,正念分明,称佛名号,必定往生。

  过去作小沙弥时,山上打佛七,住持和尚应酬性的请位先生讲几句话,他不懂念佛法门,竟说:‘大家一天到晚,称念佛号,我想阿弥陀佛一定烦死了,如孙子叫祖母,初听颇喜,再叫则烦,不生气才怪!’我当时就想反驳,因为年纪小而作罢!

  弥陀导师,惑尽功圆,始得成佛,若会生气,就不是佛了,暂不谈佛愿力,佛是已断贪、嗔、痴的大觉者,怎会生气呢?就算世俗作祖母的,不耐孙频呼,也是假气,不是真气,嘴里嫌啰唆,心中甜蜜蜜,若不叫,可会真生气,一巴掌打得小孙子哇哇叫。

  阿弥陀佛,愿以名号接引众生,不念不能往生*就怕你不念,不怕你多念,因此,尽管念去,莫犹疑。

  或问:念阿弥陀佛能往生西方,我念孔子,是否会当孔夫子?孔子只是中国的世间圣人,不是佛,也没发愿,说你念他,将来就会作孔子,又没净土,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下文有若一日至七日,持名念佛,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前接引。四十八愿中,我算过,单以名号接引的有十二、三愿之多,占四分之一强,故要深信佛愿,精进念佛。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专乎持也,统万行以无遗。’念佛一句,等同修六度万行,含佛万德,殊胜如此,岂可自误!

  三、信净土:或曰‘信佛土’。有阿弥陀佛,就有佛世界。二千多年前,科学不发达,说地球外,另有世界,难以取信,现在科学家发现银河系,除地球外,有无数星球,无量世界,足证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报恩论云:‘阿弥陀佛,实有其人,极乐世界,实有其地。’并非乌托邦、理想国。且信世界有净秽,如同一地方,有贫富贵贱般。

  四、信法门: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换言之,佛以八万四千药治众生八万四千病,在无量法门中,念佛法门最简易方便,只要深信切愿专念,必定成就,所谓‘万修万人去’,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五、信因:不管信不信佛,因果昭然,所以,念佛决定成佛,念佛有二重因果,须深了知:(一)现在念佛是因,将来往生为果。(二)往生西方是因,将来成佛是果。如是因,如是果,绝对不错,学佛当深信因果,不信因果非佛弟子,不能往生。

  六、信自心:深信自己当下一念心,具足万法,与佛无异。楞严经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十方虚空尚在心内,何况极乐?故要深信念佛必成佛,极乐并不在我真心之外。宋朝赵子昂善画马,欲画一百零八种形态的马,已完成一百零七种,最后一种四脚朝天形,因没见过,老画不成,日思夜想,有一天午睡,夫人掀帐,唯见四脚朝天马,惊奔而出,被门槛拌倒,赵醒问原委,始知己画马想马,故变成马,骇极,从此,改画佛像。故要深信一切唯心,念佛想佛,现前当来,必得见佛。

  七、信事理:理由事显,事得理彰,事理圆融,莫偏一边。信事者,实有西方极乐依正,在十万亿佛土外,最为清净庄严。信理者,深信十万亿佛国,无量事境,不出现前一念心外,心既包太虚,极乐能超太虚吗?故云,极乐就在现前一念心中,不在心外。

  此理不须细讲,因非参禅,关于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用细述。

  除七种信外,还有更重要的须深信娑婆实苦,极乐实乐,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才可往生。具此坚信,方堪谈愿,信心若无,即是虚愿,不能成就,所以,净土三资粮,以信为首。

  乙二、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 分三

  释迦世尊既详陈依正以启信,继劝众生当发愿求生,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能不能往生西方,全看有深信切愿否。‘愿’是希望,也是修行的目标,诸佛菩萨初发菩提心,都要发四宏誓愿,愿断烦恼、度众生、学法门、成佛道。修学净土,须明宗旨,摆定指南针,确指西方,才能往生。譬如学佛者多,知这里讲经的也不少,邀闻法说没空,眼睁着没空,待两脚一伸,没空也有空了,无心听故不愿来。同样的,信有西方,却不愿去,怎能成就!文分三段:丙一、往生皆得不退,丙二、补处上士莫测,丙三、正劝发愿往生。

  丙一、往生皆得不退

  凡生者皆得不退转果位。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十方世界众生,依念佛法门修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者,都得不退转。

  ‘众生’新译曰有情,旧译为众生,有三义:一、众缘和合而生—如人须寿、暖、识方生。新译家认为范围太广,植物、矿物也不离众缘和合,故译作‘有情’,有情识、有灵性,专指动物言,理较显明,但隋唐时,佛教盛行,称众生早已习惯,新译有情,并不普及。其实,除众缘和合而生外,另二义可作有灵性众生的解释,即二,众多生处—三界六道是众生受生之处,受生地方多,故名众生。植物须靠种子传播,且有土壤地域限制,并无众多生处。三、众多生死—凡夫无始劫来,轮回不息,经典比喻说,历劫生死所聚积的白骨,较王舍城毗富罗山高,亲友生离死别所流的眼泪,多过四大海水,显示众生的‘众多生死’,今生若不念佛往生,解脱无期!而植物等并无众多生死,所以,译‘众生’并无不妥。

  ‘阿鞞跋致’或作‘阿惟越致’,梵音轻重之别,此云不退转,有三义:一、位不退—预入圣流,不退凡夫地。往生已入圣人流类,不再退为凡夫。二、行不退—恒常度生,不堕二乘地。皆大乘根性,修菩萨行,不堕自了汉。三、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梵语萨婆若,此云‘一切种智’,佛之果海。念念趣入佛果,必定成就。

  三不退,约娑婆论,天台化法四教说:藏教初果,断见惑八十八使,预入圣人之流。通教则见地(见真谛理故),别教初住,圆教初信,都是断见惑的菩萨,皆属位不退。‘行不退’藏教位止阿罗汉,故无行不退。通教菩萨地,别教十回向位,圆教十信位,断见思尘沙惑,伏无明,是行不退。‘念不退’,通教前无此位,只约别圆二教论,别初地,圆初住,分破无明,分证法身,不须假借助缘修行,能依真如自性,任运而修,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如顺水行舟,一帆风顺。

  往生者,起码得位不退,断见惑,为初果圣人,不堕凡夫,渐修依次可证行不退、念不退。

  又有三不退义:一、大乘不退—修大乘法,行菩萨道,决不退转。二、已得不退—已得之阶位、果位,决不退失。三、未得不退—未得的必定能得。如往生得位不退,预入圣流,决不退失,是‘已得不退’,渐渐修行,能得行不退、念不退,便是‘未得不退’。

  云何生极乐即得不退转呢?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说有五种原因:一、常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护念加持,沐于弥陀大愿海中,道业增进故不退失。二、佛光常照故不退转。弥陀充照十方,况极乐本土。三、水鸟树林,风吹乐响,皆演法音,悠游法海,故不退转。四、诸上善人以为良友,环境纯善,无恶缘境,自然进道。五、生彼国已,寿与佛齐,无量寿故,一生成办,故不退转。

  这么好的地方不想去,岂不愚痴!

  丙二、补处上士莫测

  一生补处菩萨,多得没法测数。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往生得不退转中,许多都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一生补处’,尽此一生,候补佛处,修行成佛,如弥勒菩萨。一生补处菩萨,数量多到不可思议,非世间数字可譬喻或表达。‘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只可以说是无量无边的无数,这是华严经十大数之一,惟大菩萨知,凡夫二乘不知。也可以说,往生者个个都是补处菩萨,时间早晚而已。

  或问:个个都是一生补处,极乐世界只一佛,往何处成佛呢?不须烦恼,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皆可示现成佛,教化众生。

  丙三、正劝发愿往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此土修行,如世尊尚须三大阿僧祇劫,况吾辈凡夫;彼土一生成就,至为殊胜,无与伦比,所以,释迦牟尼佛劝导大家,凡闻上说,明其理者,应当发愿,求生弥陀佛国。注意‘应当’二字,无条件,直下承当,不待未来,马上发愿。闻理即发,没丝毫犹豫。

  ‘所以者何’?世尊自己征问,劝大家发愿的原因何在呢?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因为一往生就能和一生补处及不退转菩萨,共聚一堂的缘故。

  声闻、初生者称‘善人’,补处菩萨‘上善人’,属上士,差佛一阶位而已。补处上士多,故言‘诸上善人’,跟诸上善人共处,听经修行。古德云:观音势至,把臂共行,海会大众,以为胜友,今生不生,更待何时?

  二千多字经文中,佛三劝往生,这是第一回。如何发愿呢?弥陀要解云:‘念念厌离娑婆,念念欣求极乐’。欣、厌二字是开启愿心的关键,要深会‘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而速求出离。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切不生极乐’,须舍万缘,力求往生。如游子思乡,将娑婆视作旅栈,日日盼归期。龙华教虽是附佛法外道,部份偈颂颇能警策人心,如‘引开大路透西方,西方本是我家乡;家乡望子回心转,转见初生一老娘’。释迦世尊开引了一条宽坦大道,指示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故乡,阿弥陀佛如慈母,望子心切,期待团圆日。又云:‘稽首西方无量寿,遥垂金臂接娑婆;众生度尽方回手,几个知恩出爱河!’顶礼西方阿弥陀佛,佛垂金臂,为接引娑婆群生,因此,欲辨佛像,看手即知,弥陀不论坐、立,皆只手垂下,手心向外,作接引状,众生度尽,方收手休息;火宅内的众生,有几个感念弥陀大恩,切愿求生呢?自我观照,发心否?舍离否?日据时代,台中旧大觉寺附近,有个小布教所,晚上不锁门,供奉弥陀圣像。有位老婆婆,每天清早约四点左右来拜佛,且大声求佛说:‘佛啊!这世间太苦了,快来度我!’天天如此,吵得佛龛下的年轻人睡不了觉,‘有钱难买天光觉’,既然要佛度你,明天试试看。翌晨,趁彼大声祈求时,青年压低嗓音说:‘好!你这样虔诚,我明天度你!’吓得老人家讲不出话,一溜烟跑走了,从此,再也不敢来,怕佛真的度她,年轻人安稳的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这个办法挺好,可见世上有口无心者太多,或许我们就是,所以,念佛者多,往生者少,非佛不灵,众生不舍故,念子念孙念家产,怎能往生!

  念佛人要存一种观念,就是时刻做好往生准备,不管无常何时来,今日佛迎,今日便走,若缘未尽,多活一天,多念一天佛,多待一年,多念一年佛,十年百年无妨,使修行功夫更臻纯熟,将来往生,花开见佛。

  念佛人要深信因果,随顺因缘,所谓‘娑婆缘尽,净土莲开’,不留恋,不勉强,早晚课念‘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愿文时,要至诚恳切,依文发愿,若有口无心,不得利益。

 
 
 
前五篇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一)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九)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八)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七)

 

后五篇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三)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四)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五)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六)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