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三九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9/10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五十九面,最后一行:

「又如明镜,影畅表里」。「影者,光影也。畅者,通达也。海东憬兴曰」,憬兴法师,「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外照之光显影,畅在镜内,亦同所放光还曜巍颜,故云表里」。我们看这一段。这是经文的第二句,「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这是比喻,比喻佛放光。大乘经里面一般佛放光都是表法,代表这次所讲的一些内容,从放光里面能够感受得到。「影畅表里」,影是光之影,畅是通达没有障碍。海东,这是日本,日本的憬兴法师,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镜光外照」,这是从比喻来说,镜光外照这叫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佛放光有时候在顶上放光,有时候在白毫放光,白毫是两个眉毛当中,白毫放光,有时候面门放光,有时候全身放光。这段经文里面没有说哪一部分,应该这是「威光赫奕」,应该是全身的光明,这是非常特殊的。「外照之光显影」,影在哪里?影在镜内,「畅在镜内」,「亦同所放之光」,这个意思就是下面这一句说出来了,放光不但照外,也照自己,这个光明遍照。照外,这是影表,照自己,这是叫表里,内外都照。

「《净影疏》曰」,这个注解是我们中国的,隋朝慧远法师《无量寿经义疏》,这里头也有这个说法,「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外照之光,明显镜内,名为影里,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显曜佛身,名影表里」。下面老居士告诉我们,「按上两说」,这是中日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的说法,「佛身内外映彻」,这次放光很特殊,全身放光,内外映彻,「喻如明净之镜」,用什么?用非常干净光明的镜子来做比喻,「由镜放光外照」,这叫「影表」;「所放光明还照镜内」,这叫「影里」。吴汉两种译本当中,「佛光数百千色,数千百变,光甚大明,上下明彻,巍巍重明,皆显影畅表里之义」,这是看看各种不同的译本。「宋译为面色圆满,宝刹庄严,则更显佛光明中,影现十方宝刹,如大圆宝镜,映现十方。如《甄解》所释:则光颜巍巍中,影现宝刹庄严相,其犹珠宝镜中,能现森罗万相。上说正显《华严》境界。」把这几种本子合起来看,能够稍稍体会到这个光明的深义。

这个现象确实让阿难惊奇,他认为这个稀有、殊特,过去听佛讲经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一个好相。我们知道阿难是佛的侍者,几乎每一堂课都没有缺席过,佛讲经放光是个平常现象,他也都看到过,今天看到全身放光,这是稀有。光明在佛法里头表智慧,全身放光表什么?圆满的智慧。这部经是如来圆满智慧的显露,取这个意思。是真的吗?一点都不假,唯独这部经能度一切众生。末法一万年,这已经过去一千零三十七年,往后这八千多年,真正能够得度而一生圆满成就,唯独这个法门,也唯独这部经,所以感得如来全身放光。佛放光是不是自己意思,想哪个地方放光就哪里放光,不是的,如果佛一有意思,佛就变成凡夫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理解,要记住,佛无论怎么样表现,他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起心动念,那我们就知道这个放光是感应。你说这个法门,说这部经典,它的作用有多大,有多少众生受利益?自自然然的。像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世尊是面门放光,不是讲全身的。面门不是全身,我们就晓得,那部经也非常了不起,度什么样根性的人?上根以上的。这个经在过去,禅宗必修的,密宗也必修的。这个法门,这净宗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无论什么样的根性,除非你没有遇到,你遇到的时候没有一个不成就。

经上有这么多句子,佛光「数百千色」,这是光色;「数千百变」,变化;「光甚大明」,「上下明彻」,你看看,「巍巍重明」,这些译本里面的文字都是显示「影畅表里」的意思。尤其不可思议的,这个宋译里头,其他的没有,「面色圆满,宝刹庄严」,它有这一句,光中现刹,刹里现佛,在佛光里面能够见到十方诸佛的刹土。这个太稀有了,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华严境界。所以古人说,这个经称之为中本华严,它有道理,这个话不是随便讲的。那我们就想像到极乐世界的殊胜,也能够启发我们,让我们深信、发愿求生净土。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当中必定圆满菩提,你能证得究竟的佛果,无上菩提。这个法门人人有分,无论什么样的根性,真肯修,肯信肯修,这个人就不是凡人。不要看他现在好像是没有文化,不认识字,阿公阿婆,人家过去生中善根深厚。否则他一听一看,他为什么就相信,为什么许许多多人读这部经还半信半疑?这不认识字,没念过经,你就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相信,这奇怪了!其实你要是深入经藏,你就晓得不奇怪,过去生中阿赖耶识里头有根,有佛法深厚的种子,与净宗相应,才会有这个现象,他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我们看底下几句说明,「现大光明,数千百变,指佛於会上放大光明,瞬息万变,光色参回,自然最胜」。这几句话,后面经文里有详细说明。我们看了,能感受到佛的放光,光中变化,光色参回,光光互照,美不胜收。后头讲「自然最胜」,这个自然是性德法尔如是。现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所有的现象,它的生灭都离不开意念。这跟相宗里所说的「唯识所变」,特别注意那个「唯」,唯独,除了识之外,什么也没有;识是什么?识是意念。唯识所变,限於十法界,十法界以外的,一真法界,佛与大菩萨的实报庄严土,那个里面的景观是一成都不变,所以叫一真,它不变。人活到无量寿他也不衰老,永远是年轻的样子,他不变,为什么?他没有识,识是什么?分别执着,他没有。不但分别执着没有,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一真法界之所以现前,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的,这个现象现在科学没有发现。真的,科学现在也了不起,已经讲到阿赖耶,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源起,事实真相他们能说得出来,跟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里面所说的没有两样。科学为我们做证明,为我们解释诸佛菩萨他们所证得的境界。

这一段文,老居士说,「如《法华经序品》曰:眉间白毫,大光普照」。《法华经序品》,佛是在白毫放光,在一般经典上,白毫放光的讲得最多,也最常看见,大光普照。「故知现大光明,即彼之大光普照。故知魏译中之威神光光亦应同此,咸表佛之威光明曜广大,无能比者。」佛菩萨放光,这光从哪来的?自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是从这里来的。找它的根源,根源是自性里头有,它现相就是放光,现在人讲物理现象,它这不是物理,它是性德。我们讲光,像太阳的阳光,讲电,闪电,那是物理现象,佛菩萨放光是自性的现象,跟物理现象完全不相同。物理现象这光能伤害人,佛光柔和,不伤害人,佛光不刺眼睛,柔和的,光再大都不会伤害眼睛。

下面说,「至於数千百变,则同於本经《寿乐无极品》」,这在第三十二品里所讲的,「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有这两句。我们特别注意就是「自然」,自然就说明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个光之所以现相,一定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自自然然有应。由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完全体会到,佛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的身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决定没有意思在里头,就是没有意念,意念就是识,没有阿赖耶识,完全是自性的流露。众生感,它有这么大的力量,能让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现种种相,这种种相都具足数千百变。这个数千百变从哪里体会?真难!这是我们很幸运,生在这个时代,碰到量子力学,我们明白了。没有碰到量子力学,那就是佛法,佛法他不懂,像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一弹指当中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就是数千百变,因为每一念都不相同。我们在以前解释这个意思,我说出一个是相似相续相,为什么?它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念头没有完全相同的,而且这个念头生灭太快了。你想想看,一弹指,我们同学们计算过,一弹指多少个念头?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念念都不一样,一弹指。这是经上讲的数千百变。因为这么多累积起来,才产生现象,我们能够觉察到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今天科学家发现量子,也称为小光子,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是意念累积连续发生的幻相。这个讲法我们好懂。实际上,跟弥勒菩萨所说的完全相同,也说明了,三千年前佛所看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科学家证实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了解事实真相你才真能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真相。我们现在有没有真的了解?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是听说而已,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为什么还是放不下?怎样证明你真了解?真放下,就证明你真的明白了;没有放下,也就是说明你还没有真的明了。我们「回向偈」里有句话说,「愿得智慧真明了」,那个智慧是自性般若智慧,那个智慧开了你就真明了,真明了就真放下,心里连那个念头都不存在,那就是真放下。有时候还起心动念,不行,没放下。这个放下是不容易,也就是说真正明了不容易,一知半解可以做得到,透彻的真明了难!「故知魏译中之威神光光亦应同此」,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这都代表佛的威光,他的威德光明照耀广大,无能相比。

「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个转变最胜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三种周遍的第二种,从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出生无尽是随着意念,就是阿赖耶,具体来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出现的。底下说的是「同表佛光自然交参回转,光色变化愈变愈胜,无有穷极」。六祖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也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大,我们讲到华严世界,小,讲到我们眼前的境界,愈变愈殊胜,无有穷尽。无有穷尽很难体会,这是性德,它变化真的是无有穷尽,很难想像。这句经文让我们想到小时候玩万花筒跟这个很相似,万花筒构造非常简单,你在那个里面可以看到这两句,愈变愈胜,无有穷尽。连万花筒都显示这个境界,何况自性,自性是个大万花筒。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尊者阿难乃本经之当机」,这部经当机的是两个人,前半部是阿难尊者,后半部是弥勒菩萨,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阿难代表释迦牟尼佛一万二千年的法运,阿难传佛的教法教学,弥勒菩萨是代表下一尊佛。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修什么?修知足,知足常乐。兜率意思是知足,他在那里修知足,真正知足才能作佛,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知足到什么程度?知足到无求,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真知足了,一丝毫的念头都没有了。生活呢?生活完全是随缘,没有一样不好。在境界里面确实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这是我们要明了的,要学习的,这经中表法的意思太深了。

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时间还很长,经上告诉我们,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才从兜率天下降。这个当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很长,这些苦难众生,佛菩萨要是不管,慈悲心何在?佛菩萨大慈大悲,与一切苦难众生感应道交,只要众生有感他就有现,他现什么身?地藏菩萨身。什么是地藏?都要知道,地藏法门代表的是孝亲尊师,简单讲,孝敬,孝敬是作人、生天、成佛的大根大本。佛法你不能接受,在没有佛住世的时候,用什么来教人民?教孝、教敬,能够把这两个字做到就难得,他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能够保住人身。将来弥勒菩萨出世,他有这个缘分,跟弥勒菩萨有缘分,参加龙华三会。弥勒菩萨的法会非常广大,不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共是三百多会,大大小小三百多会,弥勒菩萨只有三会。我们能够理解,这三会的时间都很长,每一会里面肯定有很多的小会,他才能够度尽这些有缘众生。凡是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修行没有成就的,没有证果的,将来都会参加龙华三会,为什么?你现在在释迦牟尼佛这里种善根了,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末法法运里头还不能成就,那你就会在弥勒菩萨法会里头成就,一尊佛跟一尊佛接着度众生,慈悲到极处!

我们就晓得了,最可怜的是什么?是生生世世没有见到佛法,没有听到佛法,阿赖耶识里头没有佛法的种子,这叫真可怜,他没有善根。如果在一生当中,能够听到一次,听到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就种善根。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念念不忘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念佛。对於一切小动物,我们看见了,蚊虫蚂蚁,合掌「阿弥陀佛」,就给它种善根了。它多生多劫之后,凭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得度,这个善根谁给它种的?你给它种的。学佛的人天天不空过,念念不空过,这叫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还有更殊胜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他在我们周边,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回向给他,他们感恩。我们诵经、读经、讲经这些功德,全可以与他们大家一起分享,在佛法里叫回向,现在的名词叫分享,没有一个不得利益的。常存此心,念念不舍,无量功德。修积功德并不一定要花钱,有些很有财富的人反而他们不知道修功德,他们所修的是福德。功德是你的菩提心,是你的善缘,你对一切众生的爱心,不舍众生的愿心,这是成就你功德。我们的菩提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诸佛弘法大会当中,也像阿难尊者一样,做大会的当机。

下面说,「若论其本」,阿难的本,根本,「实亦从果向因之法身大士」。这说明了,阿难也是来示现的,在释迦牟尼佛的会上他是什么身分?初果须陀洹,这就是舞台表演,在台面上,他的身分是须陀洹,初果须陀洹;他在后台呢?他在后台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从果向因,这至少我们能相信,我们不会怀疑。这底下还有证据,很难得,「《法华经》中佛告菩萨曰:我与阿难等於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萨众」。这是佛说的,不是假的,阿难真的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来表演给我们看的,佛把过去这桩事说出来。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佛跟「阿难等」,还有其他的人,「於空王佛所」,空王佛是一切佛的通名,每一尊佛都可以称为空王佛。这是讲他证得的,证得二空之理,人我空、法我空,每尊佛都证得。这是过去佛中的一尊佛,空王佛所,他说在那个时候,世尊跟阿难都在一起修菩萨道,发菩提心,那就是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这习气不一样,阿难喜欢研究经教,兴趣非常广泛;换句话说,他进步就比较缓慢,学的东西太多太杂。释迦牟尼佛他就比较老实,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释迦牟尼佛先成佛,「常勤精进」,这一门深入。

诸位要知道,成佛是从戒定慧上成就的,不是从广学多闻上成就的,这个一定要知道。可是各人根性不相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喜欢广学多闻的,佛开的什么?法相唯识,开这门功课,这门功课是专门为这种根性的人开的。真正是老实人,上根利智,佛给他开的是禅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快!如果是中下根、下下根人,能够勇猛精进,佛就给他开净土宗。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的成就也不输给别人。凡圣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做了阿惟越致菩萨,不输给别人。这什么原因?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绝不是假的,阿弥陀佛怎么会妄语?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信,你要真信、真愿,不能有丝毫疑虑,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有怀疑、有顾虑,那就不能成功,这个门你就走不通。虽然走不通,善根种了,有这个善根,你就有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法门接着再修,哪一个阶段真放下了,在这个阶段就成就了。我们在这一生明白了,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这一生成就了。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来生后世还有缘分,还能够继续修学。我们明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护念,比慈母照顾她的婴儿还周到,这是佛的恩德不可思议!我们常常把佛忘掉,佛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在他大圆镜智之中照住,这就是佛对我们的加持。我们自己实在是烦恼业障太重,没有感触到,佛是真加持我们。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三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五集)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四九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