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6/13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七十二面,「愿力宏深第二十九」,念老为我们简介,「本品显彼土所有菩萨均愿力宏深,决定一生补佛」。这个提示非常好,告诉我们修学大乘的人,一定要有坚定的誓愿,知道自己方向跟目标,永远不会偏差。坚定意志,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成就,这个成就就是一生补处。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在菩萨位次这是最高的,也就是居住在实报庄严土,他是最高峰。再向上提升,就是究竟圆满的妙觉果佛,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圆满的菩提果报。这是大乘行人,所以他样样都放得下。

在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个位次,前面十个位次是十信。十信在哪里?十信在十法界,十信菩萨没有离开十法界。所以通常讲法身菩萨就不提十信,从十住初住算起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位次,加上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他们住报土,十信菩萨住方便有余土,六道凡夫住在凡圣同居土,就是六道轮回。我们学佛之后,才真正把这桩事情认识清楚,搞明白了。轮回必须要远离,方便土等於说是中途休息站,虽然还不错,那也不是久居之处,佛告诉我们,一定要回归到实报土。实报土也叫做一真法界,这是对十法界来说的。十法界是刹那变化,经教常讲无常,十法界没有一法是常住不变,找不到。虚空?虚空也在变化,不过虚空变化我们不容易觉察,为什么?它是真正的相续相,前一个虚空跟后一个虚空有差别。不像有形相的,有形相的色相,无论是精神,无论是物质,我们讲色相,色里头有精神,相就是物质,它有变化,它的变化决定没有一个相是相同的,也决定没有一个念是相同的,所以称之为无常。实报庄严土它没有变化,所以它那个相续相真正叫相续。十法界里面是相似的相续,因为不可能有两个相是相同的。这个我们从波动现象里面能体会到,不可能两个波动是完全相同,都是相似相续。

事实真相了解之后我们就不再迷惑,一定要回归到本位,本位是你本来是佛,要回归本位。这个方向目标要是定住,真朝这个目标方向去走,这就叫发菩提心,真正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净平等觉,菩提心才真正肯定承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是自己,跟自己决定无二无别。所以自性里面的慈悲心就生出来了。慈是与乐,悲是拔苦。简单的说,对一切众生没有条件的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离苦叫悲心,帮助他得乐叫慈心,合起来叫慈悲。慈悲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觉悟了,慈悲自然从自性流露出来,那是真慈悲;我们现在没觉悟,慈悲是假的。所以佛在经上把慈悲讲成四种,叫四缘慈悲,四种不同的慈悲。慈悲就是拔苦与乐的心,帮助他离苦,帮助他得乐。

佛告诉我们,世间第一种人叫爱缘慈悲,我爱他、喜欢他,他有苦我帮助他离苦,帮助他得乐。这是人世间的,心量很小,普通一般凡夫都是这种心。第二种心叫大心凡夫,凡夫里面比较觉悟的,他不但爱自己一家人,他能爱一切众生,就是《弟子规》里面讲的,「凡是人,皆须爱」。这种慈悲心量大,叫众生缘慈悲,对一切众生都能生起慈悲心,可以说这是世间的圣贤。六道里头有,像孔子、孟子他们所表现的,乃至於尧舜禹汤,中国古代这些大圣大贤,所谓是博爱,仁慈博爱。第三种是菩萨,大乘教里面的菩萨叫法缘慈悲,他明白了,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叫法。就是事实真相了解、明白了,我们对一切众生范围就大,不但对人,对动物、对花草树木、对山河大地,真的是一片慈悲,这是菩萨,法身菩萨,他是法缘慈悲。到成佛了,佛称为无缘慈悲,没有条件,他确实是一体。这个层次,如果我们用广义的说法,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可以包括在这个里面,他们是无缘慈悲。为什么?他无明破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是无缘。那法缘慈悲呢?十信位的菩萨是法缘慈悲,初住以上是无缘慈悲,也能这样说法;如果狭义、严格的来讲,那只有妙觉是无缘慈悲,法身菩萨都是法缘慈悲,这是两种说法不同。

总而言之,慈悲太重要了。古德早就说得很清楚,什么是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佛法。佛法是慈悲为本,没有慈悲就不是佛法,因为佛是觉悟,觉悟的人哪有没有爱心的道理!迷了才没有爱心,才自私自利,不顾别人痛苦,真正觉悟的人他慈悲心一定生起来。看他慈悲所缘的对象,慈悲心的大小,你就能观察出他在菩提道上是哪一个等级,一看,大致上都能看得出来。所以学佛不能没有爱心。还要给别人烦恼,还要给别人痛苦,这不是佛法,这不是学佛,那是魔,魔喜欢给人烦恼,魔喜欢让人受罪。魔造业,佛菩萨不造业。中国古人说的两句话说得好,玩弄人是无德,是不道德的行为,玩物丧志、玩人缺德,这不应该的。

所以学佛目标要确定,我们今天的目标锁定在往生极乐世界。坚持这个方向目标,身体在这个世间与大众相处要学菩萨,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妙用是随喜功德,随喜里面成就自己的功德,不是福德。怎么成就?顺境善缘不起贪恋,没有贪恋的心,逆境恶缘不生瞋恚,这叫妙用;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境界,无论什么缘分,善人恶人统统都是清净平等心对待,古人所讲的用平常心,平是平等,常就是清净。平常心是什么心?不分别不执着就是平常心。平常心就是佛心,清净平等觉,这就是佛心,这就是自性,这就是真心,用真心不用妄心这是大乘根性。

下面说,「若有本愿为众生故,虽生极乐国土,不舍恶世有情」。这是慈悲心特重的人,这里头有感情,虽有情,他觉悟,他不迷,这是菩萨。菩萨,玄奘大师把它翻成「觉有情」,他情没断,但是他觉悟,他不迷,所以从字面上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如果那个情断了他就成佛,就不叫菩萨。这个翻得也非常之好。就是情识要放下,放下,菩萨道上就没有障碍。妖魔鬼怪障碍你,障碍你什么?就是障碍你的情,因为你执着有情,他就障碍你,你把情放下了,魔王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对你丝毫不能够伤害。能伤害你什么?伤害你的名闻利养,伤害你的情执。名闻利养我都不要,他就障碍不到,很简单;情执我放下了,他也不能障碍你,魔对你束手无策。那怎么办?投降了,真的,他给你当护法了,他不能不佩服你。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透彻,我们多读、多薰习,这些事情印象都很深,我们在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什么障碍都没有。所以你要晓得,障碍的根源是在自己,把那个障碍的根断掉,谁都障碍不了。障碍你得名,你不要名,他怎么障碍你?障碍你得利,你不要利。总的来说,世间人不就是对名利看得很重,再最后难分难舍的亲情。你只要这三个字,名、利、情这三个都放下,魔王波旬就对你投降。

这是有一类情执还没有放下的人,虽然生到极乐世界,他还常常想着六道众生,六道里头跟他有情的这些众生,还想去帮助他、去度他。「故入生死,救度群生」,到极乐世界有这个能力。前面说了,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他也是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不但我这一生的家亲眷属我知道,我看得清楚他在哪里,看得清楚,他心里有什么念头都知道。他有苦难,他求帮助,肯定你去帮助他。你能够现身,你能够说法,跟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能不能做到?能!四十八愿有这一愿,第三十五愿是讲前面「一生补处」,自己成就,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就是这一愿,所以到极乐世界就能办事。办事不是自己真回来了,分身回来,他有这个能力。本身还在阿弥陀佛讲堂坐在那里听经,分身去度众生去了。你要不到极乐世界,你哪来这个本事!你要靠自己修成这个本事,要多长的时间?不止五劫,五劫做不到,佛在大乘经教常讲要无量劫。为什么?你自己要有能力,修到初住以上的地位你才有这个能力;到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加给你的,藉着阿弥陀佛的光,不是自己,这一定要知道。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晓得极乐世界不能不去!不去,简单的说,阿弥陀佛的光你就沾不上。你到极乐世界最大的利益,就是沾阿弥陀佛的光,用阿弥陀佛的名、用阿弥陀佛的威德庄严自己,自己能够代佛度化众生,是这么个意思。我们要知道,要真干。故入生死,救度群生,他真能做得到。

「欲令十方一切众生,皆得往生,皆当作佛。辗转救度,无有穷尽」。纵然是凡圣同居土往生的菩萨,他们在极乐世界修学的真实功德不可思议。「品末复赞无量寿佛恩德无极」。这个赞叹是有必要的,阿弥陀佛的恩德太大,知道的人不多,疑惑的人多,迷惑的人就更多,所以确实有赞叹的必要。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这是第一个意思。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这是不舍恶道有情,发愿回入娑婆来度众生的这些菩萨。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注解上有。「本品正」,这就是正示,「弥陀第三十五一生补处愿」。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决定在一生证得补处菩萨,就是等觉位。这个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帮助菩萨,帮助到什么地步?帮助到你毕业。等觉是博士班,博士班毕业就成佛了,等於说他供你去念佛,完成你的学业。这不得了!你在佛法里头取得了最高的学位,妙觉佛果。「第三十五愿曰: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这跟前面意思完全相同。但是下面有话,「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这一愿里面,就说明确实有菩萨悲心特重,自己没有成佛,就要去度众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帮助他,他就真有能力,真有神通、真有智慧、真有能力。这是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他有愿为众生,先度众生。像地藏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没有度尽,我不愿意先成佛。地藏菩萨就这个愿,大家都成佛了,我最后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弟子、学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成佛了。你们如果展开《地藏菩萨本愿经》,你看开头地藏法会,从十方来的这些听众是谁?都是诸佛如来,一尊菩萨带两个侍者来参加这个法会。所有经里头没有看到过,来的时候也都是十方菩萨、声闻、缘觉,只有地藏法会来参加的人全是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那是什么?地藏菩萨的学生,学生虽然成了佛,老师今天开法会能不参加吗?能不来捧场吗?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地藏菩萨的大德、大行、大愿。有这等悲心的人生到极乐世界,他还想到这十方苦难众生,所以他是本愿为众生。

这个字念披,把衣服披在身上,不念被,念披,跟挑手边的披是一个意思,被弘誓铠。弘誓铠是什么?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真落实了。弘誓铠,铠是铠甲,狭义的意思专指持戒、修定,这是菩萨的弘誓铠。戒律是铠甲,戒律是防身的,让你身口意三业不造罪孽。这要靠持戒、靠修定,持戒是用你的意志控制自己不造罪,得定那就更深一层,那叫定共戒,你在定中自然不会有恶念,比持戒的效果就更强。智慧开了,所有的恶业都转变成善念,叫转烦恼成菩提。慧没有开你转不过来,慧开了之后,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它转过来了。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才能转,有起心动念就转不了。什么时候转?法身菩萨转了。也就是你在十法界里面你转不了,你都是用戒定;你到一真法界、到实报土统统转了,那个罪业就消化了、没有了。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含藏种子的,善恶种子全在那里面,你看一转变为大圆镜智;转末那,末那是染污,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这是烦恼的根,转变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的分别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的造孽、造作(是它们去造的)为成所作智,它转过来了。所以是不能断,那一断你的善根也断了,你的智慧德相都断了。那个断是假借的字,就是叫你放下,实实在在讲是转,因为善恶是一体,同一个自性。转是真的,不是假的,转变,转迷为悟、转凡为圣,你得会转才行。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里头,最重要的转恶为善,转恶念为善念,转恶言为善言,转恶行为善行,这是第一步,初步。我们今天修学要从这里下功夫,要把恶转成善,要把邪转成正,邪知邪见转为正知正见。这是被弘誓铠,你才能教化一切有情众生。

怎么个教法?首先帮助他建立信心,他对佛法没信心,他怎么学?你要劝人学佛,头一个要帮助他起信,「信为道元功德母」。他对佛教要不认识,信心怎么生得起来?不认识那种信叫迷信,迷信禁不起考验,所以常常退心,常常会改变信仰。为什么?他没有搞清楚。必须先让他认识佛教,这个重要,你要帮助他认识。学佛皈依三宝,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什么叫僧?他都清楚、都明白了,他肯相信这叫正信,这就不是迷信。三宝都在自性,不在外头,外头没有,外头要有三宝那就是魔了,不是佛。佛法记住,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是心生的,佛法僧都是法。佛是心生的,是自性觉;法也是自性生的,是自性正;僧也是自性生的,僧是自性净,清净。就是我们《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经题上就三宝具足,不在外头。自性觉是佛,皈依自性觉,皈依自性正,皈依自性清净,真皈依。我们今天受皈依,念个皈依的誓词行吗?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你念这个誓词的时候,你这个意念上就转到自性上去,恭喜你,你真皈依了。

戒经上说,真皈依,你就获得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护法神佩服你、尊重你,自动的来保护你。你要有一个邪念生起来,护法神就走了,不再保护你。你一个正念回头了他又来了,一个恶念生他又走了。他不是用情的,不是用情来用事的,他是用法。因为你一念正的时候你放光,他见到你放光他就来了,一念邪你光就没有了。所以护法神用不着去求他,他不受贿赂的,你巴结不上的。你自己真有德行他真来,忠心拥护,没有德想巴结他、贿赂他、讨好他,那完全没用,他不会理会的。帮助人,头一个建立信心,有了信心之后叫他修行、叫他发心。必须在行里面建立信心,这个信心是真的,解里头建立的信心都不可靠,要在行里头建立信心他才会不变,才不会退转。

修菩提行,菩提行总的来说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这真干!与一切大众相处修六和敬。我说得很多,六和、六度我们自己发心去做,不要求别人去做,要求别人去做是错的。他对佛法真的深入、真的了解了,他会自动去做,不必去劝他。为什么?真有好处。我们不想发财,但是我们只想衣食足,每天能吃饱穿暖我就满足了。知足常乐,没有贪心,生活水平尽量降低。我们到这边来做客,你看每天吃饭十多个菜,像过年一样,宴会。我们自己生活简单,每餐饭几个菜?一个菜。要那么多干什么?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对他很清楚,他老人家吃饭,饭跟菜煮在一起,就是一小锅。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所以饭菜在一起很简单,从开始生火到吃完,统统洗干净了,给诸位说顶多半个小时,不超过半个小时的,多省时间、多简单。一天吃一餐,老师一天日中一食,几十年如一日。我跟他的那一年他七十岁,我跟他十年。这个生活方式太简单了,一天的生活费用多少钱?那个时候台湾钱两块钱,他一天的生活费用,一个月六十块钱。合美金一块多钱,不到两块钱。美金跟台币兑换,那个时候好像是三十五块的样子。所以一生不求人!见客穿的那一身中山装大概有三十多年。他学生很多,有钱的学生不少,送他老人家的衣服欢喜接受,过两天送别人了,谁没有谁缺乏就送人。内衣都是自己补补缝缝。我们都不知道,看不见,到他老人家往生之后去看他的行李,袜子、内衣全都是补的。生活多快乐、多自在!愈是简单的生活愈快乐。他住的个小房子十五坪,日本两个榻榻米是一坪,他的房子就是六十个榻榻米。一个小佛堂、一个客厅、一个卧房,还有洗手间,就那么一点点大。一生!这圣人,不是凡人。他当时待遇不错,他一个月收入有四百多块钱,他可以能过得很好。多余的钱全布施了,去做好事去了,自己生活费用那么样节俭。这不是装出来的,他已经养成习惯了。

我到台中去之前,我晚上一餐就不吃了,也养成习惯。看到老师吃一餐我就试试,早餐那一顿也不吃了,省很多时间。我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老师,「老师,我现在也吃一餐了。」多久了?八个月了。他一听,「身体感觉怎么样?」正常。他桌子一拍,「永远坚持下去,一生不求人。」古人讲,「人到无求品自高」,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说你多快乐、你多自在!由此可知,苦乐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的,你自己要有智慧,你一生会活得非常快乐、非常幸福。无求无争就幸福、就快乐,你能跟所有众生和睦相处,能跟一切众生相亲相爱。所以该放下的一定要放下,佛教给我们没有错误的,都是教我们好,没有教我们坏的。

能够行菩提行,菩提是觉悟,过觉悟的生活,这就是菩萨,然后再提升一步,行普贤道。普贤道跟菩萨道所差的就是心量,普贤菩萨的心,念念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没有一念为自己。所以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你就明白了,心量小不能成佛,心量一定要包虚空遍法界。为什么?这是你自己本来的心量,自性就是这样的,成佛就是恢复自己的自性,圆满恢复了性德,这就是佛陀。菩萨虽然向这个目标迈进,还没有到圆满,修普贤行就圆满了。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这个生是应化身,虽然是应化身,也永离恶趣。永离我们就知道,不是身永离,身他在恶道,他度地狱众生,他一定要到地狱现身。虽然现身在三恶道,他不受三恶道的苦。这是什么原因?他没有三恶道的业。他是菩萨,他示现在人道,决定没有人间的七情五欲,他没有这个,他所有的是智慧德相,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我们看他跟我们一样,实际上完全不一样,心态不相同。我们自私自利,他大公无私;我们以为身是自己,他认为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那怎么会一样?不一样。这叫永离恶趣。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0集)

死后被超度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生前都发过愿吗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六集)

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

请问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