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将教行二门判大义,示图如左: 小 乘—四 圣 谛—方便 圣道— —自力—难行—渐教 大 乘—六度万行—真实 教判 ↓ 要 门—诸行回向—方便 净土— —他力—易行—顿教 弘 愿—念佛往生—真实 助 业—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 正行— 正定业—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行判 ↑ 杂行— 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净土宗之流传演变 净宗判教,由昙鸾、道绰、善导而总成一独家判教体系,至善导和尚而集大成。教行二门宗旨并显,自他二力难易顿彰,净宗特别教法,由兹大畅于世。唐宋以后,昙鸾、善导等着疏佚失于中土,后来莲宗祖师鲜闻其要,故多傍依通途教下而另辟蹊径,别显「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要义,由是各宗悉归净土,以至形成诸宗归净盛况。融摄先驱以慈愍三藏法师影响为盛,慈愍法师有鉴于狂禅之弊,故于偏重持名之际,又倡「事理双修,教禅合一」等。如是导万行归净土之首倡,开启了诸宗归净之先河。承远、法照继承此一思想,推波助浪,延续此意。后之永明禅师,为统摄群机,力主「万善同归」一辙,将融摄意趣发挥至极;其四料简以「万修万人去」之极唱,普摄群机,正归净土。 因各宗融混,至使异见横生,如朗然晴空,顿起风云。以禅解净者,喜「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玄义,偏好难证之实相念佛,不屑易往之称名一行。以台融净者,别开一心三观教义,执于事理一心修证。净宗他力易行横超法义,因此隐而难彰。后之莲池、蕅益二祖,有鉴于此,一则曲顺圣道机宜,巧借他宗玄理,以示净宗超胜;二则专主称名一行,欲脱融混窠臼,显示易往直道。所谓「老实念佛,莫捏怪」、「死尽偷心,宝此一行」,则是二祖极欲树立之法幢。经此抽丝剥茧,净土宗又逐渐回归「一向专称」一道。继之,近代印光大师,鉴于久来「以横超法,作竖出用」之弊,特作「通别二法」之判,再显圣净二门之别。其一生潜心大藏,显弘净土,遵善导和尚千古不易之铁案,示弥陀愿王万不漏一之本愿,教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正定之业,跃然而出。本愿之光,得以透出云雾,重放异彩。 净土教法,经由昙鸾、道绰、善导开显,从一代圣教中透显出来。唐宋以后,虽因正脉失传、各宗融混,以至纯正教门隐而难彰,终由列祖悲化,至使佛日余辉,温暧人间。然观其弘化历程,可谓艰辛倍至。如蕅益大师欲显宗要,自谓「剖心沥血」,可见其苦心之一斑。此一弘传过程,如一古诗所言:「看似平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今广沾法益,感恩不尽。 昙鸾、善导一系着疏虽佚失于中土,却薪传于日本,法然上人依此而开创日本净土宗,独立净土教法,大畅称名一行,法门顿显辉煌,光大于世。其开宗立教之本典《选择本愿念佛集》,将善导一脉判教心髓,融为一体,圆显宗要。其言: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此四偈三选文,文约义丰,辞简理圆,将净宗教行二门肝要,揭示无遗。正定之业,本愿之光,得以大彰。净宗判教,至此一览无余。诚如赵朴老所赞:「法然继起,宗风丕扬。」 -------------------------------------------------------------- 智随法师佛教博客 智随法师佛学文集 智随法师佛教视频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