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六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8/18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零五面,第七行看起:

「下以日为喻。日出暗消」,底下就是经文,『譬如日出,明照世间』,这段文用太阳做比喻,太阳出来黑暗就消除了。「无论溪谷等幽冥之处」,溪谷是指很深的山谷,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所以叫极暗之地。『乃至泥犁』,泥犁就是地狱。佛光普照之下,六道的依正庄严统统都显现出来,也就是用现代的话来讲,空间维次没有了。空间、时间确实都不是真的,都是从我们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离开分别执着,空间维次就不存在了。那是什么现象?经上常说「即在当下」,确实过去也在当下,未来也在当下,你全看清楚了。此处是当下,极乐世界也在当下,华藏也在当下,无一处不在当下。这是什么缘故?我们在前面曾经读过,虽然读过,还很不习惯,实际生活上用不上,这你就可以证明,我们的习气有多深,我们的妄念有多重。

菩萨清楚,不但菩萨,阿罗汉他已经得受用,他超越六道了,真正是所谓活在当下,这才是事实真相。当下就是起心动念,一念一法界,这一个法界是圆满的法界,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法界,不是一佛土的十法界,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的一法界,真的一点都不错。一法界叫一真法界,一法界也叫实报庄严土,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活在当下那一念,那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面的一念。这一念不生不灭,这一念不可得,这一念,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迷了,迷了,这一念看不到;这一念看不到,就是实报庄严土看不到了。什么叫实报庄严土?看到这一念的人就见到实报土,就入实报土,这是法身菩萨。

我们迷了这一念,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念的存在,我们看到是什么?这一念的相续相,相续相累积构成一个画面,就像电影影片累积构成一个画面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银幕上那个一念我们没有看到,实际上银幕上那个一念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它一秒钟二十四张画面叠在一起。佛告诉我们这个速度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千六百兆,我们怎么知道!你就晓得我们所看的这个境界,就是这个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这个相是个动的相,不是静止的。你看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现在我们讲振动,频率的振动。这是一真法界,迷了之后,这一真法界随着我们念头在变,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把它变成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变的,这些人觉悟了,但不是大彻大悟,他没见性。见性就是见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他见到这个,那叫见性。见到最初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他见到这个,见到这个才能把无明破掉,就是什么?放下了,这叫见性成佛,我们叫法身菩萨,在《华严经》称为圆教初住,刚刚见到。往后二住、三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不断向上提升。大乘修学终极的目标是见性,是回归自性、回归大自然(自性就是大自然),回归常寂光,所以遍法界虚空界统统见到了。

「悉皆开辟明现」,故云『悉大开辟』。且一切诸物『皆同一色』,「一色者,准《观经》说,悉皆金色也」。一色是金色,这个里面我们要懂得它真正的意思。在相上说,不一定是金色,各种不同的色彩都有,各种不同的色彩统统称为金色。金是什么意思?不变。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金银铜铁叫金属,金属都容易氧化,唯有黄金它不会氧化,所以人们把这个看得很重视、很珍贵,它不变。金代表永恒不变,永恒不变就叫真金色,表法的意思你要懂。我们世间人造像,造佛像、造菩萨像,都把它贴成金。如果一个人一身的颜色都像黄金一样的,你说好不好看?全世界全部是这个黄金色就单调了。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的莲花,你看经上讲四色,实际上《观经》里面给我们讲的无量的光色,各种不同颜色都有,那叫美不胜收。各种颜色都有,各种颜色都不变,这就叫金色。所以诸位一定要懂金色表的意思,永恒不变称之为金。

「如《观经》第七观云: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这是说佛的正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除他们之外,围绕在佛身边的菩萨们、声闻众,人数就太多太多了,不说我们也能想到。他们的光明,佛的光明、菩萨的光明、声闻大众的光明,统统有身光,光明炽盛,不可具见。下面是比喻,百千阎浮檀金是黄金里面最好的,就是成色最好的,都比不上。「又第八观云: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佛放光、菩萨光,光的颜色很多很多种,为什么?人的妄想分别执着不相同,有多少种就有多少光,就有多少色,只有佛光、法身菩萨光,清净光明,皆作金色。「第十五观云: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又如《七佛神咒经一》曰:其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作金色。又如《法华》放光现瑞时,照於东方万八千土」,这个土是佛刹,东方一万八千佛刹,「皆如金色。进言之,则一色者,表万法一如也」。金代表什么?金代表自性,金代表性德,永恒不变。

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不违性德,为什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的,与性德完全相违背,这是什么?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性德变成什么?性德变成烦恼,性德就是烦恼,觉悟了它就是智慧,迷了它就叫烦恼。一切法从心想生,性德产生变化也是因为心想,心不想了,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性德就现前,性德就正常了,一切真善美圆满具足,永恒不变。变是假的,不变是真的。变,毕竟空中出现了异相,眼花的时候看到空中现相,眼睛害病的时候见到空中有幻相,正常眼睛见不到。六道十法界的众生眼睛有病,四圣法界的病轻,六道里头的病重。你看到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幻相,空中现出这个相,这叫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念头不清净,你见到的相是秽相、是染相,不清净的;你的心清净,你见到的是清净相。四圣法界见清净相,六道凡夫见染污相,其实清净染污都没有,这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学佛,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放下而已!放下、放下、再放下,不要再执着,不要再分别,不要再打妄想,你就成佛了,你就回归自性,你就圆满功德。十方诸佛如来已经放下,法身菩萨们现在正在放下,那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学佛要向他们学习。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事物是自性变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心里变现的。自己心里变现的,你要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叫自性里头的矛盾。佛在经上说得好,「心外无法」,没法,法外没有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所以大乘人的心境,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确实是一体!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就等於什么?我喜欢心脏,我讨厌肺,就这个意思。我喜欢肝,我讨厌肾,不就这个意思!五脏六腑都是你自己,你一个都不能少。你说讨厌一个,把它这个不要了,不要,全体没有了,那人死路一条。你活在世间,外面五官,里面五脏六腑,一样都不能少,样样都是宝。但是世间人不知道,这是迷惑颠倒,不知道怎么?灾难现前。灾难从哪里来?自己造的,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造成的,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就这造成的,造成自己身体一身的病痛,造成地球的灾难,造成宇宙的灾难,这叫愚痴。

所以怎样帮助社会恢复常态?常态是什么?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仁义礼智信,这是常态,人人都讲究仁义礼智信。在佛法里面的常态就是十善业道,每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是十善业道,这是佛化的社会。十善业道,一般人小看了,那是愚痴,那是错了!我们看到许多佛像,佛像里面佛的头上有个大圆光,圆光上面有三个字,通常是用梵文写的,叫「唵阿吽」,这三个字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到圆满,丝毫欠缺没有,那就是妙觉如来。十善业道,大乘菩萨将它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归纳起来,十善业道;小乘阿罗汉将十善业道展开来,叫三千威仪。你怎么能小看它?五戒十善铺开了,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法,一切法都在其中。

《十善业道经》上,佛说得清楚、说得明白,我们读了不知道怎么读的,读了好像没有感觉,麻木不仁。佛说得多清楚,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此为大地,以此为根本,此就是十善业。所以十善业没有,人天就没有了,你在六道轮回,人天两道你没有分,为什么?你没有十善业。中品十善,人道;上品十善,天道;十善业丢掉了,就是三恶道。这个不重要,还有什么重要!十善业道能帮助你建立人天法,能帮助你建立声闻菩提,能帮助你建立缘觉菩提,能帮助你建立菩萨、佛无上菩提,都靠这个做基础,都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五戒建立在十善上,比丘戒、菩萨戒建立在十善上,没有十善全完了。佛把十善比喻作大地,你再好,什么样的建筑物都从大地上建的,大地没有了,你什么都建不成。这个意思多明显,这个意思多重要,我们怎么会把它看轻视了?十善业道是金色光明,它永恒不变,光愈放愈大,到妙觉果位是无量光色。「表万法一如。於佛妙智光中,悉显清净本体,差别相泯」,差别相没有了,「唯露真实」,为什么?差别相是假相,差别相是从相上说的。一色相是从性上说的,性是一个,能生能现是自性,所生所现是万法,万法相不同,性相同。万法作用不同,体相同,这是唯露真实,「是故皆同一色」。

下面又「以劫水为喻」,水是海水。『劫水』是大三灾之一,大三灾。这个时候的大水淹到二禅天,你就知道欲界没有了,初禅天在欲界之上,在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上面,化乐天是第五天,他化自在天是第六天,再上去是初禅,水把二禅都淹掉,欲界六层天统统淹掉,这叫劫水。「指坏劫时之大水灾,地下水轮之水涌沸。大雨如车轴,第二禅天以下,尽被淹没破坏」,初禅天、二禅天都淹掉了。我们这个世间很有可能将来地球上的水把大地统统淹没掉,地球上会剩下几个小岛,岛上神仙居住,不是凡人。

『滉漾』,「指此大水无有涯际」,没有边际,「无岸无边」。『浩汗』,大水无际的样子。此句经文,可参考《文选》中潘岳之《西征赋》,里头有这么几句话,「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其池则汤汤汗汗,滉漾弥漫,浩如河汉」。河汉是大江,形容水之大。我们在长江南北两岸可以看到,东西看不到两岸。我们知道人无论站在什么地方,你能看得到的这个边际,地球上的经纬度你只看到一度,一度三十里,就是半径,你能看到的是六十里。长江太长,所以你看到三十里都是水,水跟天连起来跟海一样,往西面看也是如此。《唐译》这一段说:「譬如大地,洪水盈满,树林山河,皆没不现,唯有大水。」这个地方用大水来比喻「佛光」,用树林这些来比喻『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比不上佛光。「例如星光,於月朗时,星光不现」,月光像十四、十五、十六,满月这个时候,我们在天空当中小星星都看不见,被月光掩盖住了。看星光最清楚的时候,是在初一、三十、初二这三天,为什么?没有月亮。所以极其微弱的星光都能看到,一般人的好眼睛可以看到六等星。如果我们用望远镜,普通望远镜可以能够看到十几等星。白天不但星光看不到,月亮也看不到,日光太强,把那些光明都遮蔽了。故云『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这些比喻全是比喻佛光明朗。这里讲的明耀,「明」指明朗,「耀」是照耀,「显」是明显,「赫」是显耀,统统都是指火炽盛的样子,也就是赤色鲜明。这个光是火焰,火焰是红色的。太阳是一片火海,到处都是火,大火,地球是个水球,整个球面全都是水,跟太阳正好是两个对比,一个是火球,一个是水球。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这一段是讲见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此会四众。】

『此会』,无量寿会,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有这么多人来听,参加这个法会,四众弟子。

【天龙八部。人非人等。】

天龙八部跟人非人等,我们肉眼看不见,他们在场。我们现前讲经这个小道场,听众虽然不多,我们要问:有没有天龙八部?有没有人非人等?有,肯定是有。我们在这边学习经教,听闻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些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也在听。过去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德行、心地厚道、有智慧,所以听闻经法能够契入、能够开悟,比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高。现在我们把性德完全迷失,现前的法会,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有很多很多超越我们,他们听经能觉悟,他们念佛能往生,我们赶不上他们。这什么原因?他们有报得的五通,他们知道世间苦,我们迷得太深,不知道世间苦。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说「苦中作乐」,乐还是苦,这句话形容现前的社会很恰当。

现在度人非人等很容易度,度人是真难。第一重的障碍就是他怀疑,这是什么?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精神第一个就要怀疑,怀疑才会研究、才会探讨、才会发现。佛法是不是的?佛法也是这样的。但是佛法里面的怀疑,它有信,所以佛法的疑叫疑情,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疑就不会开悟,也讲求这个。但是佛法信圣人、信贤人、信佛、信菩萨,它有信;科学里头没有,不相信有圣贤,对前人东西不相信,他才能够超越他,才能把他推翻。科学家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发现的是真理,说不定二、三十年之后,别人把他推翻了。可是圣贤、诸佛菩萨所发现的,你永远没有法子推翻,那才叫真理。那是什么?那是人的自性,是宇宙万法的本体。能生万法、能现万法,阿赖耶能变万法,这古人发现了。科学家现在也逐渐发现,没有法子再超越了。可以跟他一样,你也是圣贤、你也是佛菩萨,你不能高於其上,高不上去,到这个地方平等法界。为什么不能超越?到头了,不起心不动念你怎么超越?他不起心不动念,我也到不起心不动念,跟他是平的,无,没有办法超过他,为什么?起心动念就下去了,他不是往上超,他往下坠落,起心动念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再起心动念那就分别执着,好,那就到声闻法界,到天法界,他往下坠落!达到最高的境界是跟佛平等的,为什么?都不起心、不动念,平等了。达到平等还有习气,他还不是究竟平等;习气断尽了,真平等了,《华严经》上讲的妙觉如来,这最高的,没有超上去,到这个地方是真平等,究竟平等。等觉还不是真正平等,妙觉平等了。

法会里面四众,包括我们今天讲灵界,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见到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此会四众』,「大比丘众万二千人」,释迦牟尼佛这次讲演,听众很多,出家众有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居士有七千人,女居士有五百人,这是人众,「复有普贤、文殊、弥勒、十六正士与贤劫无量无边一切菩萨」,普贤、文殊、弥勒,十六正士在第二品里念过,这十六个人都是证到等觉的果位,也就是说他们跟文殊、普贤、弥勒是同一个阶层的,都是等觉菩萨,法身大士,还有「诸天梵众」,乃至『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悉是会众。由此可知,佛说《无量寿经》这个场面多大,多么庄严。这些参与法会的人,与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都有非常深厚的缘分,就像经上所说,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数诸佛如来,供养承事,种诸善根,才有这种缘分。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六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一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