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人生哲学与佛学(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人生哲学与佛学(上)

  人生哲学与佛学

  龟山王恩洋 著

  动物恃本能而生活。蚕之作茧,蜂之酿蜜,蜘蛛之结网,皆生而能之,不待学也;人则不然,自营巢筑室至农工商贾,莫不由学。学愈进,则其生活亦安定而丰富。故人生必须学也。

  学之种类大别有二:一者自然之模仿,二者有意之学习。如儿童之说其本国本乡之语言,乃至一切风俗习惯之茹染皆是也。有意之学习复有二种:一曰技艺之学习,二曰科学之学习与制造。则自朴野而文明,人类生活以之而蒸蒸向上以造乎其极。科学之用宏伟莫与京矣!

  科学之外复有哲学则何用耶?曰科学与哲学有不同者,科学就类别之事物而比其原理与实用,哲学则就宇宙人生之总体而求其根本原理,以指导人类行于正道。科学者艺之事,哲学者道之事。艺也者,所以给人之需求,为衣食住居诸器物,所以利用厚生者也。道也者,所以示人以作人处群之正道,所以正德而防乱者也。昔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曰,信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不得而食诸?君君者,为人君,必行为君之正道,乃至子子者,为人子必行为子之正道,实际符合于君臣父子之标准,乃配称为君臣父子也。犹之乎壮丁必壮,壮丁而残废羸弱,则壮丁非壮丁矣。何以云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而不得食耶?盖君臣父子俱失其道,则仁敬慈孝之行不立,而暴慢乖逆之祸以成,相陵相侮而不相沈阳教诲,则乱生无已,有粟而不得食,食之而不得安矣。秦隋暴兴,非无兵也,非无粟也。转瞬即亡者,失道故也。当今天下,科学发达,制造日新;然而人类不受其利,反蒙其害,战争杀戮之残酷振古未有者,则亦徒有艺以求利生,而无道以驭众,则艺不以利生反害之也。是故人生自科学之外犹需有哲学。

  人生哲学者,研求人生之真相,而示人以作人之正道也。

  所谓人生之真相果何如乎?曰昔吾作“人生学”,言人生之真相略有四义:一曰业果之相续,二曰群体之共存,三曰智慧之创造,四曰苦恼之拔除。

  何谓业果之相续?业谓事业,人之所造,所谓工作,亦即行为。果谓果报,人之所受,所谓享受,亦即结果也。凡人必工作勤劳,而后得暖衣饱食,亦必暖衣饱食然后得工作勤劳。不耕不耘,收获无望。不制不造,器用何来?故必有是业乃有是果。而无衣无食,则生命且不能存,又何以有其身体精力从事工作勤劳耶?故必享受乃得再事工作也。如是由业而果,由果而业,业果果业,辗转无息,而生命赖以支持,而人世赖以长久。是故人生者,实业果之相续也。

  何谓群体之共存?湿生之虫,乃不需有父母。鳞介之属,有父母矣,乃不赖父母之养育。走兽飞禽,有父母,且需养育矣,而不必有家庭有社会,无师父之教诲,无朋友之救助,彼亦介然而生且存矣。人类独不然,必有父母乃生,必有父母长养乃长,又必有家庭社会之组织,师长朋友之救助。而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由分工合作之关系乃以相养而共存,世孰得离群而独居,介然孤生于人世之外者欤?故人生者,实为群体之共存也。

  何谓智慧之创造?鸟有两翼以高飞,兽有四足以捷走,牛有角,虎有爪牙,以事攻取。其羽毛又足以蔽身体,其本能又足以给生养。人皆无之,其何以生存于世耶?曰专赖智慧之创造也。何所创造?曰创造工具,创造生业,创造家国制度,创造学说艺术。何谓创造工具?如耒耜刀斧等。何谓创造生业?如农工衣食等。何谓创造家国制度?如习俗法制等。何谓创造学说艺术?如哲学科学文艺美学等。或以供人类之生养,或以供灾祸之防御,或以团结人群,或以调制人心,一切一切皆由于创造。谁之创造?则智慧之创造也。盖苟无智慧则不能详察物理,即不能得其利用。苟无智慧则不能省观人心,即不能燮理群志。自然之害不能除,工艺技巧莫由兴,而人群社会莫由理。是故人类之所以无有动物之一切之长而能备万物之用,一是由智慧之创造也。

  何谓苦恼之拔除?或有问,人生一切动作云为,其目的安在?常人皆曰,在求快乐与幸福耳。吾人则谓不然。人生一切动作云为,唯在拔除苦恼而已耳,且夫所谓快乐与幸福云云者其事为何?岂不曰饱食而无饥,暖衣而无寒,安处而无忧,财富具足,名闻赫奕,而威势莫敌耶?人世之快乐与幸福止矣尽矣,靡以加矣。虽然如斯等之所以为快乐幸福者,其原因理由安在?则当了知人之所以需食者以除饥也,食之而甘者,以饥之甚也。人之所以需衣者以除寒也,衣之而暖者,以寒之甚也,人之所以需宫室楼台城廓墙垣者,以其能蔽风雨障炎热防盗贼远水火也。居之而安者,以斯数者莫之能侵故也。人之所以需财富者,以能供给衣食等于不匮也。人之所以需名闻威势者,以其声援之众,力量之强,能以保其所有而莫之夺也,然则如是一切一切,皆为拔除苦恼而已矣。食所以除饥苦,衣以除寒苦,宫室城垣以除风雨盗贼之苦,财富以除匮乏之苦,名势以除孤立倾危之苦,安得别有所谓快乐与幸福哉?食之过饱则成病矣,衣之过多则伤身矣,幽闭深宫则怨怒矣,财富过多则名闻逾实,威势不戢则召祸矣。故知人生快乐,但不过苦恼拔除时所暂得之安适。如病服药,病去乐生。本不药,即不药,苟不病,亦无乐。乐虽暂感于病除,即愈而而乐复消失而无觉,且病愈药止,不可再服,再服则反增病。孰谓乐之有常,而为人生所趣求哉?

  人生之真相,以略说如上。由了达人生之真相而人生之正道可得言焉。

  人生之正道云者,道犹路也。正者不邪不枉,人行其中,不损于人,无伤于己,安然坦然有以遂人之生而适其所愿,斯之谓人生之正道也。人生之正当方法也,人生之美善态度也,人生之如理的行为而适量的享受也,此其道如何?

  第一、吾人已知人生之真相为业果之相续矣,则知欲得何果,当先造何业?不作不受,作已必受。人生莫不希求美满之果,故必造良善之业。畏难苟且而欲富乐之自来,行非正道而欲得危祸之苟免,皆不可能之事也。由是而吾人对于业果当有正确之认识,而知所取择也。

  业有几?曰有善事业,有无记业。何谓善业?曰能益自他,能益二世,心意纯善而无妄求,是曰善业。能益自他者,谓我此行为,不但对于自身有利,同时亦不损害他人,且对人群社会皆有利益也。如修桥梁,自即得度,人亦的度,如平道路,自即可行,人亦便于行。如兴学校,即可以教育自家子弟,亦可以教育人家子弟。如安定社会、国家、平治天下,自即得其安乐,人亦共享幸福。此之谓自他并利也。若是者曰善业。所谓能益二世者,谓我此行为,不但现前有利,对后来亦有利也,如作善者,现前即得安乐,后来亦得安乐,生有功于当时,殁有传于后世,子孙获庇有余庆焉。此之谓二世俱益也。问,没有自他二世不能俱利,则当如何始为善业耶?曰损己以益人,忍受现前之苦以获未来之乐,则善业也。古之忠臣孝子志士仁人,皆舍身忘家,急公好义,损己利人。或苦尽甘来,或身殁名著。则皆以伟大之人格,而成伟大之善业者也。何谓心意纯善?此言其所行善业乃诚心而为,非有贪染虚假之心也。由心纯善,故无妄求,不以此所行善业妄求酬报,无所为而为,不要功,不贪利,行其当然。虽任劳任怨而不悔,当祸难而不退者,则其善为纯善。虽无所求而其成功转大。苟有妄求,则所得反小而善业非真矣!

  何谓不善业?自他并损,二世并损,或损人以利己,或图现前之福而遗无穷之祸,或虽行善业而有求有贪,意不纯净,若是者皆为不善业。翻前善业其相可知。杀盗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嗔邪知,皆不善业。故佛说有十不善业道。身三口四意三。反是不善即十善也。

  何谓无记业?如农工商贾,自求生存,生活所必需,无损于自他,故非不善。暨非出于慈任,但纯为其自身,亦不名为善业也。二者俱非,无所记别,故名无记。然而倘其所作,出自孝慈,仰事父母,俯畜妻孥,或如圣人,抱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志,而平治水土,兴起农工,则亦善业。其或奸商诈工,虚货罔财,则亦转成恶业矣。自余游戏等事,并无损益于自他,心无善恶,则并无记也。

  凡人生之苦乐,世运之盛衰,皆业力所招,自作自受。一人如是,一家亦然,一国亦然,天下皆然。其为人也,勤俭忠厚,乐善好义,则必有福利于当时,有令名于乡里,人共尊荣。其为人也懒惰骄奢,刻薄无义,则身不免于饥寒之忧,人皆以下流之徒相视。家规整肃,敦善弗倦,其家必昌。家规败坏,苟且偷惰,其家必败。国有政教,信道守法,其国必兴。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其国必亡。举世兴于仁让而天下太平。举世兴于争夺而天下大乱。振古迄今无有违此定理者也。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浊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此孔孟之书之言,谓人之祸福,家之成毁,国之兴亡,皆由其作业而定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故欲得何种之果,当造何种之因。因既是业,果既是报。造善则福利相循,作恶则危害相续,必然之势也。

  或谓若作善而必得善报,则夷齐不应饿死,颜渊不因早夭,孔子不因困厄也。作恶而必得恶报,则盗趾不因寿终,操莽不因帝王,秦桧不因宰相也。作恶反得福,做善而反得祸者,自古有之,于今为烈。故人相率而为贪污,岂不以为善最难而无功,为恶甚易且有利耶?

  曰天下事有常经,有变例。中庸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大德者必受命。此常经也。若夫圣而困,闲而夭。此变例也。作恶之报有常有变亦如此。譬之农事,耕耘播植始得收获,是为常。然亦有水旱天灾,虽耕耘播植而不得收获者,则惰农宜较勤农少费劳苦。若径尽作惰农而不务农作,则天下人饿死尽矣,故良农不因天灾废耕作。君子不为祸变该操行。中庸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此之谓也。家国兴亡,世运兴隆,自有铁的定律。近世人习贪污,国行争夺,此正所以酿成今日之国难世变,岂为善果也哉!

  或谓然则彼为善而得祸,为恶反蒙福者其何故也?曰此则不可不知因果通于三世之义也。依佛理言,人生为业果之相续,而此相续也,非但从生而幼而壮而老而死为一相续,并且此生续于前生,后生续于今生。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由前前生之业,招引后后生之果。是以有三界五趣之轮回,生人、生天、生地狱。饿鬼、畜生,皆随业之善恶而判,又非但人中有贫富、贵贱、寿夭、荣辱而已矣。此之谓异熟果、等流果。彼做善而得祸,前生恶业之所招引也。作恶而得福,前生善业之等流也。人生既通于三世,岂可执现世之例外,以否认因果之常理哉?盖变理亦有其常理也。

  予今年二月讲经新津,汪君休渊,云其幼时闻之老师言,某乡试官者原一穷秀才也。年逾六十,业课蒙。年终散学,负束修钱六千而归。行至途中,闻茅舍中号哭声甚悲。问之则夫嫁妻也。何为哭?则以负人债,积年不能偿,年终索债急,故嫁妻以偿,膝下有子女不忍别,是以号泣。老儒曰,有是哉!问负债几何?曰六千。曰若是则我代偿之可也。因尽出其钱与之而去。行至山侧,遇抬大木者十余人迎面来,避之不及坠岩下。人共往视,则老儒死矣。门人收而殓之,皆曰,皇天无眼,作善无功,因果不可信矣。俄老儒忽如梦觉,瞠目而视,则见己在一大宅中,闺房华洁,身卧高床,席重毡,而覆锦衾,头甫动,一老媪惊喜曰,“我儿活矣”两幼妇方垂泣,急抚其身,若妻妾然。老儒不解何故。以手扪须,则一茎也无。怃然曰,吾其死而更生耳!因忆施金坠岩事。此时身力疲极,弗能言动,则偃卧长眠。次日医生至,老夫亦来,须发浩然,如己前生状。医诊其脉曰,病愈矣,唯待滋养耳。开开胃健脾方而去。如是卧床七日,便体健思步,逾月而健康逾常人。入其堂,视木主,始知姓氏。则不张而去矣。渐久而家人老幼奴婢仆使尽知之。知其家为邑中巨室,父唯一子,已二十有五矣,读书不长进,犹为童生,又久不报孙,故与蓄妻妾焉。体既壮,其父命之曰,吾家世代书香,不可至汝而断,今病已愈,可复到书房读书矣,公子唯唯。至书房则老师已先在。窗明几净,斋外花木繁茂甚可人。老师教背书,无一字讹,教写字,无一笔败。已自异之。次日命作文,则老练如出自宿儒,初疑其抄袭。更试之,目注不他瞬,须臾复成,与前篇不异。大惊曰,此子夙鲁钝,八股不能谋篇,今何佼拔乃耳!叩其故,公子不答。再三问之,犹不答。师终惊异不已。月明之夜,固问之。公子以深宵无人,始告之曰,吾前生亦为儒生,年终散学,施金坠岩死。乃不意入此臭皮囊中,遂拥有此人妻妾,而父母此人父母。论君前生,不曾为恶,而屡败于名场,逾六十犹贫且困。计吾施人之钱六千,非为多。然实吾家衣食宾祭之具,当时亦未计其轻重,但觉人一家生离之苦,恻然动吾慈愍意者,天鉴吾一念之诚,即死而复送吾入此郎君之躯耶?先生但知因果之无一毫虚,此事不必为他人道矣!师闻击掌啧啧惊叹。曰,不意闻所曾未闻也!次日因告辞去。公子曰,何为尔?曰,君之学与艺固为予所弗及。德更高于予。予何能腆颜作君师?若犹昔之郎君,则可再教十年犹不葸耳!公子曰,吾昔亦课蒙者。今幸得有此报,何忍迫先生以去!吾二人正好论学。待秋同赴县试,倘能还我一秀才,先生亦有荣焉!父当重谢先生。能同列黄榜,则更幸矣!师遂留。秋果同得秀才。其父母妻妾喜可知矣!连中举人,进士,发为乡试官。试于其故乡,召见其门人焉。返其家,为妻儿置薄产,以慰艰苦。为乡邻道生平事,无弗合者。于是乎人皆曰今而后知皇天有眼,作善大有功,因果真不虚矣。诸人有不信因果通于三世者,其鉴于斯!虽然,倘有心而为,欲获是效,则果报不若是机械,亦有唐丧其功者。吾人但当法其存心可耳!他事甚多。且止于是。

  吾人知人生为业果之相续,且知业果之通于三世者,则当戒慎于燕私,而力遵乎正通。乐天以知命,安土以敦仁。不怨天、不尤人,临财不苟得,临难不苟免。淡然于利害祸福而不贪不惧,努力于仁义忠信,而迁善省愆。优然以为闲人君子,不求福乐而福乐自来也。此人生之正道也。

  第二、吾人已知人生为群体之共存者,则当知将欲利益于自我,必先利益他人。将欲利益个人,必先利益群体也。盖人生既为群体之共存,故己与人之利害为不可分,个体与群体之利害亦不可分。有利于人亦必有利于己。有害于人者亦必有害于己。对群体之利害亦然。故将欲存己,必先存人。将欲济其私,必先急其公也。幼读唐子潜书,唐子之妻幼在闺门,一日与其妹生口角,妹憎姐甚,夜共寝,秋蚊甚多,妹以憎姐故,帐中驱蚊,但驱其自寝一方,不驱其姐一方,以是为能自利矣。不知同一帐中,蚊固不择人而噬,自亦不免于患。嗟夫:世之自谓才能者,其心量智慧有不为此小女子者几何哉?况夫莠民也,盗贼也,污吏也,贪官也,权臣也,暴君也,霸王也,帝国主义也,混世魔王也,一切一切,凡其所为,无不损人以利己,损公以济私,害人之身之家之国,以自利其身其家其国,自以为智矣。究其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入出者,亦悖而出。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鳏人之夫,寡人之妇,绝灭人之子孙者,人亦鳏之寡之如而自取绝灭。细之察于社会人群之中,大之观以历史兴败之迹,始皇按剑,诸侯西驰,倾覆人国家,掳掠人财货,杀人奚啻百万。卒之身死国亡,覆宗绝嗣,宫室焚烧,陵庙发掘,谁见其子孙帝王万世不倾之业哉!巴比伦也,亚述也,斯巴达也,马其顿也,恺撒也,拿破仑也,威廉第二世也,一切一切皆曾雄霸一世,杀人以自荣,役人以自贵者也。今皆乌乎在哉!世谓弱肉强食优胜劣败,设然者宜世有猫而无鼠,彼家家蓄猫,日日捕鼠,然人家之鼠终多于猫。虎与羊亦如是也。鲸鱼与亦如是也。设果劣败而优胜者,世界上当只有虎豹豺狼而已矣。然而不然。然后知残暴贪婪之物,损他以自利者,本身即非优良之物,而终当自绝其种类。鉴之前史,强暴之徒,覆败相寻,史不绝书,乃知人类自存之道,不如残暴无智者之所想象矣。故西方近代有互助之论,代生存竞争之说而兴。以为生物之共存,业基于互助。人类之相互爱敬,相养相生固然。即动物之生存,亦莫不然。详举例证,此固不许。要之生物之愈高等者,其互助之事愈繁。极至于人类而相益著。家庭之中,亲养子小,子养亲老,然后祖父子孙于以嗣续。社会之内,分工合作,合作分工,而人类以生存。故动物之行为,多分为其自我。而人类之职业,每有辛苦营为不为自我者,间接辗转而后食其利耳。此如工人之工作,修房屋者多非为自己而修,缝衣服者多非为己而缝,治病者多非为己而治,教育者多非纯教他人也。此种现象,唯人类有之。禽兽虫鱼不如是也。是亦群体共存之一实证。然后知个体自我之幸福,多建筑于社会群体与他人。然则人生之道,当以群体之生活为重,而个体为轻。工作之对象在他人,而不必但为自我。盖群体既存,他人得所,而己之幸福生存自我所系矣。

  即于此中更有一义,吾人真欲为群体之共存者,尤必有超乎利害之思想,有淡忘自我之胸怀,庶几乃近乎道而不为利,纯乎仁而不出于私也。盖苟无如是之思想与胸怀,则事事出于计较的,不出乎性情的,但能培育一幅精工计算之心,以收群己交利之方法,并不能养成群德群性,而得取义成仁,不顾自己之道也。汉儒有言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之辨,君子小人之所由分也。何谓义?义也者乃人生之所当为尽。何谓利?利也者乃人情之所私便者也。义在对他人,而利在益自我。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仁对人民而施,乃人君当尽之义。敬对职责而起,为人臣当尽之义。孝对父母之道,乃人子当尽之义。慈对子女之道,为人父者当尽之义。信为对朋友之道,为朋友者本身当尽之义也。尽其义者自身也。义之所及他人也。以己对人人皆有其当尽之职责而莫容辞者,是故谓之义。故义纯为对他而效力,忘夫自我之私者也。义之所在不顾身命而可也。己以是对人,人亦以是对己,彼此交尽其道,小我尽忘,而群体相合,交相生养,而人皆得遂其生养。交相爱敬,而人皆得致其尊荣,生养遂,品德尊,群道得而己德成,忘我而后己,德崇高而伟大矣。若夫利则不然,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利也者,乃为己之私便者也。然而上下交征利而国危。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岂不知利己者终必损人,损人者人必从而损之,始之事事为自己打算者,终乃事事自己损害也耶?心量日以狭隘,品德日以卑下,则身心交损,又不但不能各遂其生存而已矣。故群体共存之道,贵能超利害而尊仁义,忘自我以为他人。此又人生之正道也。

  第三、吾人已知人生为智慧之创可造者,则当知人生之欲遂其生而成其性,不可不发展其智慧也。然则如之何乃可以发展智慧耶?曰唯一要道,莫先于学。益人生而愚,本能薄弱,其所以能不为薄弱之本所限,而有以扩张其智慧者,纯在其能取人之长,乃至取物之长,以自裕其能也。取人之长者,学其所长也。横之而并世人之众,纵之而亡古之圣贤。苟虚心以学之,则可接受全世界全人类千万年之知识德能于一身。而不知者知,不能者能,无智慧者有智慧矣。苟为不学,则守其孤陋,故步自封,终止于庸碌而已矣好学之士,日就月将,学有辑煕于光明。活到老,学到老,则生机沛然,老而弗衰,积久弥大。不学之徒,则苟偷视息,坐待消亡而已矣。记曰,“好学近乎知。”信也乎!

  为学之道复如何耶?曰首在自知。自知之道,在能反省。勤于反省则自知明。自知明者,自知其无所知,无所能也。苏格拉底曰,吾无有知,吾但知吾无知耳。孔子谓子路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位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此有深义,弗能详解。有当知者,则愈是伟大之人物,如圣如贤,则其反省愈切,自知愈明,而愈知其不足。唯愈知其不足,然后愈能学。知不足则心虚,心虚而后能受。能受而后能集人之长以为我有。孔子圣人也,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故好敏以求之者也。又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常人不知自反也,故不自知也。不自知,故自以为多知也。自既已知之矣,何能虚心以受教而学乎?訑訑之声音颜色具人于千里之外,虽有至道人亦莫肯告也。故学莫先于反省知不足也。

 
 
 
前五篇文章

极乐家乡 赤脚便上

本愿念佛讲话-第一讲(六)

本愿念佛讲话-第一讲(五)

本愿念佛讲话-第一讲(四)

本愿念佛讲话-第一讲(三)

 

后五篇文章

人生哲学与佛学(下)

西方三圣的特征-律航法师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一)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二)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