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之判教 法门虽多,因行有难易,机有大小,利有迟疾,故有心出离生死苦海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一门深入。然无量门中,遇无空过、疾成佛道者,唯有净土一门,以「托佛愿力,五乘齐入」故。印祖言: 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 足见此法之善契时机,实为诸佛度生之本怀。反观今时,诸余法门,悉已命如悬丝,行证久废;明心悟道者,罕闻一二。唯念佛一道,利物偏增;道俗往生者,时有所闻。此即十劫正觉之唱的最好的证。因此教法特别,由来异议颇多,至使易往坦途,亦频生荆棘。诸佛护念之奇特法门,有如云中月影,若隐若现。以至吾人虽冥中被护,却日用而不知。寻其根源,在教行不明。因不明教,故不知行从何起;因不知行,故无由证教。今以管窥之见,略述净宗教判,彰法门血脉,示弥陀弘恩,以断疑除惑,增信求往。 他宗判教,多依说时先后、利益浅深等,作大小权实之判;众判虽多,悉以自力断惑为要。 净宗判教,异于诸宗,既申法门宗旨之别,尤重教赴时机之益,故特辨行证难易,明自他二力之异。如是二力对判,难易透视,旨欲选择契于时机之教法。以应时应机,为修学至要故。所谓「法无高下,应机者妙;药无贵贱,对症者良」也。故净宗祖师判教,无不以「机法相应」为立足点,以「往生净土」为旨归。法以弥陀本愿为极唱,机则以下劣凡夫为本位。种种判释,即欲为常没众生,指示出离强缘,以畅如来度生本怀。 净宗判教,肇起于龙树菩萨,成熟于善导和尚。龙树菩萨首判一代圣教为「难易二道」:难行道即自力修行之教,如陆路步行,迂缓困苦;易行道即他力往生之法,如水上乘船,乐往速超。此难易分判,奠定了净宗判教基础。后有天亲菩萨着《往生论》,彰「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之本愿,明他力易行疾至纲宗。至此,净土他力教的苞蕾,即于印度绽放异彩。 垢障凡夫,在无始业力面前,都会感受到自力修行的艰难,而无不期望他力之救度。净土教法即在此因缘下,藉由龙树天亲二菩萨开显,脱颖而出。 净土信仰于中国之兴起,得力于东晋慧远大师。其「结集莲社,共期西方」之盛举,开启了净土信仰之大门。 然中国净宗判教之建立,首归功于北魏昙鸾大师。鸾祖继承龙树、天亲思想,着《往生论注》,首开他力念佛宗旨。初于难易对判中,以五重要义,详明自力修行之难;最后以三愿的证,广显他力成佛之易。如是二道二力之详细判释,显彰「缘佛愿力,十念得生」之本愿,奠定了净土宗立教基础。 昙鸾大师以后,弘扬净土虽多,但教义上并未纯然正依净土宗旨。而完全舍弃他宗之教,归入净土一门者,是西河道绰大师。道绰大师私承鸾祖法脉,判一代时教为「圣净二门」。圣道门即此土入圣之道,净土门即彼土成佛之法。其《安乐集》开十二大门,旁征博引,证显「圣道难证,净土易往」之理,明末世众生:「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此一圣净决判,力显净宗善应时机的超胜,本愿之光,跃然而出。 踵之,受教于道绰大师之光明善导和尚,集净宗大成,大阐宗风。其五部九卷圣典,弘判净土教宗:首大判一代圣教为「顿渐二教」,以明净宗教相;次细判净土为「要弘二门」,以示真实与方便。依教门宗旨,和尚于净土行门,辨正杂二行,明专杂得失。如是教行二门之详判,建立起净土宗如实修行相应的完善体系。弥陀超世本愿,得以光显于世,净土教因此而成为一巍然壮观的独立宗派,大显摄化之功;和尚被尊为净土宗实际开创者。 善导和尚立足于弥陀本愿,依教开宗,语越常伦,教超众流。古德比较其与他说之异,多达二十余处。论其根本,约要有四: 一、就「机」,明凡夫圣者异。所谓「遇缘虽异,九品唯凡」。 二、就「教」,明自力他力异。所谓「以佛愿力,回心皆往」。 三、就「行」,明正杂二行异。所谓「专修专念,十即十生」。 四、就「证」,明顿证渐修异。所谓「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此「机、教、行、证」为净宗立教宗本,若不明此义,则不知净宗特别之所在。古旧相传之论,虽各有阐释,多顺圣道教法。和尚正依三经,一一楷定,阐明净土宗「教是他力,机是凡夫;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宗义;并围绕此而完善了净宗行门仪规,「安心、起行、作业」并彰,法门利益大显。 所谓非常之事,端赖非常之人;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事。弥陀垂迹之善导和尚,于中国佛法鼎盛之际,以楷定古今之势,慨然独立净土教法,彰显「酬因报土,本为凡夫」之大悲本愿,为苦恼众生带来无限希望与安慰。念佛一道,遂为众所喜乐,满城长安,无不念佛。一味曲高合寡的幽深佛法,终得以崭新面貌深入朝野,成为道俗四众普遍信仰之道,以至形成「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之盛况。 -------------------------------------------------------------- 智随法师佛教博客 智随法师佛学文集 智随法师佛教视频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