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净土宗和我们的责任 佛海居士 复兴净土宗,在这个时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谓是「一大事因缘」。净土宗之能否复兴关係到佛教之能否兴盛,因而于此事,所有佛弟子都责无旁贷。 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目的均在于引导众生出离三界、脱离生死轮迴之苦。佛教存在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此。如果佛法能够普遍的解决众生生死轮迴之苦,则佛法就是真实的存在,就是法轮常转、佛教兴盛。如果佛法只能解决极少数离开社会人群、避于山林修行的出家师父解脱,而对广大信佛的士、农、工、商的解脱没有切实帮助的话,那么佛法实际上已经衰败了。因为佛法本来是为广大众生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少数人而存在的,这就是印光大师反复强调「佛法是一切人公共之法」的原因。 比较佛教八大宗派,哪一个宗派能够普遍的解决众生生死轮迴、究竟成佛?毫无疑问那就是净土宗。所以,净土宗兴盛决定了佛教的兴盛,净土宗的衰败决定了佛教的衰败。 宋以后,诸宗汇归净土,造成「净土法门」昌盛,形成了一个净土各自表述、十三祖大师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善导大师的著作在中国失传,致使大师所开创的净土宗思想没有被很好的继承下来,所以儘管「净土法门」非常兴盛,但纯粹的净土宗却名存而实亡了。由于善导大师的思想失传,造成了后来修学净土的人没有能够「教宗净土,行归净土」,而是依循其他宗门的思想,出现了「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或「教宗禅宗,行归净土」的局面。 修学净土如果没有净土宗教理作为修行指针,则往生净土的大道便不畅达,广大众生就会内心茫然、无法安心起行。所以,在这个时代来复兴净土宗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复兴净土宗之目的乃是:以利众生安心起行,使修学净土之人学有标準可依,行有净土可归;最终让释迦本怀、弥陀本愿得以彻底显露。 有人或许会质疑:区别净土宗和「净土法门」有无依据,纯粹的净土宗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过?是否够一个宗教派别的资格?我们知道,能否成为一个宗派,取决于以下要素:有没有自己的教主;有没有开宗立教的祖师;有没有历史的承传;有没有正依经典;有没有系统的教理、教义;有没有完备的法事仪轨。如果这些要素都存在,那它就是一个成熟的宗派。对照以上要素:净土宗有它的教主——阿弥陀佛;有开宗立教的祖师——善导大师;有一以贯之的法脉传承,即龙树、天亲、昙鸾、道绰而至善导;有正依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净土三经;有善导大师在《五部九卷》中开显的完备的净土教理、教义和法事仪轨。而且,约在唐高宗时,已开始称净土为「宗」了。可见,历史上存在着纯粹的净土宗,不过后来因「法难」未被继承下来隐而不彰罢了。 可见,复兴净土宗,并非空穴来风之事。现在提出复兴净土宗不过是在做一件恢复历史、正本清源的工作。 说到一个宗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政治、学术团体的,无不都有自己明确的指导思想,而这一指导思想又无不来自其创始人。这种事例比比皆是,无须赘言。净土宗自然也不例外。净土宗作为一宗一派,其指导思想就是其开宗立教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无须争辩的。 复兴净土宗,说到底就是要复兴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要弘扬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要用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对「净土法门」加以规範,就是要以善导大师的思想作为净土宗修行的标準,使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教义继续发挥「楷定古今」的作用。这是不能含糊也不能妥协的原则。 高举善导大师的旗帜,绝不是为了刻意抬高善导大师而贬低其他大师,这个问题必须辨清。能否辨清这个问题,事关净土宗正名,事关净土宗发展,事关佛教能否兴盛的大事。但遗憾的是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有些糊涂认识,一提到要以善导大师为準,好像就贬低了其他大师,于是心有戚戚,甚至在那裏愤愤不平。这完全是一种缺乏宗派意识的私心情见。 在复兴净土宗以及依準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为修学指针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面前,我们佛弟子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世俗之见,更不能在那裏人为的製造是非,好像自己是在为某某大师打抱不平。佛弟子更要为佛教打抱不平,更要心繫佛教的兴衰,更要心繫众生的解脱。这,才是佛弟子真正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