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教目的何在? 世尊应化娑婆,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广开解脱之门,惠以真实之利。其原本乃应机说法,随缘示教,故方便多门。因门门不同,宗旨各别,开启后来宗派之林立,尤以中国八大宗派之兴起,而光大佛法之弘传。 佛法自东汉传来中国后,初期以翻译经论为主,继以兴起研究讲学之风,专精一经一论,各自立宗,由是形成诸如涅槃师、成实师、地论师、摄论师、四论师等不同的经师论师,佛教呈现一派蓬勃发展之势。南北朝时期,随着经论的大量译入,研究讲学者,有感于大小经论宗旨、利益、应机各别不同,开始对一代圣教细加分判、诠释,详明不同法门的教相、教义等,以安立一代教法,由此形成了中国佛法特有的「判教」学说。 所谓「判教」,又称「教判」,详称「教相判释」,即祖师根据「义理浅深、说时先后、应机不同、利益大小」等,对众多经典加以类别、疏理、会通,判属其各自的教相、宗旨、行法、利益、对机,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等。如是总判圣教,旨欲显彰释尊出世本怀之所在。 判教学说之兴起,完全受经论启发。经典如《楞伽经》有顿渐之判,《涅槃经》有五味之说,《华严经》有三照之论,《法华经》有三车之喻;论疏如《大智度论》有大小之分,《毗婆沙论》有难易之判。凡此众说,皆是开教相判释之端绪,经由中国祖师发扬光大,形成了圆备周详的独特判教体系。 中土判教,大致始于刘宋之北凉时期(四○一—四三九),涅槃学者慧观法师主张顿渐二教,兴起判教之风。至南北朝时代,经师论师系统整理一代圣教,大兴判教学说,著名的有十家之多,故后世有「南三北七,义成百家」之评。到随唐时,因经论翻译增多,不同教典之时节因缘、利益大小等昭彰于世,各宗判教,融古贯今,臻于圆熟。随着各自的「判教、宗名、经典、传承」等之确立,由此形成了风格不一的不同宗派,天台、华严、禅宗、净土宗等,相继形成。印度佛教终被消化吸收,深深植根于中国丰厚的土壤中,开花结果,蔚然成林,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之光。 诸宗判教,本为总判一代圣教,各安其位;并藉此以开显自宗,别开宗门。因各宗正依经典不同,教行有异,故判教体系各异其趣。如天台宗依《法华经》,判一代圣教为「五时八教」;贤首宗依《华严经》,判一代圣教为「五教十宗」;净土宗依净土三经,判一代圣教为「圣净二门」。如是众判,各成一家,异彩纷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矣! 各宗教判虽异,宗旨唯一,即厌生死苦,入涅槃城。任修何宗,都应洞悉其法门宗旨,方可依教起行,依行证果。而了解一宗法要,无过于详明一宗判教。以教判为一宗眼目,通摄一代圣教,别彰一宗玄义。能如实知一宗判教,始可从知见稠林中,厘清法门宗旨,如实修行,依法解脱。反之,若于法门宗旨不明,私心自用,则很难与法相应。 -------------------------------------------------------------- 智随法师佛教博客 智随法师佛学文集 智随法师佛教视频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