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二章(四)消除对佛教的几种误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四.消除对佛教的几种误解


  世人对佛教最常见、最普遍的几种误会,一是说佛教迷信;二是讲佛教消极悲观;三是佛教讲宿命论;四是信佛必须吃素。

(一)佛教是正信而非迷信

  1、正信 与迷信的区别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 ,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是普遍性的;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禁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

  佛教和迷信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我们有必要先对迷信的概念有所了解:简而言之,迷信是盲目而缺乏理智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不经审慎思考和理性明辨,迷迷糊糊相信,都属于迷信的范畴。批判者往往未曾听经闻法,甚至连“佛”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即主观认定佛教为迷信,此批判者岂非更为盲从、迷信?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伟大的悲心)智海(智慧广大如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

  2、佛教是智信
  凡透过智慧判断,冷静观察,确知为善良美好,能令人解脱者,方去接受、相信,称为智信。梁启超尝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认同迷信,且鼓励以理性探索质疑,此种宽容大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便是智信的表征,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3、常见的误会
  常有人看到寺院供养佛菩萨形像,就认为佛教 崇拜偶像,看到佛教信众到寺院烧香拜佛,就斥之为迷信活动。故有必要对这种 误会予以澄清。

  (1) 供养佛像的意义
佛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已经不在这个世界,只好用雕像、彩画等形象作为纪念和恭敬的对象,不是把他当神明来供奉。

  我们供养佛像, 绝对不是崇拜偶像。佛教所造的这些像,无论是铸造的、泥塑的,还是彩画的,都是在提醒我们的正念(正确的念头,亦即时常忆念正道,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是八正道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像提醒我们“仁慈、清净”。梵文“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净的意思,清净寂灭。我们见到这个像就想到:我要以慈悲心待人,我要修自己的清净心,清净无染。观音像代表“大慈大悲”,提醒我们要有慈悲心。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是提醒我们要孝敬。听到这个名号,见到这个形象,就会想到经典里面的教训,用意在此地,哪里有迷信呢?

  佛教正规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建筑就是天王殿,当中供着弥勒菩萨。看他那笑眯眯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不能学佛,一定要欢欢喜喜。再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教给我们,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何人计较。有这些条件,才可以入佛门学佛。

  旁边的护法,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

  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 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持国天王教给我们这个事理。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天王告诉我们: 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

  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

  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着道具,这道具也是表法( 借一个有形象的事物来表显某种道理。)的。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 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 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南方增长天王,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表示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他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

  供养佛像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一是念念不忘佛菩萨的恩德。见到佛像,礼敬、报恩之心就会自然生起来;二是见贤思齐。佛是凡夫修成的,他能成佛,我也要成佛,启发我们以佛为榜样,向佛学习;三是要我们记住佛的教诲,依教奉行。

  (2)供具是表法的  
  佛寺院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义。

  佛前供一杯水,水是干净的、清净的,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水是平的,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一样静。看到这杯水,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自己在一切境缘当中,诸如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当中,要知道修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心, 就是真心。

  佛前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就结果,花开的好,果一定结的好。见到花,你就想到要修善因,将来才能够得好的果报。 花代表六度万行★。提醒你修六度。

  供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 ,是教我们看到“果”时,就能想起“希望得什么样的果报,就应该修什么样的因”。

  灯代表光明,凡是光明都表示智慧。 烛表的是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教给我们,要求智慧,要舍己为人。

  香代表信香,是一种信号,用来跟诸佛菩萨传递消息,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互相交流.。)但是真正的含义是我们常讲的,戒定真香( 持戒和禅定的真香)、 五分法身香★ 。我们看到这个烟,闻到这个香味,就想到自己要修戒 、要修定、要修慧。所以佛门的一切设施 供具,都是表法的,都是对自己的提醒与教育。

  (3) 礼佛 的意义
  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西洋神教徒说我们是拜偶像,是迷信。

  佛是我们的教主,是人而进达究竟圆满的圣者。大菩萨们也是快要成佛的人,这是我们皈依处,是我们的领导者。尊重佛菩萨,当有所表示,好像恭敬父母必须有礼貌一样。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可以直接对他表示恭敬,可是,现在释迦佛已入涅槃了,还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萨,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得不用纸画、泥塑、木头石块来雕刻他们的形象,作为恭敬礼拜的对象。因为这是表示佛菩萨的形象,我们才要恭敬礼拜他,并不因为他是纸、土、木、石。如我们敬爱我们的国家,当升旗的时候,恭恭敬敬向国旗行礼,我们能否说这是迷信的行为?

  拜佛的好处很多,简单的说,可以消除业障,降伏骄慢,且能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力量。当你见了庄严的佛像,就会联想到,佛是以慈悲为怀,救济众生的圣人,我们应当恭敬礼拜,同时,更要学习佛的言行,将来也可以成佛。

  佛门最恭敬的礼节是顶礼(头顶着地,礼拜于尊者之前,是一种最敬礼节)。这种礼节是清朝以前的,由于在佛门里大家习惯了,也就保留下来了。这种保留是有道理的,在佛门来讲,拜佛是修行的一种方法。拜佛的时候心地清净、真诚、没有妄念,是修“定”。拜佛的时候,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能活动到,符合“养心要静,养身要动”的养生原则。拜佛做到了动静结合,所以它又是一种非常殊胜的养生术。佛弟子的养生就是经行(在一定 的场所,旋绕或往复行走,通常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起而经行,以健身、消食,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跟礼拜。身体的运动是缓慢的,不是激烈的。它不限年龄、性别,不限于贫富贵贱,人人可行。

  (4)结论
  现代科学家尤智表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乐观的、彻底的、积极的、入世(入于世间以普度众生。)的 、实用的宗教。”

  过去,曾经将佛法当作迷信来破除,这与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有关,也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流弊有关。事实上,佛法的修行是使我们转迷成悟的过程,所以说,佛法是用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有力措施


  4、佛.教反对迷信
  释迦牟尼佛反对偶像的崇拜,他主张人应该按照他的教理( 佛教所说的道理。)去做,依照他制定的戒律( 防止佛教徒邪非的律条,如五戒、菩萨戒、比丘戒等。)去行,而不是把个人当做神来崇拜。他常说:“我不领导人,我也是僧中的一份子。”

  佛陀谆谆告诫自己的弟子说:“众比丘,善知识,你们要像煅、切、磨、试黄金以鉴别真假那样,对我的教言进行鉴别,不能因为尊重我而盲目信从。”为了把佛教正信与理信的宗旨贯彻到底,佛陀还特别提出了“四依四不依”(“依”,依止、依凭)原则——依意不依语(要依经典讲的意思,至于言语多少、深浅,没有关系,只要意思讲的不错。),依法不依人(不管讲经说法者是谁,所说与经义一样,就可信,否则,不可信),依智不依识(“智”,智慧、理智。“识”,感情。学佛人要依理智,不依感情),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能帮助这一生脱离轮廻,了生死出三界者为了义经典,否则,就是不了义)。今天看来,这是多么彻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啊!
 
  具有“第二佛陀”美称的藏传佛教改革大师宗喀巴也十分重视和强调对佛教的理信与正信。他教导弟子们说:“我们对佛和佛法的正确性、合理性,如果不能用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来证明,认为只能盲目地信仰的话,那是对佛和佛法的严重歪曲。”


  两千多年前释迦世尊就告诫弟子“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神鬼,不得视良吉日。”又说,不得卜问(占卜以问事;算卦。)请祟( 请鬼神帮助), 符咒(画符念咒 。“符”是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用来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咒”,宗教用来除灾或降灾的密语。)厌怪(外道一种邪术,法术。如雕刻小人偷放在别人的房子某处,搅得住户不得平安等。) ,祠祀( 此指奉祀邪神)解奏(一般为道士所为,写上疏文作法, 陈奏玉帝,以解怨释结,或求赦免罪过,或求福禄等),亦不得择 良日良时。

  古代中国祭祖时有焚帛风俗,烧一点绸缎,给祖先享用。后来为了简省就改用纸来代替,到后代做成钱,元宝钞票,甚至于扎房子、汽车来焚化,这些都是古代传来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成,不是佛教里面所有的。

  有些佛寺中,有抽签、问卜等举动,引起社会的的讥嫌,指为迷信。其实纯正的佛教,不容许此种行为(有没有效验,是另外一件事)。真正学佛的,只相信因果。如果过去及现在作有恶业,绝非趋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修善得善果,作恶将来避不了恶报,要得到善的果报,就得多做有功德的事情。佛弟子只知道多做善事,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作去,绝不使用投机取巧的下劣作风。这几样都与佛教无关,佛弟子真的信仰佛教,应绝对避免这些低级的宗教行为。
  


(二)佛教积极向上而非消极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义,只懂得表面文章,随便听了几个名词,就这么讲,那么说,结果不合佛教本来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 “一切皆空”等名词,这些当然是佛说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论,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确了解它,现在分别来解说:
 
  1、关于“人生是苦”
  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义的人,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这个人生毫无意思,因而引起消极悲观。对于人生应该怎样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这是一种被误解得最普遍的。社会一般每拿这“消极悲观”的名词,来批评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极悲观的错误。其实“人生是苦”这句话,绝不是那样的意思。
 
  那么,佛说人生是苦,这苦是什么意义呢?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没有彻底,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

  学佛的,应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做常乐我净。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永久的安乐,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纯洁。

  佛教最大的目标,不单说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于将这苦的人生改变过来,(佛法名为“转依” )造成为永久安乐、自由自在、纯洁清净的人生。 这样怎能说佛教是消极悲观呢?
  
   2、关于“一切皆空”
  不错、佛教是讲空的,但佛教的空,决不是空无所有。佛法上说的空,是性空而非相空,是理空而非事空。

  “性空”中的“性”是指自性。“自性”是指始终如一,恒常不变的物质属性。“性空”是说这宇宙万物并没有自己永恒不变的自性。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各种条件聚合而成的,这些条件分离了,不具备了,那么事物也就消亡了。如果说诸法都是实有不虚的,那么,它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消失,既然它们有产生、发展,又有衰退、灭亡,那我们就知道,它们虽然现在是历然存在的,并没有实在的不变体,他们的本质是空的。所以就说它们是性空。性空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绝不是否认万事万物的存在。

  举一个事实来说吧,譬如一个人对著一面镜子,就会有一个影子在镜里,怎会有那个影子呢?有镜、有人,还要借太阳或灯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样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种种条件产生的,这不是一件实在的物体,虽然不是实体,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并非没有。一切皆空,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的。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学佛的,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的学程中去证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圆融。一般人以为佛法说空,等于什么都没有,是消极是悲观,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误会,非彻底纠正过来不可。


  3、佛教积极向上
  有人说学佛是消极,那些说学佛消极的人,他自己对于进德修业,济困扶危,为众牺牲 等好事善事不肯去做,可见得他对善事消极。而'自称积极进取的人,不外是名利上的追逐,声色上的沉醉。学佛人持五戒,修十善,清心寡欲,立德修身,不做纵欲享受、营私害公、争名夺利之事,是为善积极,造恶消极。

  释迦佛贵为太子,富有四海,而舍家弃欲,行做沙门(沙门:梵语,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是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为求无上道,受诸辛苦。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他早就成佛,念念不舍众生,又退回到菩萨地位,来教化众生。释迦佛来此婆娑世界,示现成佛,救度众生,已达八千次之多。若言积极,谁胜于佛菩萨?

  有的人看到佛寺广大庄严,清净幽美,于是羡慕出家人,以为出家人住在里面,有施主来供养,无须做工,坐享清福,如流传的“日高三丈犹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闲”之类,就是此种谬说。不知道出家人自己修行时“初夜后夜,精勤佛道”,重修持, 重德行,教化众生,导人向善,宣扬真理,四处奔波,过着清苦的生活,为众生为佛教,自利利他,难能可贵。那里是什么事都不做,坐享现成,坐等施主们来供养。真正出家,并不清闲,而是繁忙,不是消耗,而是能报施主之恩。

 

(三)学佛必须吃素是一种误会

  1、学佛不等于吃素
  我们中国佛教徒,特别重视素食,所以学佛的人,每以为学佛就要吃素。一般人看到有些学佛的,没有学到什么,只学会吃素,家庭里的父母兄弟儿女感觉讨厌,以为素食太麻烦。其实学佛的人,应该这样:学佛后,先要了解佛教的道理。在家庭社会,依照佛理做去,使自己的德行好,心里清净。使家庭中其他的人,觉得你在没学佛以前贪心大,嗔心很重,缺乏责任心与慈爱心,学佛后一切都变了,贪心淡,嗔恚(嗔:发怒;恚:怨恨。)薄,对人慈爱,做事更负责。使人看到学佛在家庭社会上的好处,那时候要素食,家里的人不但不反对,反而生起同情心,渐渐跟你学 。如一学佛就学吃素,不学别的,一定会发生障碍,引起讥嫌。

  虽然学佛的人,不一定吃素,但吃素确是中国佛教良好的德行,值得提倡。佛教说素食可以养慈悲心,不忍杀害众生的命,不忍吃动物的血肉,不但减少杀生业障,而且对人类苦痛的同情心会增长。大乘佛法★特别提倡素食,素食对长养慈悲心有很大的功德。所以,吃素而不能长养慈悲心,只是消极的戒杀,那还近于小乘(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小乘着重自身解脱。)呢!
 
  做为一个佛教徒,能够发心吃素,自然是值得肯定、值得赞叹,但要尽量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不强求别人效仿,更不能歧视没有吃素的人。

  初学佛的人, 可以渐进的方法来吃素,可以先选择初一、十五日,或六斋日(每月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月末两天)吃素,或平日只吃肉边菜、三净肉也可以。  所谓“三净肉”就是:第一没有亲眼见动物被杀时的凄惨景象;二是没有听到它被杀时惨叫的声音;三是它不是专门为我而杀的。这样的肉叫做三净肉。

  如果因为工作的环境、社交的因素,或家庭的困难,不吃素也不会影响佛教徒的资格,但是 ,千万不能再杀生(包括不自杀、不叫他杀、不为杀业提供因缘等),广泛参与佛教环保、护生及生命关爱等活动。

  2、佛教倡导素食的理由

  佛教是主张轮廻学说的,凡是没有得到“觉悟”的众生,都要在生死苦海中轮廻不止。因此,除了今世之外,人还有千千万万的过去世,换句话说在过去世中,我们曾经有过千千万万的父母、兄弟姊妹、邻居、朋友、师长,但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觉悟,没有智慧了解这些,所以不明白。如果今天我们随便杀害动物,可能就杀害到我们前生的父母、兄弟姊妹等亲戚朋友。所以佛教不杀生。(这也就是佛教吃素的理由之一。)

  梁武帝时候,有一富翁娶孙媳妇,请誌公 禅师来念经。誌公一进门便说:“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什么原因呢?因孙儿两岁多的时候,祖母病重将死,就拉着孙子之手说:“我什么都不挂了,只有这个小孙子放不下,将来有谁人照顾他呢?”拉着小孙子之手而死。死后见阎王,阎王说:“既然你这样挂念孙子,就放你回阳间做他的太太吧!”所以她就投胎为女身,长大后,遂被孙子娶回来做太太。为何誌公这样说呢?因誌公有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能知道前生的事。他又望里面看,就说:“女食母之肉”。原来有个女孩正在噉猪蹄,是她前世母亲,今生投胎为猪而被杀。又往鼓乐房看,说:“子打父皮鼓。”有人在打鼓,鼓皮正是他父亲前世做馿之皮。又往炕上看,说:“猪羊炕上坐”。前世都是猪羊,现在却转生为人,坐在炕上。又往锅里一看说:“六亲锅里煮”。前生是六亲眷属,今世却堕落为畜生,为前世之猪羊来烹煮。所以誌公禅师叹道:“,众人来贺喜,我说都是苦”。众人都来贺喜,我则说都是痛苦啊!

  素食是一种非常好的饮食。简单说来,素食有三大好处。

  其一,养慈悲心。一切有灵性的动物无论其体形大小,都是血肉之躯,无不贪生怕死,当它被宰杀的时候,无不惊恐、挣扎和哀叫,只是因为力量薄弱,只得听任高级动物的人来宰杀、刮鳞、剥皮。有慈悲心的人,见状后,会自然地生起怜悯之心。不仅不自己动手杀害动物,而且不忍心吃众生肉,正是养自己的慈悲心。

  其二,不与众生结冤仇。佛菩萨说:人喜欢吃羊,人死了变羊,羊死了变人,今世我们杀了吃了它们,来世就会变做畜生被投胎做人的它们杀我们,吃我们,这是不变的因果定律。这样的互相杀害,互相吞噉没完没了,愈演愈烈。

  其三,素食有益于健康。一般人担心素食者会营养不良,其实水果、蔬菜、坚果和五谷杂粮之中,已含有足够的蛋白质、(八种必备氨基酸)、脂肪、淀粉、矿物质、维生素,只要合理搭配使用,就不会缺任何一种营养。

  各种植物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钾,可以防癌、降低血压,而且含有肉类所没有的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排泄、并可防癌。

  吃素食的人,他们的血液为标准的弱碱性,可以防止癌病发生,并可使人不易疲劳、酸痛。
天然植物脂肪为不饱和性脂肪,易于新陈代谢,长期食用,比较不容易血管阻塞。

  动物性食物为酸性食物,此种食物进入人体后,为取得酸碱均衡,必须从骨骼中取出钙加以中和,因此食肉太多容易骨质疏松,吃肉太多,造成血质严重酸化,而酸性血液已被证实适合身上癌细胞的成长、繁殖。

  动物脂肪为饱和性脂肪,代谢困难,易附着于血管壁,造成血管粥化、硬化,导致高血压、脑中风、心脏病。

  现今,食用动物多以人工饲养,施打抗生素、生长素,用来防治疾病,促进生长。人吃了这种肉,难免有不良的影响。

  动物被杀时,极度紧张、恐惧、愤怒、痛苦,因此,大量释放肾上腺素,所以人吃肉后会变得易于冲动、不安和发怒。动物被杀后,人并没有立即食用,会分泌一种尸毒,人食用后会危害健康。

(四)佛教讲因果不是宿命论

  宿命论 又叫定命论。持此论点的人认为,我们一生的命运,一生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都是前生早已注定的。
定命论的观点和佛教的因果观很容易混淆,令许多不曾学佛或是对佛法了解不深的人都将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佛教的因果观与宿命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宿命论者所说的因果,属于机械因果论。依照他们的理论,命运来自不可知的力量,因而也是人类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和扭转的。命运既已注定,那么,今生无论是努力修善还是无恶不作,都没有什么切实的意义。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我们只是受操纵的傀儡而已。

  佛教所讲的因果,虽然也承认命运的存在,承认生命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然而,命运不是绝对的。 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命运, 它的改变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佛教肯定有一分辛劳,就会有一分收获.。从前,袁了凡先生,就是因为受了宿命论的影响,所以才辞官回去等死,后来云谷禅师告诉他“一切唯心”的道理之后,才解除了宿命论的束缚。(可参看本书第三章)老子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是破除宿命论的至理名言,相信因果最好的启示。
___
注释:

  四恩三有:四恩: 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佛法僧)。三有: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因三界有生死,有因有果,称作有。三有者,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四恩三有”还有其他解释。

  功德: 有几种解释:1.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2.指念经、念佛、布施等诸善事;3.功是功能,这个功能是善行的品德,所以叫功德;4.功德还可以讲成“修功所得”。

玄奘法师: (602~664)唐代高僧,法号玄奘。河南洛州人,俗姓陈,名陈袆。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跋涉十多万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印度取经,他在印度十多年,不仅在佛法的造诣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对印度风俗民情、地理历史等了解之深,也甚少人能及。 他在印度获得 崇高荣誉和地位, 可谓誉满五印。戒日王礼请他常住,在印度可成为国师,为一宗教之领袖。法师 不忘自己 为法而来,应为法而归。为 佛经流传,宣扬佛法,打开新的一页。 玄奘法师所带回的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筪657部。
  师于贞观十九年正月还抵长安,帝敕命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盛大欢迎。师归后,为太宗、高宗所钦重 ,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太宗 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法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而固辞之。帝唯从其志,助其译经工作,建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师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凡十九年,所译的经典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 。 其所翻译经典之多,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翻译史上无与伦比的。此外,著有《大唐西域记》。本书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之见闻录。除有关佛教大小乘传播之实情等记载外,举凡地理、风俗、语言、传说、产业、政治等皆有详细记载。故本书为考察当时印度、西域之重要史料。此书一出,当时的著述家竞相引用。直到现在,要研究西域和印度的史学、考古学,都依它作为典据。此书收入大藏经中。唐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二月,法师圆寂,年六十有四。

  圆瑛法师(1878—1953) :中国近代 高僧 。福建古田县人,俗姓吴。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法师毕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主张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法师号召中国佛教徒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成立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并担任团长。组织僧侣救护队奔赴前线,救 护伤员和难民。将寺庙辟为佛教收容所和救治战地伤兵的佛教医院。上海沦陷后,将阵亡的中国士兵和罹难的难民的遗骸送到郊外掩埋。法师偕弟子赴南洋各地进行募捐活动,以资抗日救护所需。法师还致电蒙藏寺院,警惕敌人的阴谋公开分裂活动,同时又致书日本佛教界,呼吁其教徒同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制止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

  1939年,日本侵略者以抗日罪名将圆瑛法师等逮捕,面对侵略者的百般肉体折磨,毫不屈服,高声念佛。日寇无计可施,又迫于圆瑛法师的声望 ,只好将他们释放。法师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声誉。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为团结全国佛教徒和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 法师1953年圆寂,年75岁。

  弘一大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教育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大师眼见当时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遂于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成为佛门一代高僧,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他时时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念,得到僧俗群众的普遍景仰。 为勉励泉州承天寺僧众发扬爱国爱教精神,他举笔题词:“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词末又跋:“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赋予佛说以时代精神。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水海,咸水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咸水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和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之本缘故事,有多种说法。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仞利天宫神通品载,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前,为大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之相好庄严,而产生恭敬景仰之心,为证得此庄严之相,而发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同经同品又谓,地藏菩萨为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一婆罗门女,为救度其母出离地狱,而为母设供修福,并发愿尽未来劫广度罪苦众生。又同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亦举出二说:(一)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之王,其国内人民多造众恶,遂发愿度尽罪苦众生皆至菩提,否则不愿成佛。(二)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为光目,其母堕于地狱受苦,光目为救度之,而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待众生尽成佛后,方成正觉。上记诸说皆随地藏信仰而广传人间。

  地藏菩萨以悲愿力救度一切众生,尤其对地狱中之罪苦众生特别悲愍,而示现阎罗王身、地狱身等广为罪苦众生说法,以教化救度之,故一般又以阎罗王为地藏菩萨之化身。如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即举出阎罗王之本地为地藏菩萨。

山门:指寺院正面之楼门。以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名。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又称三门。或仅有一门,亦称之为三门。

  六度万行:六度,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 略则六度,广则万行。六度是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五分法身香: 1. 戒香,谓自心中无过失、无罪恶、无嫉贤 妒能的心理,无悭贪瞋忿的念头,无劫掠杀害的意图。2. 定香,谓看到一切善恶境相之时,自心不会散乱 。3. 慧香,谓自心无障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一切罪恶之事。虽是修行种种善事,但心中不执著所作的善行。尊敬上辈,体念下人,怜悯孤苦,救济贫穷。4. 解脱香, 在外境上无所攀缘,不想善,不想恶,安然自在,没有罣碍。5.解脱知见香,谓自心既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但也不可以沉落断空顽守枯寂,应当广泛参学,多多闻法,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达诸佛的道法,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时,真如自性毫不变易。香的意义,是以智慧火烧那抽象无价真香,这是真实的庄严佛身,这是真实供养如来。这五分香,皆从自性上说,皆从功德上修,也就是从自证自性法身来成如如佛。

  大乘佛法:乘,运载工具,比喻佛的教法,能像车船一样载人由此岸到彼岸。大乘佛法,是菩萨所修的成佛的道法。

 

 
 
 
前五篇文章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三章(一)业与业力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三章(二)因果律的几个特性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三章(三)因、缘、果

星云法师:合掌人生 第五章 母亲,大家的老奶奶(6)

星云法师:合掌人生 第六章 苦行(1)

 

后五篇文章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二章(三)佛教的几个特点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二章(二)佛教文化博大精深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二章(一)佛教是教育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一章(三)可敬可信的佛陀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一章(二)释迦牟尼佛 简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