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观想佛的身相中,光明之相尤为重要。因为光明是与阿弥陀佛息息相关的,《阿弥陀经》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阿弥陀”(大正十二,374上)。《无量寿经》亦云: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为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称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勤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照耀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知(大正十二,270上~中)。

  在其四十八愿的第十五愿说:“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大正十二,268上),第三十三愿又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人天,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大正十二,268下)。可见,阿弥陀佛不仅以光明显示他的特殊功德,而且也是以光明象征著他深远广大的宏愿,并且也是应用光明这一法门来利益众生承办圆满佛事的。因此,行者在观想阿弥陀佛身相时,一定要“谛观”光明这一庄严相,而蒙其光明获得利益。

  观想弥陀真身得“念佛三昧”,定中亲见阿弥陀佛及十方一切诸佛,是真身观的要求和目标。《般舟三昧经》也是从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入手,观想成就时,即能见十方现在一切诸佛。《般舟三昧经》译为“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此定修成时,十方现在一切诸佛皆能在行者眼前出现,所以彼经说:“一法行常当习持当守,不复随余法,诸功德中最为第一。何等为第一法行?是三昧名为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大正十三,904中)。又云:“持是行法故,致三昧便得三昧”(大正十三,905中)。可见“般舟三昧”虽不是以念佛为其名,却是观念弥陀的结果,其定中所得境界与《观经》所说的“见十方一切诸佛”完全一致。又《观经》像观中“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与《般舟三昧经》的“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是怛萨诃竭,心是我身,心见佛”(大正十三,906上)的含义也极相同。并且《般舟三昧经》中说的“菩萨用是念(观念阿弥陀佛)故,得生阿弥陀佛国”(大正十三,905中),也就是《观经》说的真身观成就,即能“舍身他世,生诸佛前”。

  观想阿弥陀佛身相,要求行者要做到“忆念”、“系心”和“谛观”。“忆念”要恒常想念阿弥陀佛不令忘失;“系心”要意识集中排队除他念,把心识的所有精力投入到阿弥陀佛身相中来不令丝毫分散;“谛观”要如经文所说对阿弥陀佛的身相进行认真细心地观想。《般舟三昧经》的“常念我数数,常当守念莫有休息”、“常念如是佛身”也说明了这种要求。

  较为原始的《增一阿含经·广演品》在谈到如何念佛身时亦云:

  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灭,已息永寂而无他念(大正二,554上)。

  这一段文告诉行者,观念佛身不仅要端正自己的身体“结跏趺坐”,更重的是要端正意念“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即聚精会神地观想佛身。观想如来的庄严形相,要犹如观察眼前之物历历分明,若能如此,便进一步观念如来的种种功德。这里虽然不是专指观想阿弥陀佛色身,但从其中可以窥见观想佛身的共同要求。

  龙树的《大智度论》第二十一卷在解释念佛的时候,对观佛身相的问题作相应的阐述,先念佛的十种名号,次观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及念无量无限智慧神通功德力等(详见大正二五,219中~221中)。又说:“行者如此间国中,学念佛三昧果报得者,如无量寿佛国人,生便自然能念佛”(大正二五,221中)。

  《十住毗婆娑论》第二十五《助念佛三昧品》中说:“是人未得天眼故,念他方世界佛,则有诸山障碍,是故新发意菩萨以十号妙相念佛,如说:‘新发意菩萨,以十号妙相,念佛无悔失,犹如镜中像’”(大正二六,86上)。认为初发心的行者,未得神通,为诸山等所障碍,不能亲见他方世界的诸佛,由于观念佛的十号妙相,得般舟三昧,由三昧的力量,身体虽然处在这个国土却能够亲眼见到他方诸佛,犹如自见净明镜中的面像和清澄水中的身影。并说最初是随其所念的佛见其色像,此后若想见他方的诸佛,随其所念的方向就能见到他方诸佛无有障碍。这里依观念佛相得般舟三昧见他方诸佛,与《观经》由观想阿弥陀佛真身具十方一切诸佛的念佛三昧是相同的。只是前者是观念佛的十号妙相,后者是观想佛身的种种形相。

  鸠摩罗什(334~413)所译的《思惟略要法》,其中对佛的观法也作了种种的说明。在《观佛三昧法》中说,先观想佛像后见真身佛,此观成就即是“观佛三昧”。其具体观法是:先观最上的肉髻,再观眉间白毫次第而下,一直观到最下的足底,再从足底逆观而上又观到最上的肉髻。如是谛观诸相。而后,还到安静的地方闭目思维,心系佛像,没有他念,如果有其他杂念的产生,立即把心摄回原处,心观眼察,如得见真佛,此定成就名为得“观像定”。又行者当作是念,我也不住佛像也不来,而能够如见真佛,那都是心识安定观想专住的结果。如是观想,定力成就,继续观想佛的生身,如对面相见。因为人的心意驰散多缘恶法,所以行者应当鞭策自心,使其心安住,心若安住,行住坐卧常得见佛。

  佛的生身观成之后,次观佛的法身,具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等无量善业。先观生身次观法身,就好像世人先念金瓶,再观瓶内的摩尼宝珠一样。生身好像金瓶,法身就好像瓶内的摩尼宝珠,因为佛身具有无量功德法藏,所以观佛身必须要观察法身。

  又有“别观无量寿佛法”的一章,其中分修此法门的行者为利钝二种根性。钝根者先观额上一寸,除却皮肉只见赤骨,系念此境,不令他念产生,心若有他缘立即摄收回来。如是见已,次观想赤骨变成珂白如雪的颜色。观想变成白色以后,再观全身都成白色。又依此赤骨白身观想变成琉璃光色,表里透彻清净。再观想此琉璃身中放出白色的光明,由近而远,最后遍满整个阎浮提,只见光明,不见其他诸物。又再把光明摄收回来入于身中,又如初从身中放出光明。又于此光明中观想无量寿佛,彼佛之身殊大,光明亦妙。西向端坐谛观一一诸相,然后总观其身,结跏趺坐颜容巍巍如紫金山,与佛对坐,常能作如是的观想,不久之间便能见到佛身。

  如果是利根的行者,最初只要作光明的观想,于晃然净空的光明中观想无量寿佛便能见到佛身。并且说“行者欲生于无量寿佛国者,当作如是观想无量寿佛也”(上述所引详见大正十五,299上~300上)。此中所说的于光明中观想佛身,而能往生无量寿佛国,与《观经》之说基本相同。《思惟略要法》先观佛的生身,次观佛的法身十力四无所畏等,即观相好之后,再观如来功德法身,而从《观经》真身观的文字上看,好像只注重在色身的观想,未谈及法身这一观,但若能依《观经》之说,修真身观成就,亲见阿弥陀佛及十方现在一切诸佛,也就见到佛的法身。即然见到阿弥陀佛真身,就能够见到一切佛身,则说明阿弥陀佛身即具足一切佛身,具足一切佛身者即是法身也。再说一一佛身都具足一切功德法,在《观经》第八像观也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前五篇文章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二)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一)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六)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五)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四)

 

后五篇文章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四)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五)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六)

净土宗宗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静权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