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8/13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八十九面第六行,最后两个字看起:

「大士不逐闻尘,返闻自性,是为端耳。如是演申,不逐色尘,返观自性,是为端目。如是六根,不逐六尘,朗照心源,方名端正,故为第一也」。这一段文说的是《楞严经》里面,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他是怎么成佛的?他是怎么修的?在《楞严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就是经文里面讲的,「各自端守」,端正身心。以观音菩萨为例子,观音菩萨是耳根,他的功夫是六根里面的耳根。耳是对外面的,它的境界是音声,我们一般人耳都是向外,会被外面境界影响。观音菩萨他用的是相反的,他闻自性,不向外面,就是不逐闻尘,闻尘就是音声。所以他回过头来反闻自性,用这个方法他得到禅定,从禅定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如果我们对外,肯定会被外面境界染污,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生起贪瞋痴慢,这就叫造业。用菩萨这个例子,我们将它引申,如果我们眼不逐色尘,眼的对象是色,不逐色尘,能够反观自性,那我们的眼就端正了。观世音菩萨耳根端正了,眼也端正了。

「如是六根,不逐六尘,朗照心源,方名端正,故为第一也」。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不是初学的境界,连老修也达不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个功夫不容易!现在在这个时代,能够用观世音菩萨这种方法的,可能就找不到了,没有人能够像观音菩萨。那我们要成就怎么办?只有一个方法,念佛,这个方法跟反闻自性比起来容易太多了。反过来之后,眼所见的是色性,耳所听的是声性,身所触的是触性,明心见性。这个道理我们懂得,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可是做不到。念佛这个方法,我们有地方下手,我们能做到。念佛容易,功夫浅深不等,讲到最深处,比观世音菩萨这个方法还要高。确确实实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或者在一切法门当中,念佛是第一。念佛人也必须要端正身心,不但我们往生有把握,往生的品位就很高。所以前面浅的解释,身心端正举儒家的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取这个。我们六根不应该接触的,我们尽量远离,这样就好。凡夫烦恼习气很重,只有远离干扰,这是最高明的一个方法。在今天这个世界,对我们染污最严重的,这个要知道,就是电视、网路,染污非常严重。

早年我们在美国,美国的学校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就开始用电脑,那时候韩馆长在世,她的孙子上小学一年级就用电脑。电脑在功课上倒不多,他去看游戏的节目非常多。晚上睡觉,躲在被窝里面看,内容我不清楚。有人告诉我,内容全是负面的,杀盗淫妄。小孩从小就开始学这些东西,长大能不叛逆吗?所以许多家长我们遇到,都说孩子难教。为什么难教?他已经学坏了。中国古人说得好,「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要想把小孩子教好,什么时候教?婴孩。婴孩什么?刚出生。这种教学法只有中国古人懂得,而且在中国是世代相传。农村妇女没有念过书,没有知识,但是她懂得怎样教小孩,她有这个本事,有这种常识,这个常识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怀孕期间这个母亲起心动念会影响胎儿,言行举止也会影响胎儿。所以在中国古礼里面有怀孕的这个礼节,这就属於胎教。母亲一定要懂得,你的情绪、你的举止跟胎儿有密切的关系。你举止端详,这个小孩的根就扎得好,如果性情不好,将来小孩性情就坏了,她影响他。出生之后,父母在小孩面前一定要守礼。为什么?教小孩。他虽然不会说话,他睁开眼睛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了,出生下来就开始学习了。所以你给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这个孩子将来就成圣成贤,身心端正,父母教的。

长大之后,虽然踏进社会,当然免不了受染污,基础好,根好,他在接触外面境界他懂得是非、他懂得邪正,所以他有能力辨别。现在小孩不行,从小接受的就是负面教育。真的从小到大他耳朵所听的就是斗争,竞争、斗争,学会了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没有慈悲心。现在这个社会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愈来愈少。典籍存在,没有人去念了;有念的人,没有人去做了。这是我们非常忧虑担心的一桩事情,怕古圣先贤这种好东西非常可能失传。我们今天能做到的只是将这些好东西大量翻印,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各个地方都能收藏。我们送给大学图书馆,城市里面的公立图书馆。可是没有人读,没有人真正把它落实,没有人将它发扬光大,这是危机。

灾难确实是非常频繁,大家比我知道得更清楚,我不接触媒体,五十年来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才能保持一点清净。我每天所看的是佛经,也看一点古圣先贤的这些书。这是我们自己保护自己,避免染污。今天像我这样的人有,不多。我们担心的,底下一代怎么办?现在灾难频繁,频率月月上升,灾情一次比一次严重,所以很多人心慌,这也是正常现象。不过我们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知道,救自己、救家庭,除念佛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这个一定要认识。灾难来的时候一定要一心不动,要坦然、要镇定,你才有智慧。如果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非常之好。灾难当中我们知道许许多多人都是死於惊慌失措,也就是常讲被吓死了,被吓死的人很多,这是我们可以避免的,我们了解,不害怕。实在说,美国这个电影片,能找到,「2012」这个片子,多看看,多看是什么?看成习惯了,灾难就是这样子,你就了解了,你就不害怕了。没有见过突然来的时候,真的会惊慌失措,会被吓死。最重要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平常要把心量拓开,大公无私,能够舍己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先不求人人为我,先只顾我为人人,你去修善积德。

佛在经典上讲得很清楚,人在这个世间有共业、有别业。每个人不一样,这别业。如果大灾难,我们有共业,也会在大灾难当中走了。走了是不是不幸?未必然。每个人的造作,就是去处不相同;造恶的人,灾难当中走的,他到恶道去了,行善的人,他到善道去了,学佛的人,真正学佛,能放下万缘,一心专念的人,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修善积德,他对这个世缘有留恋,不想离开,他又生到人道来了,而来生会比今生更幸福、更美满。所以学佛必定要知道人没有生死,我们自己永远没有生死,这是真的,生死是这个肉躯,这个肉身有生死,肉身不是我,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不懂你这个佛是白学了。我是不生不灭、是永恒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在报告里头说,「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不生不灭,这他见到的事实。肉体丢掉了,有一个灵性的身体,这个身体不是物质,这个身体好,我们肉体有束缚,不自由,灵性摆脱这个身体之后,得大自在。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好好的修我们的灵体,这身体不重要。可别让我们的灵体跑到三恶道去了,那就错了,那真的叫大错了。一定要修善积德,帮助我们灵体不断向上提升。

修净土的人,佛在此地劝我们,端正身心,与善相应。这个目的何在?到西方极乐世界提升我们的品位,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这是应该要去做的。现在在这个世间受一点苦好,受一点委屈更好。为什么?这个世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的心,我们离开容易。情执深的人很难离开。我们不肯放下,有人逼着我们放下,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对於逼迫我们的人,我们要生感恩的心,他逼着我们放下,换句话说,他帮助我们超生。大乘佛法里头说仁者无敌,仁者是菩萨,菩萨永远不跟人对立,这叫无敌。不但不跟人对立,跟一切万物都没有对立,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只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修菩萨道。所以我们六根绝不贪外面的境界,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你的心就清净了。只要有贪瞋痴慢,你的心就不清净,就染污了。经题上教导我们的「清净平等觉」,那就是修学的目标。我们能够得清净心,你就决定得生净土。佛在经上常说「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世界是净土,是清净心现的,阿弥陀佛的清净心现的,也需要我们自己的清净心,自己心不清净,跟阿弥陀佛冲突,没有感应。我们要清净,别人要贪瞋痴慢,我们跟他们没有冲突,我们不要贪瞋痴慢,他要贪瞋痴慢,给他;色声香味触法,我们不要,他要。所以菩萨跟一切众生永远不会有冲突,没有利害关系。我们要的是清净心,要的是平等心,要的是慈悲心,这就是智慧光明,朗照心源,这是真正的端正,真正的第一。

下面说『身心净洁,与善相应』,「亦同具上之浅深二义。浅言之即身心离垢无染」。我们初学,这非常管用。凡是有染污,我们远离,不受染污。生活当中一定要平淡、要随缘,有,很好,没有也很好,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叫修行,随缘妙用。「身之所行,口之所言,意之所思,悉是善也」,这个很重要。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现在跟初学不一样。初学的时候心里所想的是仁义道德、是五戒十善,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跟它相应,绝不能违背。最近这十几年来我们特别重视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跟《沙弥律仪》。净宗学会成立之先,这二十多年前,我们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的,第二个是在加州,在旧金山,美国净宗学会,这两个会现在还都在。当时我们提出我们行门五个科目,行门是真干。第一个科目就是净业三福,那是修行的总的指导原则。世尊讲得很清楚,这个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多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修行成佛一定要遵守这三条,你不遵守这三条你不会成就。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修行最高指导原则。

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做?落实在《弟子规》,你把《弟子规》真正做到,孝亲尊师你就体会到;不是深层的体会,是开始有一点体会。如果这个东西没有做到,孝亲尊师你说说而已,你体会不到,体会一定要自己契入境界才知道。像吃东西一样,吃到口里才知道滋味,怎么讲都没用处,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尝到,你讲出来才有味道。不是亲身做到的不行,总是隔一层,说得再好,别人听了怎么样?听不出味道,不能感动人。亲身体验的,你向别人讲解的时候,人家听到受感动,会流眼泪。你做得愈多,你体会就愈深。这桩事情,胡小林的报告最清楚,特别是他最后他父亲在病重的时候那四个月,他照顾他的父亲,尽到孝道了,这是现在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他做到了,他在《弟子规》体会就深了。《感应篇》、《十善业》都是要去做的,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头一句「修十善业」,这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把这个学习的顺序排出来了,从《弟子规》学起,再学《感应篇》,最后修十善业。前面两个没有,十善业道都是空的。

我们冷静细心观察,现在在这个世界上,学佛的,出家的、在家的,在家的,《十善业道》没做到,出家的,《沙弥律仪》没做到,不但《沙弥律仪》没做到,《弟子规》也没做到,佛教怎么能不衰?不但衰,恐怕将来没有了,会在中国消失掉。没有人真正干,佛教在中国就变质,变成什么?充其量变成学术。像伦敦这几所大学汉学系里面所学习的,我们去看过,把佛的经典当作世间一门学术来研究,它变成世间法,它变成知识,而不是智慧,儒释道全变成知识。在古时候中国不是的,儒释道全是智慧。佛讲求大彻大悟,道也讲求开悟,儒也讲求开悟,开悟才真正管用,不开悟的不管用。今天要开悟你就要走开悟的路,佛教给我们这条道路就是开悟的道路。你看先把规矩学好,这是第一条,净业三福头一条。

头一条做好之后,才能升级学第二条,第二条是「受持三皈」。三皈是觉正净,这是修行最高的理念。如何能达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是觉的意思,见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就要提起觉而不迷,听到人读经,看到经本,就要想到正而不邪,看见出家人,他就提醒我们净而不染,他染不染我们不要管,他提醒我净而不染。他这个形象教我,他自己染不染与我不相干,我看到这个形象的时候,我就想到净而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叫三皈,是皈依自性,皈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现在受三皈依的人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三皈完了就完了,一切都完了。拿到皈依证,我是皈依三宝了,你看他,他还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还是搞的迷邪染,假的,不是真的。「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众戒,在家的是五戒、十戒,就是八关斋戒,在家有菩萨戒,出家有沙弥戒,沙弥律仪,有比丘戒、有菩萨戒。五戒、十善、三皈都没有,哪来的众戒?古人早就忧虑了,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的,蕅益大师对这个事情就非常忧虑。明朝末年人,距离我们现在三百多年,差不多有四百年,明朝末年。四百年前的人为这个事情已经非常忧虑,怕佛法在这个世间失传。虽然佛说了,他老人家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我们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释迦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一万二千年已经过去三千年,后面这个九千年,我们是后面九千年的开始,才过三十八年,佛的法运还很长,不至於断掉。

真正修行的人我们没见到,肯定有。我曾经将这个问题向章嘉大师请教过,章嘉大师叫我放心,佛教不会灭,但是有兴有衰,这是肯定的。现在是衰到谷底,要兴不会突然兴起来,最快恐怕得要一百年以后。两百年以后肯定兴旺起来,为什么?对佛法认识的人逐渐会多了。这些是什么人?科学家。近代科学研究的报告,很多跟佛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让这些科学家们非常惊讶,几千年前佛经上所说的,现在被科学证明了,它当然会复兴。将来出家学佛的可能都是在科学上有非常伟大的成就,他们回过头来,那很快就成佛了。因为他们的研究已经达到开悟,就是大彻大悟的边缘,只要他真正能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他就成佛。而且他放下比我们容易,因为他了解现象是假的,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自然现象也不是真的,他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放下很容易。这是我的一个看法,将来佛教,科学家、哲学家他们出家,他们来继承,来继承如来家业。佛法讲得好,诸佛如来的弘传,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宗教,他以宗教的身分出现,众生喜欢科学,他用科学的身分来出现,喜欢哲学,他用哲学的身分来出现,佛法是圆融的,它没有执着,它没有分别。所以我的想法,很可能将来哲学跟科学继承了佛法。这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学了六十年,接触到最近的这些科学报告,看到这些科学家对佛法感到非常惊异而且惊喜,所以它也是科学的最高峰。

善的标准,世法、佛法,佛法的标准是五戒、十善;世法的标准,在中国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都落实了,你表现在外面就是威仪有则。则是一个标准,你的行住坐卧,你的言谈举止,你的起心动念,是一切众生,人天大众的标准。这是最好的标准,是与自性性德相应的标准。这个人我们就晓得他将来是一代的大师,他继承了如来家业。现在在世间不多,往后慢慢会多起来。这个人大公无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都是善。「深言之,始觉智妙契本觉理,才是与善相应」。这个境界就高了,这是证果的人,凡夫做不到。「但应谛知,此第一之善,究竟不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表现在外面,究竟佛果,妙觉如来,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句是佛法讲的第一善。你看第一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说绝了!这三句话,浅言之,对凡夫说,深言之,是等觉菩萨、是妙觉如来。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三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