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 2012/6/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三十二页第一行,从末后这一句看起:

「《观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为大势至」。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是经论上说大势至菩萨名号的意义及缘起。「《悲华经》曰:由汝愿取大千世界故,今字汝大势至。又《思益经》曰:我」,这是大势至菩萨自称,「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至」。「《观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也有,「又云:此菩萨行时」,这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时,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这是《观经》上有这么一段文。故《大日经疏》第五曰:「如世国王大臣,威势自在,名为大势。言此圣者」,大势至菩萨,「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为名」。「又《观经》谓大士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念老举这些经,里面有关大势至菩萨名号,会集在一起,让我们合起来看,菩萨势力全是智慧。

《观经》前面这一段,菩萨以智慧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帮助有缘众生。有缘众生能接受、能生欢喜心、能依教奉行,菩萨对他的加持就发生力量;如果是不在意,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遇到跟没有遇到没有两样。实际上佛光普照,只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现在,最近这将近二十年,我们用网络、用卫星,也是普遍全球,还是度有缘人。有缘人他收看,没有缘的人他不收,也有一些人想看,不知道这个信息,这是缘不足,有善根福德,没有因缘。佛光普照,就像我们现在的卫星、网路一样,但是佛的智慧光明不需要仪器来接收。什么东西接收?真诚、恭敬、祈求,一般宗教里面讲祷告,真诚恭敬的祷告,他就有感应。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佛光遍照法界,障碍是在我们自己。为什么?菩萨没有障碍,小菩萨都没有障碍,小菩萨是说的十信位的菩萨。那我们知道了,最低限度他五种见惑断了。

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小乘没有法子,小乘就是障碍,心量小,没有大心。你看,初果断见惑,初信位的菩萨也是断见惑,但是初信位是大乘,他就能够收到一切诸佛如来的信息。烦恼习气断得愈多,他收到的信息就愈丰富,一定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境界,也能够帮助自己弘法利生,福慧双修。现在经里头讲这些道理,我们逐渐都能够接受,能够理解。对我们来说,断烦恼、消业障是必要的,不能不认真去做。遇到净宗法门的人,这个的确是有大善根福德因缘。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不同于大乘,不同于小乘。小乘能证初果、二果不错了,大乘能够证得十信位的菩萨也算不错了,一生成佛不容易,他还有长劫修行,不能跟这个法门比。所以这个法门,有真诚恭敬心,决定得佛菩萨加持,尤其是观音、势至。

《思益经》里头这段话,说大势至菩萨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像我们现在发生地震?不是的。这个震动不是山摇地动,不是的,人心震动,讲人心兴奋,受感动,是这个意思,这《思益经》里头所说的。《观经》所说的,这是地动,佛经上讲的六种震动,这是瑞相。这个地方瑞相还有祥瑞,有宝花出现,五百亿宝花。这个数量很大,不是五朵、五十朵,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这个瑞相我们看不到,我们有障碍。什么人能看到?明心见性,他一定能看到。在《华严经》上讲,初住以上,决定能看到这个现象,不会是假的。《大日经疏》这是密宗的,用世间国王大臣这些尊贵之人,他们的威势自在来比喻菩萨,菩萨也有这种威势自在。世间国王大臣是先世修积的福德所得到的,菩萨是以智慧慈悲获得威势。

末后《观经》告诉我们,大势至菩萨跟观世音菩萨相貌完全相同。只是大势至菩萨宝冠当中有一个宝瓶,观世音菩萨宝冠当中有一尊佛像,立佛,站着的佛像。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造佛像的,观音菩萨宝冠当中有一尊佛是坐着的像,不是坐着的,站着的,《观经》讲立佛。看到宝瓶,这是大势至菩萨;看到立佛,那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手上常常拿的是杨枝净水,手上拿的这个,容易看见;而大势至菩萨手上通常拿的是一朵莲花,所以再从手上拿的东西不一样。这是介绍这两位菩萨。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

这两位菩萨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都是在娑婆世界修行证果的,他们现在往生在极乐世界。「为十方人民示此典范。普愿众生,求生净土」,给我们大家做榜样。两位都是等觉菩萨,实际上两位也是久远劫都已经成佛了,他们的示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在极乐世界,当然所现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弥陀的本愿。在实报土现的是报身,在同居土、方便土现的是应身,应身跟报身不一样,可是在极乐世界是一样的。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去的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身相跟佛完全相同,这个经论上讲得很清楚。佛为什么要发这种愿?因为看十方世界,相好不同引起烦恼。相好的人生骄慢的心,贡高我慢,相好差的人生自卑感,会引起这样的烦恼。弥陀慈悲,希望他将来这个道场不会有这种情形,没有让人生烦恼的这个缘,现在讲条件。所以他发愿,生到极乐世界相貌完全相同。所以这个世界是平等的世界。

纵然烦恼习气是带到极乐世界去的,阿赖耶识里头有,但是它没有缘,没有缘,这个烦恼不会起现行。烦恼不起现行,在极乐世界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不但烦恼断了,连烦恼习气也没有了,这是弥陀无比慈悲之处。在西方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为一切往生的人做最好的榜样,这就是菩萨。普愿众生,求生净土,这两句是菩萨对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苦!我们看下一段经文:

【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他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想到十方无量佛所,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怎么会想到的?要真的有『欲至』,观音势至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我们知道是凡夫,不是菩萨。没有起心动念,而是十方世界有感,菩萨有应。在西方世界,不但是实报庄严土,他起的作用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众生有感必定有应。我们读过贤首国师,就是前面讲的法藏,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这个里头讲得清楚。宇宙源起,万物源起,生命的源起,跟我们自己的源起,从哪里来的?《还源观》上讲得清楚。开头第一段给我们讲的,法性,「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东西有,有,但是我们见不到。为什么有?因为一切万法从它而来,就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华严》上的源起,他就用一句话说清楚了,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因为它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我们的本体,它是真正的我。

这一句名字说得好,把它的德相都形容出来。你看「自性清净」,「圆」是圆满,一样都不缺,你想到的东西都有,你想不到的东西也都有。实在讲,你想到的很少,你想不到的很多,全有。「明」就是智慧,那个圆就是德相,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它就在那一句,「自性清净圆明体」里头,这显一体。谁知道这个体存在?大乘教里常说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见到,就证得了;七地以前知道,还没有证得。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些人都证得了,所以他知道。起二用,这个起二用就是宇宙万物出现了。怎么出现的?一念不觉,就出现了。一念没有原因,一念没有先后,因为在这个境界里头,既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空间、时间都不存在,所以只是一心、一念。这一心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

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那里头的一念,这一念迷,宇宙出现了。好像什么?作梦了,梦境出现了,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的是个梦。但是迷得很深,梦中里头又作梦,会有好几重的梦,我们自己不知道。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八地以上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起二用,第一个,依报出现,宇宙出现,时间、空间出现了,万物出现了。第二个,我出现了,我是正报。我跟宇宙同时出现的,都在这一念当中成就的,这个时间非常之短,所以佛法里面讲不生不灭。实际上是有生灭,有生灭为什么说不生灭?生灭等于不生灭,因为它太短了,你还没有起心动念它已经消失,第二个念头又起来了。第二个念头不是第一个念头,每个念头都不一样,没有相同的两个念头。这些事情都被现代科学家证明了。佛在三千年前,根本就没有科学仪器,他怎么知道?怎么会知道那么清楚?他定中看见的。定中,时空没有了,定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统统看得清楚。

这个现象出来之后,接着贤首大师给我们讲,它有三种周遍,有这个现象。第一个是周遍法界,环境的现象周遍法界,环境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也周遍法界,我们念头才动,遍法界虚空界都知道了。那物质现象?物质,知道。为什么?物质现象也是波动形成。所以物质现象诸佛菩萨都知道,因为它波动。我们身体好像是个发射台,我们这个波发出去,念头是波动现象,物质也是波动现象,于是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身体状况,佛菩萨统统知道。这是第一个周遍的。

第二个周遍是出生无尽,念头动了,所有境界跟着你的念头在变,在产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样子,就是变化太大了,它跟着你念头变。什么时候相同?念头没有了就相同。好像水一样,这个水没有风的时候,所谓风平浪静,没有波浪,这是一样的,你看那水平的;微风一吹起了波浪,就不一样,你不可能找到两个波浪是一样的,找不到,就是这么个道理。只要动念头,那以后就不会再有两个一样的相出来,就出生无尽。所以,我们的念头要管住,念头不能不清净,念头不能不善。不清净就染污,不善的话就是恶道,就现这种境界。念头清净,什么是清净?没有执着就清净,没有执着是清净的。执着里面分善恶,有人执着善,有人执着恶,执着是六道轮回;分别是四圣法界,有声闻、缘觉、菩萨、佛,那是从分别来的,他有分别。这就形成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出生无尽里头变现出来的。

第三个周遍是心量,含容空有,就是大乘经里头常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什么?我们本来的心量,这个一定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心量都是跟虚空法界一样大。量大福大,谁的福最大?佛最大,佛是佛证得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头来的。无量智慧、无量福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自性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不向外攀缘的,一切都在自性,一切都在内。内学好了,自然显现在外面,显现在外面就像极乐世界一样。你看极乐世界的依报、极乐世界的正报,自然显示的,不是有意的,不是哪一个修的,不是的,纯粹是自然的。决定没有人去设计,没有人策划,也没有人去制造,这才叫真自在。

这三种周遍我们要记牢,记住对我们有大利益,能够约束我们起心动念,不敢有恶念,不敢有邪念。为什么?所有的诸佛菩萨全知道,没法子瞒人,都知道!中国古人所谓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是比喻,十个眼睛看着你,十个手指着你,你还敢做坏事吗?古人这句话是形容词,但是佛给我们讲的这三种周遍,这不是形容词,这是事实真相。整个宇宙就好像一个电网一样,任何一个地方一点有动静他全知道,没有不知道的。我们跟宇宙、跟诸佛菩萨、跟天地万物是一体,都在这个圆球网上,我们是网上的一点,我们能发射,我们也能够接收。十方一切众生发射的,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接收?实际上,我们统统都收到了,只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机器有故障,虽然接收到了,接收到了不知道,自己感受不到。这是因为自己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些障碍,所以外面的信息收不到。心清净了,就能收到一部分;心要是平等了,就收到大部分;心要是觉悟了,完全收到了。可是我们发出去的,一切诸佛菩萨丝毫障碍都没有,全都收到,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晓得,这《华严经》上说的。贤首国师这篇论文就像博士论文一样,文字不很长,《华严》里头最重要的东西全都讲到了。实际上,《还源观》就是一部《华严经》,把宇宙人生真相说出来了。

第四段是教我们怎样做人,菩萨行、菩萨道。那是什么?跟我们讲四德。这个四德是根本的四德,一切德行的基础都离不开这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要学诸佛菩萨,随缘,恒顺众生;妙用,随喜功德。我们众生的用不妙,为什么?他有果报,这就不妙了。你干善事、好事,三善道,干坏事,三恶道,这就不妙了。他妙在什么地方?他妙在随缘,也行善,也作恶,但是行善没有行善的念头,作恶没有行恶的念头,这就妙!他那个随顺不造业,为什么?六根随顺,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太妙了,这是凡夫做不到的。他为什么能做到?他了解事实真相,知道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换句话说,他在恒顺的时候绝对没有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什么?我、你、他,这邪知邪见,他没有这个概念。对于一切境界里,他没有占有、没有控制,甚至于是没有起心动念。像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一样,我们有心对它,它无心的反应。它那个反应,很美的图案,或者很丑陋的图案,它是从自性自然反应出来,它没有起心动念。这种造作就叫净业,这个很难!真正的《金刚经》上所说的四见、四相破了,才有这个境界出现。四相、四见没破,肯定造业,为什么?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叫凡夫,这十法界里头的众生,这是病态,这是染污。

我们今天要学的,确确实实我们是感恩阿弥陀佛,净土宗的方法不是修空观,教我们念佛。我们心里头只有这一尊阿弥陀佛,抓着紧紧的,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吃饭阿弥陀佛,穿衣阿弥陀佛,工作阿弥陀佛,待人接物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妙极了,这个方法太好了。这个方法人人都可以学,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心里头所有的杂念、妄念,全部把它打掉,以一念代替一切念头。这个方法能往生,往生就等于成无上道,这是净宗殊胜之处,这是净宗微妙之处。观音、大势至菩萨表演给我们看,在十方世界接引有缘众生。佛经上常用的名词叫摄受,就是接引,讲摄受很多人听不懂,讲接引,接引众生。

你看这边,这注解里头,『欲至十方无量佛所』,注解里头讲的「摄取不舍」,这就是接引,摄取就是接引。只要你跟净宗有缘,菩萨不会把你舍弃掉。有时候你退转了,你的信心降温,不想再继续学习,菩萨会照顾你,菩萨会把你拉回来,这就是慈悲,这就是智慧。「令离三途」,头一个不让你堕三恶道。不让你堕三恶道,换句话说,就是帮助你放下贪瞋痴。帮助你放下贪瞋痴的方法很多,最普通的方法,也相当有效果,就是教学。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帮助我们,讲经说法做榜样给我们看,他真放下了,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全放下了。如果他没有放下,我们不相信,他统统放下,我们就相信了。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三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