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

  两岸情深,法味更浓

  参学报告(四)

  首先,我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感恩之情,感恩三宝的加持,感恩海峡两岸促成这次来台参学而在背后付出的所有人,特别感恩的是法鼓山的组织和承办。今天能够站在宝岛的土地上,自然生起的无限感恩之情节!

  当我的双脚一踏上宝岛的那一刻起,自己就被来自台湾同胞的热情所感动,细心的接机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内心少许有些惭愧之心。我们是来参学,居然受到如此的礼遇。这是我学习的第一堂课,用热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来面对每一个众生。这正是一个菩萨的精神体现。所谓的菩萨行,不仅仅是我们在寺院里进行的修行用功,更广阔的是欢喜结众生缘,乐意做众生事,而无有疲厌!

  大陆参学者向法鼓山僧众报告参学心得

  第一次飞越海峡,第一次登陆台湾,第一次走进法鼓山,除了法鼓山的僧俗二众的热情和关怀能让你感到菩萨的精神之外,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说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保的理念不仅仅是生态的,已经深入到心性的环保。

  我们都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然,希望自己能够生在净土,没有任何痛苦和烦恼。伟大的佛陀以大慈悲心示现人间成佛度化众生,佛法的弘布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延续至今无有间断。求法的心,学习的心,是我这次来台的重心所在,见闻觉知无不在记录和吸收法语甘露。

  佛法的学习主要还是解门和行门两大部分。在台湾的时间虽说不算很久,但是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收获。解门主要是在法鼓佛教学院进行经教的闻思,行门主要还是在禅七中的体会。外出参访则是更广阔的了解台湾佛教的各种面貌的展现。

  果晖副住持引领大陆参学者参观

  我们主要是随着法鼓佛教学院的课程设置自由选择相应的课程。就个人而言,我属于新入佛门的弟子,主要选择基础类的课程,诸如汉传佛教史、佛教入门、阿含导读、禅修、比较宗教学、思考与表达、体育等课程。此次参学僧中,只有我一人选了体育课,因为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而且也想了解圣严长老的理念“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学问第三”是如何落实在具体的学制中。我选的体育课是瑜珈,虽说只有三次体验,但是受益匪浅。当然现在的瑜珈和过去修行人练习瑜珈有很大的差异。现在人主要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过去修行人练习瑜珈除了健身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修行更得力。

  对于一个出家修行人而言,身体并不是我们所眷恋的依靠,不可过于执着,但是没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学习经纶,修行办道都难以实现。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刚出家时,发心比较强猛,把心力提的比较高,总是超负荷运行,而不注重身体的保健,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问题,妨碍了学习和修行。好的身体也是更好的弘法利生的前提。

  溪边打坐

  在教室上课的感受有很多,除了学习教理之外,对他们的教学方式很是受用。法鼓佛教学院的学生分为出家众和在家众两部分,教师也有出家众和在家众,教学的内容是以佛教的理论知识为重心,还有一些相关的知识。上课的方式灵活多样,打破我以往所熟悉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程度比较高,而且学生自主参与程度很高。比如有的课程老师把主题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来讲习,成了学生讲、老师听。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查找数据,组织编排,对众讲说的各种能力,老师做为辅导和补充。

  佛教的修行,主要是靠的自觉性,没有人要求你要去修行,更不会有人逼你去成佛,离苦得乐是自家的事,没有人能够替代得了。佛陀是人天师,一切智智,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引导众生,应机说法。修行的目标是为了成佛,四宏誓愿中有“法门无量誓愿学”。善巧方便的引导学生学习对于老师而言是很重要的,对我来说善巧方便的引导众生学习佛法也一样重要,因为众生的法身慧命的延续是何其重要!纵然不能长养其法身慧命,至少不能将其断送于己手。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没有多少智慧,更没有佛陀的大悲心,造诸种种恶业而伤害了许多友情,无比忏悔!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谅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对佛法教理的了解太少了,很多基础类的东西,自己不是不清楚,就是不知道。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发愿好好的学习。在过去的学习中,自己比较偏重于心法的学修,对佛教理论的学习较少,要适应现代人学习佛法的需求,不仅仅要有真实的修为,而且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现今已是全球化的时代,不是过去农耕的社会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佛教也在不断的发展。修行是出家人的本分事,弘法利生是家务事。现今的佛教事业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要了解佛法,而且也要知晓世法,懂得如何和社会接轨,与时俱进,将佛陀的教法在当今社会广为流传。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有修行的功夫,也要有处世的智慧。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不仅仅是佛法的持有和修证者,而且能够用出世的智慧圆融的处理世间事,成就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

  圣严书院

  教理的学习,是要建立一个学佛修行的正确知见,如果见解都错了,修行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正知见就像是航标,保证我们不会偏离生命的方向。

  佛教讲“闻思修”并重,简单的说就是“见行相长”。听闻佛法是学习的基础,深入思维是听闻的佛法加深印象,在内心产生定解,坚信不疑,这样修行用功才有保障,否则就成了盲修瞎练,终不能解脱生死,离苦得乐。

  在法鼓山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话头禅七。在来台之前,我从来没有体验过在禅堂里禅修的体验,对禅修有很多神往。我们的行程安排有两次禅修,第一次只参加了禅五的最后两天,因为没有准备,所以体会最多的是辛苦,而不是禅悦!两天的初体验,我对禅修多少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事后我简单做了总结,首先是没有准备好;其次是不会用方法,这也是重点;再次是打坐的功夫不够。总结经验为下次话头禅七做前行准备,不能错过此次难得的禅修经历。

  在话头禅七之前,我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准备:一、阅读圣严长老有关禅修的著作,充实理论知识;二、在禅修课上学习如何打坐、用功的方法;三、平时增加禅坐的时间;四、调整身心,以正确的心态来体验禅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参加完话头禅七,感觉收获很大,身心都有很大的改善。顾名思义,话头禅,就是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参禅悟道。初次参话头,刚开始不晓得如何用功,也不知道“参”的真实内涵是什么。经过主七法师果如法师的开示指导之后,慢慢知道该如何用话头。参话头,并不像以前自己想象的那样参一个话头,比如“念佛的是谁”、“拖着死尸的谁”、“未出娘胎之前的本来面目是谁”等等。参话头是通过提这个话头,来起疑情,疑情起了之后就保持这个疑情,而不是总提着话头不放,用功也不可以过急或太缓,太急则会身心不安,太缓则容易昏沉,要保持绵绵密密,不即不离,也并非易事。

  法鼓僧伽大学男众教务长常惺法师给大陆参学者赠书

  我刚开始用功时,提话头“什么是无”,由于过去习惯于思维,就会不自觉地的去思维“什么是无”,这也是我犯的严重的错误。话头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提起疑情,疑情提起之后就要保持疑情,不去思维分别。这也是参话头独特之处,是希望参禅的人能够放下能动的思维念,慢慢的发掘自己本有的觉性。当我去思维的时候,会用教理去理解这个“无”,所以疑情就不容易生起,即使生起了,也会被自己的思维破掉,就很难实现话头的妙用。这个问题还是经过小参法师指点之后自己才明白。所以说,学法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指点教授,否则自己经常会陷在自己熟悉的惯性里,而难以自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经由果元法师的耳提面命之后,自己似乎才算是上了正道。之后利用话头来参禅,确实让自己在禅坐的过程中少了许多妄念,而且也不容易昏沉。在清楚地觉知中,自己能够看清楚妄念的生起和消灭,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当念头专注在话头上时,时间就会过得飞快,腿也不觉得很痛了。整个禅七下来,身心都有很大的改善,虽然没有达到开悟的效果,但是为自己以后禅修奠定了一个基础。

  经过学习和禅修的体验,自己对圣严长老所提的“悲、智、和、敬”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悲、智、和、敬”作为法鼓山僧伽大学校训和法鼓佛教学院院训,有着极高的指导作用。简单的讲,悲——以慈悲关怀人;智——以智慧处理事;和——以和乐同生活;敬——以尊敬相对待。若能以此悲智和敬的思想来行持,那就是菩萨行,那么我们就真实的生活在净土之中了。对僧团而言,悲智和敬完整的体现了佛陀创设僧团的本怀。

  法鼓山校训石刻:“悲智和敬”

  作为一个出家僧人,更应该从自己的言行举止中体现“悲、智、和、敬”的精神内涵,我如是发愿,好好学修,日后广为弘扬佛法,利益广大众生。

  宗教是没有地域限制、没有国家的限制、没有种族的限制、没有语言的限制,但是人是有地域、国家、种族、语言的差别。古往今来,宗教的交流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天,我们来到台湾,也是借由宗教交流的因缘得以承办。对于海峡两岸的宗教交流,自己第一次参与体验,见闻觉知的过程中学到很多,受益很多。

  交流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多交流,才能互相的了解,增进友谊,化解不和谐的因素。宗教更多是改良人心的教育,所以说宗教的交流很重要,彼此之间互相学习,更好的利益社会大众。

  大乘佛法最主要的是提倡菩提心与菩萨行,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的讲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那么菩萨行就是要实现成佛的愿心,广集福智二资粮,最终实现自利利他,觉行圆满的菩提佛果。台湾佛教所体现的人间佛教思想,真实的展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利用各种善巧方便接引度化众生,而且佛教做了许多的利益社会的事业体,诸如慈善、文化、教育等等,对台湾社会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法鼓山方丈果东大和尚在给大陆参学者送别的午宴上赠书

  就个人而言,对此次来到台湾学习交流,收获狠多,无论是经教的闻思、禅法的学修、外出的参访,处处都能感受到台湾佛教的兴盛,对社会、对众生都是有很大的益处。这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更好的思维如何开展自己的闻思修和佛法的弘扬。对此次来台参学交流,我是非常的欢喜和感恩。

  对此次交流,我也有一些个人的建议,不一定成熟,仅供参考。整体上来说是非常圆满的,非常感恩法鼓山常住,以及所有参与承办这次交流的所有人。我个人认为交流的时间只有两个月,要想深入的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其次是,我们学习的面很宽广,总觉得不够深入,希望以后能够有深入的专题学习,兼顾广而且有其所长。

  最后,还是感恩!

  (圆满结束)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沙门果经1讲

玛欣德尊者:沙门果经2讲

玛欣德尊者:沙门果经3讲

玛欣德尊者:沙门果经4讲

玛欣德尊者:沙门果经5讲

 

后五篇文章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四十九·参学心得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四十七·师友互动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四十六·走近法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