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12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四十四面最后一行: 「甘露灌顶受位。甘露者,天人所食之美露,味甘如蜜。」这是八功德水所演之种种妙法,世尊为我们举几个例子,这是最后的一个例子。甘露,天人最美的饮料,它好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想像,这人间没有。佛介绍给我们说叫味甘如蜜,我们人间蜂蜜是很好的饮料,用这个来做比喻,当然怎么比喻也没有办法比到那么真实。「《光明文句五》」,这第五卷,「甘露是诸天不死之神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前面一半的介绍是天人最好的饮料,这一段介绍的是甘露的功德,它有哪些好处。确实是诸天的神药,食者命长,这就是长寿;身安,身体安稳、健康;力大体光,这身体放光。可见得甘露确实是好,难怪天人这样的重视它、喜爱它。「灌顶受位者,显教谓等觉菩萨将入妙觉之位」,将入还未入。「一切十方佛以智水灌菩萨顶」,水是比喻,这个灌顶,密宗里的灌顶,水只是表法,实质上是最上之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顶是最高的,至高无上,代表法,顶法,灌是传授给你。那我们就知道,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是大乘里面的顶法,至高无上,连《华严》、《法华》最后都归《无量寿》,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经》里面,最后也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我们晓得甘露顶法就是比喻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我们用真诚心、恭敬心,从头到尾念一遍,那就是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以智水灌顶一次。你一天念一遍就接受一次灌顶,早晚各念一遍,你早晚都接受诸佛如来的灌顶。这是真灌顶,这不是形式,这是实质,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不是接受上师灌顶、活佛灌顶,我们是接受阿弥陀佛、十方如来灌顶。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别错过了。如果是自己的体力衰,或者年岁大了,《无量寿经》太长,不能完全读诵,那就用我们净宗朝暮课诵的办法,你早晨就念第六品,「四十八愿」;晚课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也是弥陀、诸佛给你灌顶。也可以用小本《阿弥陀经》来代替,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都是如来替你灌顶。你自己不知道,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往生,你自己都不知道你那个福报从哪来的。每天接受诸佛灌顶,佛知道,你不知道,你今天明白你就知道了。一定要珍惜,一定不能空过。诵经、念佛、礼佛是我们的日常功课,一定要每天坚持,不能间断。 「灌顶受位」,这是显教等觉菩萨最后这一品生相无明的习气断尽,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他要升级,升到妙觉位,就是究竟果地,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入这个位次,所以十方诸佛这个时候都来加持他,这个加持就是以智水灌菩萨顶。「譬如转轮圣王,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顶,唱言:太子已受位竟。是名灌顶受位」,用这个来做比喻。世间古印度的国王登基,就是我们讲就职,在就职这个时候国王给他灌顶。如果国王过世,太子再登基,这是由国内德高望重的大德,宗教里面的大师来为他灌顶,证明他已经接受王位,这叫灌顶受位。「又密典《秘藏记钞》」,这是密宗的,「以水灌顶,名甘露灌顶」,这世间没有甘露,用泉水、清水中干净水,洒在国王的头上,国王登基的时候,这称为甘露灌顶。 「《大日经疏》曰:今如来法王亦复如是。」菩萨,等觉菩萨受妙觉的果位,妙觉就是究竟果佛,也有这种礼节,如来法王亦复如是。「为令佛种不断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佛门弟子无论是出家、是在家,一定要常常想着一桩事情,那就是续佛慧命,正法久住。靠谁?靠自己。绝不能把这个事情推给别人,推给别人你会失望。实在讲,就是因为这些事情自己客气,不敢承当,都推给别人,让佛法在这个世间灭了。个个都谦虚,我不行,我没有智慧、没有德行,我怎么敢当这种大责任?人人都推,最后佛法灭了。为什么要直下承当,不能推给别人?佛在大经上讲多少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换句话说,你本来是佛,你为什么不敢承当?你本来成佛,只是你现在一时迷惑,起了无明烦恼,迷失了自性,并不是真正失掉。佛菩萨看得清楚,你道道地地是一尊佛。所以诸佛菩萨是希望我们个个人都能直下承当。 承当过之后就得认真修学,每天认真的学习经教。我这里不说读诵,我这里告诉你学习。读诵是什么?学习成就了,读诵是天天温习,不忘记。对於经教一定要了解。我们不是上上根机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得要用笨办法,笨办法就是不怕辛苦。第一遍学这个经,这里面生字很多,要注音,很多词、句子不懂要注解。详细注解,古大德的注疏都很多。黄念老这个注解引用经论一百九十多种,所引用的有些有相当的深度。好在引用这些经论都有祖师大德的注疏,这些多半都收在净土丛书里面。找《大藏经》太多,净土丛书古人已经给我们把这个路铺好,我们省很多事情。把这些东西查出来,让这些意思我们都能够懂得、能贯通。第一遍是比较辛苦,第一遍做好之后,那以后每天读诵就是温习。受持读诵,受持是学习。修行最重要的那个字就是习,习是什么?练习,在生活上练习,在工作里面练习,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练习。经里面所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里面所有的教训变成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全用上了,自然不知不觉的就契入佛的境界,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全自己受用,变成自己的。 心是佛心,佛是什么心?净业三福里面前面两句那是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就是佛的心。父母扩大了,师长的意思也扩大了,《菩萨戒经》里面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个孝就遍法界虚空界。孝亲如是,尊师亦如是,一切众生皆是如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不要尊敬、要不要孝敬?戒经上佛说,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一切众生跟我们就是这样的关系,能不孝、能不敬吗?真正有孝敬,所有一切功德就圆满,无量无边的德行都是从孝敬里面生出来的,孝敬是大根大本,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所犯的一切错误,确实把孝丢掉了,敬也没有了。这一般讲什么?心坏了,不是孝心、不是敬心、不是真诚心。所以学圣贤之道、学佛菩萨总是格格不入,读经多年不明其义,听教多年不能开悟,原因都在此地,把孝敬丢掉了。世出世间法,祖师大德都教导我们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不但是净宗,整个佛法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没有这个根,你当然学不会。我们对人没有慈悲心,不懂得十善业,净业三福头一条教给我们的,一句都没做到。所以多少人说我们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没有道理,你没有根。 第一福是人天的根,你想想这个多重要,这个根没有就不能做人。这一生侥幸得个人身,来生决定得不到,没有具备做人的条件。做人的条件就是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做人的根,这四句做到你不失人身。第二条是二乘根,声闻、缘觉,要做不到的话,声闻、缘觉他得不到。第三条是大乘的根。第二条必定有第一条,第三条必定有前面两条,他才能上得去,没有前面两条上不去。佛说得很清楚,这三条他老人家讲,「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过去修行成佛的、现在修行成佛的、未来修行成佛的都不能违背这三条,违背这三条你的根没有了,你怎么能成就?所以我们要想佛种不断,佛种子在哪里?佛种子就在我的心中,佛种子就是我自己。你只要遇到佛法有这个缘分,你就是佛种子,你能把这个佛种子培养好,正法就久住,佛法就不断;如果自己不认真的学习,正法就断了,佛种就灭了,我们不能不知道。 修行最重要是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是一丝毫都不染着。一定要晓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是什么?迷惑、颠倒,自己找烦恼,自生烦恼。没有烦恼,烦恼在哪里?你认真去找,最后肯定是觅烦恼而不可得。所以烦恼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你会找到它,假的找不到。一时迷惑而造成的,觉悟就没有了。保持清净心,保持本来没有事情的心,你心里头本来没事,不要去攀缘,不要去揽事。用清净心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大事,这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全都给放下。古人告诉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告诉我们别多事,多事你心不清净,你清净心失掉了。清净心是佛心,染污的心是轮回心。也不必认识很多人,一切人与事用平常心对待。平常心是真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恒不变。守住戒律,守住伦常道德,中国传统的伦常道德都在佛法戒律之中。要修忍辱,什么都要忍。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布施,这三种布施修福、修德,忍辱能够保持你的福德而不失去。大家都听过佛法里面常说「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烦恼、怨恨、瞋恚,这个念头一生起来,功德就没有了。功德是什么?是戒定慧,就没有了。 功德很不容易修,一心常住戒定慧中,功德才能够增长;戒定慧失去,功德非常非常不容易成就,这桩事情不能不知道。忍真难,可是你要知道万法皆空那就容易了。《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忍辱就成就了。前面我们才学过的,我空、法空,我是正报,法是依报。只有自性是常是一,十法界依正庄严非常非一,假的,不是真的。你要认真就生烦恼,你晓得是假的,随它去,没事,你就得自在。随它去是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众生是一切现象,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统统随顺,没有计较,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计是分别,较量是执着,我们讲没有计较就是佛经上没有分别执着,你就得自在。所以心开意解,法喜充满,你就得到,你虽然在世间,你享受的、你过的日子是佛菩萨的生活。饮食起居愈简单愈自在,不要给自己添麻烦。 我学佛非常之难得,老师给我做示范,老师所教的他自己做到,我们天天看见了。老师就跟佛陀一样,佛陀天天做给我们看,你看饮食起居简单到什么程度?每天出去托钵,别人供养的他都欢喜接受,没有挑剔。一钵千家饭,真的不是假的。因为托钵不是托来就吃,不是的,托钵回去之后,要回到大众,在树林下大家在那边集合,然后把所托的饭食统统汇归在一起,再到里面去挖。你看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个人不是千家饭吗?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它都混合在一起,大家平等。孤身万里游,过得行云流水。在中国,中国人不实行托钵制度,因为中国人尊师重道,哪有学生让老师出去托钵,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一定好好在家供养。虽然好好在家供养,佛的基本条件没变,寺院丛林每天吃饭一个菜,一菜一汤,大锅菜。你看传戒的时候,过堂还有这么一点样子,过去每天日常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一点都不麻烦,有多少菜煮在一锅。这是佛菩萨的生活,哪有那么多麻烦事!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给我做示现,我跟他十年,我看他那不是假的,他是真的,一天吃一餐。他的饭菜汤一锅,一小锅,自己煮。我们那个时代用煤油炉子,那就很现代化了,很容易点着。我看他吃饭,从点火到饭吃完,那个小锅涮干净、收拾干净半个小时。不浪费时间,真自在!不麻烦人,九十五岁还自己干,自己洗衣服自己烧饭。虽然是个在家居士,过的是出家人生活。我跟他在一起,不是听他讲经受感动,是他能够把经教落实在生活当中,这个令人感动。他讲到的他全做到了,只是我们这些学生没有学到,这是真的。他也不管我们学到学不到,他就是这种生活,一辈子过到底。他一天吃一餐,早晚都不吃,身体健康长寿。我们这些学生估计老师至少也一百二十岁以上,九十七岁走的,是两次食物中毒他走了。这个食物中毒他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也许自己本身是个很好的医生,他是中医,他用解药来解毒。第一次中毒化解了,没事,半年之后第二次中毒,回去用解药的时候毒已经扩散,来不及了,回去用解药的时候时效错过了,来不及,这个亏吃大了。那我们不是医生,不懂得解药,我们怎么?我们不敢吃,他敢,我们吃东西闻到变了味道就不敢吃了,他还是照吃。慈悲!别人供养他的,他晓得这个面食有问题,味变了,颜色变了。所以我们看到我们不敢,他敢。在生病的那段时间里头我去看他几次,每一次都叮咛我、嘱咐我不要上馆子里吃东西,馆子里面的东西不干净。我印象很深,他说了好多遍。所以卫生是有必要的,少病少恼。 当然最重要的是心。我常常劝导同学,这个事情我们得真干,要把这个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那就是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要真做到,那你的心好,好心里面你是第一等的好心。为什么?一切佛里面,你看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你的心是阿弥陀佛,这是世出世间人心第一好心。我们可以做到,人人都可以做到。《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在现前这个环境里特别选出这部经,来与有缘同学们共同分享,让我们对这部经熟悉、明了、通达、无碍。经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无量寿经》,那果报你自然就明白了,你的果报在哪里?你的果报在极乐世界,不在别的地方。功夫用得纯、用的得力,一年、二年决定成功。这个世间种种灾变与我们不相干,我们没事,灾变来了可以先走,我们念头一动,想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立刻就来接引。为什么?我们的心愿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佛菩萨怎么会骗人?哪有这种道理!世间的事尽量少知道,愈少愈好,少烦恼;世间的人尽量少认识,没有必要。遇到人都劝他念佛,都劝他求生极乐世界,都劝他学习《无量寿经》,这就好了。古人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这一门就是一部《无量寿经》,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简单!愈简单愈不可思议。你看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学习之后,求生净土之心自然就生出来。你心生不起来是对它不了解、不认识,真了解、真认识,哪有不愿意到极乐世界的道理!所以今天这个地方,佛种不断,正法久住,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使命,都有这个责任。一定从自己做起,这才是真的,把这桩事情付托给别人是假的,你肯定会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