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五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6/22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十九面,倒数第二行:

「《华严玄谈》谓: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从唯心所现故。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唯自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故必有可和融之理」。十玄为我们说明事事无碍,为什么事事无碍?这个一定要对於缘起要有很深刻的认知。也就是说现在科学跟哲学,几百年来都研究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宇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宇宙?生命从哪里来的?这都是哲学跟科学上的根本大问。在佛法里头亦复如是,这桩事情确实只有佛在《华严》讲清楚、讲明白。《华严》确实有它不可思议之处,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讲的。所以一直到今天,南传的小乘不承认有这部经,说这部经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龙树传的。龙树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六百年,在印度出现的,大家知道这是初地菩萨应化在世间。在传记里面记载着说,这个人非常聪明,读书确实像中国古人所说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有这样大的能力。曾经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学圆满了。我们一般人三年做不到,要想把释迦牟尼佛这一部《大藏经》统统学完,现在来说可能三十年都不行,都不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还有烦恼习气,所以从有烦恼习气来说,他所证得的不可能是圆教,如果是圆教初地菩萨决定没有烦恼习气。他还有傲慢的习气,觉得这个世界上在佛法只有他一个人,没有比他更能超越的,没有了。事实也是如此。这个缘感动大龙菩萨,大龙是等觉菩萨,感动大龙菩萨,大龙菩萨就带他到龙宫去参观,看释迦牟尼佛当年成道的时候,在定中所讲的《华严经》,大本《华严经》。他看了之后,那个傲慢的习气立刻就没有了。

世尊三七日中所说的这部《华严》,分量是多少?是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的教区,这个大家同学都能够明了。也就是像黄念祖老居士所说的,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一个大千世界是十亿个银河系。佛讲这部经那个分量多大?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大千世界多少微尘?没法子计算。一四天下微尘品,这经有多少品?一四天下微尘品。龙树菩萨一看,阎浮提众生没有人能受持。所以受持这个大经是谁?法身菩萨,《华严经》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什么?这是圆满经。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经,就叫《大方广佛华严》,也就像什么?这是一切经的总名称。像我们现在讲《大藏经》,它比《大藏经》分量多得太多了。大龙菩萨再让他看中本,中本是什么?中本是节要,从大本里头摘录其精华,分量多少?龙树菩萨一看还是不行,阎浮提众生尽一生的力量也没有办法学习。再看下本,下本是目录提要。好像我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提要》,《四库全书》现在是精装本一千五百册,《提要》五册就是目录,大概介绍一下这部书里面内容是些什么,这目录提要。目录提要有十万偈四十品,传到这个世间来。龙树菩萨说这个行,他记忆力强,阅读能力快,把这个书念了一遍,全记下来。回来之后,他就背诵下来把它写出来,这就是传到世间的《华严经》,分量还是非常大。

传到中国一共是三次,东晋时候第一次来,只有三分之一,是个残缺不全的本子。你看原文是十万颂,传到中国来三万六千颂,在中国翻译完成,我们叫《六十华严》,六十卷。第二次是唐朝传来的,那个时候是武则天做皇帝,武则天把国号改了,改叫周,所以这个经是在她手上翻译完成的,开经偈是她题的,所以也叫《大周经》,《大周经》就是《华严经》,第二次翻译,实叉难陀从印度到中国来,带着《华严经》。这一次带的是有四万五千颂,比第一次传来的多了九千颂,差不多是一半,它全经是十万颂,四万五千颂在中国翻出来,称之为《八十华严》,《八十华严》这么来的。唐朝贞元年间唐德宗的时代,乌荼国王,这是个小国向中国进贡,这进贡就是向皇帝送礼物,叫进贡,向皇帝送礼物。礼物里面有《华严经》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翻出来之后这是一个完整的,没有欠缺,非常难得。翻出来之后一共是四十卷,所以称《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是最完整的一品。这一品前面两次也有,但是缺得太多,像《八十华严.入法界品》就是「行愿品」二十一卷,这一次传来全本四十卷,少了十九卷。所以中国这三次翻译,除掉重复的部分,差不多达到《华严经》原本的二分之一。虽然残缺不齐,意思都能看得出来。尤其难得是最后这一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十三参,能够说是完整的本子传到中国,非常之难得。这跟中国特别有缘分,所以现在《华严》有三种版本。

近代的弘一大师对《华严经》有特别的爱好,他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法,都是介绍《华严》,介绍清凉大师的注解,在这末法时期以大乘经来接引大众。这个意思佛在经上讲过,在远古的时代,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小乘契机。在现在这个时代,民主自由开放,大乘契机,因为大乘是开放的,小乘是保守的,这是契合时代人的根机。经里面最重要的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一般大乘经上也有说到,但是不详细。大乘经里面说的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用这个方法来讲,讲得没错,一点都不错。一念不觉这叫无始无明,所以无始无明,让我们初学的人产生很严重的误会。我们初学的时候也是一样,以为无始大概是很久了,找不到开始,才叫它做无始。其实我们把它意思全讲错了,不是这个意思,无始很简单,没有开始,可这个意思深,怎么没有开始?真没有开始。我们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你怎么能找到它开始?它是有开始,但是你想到开始它已经没有了。这是个什么现象?生灭同时,所以说无始。无始,这个真实意义是生灭同时、不生不灭,都是说这个现象。如果没有这个现象说不生不灭,那就毫无意义,有生灭,生灭就是不生灭,所以生灭跟不生灭不二,这就玄了,玄门。

宇宙源起是这样的,现在量子力学也告诉我们,宇宙怎么形成的?实际上就是一刹那之间。这一念不觉,这一念没有理由,为什么会有这一念?如果这一念有理由,它真的有一念。一念没有理由,妄念,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追究它就错了,你在这里面起心动念不就更错了吗?不用起心动念,事实真相就摆在你面前,真相大白。为什么迷了?你要找它的原因就迷了,愈迷愈深。所以这个道理讲得微妙、微细,不准你思考,一起心一动念,迷了;你要再去分别它,那你迷得更深;如果还有执着念头,那更深了。所以佛跟我们讲这世界假的,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法这是有为法。你看看宇宙之间哪一法不是有为法,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有为法,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有成住坏空,所以大自然里面的现象没有一样不是有为法。既然是有为法,它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我们知道,这现象怎么来的?量子科学家告诉我们,是意识,就是念头,念头累积连续的现象就变成物质现象。一个念头,你没有办法,你不能够觉察它,所以叫无始无明。但是无始无明累积,你就能看得见,能发现它,它就变成物质现象,所有一切现象全是它变的。为什么变得这么多?它波动的频率不一样,频率慢的就变成固体、变成石头,变成物质,频率稍微快一点变成植物,再快一点变成动物,频率不相同。除了这个意念累积之外没有东西,意念本身也不存在,所以说万法皆空,说明这个道理。

现在的科学逐渐逐渐跟佛教接近了,佛教里面讲一念不觉这是无明,因为不觉出现了一个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就是一念不觉,从真心变现出一个妄心,然后真心迷了,妄心当家做主了。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从妄心变现出来。但是妄心它能变,这一切法是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那是真心现的,真心能现,能生能现不会变,一真法界不变,就是讲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那是无始无明变现的,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们的意念指什么?意念是指分别执着,所以分别执着称之为意念,意念决定了一切。意念清净,净土现前;意念染污,秽土现前。意念要是善,三善道现前;意念要是恶,三恶道现前,就这么回事情。没有意念就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十法界。所以古大德,像《永嘉证道歌》上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但六道是梦境,十法界也是梦境。真正醒悟过来,觉悟了,只有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那叫一真法界。这里面境界永远没有变化,真的是不生不灭。可是它是不是真的?也还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也不例外。实报土到什么时候没有了?到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就没有了。只要有一点点习气它就存在,一点习气都没有了,它就不见了,到哪里去?回归常寂光。

所以今天科学家发现,他说我们的宇宙,现在能够观察到的,能够理解的,是整个宇宙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究竟到哪里去?用佛教的时候,那个十分之九的宇宙已经回归常寂光,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在理论上讲起作用。为什么?自性里面的,它不是什么都没有,自性里面有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只是它没有缘,它不现。十玄里讲隐现,一念不觉是它的缘,它就现出来;这一念不觉没有的话,它不现。不现不能说它没有,现不能说它有,那个有是幻有不是真有。所以无论现与不现,佛与法身菩萨他怎么对待?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诸位想想,哪来的分别执着!这是佛菩萨,用我们的话来说,他们的用心。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真正学佛是学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叫学佛,佛是如此,没起心动念过。可是不起心不动念很不容易,不起心不动念太难了。修行真有功夫的人,偶尔会有短暂的这种现象,心地真正清净,清净平等觉这个功夫短暂现前。

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看到,他说出这个境界。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和尚住茅蓬,茅蓬是依附寺庙,住茅蓬也得吃饭,也还要一点生活必需的东西,那是寺庙里供应。所以过年的时候,到寺庙里面去拿点菜饭油盐,拿一点这些东西。拿了之后就回茅蓬,茅蓬跟寺庙距离,一般大概都是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他回去了。天气应当是傍晚的时候,老和尚年岁很大,我们知道,慢慢的走回去,心地很清净,没有念头。走到一半遇到两个寺庙里面的法师,手上提着灯笼,路上碰到虚老,都认识,他们就跟他讲,「虚老,天这么黑,你怎么没个灯?」虚老和尚这一下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天立刻就黑了。他们没有提的时候,他觉得跟他离开那个时候是一样的,天没有黑,天黄昏快要黑了,没有黑,他看得很清楚。这一提起来的时候,他怎么?他动了念头,他起了分别,天马上黑下来。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知道,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这个空中是明亮的,常寂光,它不是大黑天。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日月光都没有的时候,看到天上漆黑的,这叫无明。这就是什么?这就是因为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现这个相。不起心不动念,宇宙是一片光明,佛经上讲的大光明藏。所以你什么时候觉得无明破了,你再也看不到黑暗,无明就没有了;你还看到黑暗的时候,你无明没破。破了无明,才真正叫成佛,究竟圆满佛。

你看在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世界里头没有黑暗,没有黑暗是明亮的。但是什么?他无明虽然破了,他有习气,所以虽然是黑暗没有了,还有这个现象,还有现象在。如果无明习气统统断尽,这个现象没有了,实报土没有了,完全回归到一片寂光。寂是清净,就是说起心动念都没有,极其微弱的那个波动都没有,像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现象没有。有这个现象是实报土出现;如果这里面再加上分别,那就是四圣法界出现,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法界出现了;再有一点点执着,六道出现。这是说明,这境界是怎么变的?唯识所变,识就是分别执着,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着。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全是阿赖耶变的,也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讲的能量、信息、物质,是这个东西在变的,变现出来的,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我们知道这桩事情,肯定这桩事情,你才晓得念头那个能量太大,它能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你念头清净,净土出现了。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的,没有别的,那个地方人的心都是清净平等觉,觉了,真的觉悟了,大彻大悟。可是我们晓得,大彻大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实报庄严土,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断了,这个境界就不现,现出来是什么?常寂光。很不容易,我们这么多年在大乘教里面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然后我们回过头来就肯定了,念力决定了一切。今天的世界动乱是什么?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念头不善、念头不清净,染污,恶念多、善念少。所以今天的世界,我们细心去观察,无论是男女老少,哪个行业,诸位想想看,我们平常讲的十六个字统统具足,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个念头不好。从前人也有,比我们现在轻,现在太严重,自私的程度连父母都不顾,这还得了吗?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造作五逆十恶。以前造五逆十恶的人少,造五逆十恶轻,没这么严重,现在造五逆十恶的人太多,非常严重,所以这个地球就出现许许多多的灾难。灾难不是自然的,灾难是我们意念感召的。这个灾难能不能救?答案是肯定的,决定能救。怎么救法?念头转过来,问题就解决。

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教我们转迷为悟,问题解决了,最后又教我们转凡成圣,这三句要做到,我们这个地球也会变成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到转凡成圣这个地球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就在此地,没离开我们,叫一时顿现。要知道整个宇宙里头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我们前面一门念过,这个十玄前面「十世隔法异成门」,跟我们讲时间跟空间的现象不是真的。没有空间是没有距离,没有时间是没有先后,实际上这是法身菩萨都知道。我们活在哪里?活在当下,永远都是活在当下。因为每个念头,这讲弥勒菩萨讲的念头,每个念头都是独立的,不是上下相连的。量子力学家也发现,他说每一个意念就像电影一样,一张幻灯片,张张都是独立的,每一张与前后都没有关系,张张是独立的,这个讲的跟佛法讲的一样。是一种,我们在学《华严》常说,相似相续相,因为它不是真的,要是真的一样那就是相续,它总有一点不相同,每一张都不会相同,是一种相似相续相。科学用这个名词,我觉得它用得比我们想的更好,它用的是「意念累积的连续相」。所以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应该放下,不放下错了。放下什么?放下分别执着,别执着了,执着错了,用不着分别!这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的一种心态,永远是随缘妙用。真放下,你性德里面的智慧现前、德能现前、相好现前。不是放下什么都不知道,那你并没有放下,你放下之后无明现前,无明还是烦恼,你什么都不知道,还是烦恼现前,你不是真的放下。真的放下的时候智慧现前。所以我们自己以为放下,实在没有放下。这种误会很多,也很平常。所以真放下的时候那个感觉不一样,佛法里面讲的轻安自在,这是你第一个得到的。你放下之后感觉得是非常舒服、舒适,心地非常清净、非常的安全,是在这个境界。遇到事情的时候,智慧马上就现前,不要操心。

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大众讲经说法,这教学,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别人有问请教,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绝对没有想一想我要怎么样答覆你。想一想落在意识里头,你所能答覆的完全凭你的常识,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是智慧,有妄想分别执着在里面是知识,不一样。智慧不要用心的,不要用心是用真心,就是不要用妄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妄心,不用妄心,用真心。《楞严经》里面讲「舍识用根」,识就是阿赖耶识,你把它舍掉。舍识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舍识。舍识之后你所用的是什么?是六根根性,六根根性是真性、是智慧、是德相。这种转变,在大乘教里面说顿根,上上根人,一念转过来就成佛,凡夫就成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这个样子,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也是这个样子,那叫上上根人,顿舍、顿悟、顿证,就是一念之间他就完成。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是真话,一点都不假,众生为什么变成这样?众生是一念迷。佛是什么?佛是一念觉。什么一念?当下一念。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在哪里得到这个信息?在经典里面得到的。所以我们这也叫悟,这个悟叫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我们自己烦恼习气还没放下,不管用。如果是证悟的话就管用,证悟管什么用?事事无碍,这个用处太大了,事事无碍。解悟事事还是有碍,还是有障碍,理事还是有碍,不过虽然是有碍,我们对於往无碍的道路上走有了信心,有信心你就不会退转,你会勇猛向前。用什么方法?继续用老办法,老办法就是读经。读经要知道懂得方法,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跟禅、跟密没有两样,同样一个道理。读经怎么读法?不着文字相,不着名字相(名词术语),不着心缘相,不要想经的意思,从头到尾一直念下去,这一部经两个小时念完,你修两个钟点,修什么?戒定慧一次完成。什么是戒?依照佛讲的规矩。不着就是决定不分别、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词术语,不要去想它的,这叫戒律,这叫持戒。两个小时来读这部经典,就两个小时在修持戒。这东西统统都不执着,你念这部经的时候,心里面意念上全是经文,没有一个杂念,这叫修定。定里头有慧,慧是什么?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根本智是什么样子?「般若无知」,这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所以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从无知来的。我们现在要广学多闻,什么都要知道,到最后怎么样?有所不知,因为你有知。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学无知,才无所不知,无知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无所不知是觉悟的心,那个觉从哪里来的?觉从清净平等里面出现的,你心不清净、不平等,你哪来的觉!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五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