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2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十四面倒数第二行,我们看第四「诸法相即自在门」: 「上显相容,此表相即。晋译《华严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譬如水之与波,以水喻一,以波喻多。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彼此相即,而各自在,故云相即自在。」这是解释第四门的标题。前面一多相容、广狭自在,都是说显示出一切法它相容,不但相容,而且相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十门无非都是给我们说明诸法实相,一切诸法的真相,这是华严境界,诸佛如来的境界,能够契入境界,就是宗门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由此可知,这个经的义理有相当的深度。而事,事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日用平常之中。诸佛菩萨,这是法身菩萨,他们觉而不迷;十法界的众生,我们更不必说了,迷而不觉,事就在眼前,迷而不觉。觉的作用是什么?觉的作用是事事无碍。我们今天事事都有障碍。确实这么多年来,做一点好事都障碍重重,那是什么?迷而不觉。这一科的经文,就是这一大段,十玄门,对於我们修学、觉悟、提升境界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在这一段多用一点时间,好好的来学习。 大师引用的《华严经》,《六十华严》,晋译的《六十华严》,经上有这句话,经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里头意思很深。一是任一,不是定一,一就是一切法,一法。哪一法?什么叫一法?一微尘也叫一法,一根毛端也叫一法,多是什么?多是法界,多是宇宙。为什么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我们学了这么久,至少有这个概念,这个一法、一切法从哪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就说心现,这个心是自性,一法是自性现的,一切法也是自性现的,它是一还是多?清凉《疏钞》里面,这个地方也用了,底下接着用的,「又《大疏》云,如金与金色,二不相离」。金是一法,金色也是一法,用金来比喻体,用色来比喻相,我们渐渐就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体是寂的,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体是寂的,不动;相是光,你看寂、光;常,二不相离那是常,永恒不变。它起作用,体有没有变化?没有。体变成物质现象、变成精神现象,怎么说没有变化?那个变是识变的,识是妄识,不是真的,是假、是妄的。妄依真起,如果没有真,哪来的妄!於是佛告诉我们,真妄不二。这都是事实真相,你要是觉悟、明白了,原来妄就是真,真不离妄。觉跟迷差别在哪里?觉了之后不执着,不但不执着,都不分别了;不但不分别,於一切法里不起心不动念,这觉了。所以他得的受用是无碍,自在无碍。迷的时候,於色、於心、於一、於多都不自在,处处都是障碍。这障碍从哪来的?障碍从迷来的,从不觉来的。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 要怎样才能够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无二无别。如果你能入华严境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是生实报庄严土,你不在方便土,也不在同居土,大幅度的提升。这个事情在我们现前要不要认真学习?要。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我们就晓得,我们如果在这个时候,此时此地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清楚、搞明白叫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就放下了。现在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都把境界相当真,认为我是真的,你也是真的,环境也是真的,殊不知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在《般若经》,大家《金刚经》念得很多,你看《金刚经》里讲得多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些是有为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有为法,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哪个不是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就是有为。证到无为,那就不在十法界,至少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土。为什么?实报土经上讲得很清楚,佛说的话很有趣味,叫有生无灭。常寂光土不生不灭,实报庄严土有生无灭,十法界有生有灭。这给你讲眼前的现象,你所感受到的,而实际上呢?实际上要讲到诸法相即,生灭不二,迷悟是一。愈讲就愈玄了,玄就是妙,我们初学的人愈来愈困难,不知道佛菩萨说的是些什么,我们都听不懂。听不懂不要紧,不要怀疑,佛菩萨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话,我们迷了,不是我们眼前的境界,什么时候我们破迷开悟就懂了。 经上的比喻也比喻得很好,比喻我们能理解一个彷佛,他用水跟波做比喻,水比喻一,波是波浪,比喻多。我们住在香港,香港在海边,香港、九龙当中是个海湾,这水是海水,咸水,我们每天都看到水跟波,天天都看到,波就是水,水就是波。这个「即」,用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水就是波,波就是水。为什么有两种名称?两种名称是它现相不一样,水是静的,不动的时候我们称它为水,起波浪的时候我们叫它做波。波跟水是一不是二,「彼此相即」,水就是波,波就是水,彼此相即。「而各自在」,虽然各自相即,水还是水,波还是波,这就是各各自在,这是玄门里面讲的相即自在。用这个比喻比喻什么?比喻一切法。这个比喻好懂,一切法相即自在,就像水跟波这个样子。 这可能把我们就难住了,我们换一个比喻,它是不是这样子?现在科学发达,我们从比喻方面来说就得到更多的资讯。我们人身,譬如一个人,这是一,一个团体这就是多,我们佛陀教育协会这是多,我们有这么多人在一起学习这是多。一在多里面,这里面能看到一多相即、一多自在。我们一个人在团体里面,是团体里的一员,说团体的时候我们在其中,就像波跟水一样。再深入的来看,我们一个身体也是多,为什么?身体是由许许多多器官组成的,每一个器官它是独立的,它是自在的,合成一个身体,这个身体是多,身体也是自在的,每个器官也是自在的。如果今天的科学方法来分,器官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就更多了。一个人的身体有多少个原子,每个原子是一,整个身体是多,组成这个身体。现在我们要知道,组成我们身体的这些元素,原子、电子,它有新陈代谢,它不是永恒的,刹那刹那在那里生灭。生灭是各个各个的生灭,它不妨碍全体,好像我们团体一样,我们一个人离开了,再有一个人加入,就跟我们身体里面的组织是一样的情形,我们没有感觉到细胞少了一个,又生了一个新的,实际上真的像佛所说的相即自在。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讲什么?讲的是究竟圆满的科学跟哲学。现在科学进步,给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证实了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所说的。这《华严经》上讲的,世尊举的例子,《疏》里面讲的也是经上的话,《大疏》是清凉大师的,他老人家所说的。 下面说,「至於本经」,《无量寿经》里面有没有这些话?有,本经「法藏因地品」,这是第四品,有这么一段话,这是经文,「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这里面讲了两桩事情,一桩事情是佛说法。很多同学都知道,大乘经上这种说法很多,「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跟此地讲的「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是一个意思。一音是一,一切众生是多,这一音到许多不同众生的耳边,各个都变成他能够理解的音声。我们要问:佛说了没有?佛说了,到底佛是怎么说的?佛要真的说了,应该听众里面,佛说的是哪一种语言,能懂得这一类的语言他听得懂,另外一种语言他听不懂。你说佛到底说哪一种话?为什么所有众生都能听得懂?这个境界,祖师大德只用一句话说「不思议境界」。佛真说了,不是假说,佛真说了,谁都能听懂。他自不自在?自在。中国人听的,佛说的就是中国话,印度人听的,他就是讲的印度话,这叫相即,就是叫相即。不但我们人间能听得懂,畜生也能听得懂,不同维次空间的所有众生全都能听懂,这是什么?这是性德,这里面完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它是圆融的,它是没有障碍的。这个音到哪个地方它自然就变成他能理解的音,自动的,自然的。 而佛告诉我们,佛这个能力不是他专利的,一切众生个个都有!现在我们为什么丧失掉?丧失掉是我们没有障碍自作障碍,那就没法子。自己造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自己造的,这个东西自性里没有的。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完全看到诸法相即自在。前面讲相容,互相包容,这个地方讲得更亲切,讲的就是!一点分别都没有。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菩萨修行他要开悟、他要见性。十玄就是性德的圆满显示,我们看到了羡慕,非常羡慕,也想能够入这个境界。能不能?能;不能,佛就不教我们了。要怎样才能?放下就能。放下见思烦恼,小悟,刚入门;放下分别,大悟;放下妄想,彻悟,就入境界了,不放下不行。放下难,难在哪里?第一个是自己的烦恼习气太重,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第二个是我们现前的环境诱惑太多,诱惑的力量太大,一般凡夫敌不过,你能不受诱惑吗?过去学佛的环境比我们好,一百年前科技还在萌芽的时候,没有这么大的诱惑力。这一百年的科学技术真的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五花八门,它来扰乱我们的六根。这是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没有很深很深的善根,你学佛能成就吗?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祖师大德说得更多,说的是真话,八万四千法门在今天都度不了众生,不是法门有问题,众生根性有问题。 众生根性,我们用一句话统而言之,业障太重,所有经教法门都没效,好像你得重病,医药都用不上。只有一门,这一门就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一门还是得放下,如果不放下,这一门还不能成就。可是这一门要求比其他的法门宽松,其他八万四千法门都要断烦恼才能成就,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伏烦恼你就成就了,伏比断容易太多了。伏是什么?自己真有个决心,我处处躲避,少跟这些外面境界接触,这是个好办法。接触你不能不受影响,少接触好!多接触佛菩萨,佛菩萨在哪里?《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就是佛菩萨,牢牢的守住,绝不能掉以轻心。真诚、恭敬,看到佛经就像看到阿弥陀佛一样,看到阿弥陀佛的像,无论是塑像还是画像,就像看到阿弥陀佛真人一样,不相舍离,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在这里确实要知道轮回苦,要看破世界。这个世界有乐吗?有,不是真的,假的。你能享受这个世间的乐时间非常短暂,来生怎么办?来生堕到三途,出不了六道轮回,苦啊!经里面常常形容六道是苦海,苦海无边,叫你回头是岸。所以你要看破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只有苦没有乐,乐是什么?乐是坏苦。佛家把苦分做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类,得认识清楚。我们认识清楚之后,自自然然我们要想找真乐、找永乐,找到西方净土,那真的是真乐、是永乐。你真能看破,你修净土的功夫就得力,没有看破,还留恋在这里面,这一生也只能说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往生没有把握。我们要是到极乐世界,这个境界就现前,跟诸佛如来一样,一音说法,一切众生都没有障碍,相容相即。 底下一句说,「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妙音、妙色。底下说,「一身中一切身」,一身是什么?我们知道佛有三身,佛有三身,我们就都有三身,佛有十身,我们也都有十身。我们跟佛比,绝对没有少他一样,他有什么我们统统具足。虽具足,我们现在有障碍,显现不出来,不是没有,我们把障碍去掉就显示出来。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是法身,多是一切身,一切身是应化身。应化身是怎么现的?众生有感,自然就现前,现依现正,依正统统现,一切身,遍法界应化身,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我们在这些年来,宗教界也觉悟了,可以团结。这也就是缘成熟了,什么缘?地球病了,地球有危机,不管你是哪个宗教,你没有离开地球,地球病了,大家要来救,所以他就可以合作。我们现在讲多元文化,一就是一个宗教,一切就是一切宗教,一切宗教就是一个宗教,一个宗教就是一切宗教,宗教也是相即自在,多元文化。实际上,这种概念在中国至少一千多年前已经落实了。中国传统文化今天提起来,诸位立刻就能想到儒释道三家,儒是一,道也是一,佛也是一,三是多,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今天我们才看到,在形相上确实有三家,形相不一样,可是在教学上、在境界上,三家相即,他真学。学儒的人,他读佛经、他学老庄,他都学;学道的人,这些道长们,他念四书五经,他也读佛经,他都通;学佛的人,在过去学佛,决定有四书五经的基础,有《老子》、《庄子》的基础,才能入大乘。特别是唐朝中叶以后,学佛的人不再学小乘,用儒跟道来代替小乘。所以我们看到,好像是少林寺的石碑,「混元三教九流图赞」,三教九流是一家,真的。 今天宗教界觉悟了,所以我们三教九流是一家的这个图要多印,多多的送给他们。因为这个碑相传是唐肃宗时代的,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有一千五百年,中国人已经落实多元文化,讲多元文化,中国古人还是老祖宗。所以中国这个国家,五千年的历史,这样大的版图、这么多的族群、这么多的人口,几千年来长治久安,靠什么?靠多元文化。不是一家独大,平等的,每一家都第一,佛第一,儒也第一,道也第一。如果它要不能相即相容,那就有第一、第二、第三;相即相容,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为什么?个个第一就称性了。这里面深的意思,是一切法里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尘里面有整个宇宙的信息,那是多,一微尘有整个宇宙的现象。「芥子纳须弥」,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比喻,芥菜子跟芝麻粒差不多大,能容纳须弥山,这是佛常常举的比喻。而实际上,我们在《华严》上看到,一微尘里面有大千世界,相即。一切微尘皆如是,所以给你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都讲的是事实真相,你要问为什么?一微尘是自性,一切刹土也是自性,心现识变。称性,自性里面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没有先后。宇宙什么时候发生的?当下一念,没有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