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四集) 2012/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百六十八页,倒数第四行末后这一句文看起:

「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这几句话里头讲到五佛、讲到五智,后面还讲十波罗蜜。五智我们学过四种,从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最后一条是法界体性智,这一句是一切智的本体,智从哪里来的?智从这来的,这段文里面告诉我们,它是从「第九识在因位,为八识之总体。八识者,第九识之别作用也,至果位转而为世间出世间等之一切法体性智,故名法界体性智」。这句话我们就明白了,法界体性智是自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的理体,通常最简单的名词就叫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觉,佛性就是觉悟的根本,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觉性,称为佛性、称为自性、称为法性,实际上是一个性,看从哪一个作用说。从一切智慧作用上说,这个作用从哪里来的?是佛性来的。一定要知道,佛性跟自性、跟法性是一个性。自性里面包罗万象,世尊给我们分了三大类,智慧(智慧就是佛性)、德能、相好。德能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头来的,自性本具的。相好从哪里来的?相好是法性变现的。要知道这三个性是一个性,从哪一方面来讲给它另立一个名字,一而三,三而一,决定不能分别,决定不能执着。换句话说,这三个性,一个性得到了统统得到,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智慧的来源,转八识成四智,最后这个智就是这个意思。

他讲了第九识,《佛学大辞典》有这个名相,梵语称庵摩罗识,又称为「阿摩罗识」,大概意思都差不多。阿摩罗识、阿末罗识这都是梵语,从梵文音上翻译过来的,你看音很接近,这就是翻译不同。「译曰」,这个译是翻译,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清净识」。惠能大师见到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能说出这句话,五祖就肯定他转八识成四智。能转八识成四智,这就成佛了,就明心见性。凭什么说他明心见性?就凭这个。又叫「无垢识」,垢是染污,所有一切染污他全放下了,全都没有了。我们常讲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染污自性,全放下了,叫无垢识。又叫「真如识」,只有它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为什么它是真的?它不生不灭,它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增不减、不一不异,这叫真如,九识之中它属于第九。有很多祖师大德认为只讲到八识就够了,不必再讲这个,这就是八识的本体。相宗有建立,说得很清楚,既有人建立,也算它是一个。「金刚三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庵摩罗」,庵摩罗就是清净无垢。常以一觉,一就觉了。这个字非常明显摆在眼前,二就不觉,我们今天有二、三,这妄念太多;一,一就觉了。

有人问我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很多,方法非常多。《十六观经》里面十四门是观想,里面只有一门是观像,那就不是观想,看佛像,最后第十六是持名念佛,总合起来叫十六观,所以持名也是观。为什么祖师大德、诸佛如来特别提倡信愿持名?经上说得很详细,观不容易成就。为什么?我们的心粗,境界太微细了,观想难成,你观不成!落日悬鼓能观得成吗?看到黄昏的太阳,睁着眼睛看到太阳在眼前,闭着眼睛太阳也在眼前,这叫观成。观成能往生,观不成不能往生。观想阿弥陀佛,睁着眼睛看到阿弥陀佛在面前,闭着眼睛阿弥陀佛也在面前,你试试看什么时候能观成?过去李老师告诉我,修观难,观成不容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相去掉。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不容易观成功,去掉也非常困难,哪有持名方便!持名这句名号丢掉很容易,那个阿弥陀佛相丢掉可不简单,就是落日悬鼓的相也不容易。老师给我一分析我就明白了,自性里头没有任何东西,一法不立,连佛名号都没有。所以我们想想,名号容易成就,名号把它舍掉也容易,比那个兼容易太多了。

再说,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净土也包括在其中,门门都要以经论做依据,没有经教做依据的是魔说,跟经教相应的这是佛说。净宗的经教不多,五经一论,无论根据哪一种都能成就,根据《往生论》修也能成就。不能离开经教,离开经教,佛说法四十九年他为什么?那么辛苦。这些论都是大菩萨、真正大成就者他们的学习报告,跟经典完全相应,可以给我们做依靠的。说有人根据经论学了多少年,现在听说这个有问题了,又有什么大德来教他,改变主意了。这总是信心不定,学法带着怀疑,禁不起考验。如果我们依经教不能成就,佛要负责任;我们不依经教不能成就,佛不负责任,是你自己改变主意,你自己不走正道去走邪道,那你自己的事情。这种人是什么?善根少,没福德,外面境界风一吹他就倒下去了,这种人多。

我也碰到考验,你看过去那么多年,大陆、台湾反对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那对谁来的?还不是对我来的!逼着我放弃这个本子,改修别的本子。他们可以这样做,但是我不能够听他的话。为什么?我这个本子是李老师亲手传给我的,是他在台中讲过一遍,自己用毛笔写的注解,就写在经本上,这个经本给我的,老师亲手传的。我要是改变主意放弃这个本子,底下一个罪名就来了,是真的,背师叛道,那我就要背这个罪名,这罪名是真的。背师叛道果报在无间地狱,我知道利害!所以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都反对,我一个人还是照干,我绝不会改变主意,我就是守定这部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一句名号,这一生当中无比殊胜成就的,我知道三个人,我对他们一点都不怀疑。第一个,倓虚老法师所说的,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我一点不怀疑。第二位跟倓虚法师也有关系。早年东北哈尔滨极乐寺,倓虚大师建的,寺庙建好之后请他的老师,就是谛闲老法师,在那里传一次戒。传戒当中有一个修无法师,不认识字,没出家之前做泥水匠,泥水匠的工人,以后出家,就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一生在寺庙里头做苦工,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他都干,干了一生。传戒的时候他找到倓老,他愿意在戒坛服务,戒坛大概是两个月的样子。老和尚就问他,你能做什么?愿意照顾病人。好!两个月期间传戒,难免有一些伤风感冒的小病需要人照顾,他发心专门照顾生病的,这也是个好事情。

可是还没有到开戒,还有几天,他来向老和尚告假。倓虚法师有修养,来去自由,不勉强,你有事情,你离开可以。定西法师当家师,就没有那么好的修养,把他教训一顿,你这个人没有长远心,发心到这来照顾病人,才来了几天你怎么就想走了?这像个修行人吗?他告诉两位法师,他说老法师,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下老和尚:你预知时至?是的。几时走?不出十天。这就很慎重,他要往生了。而且要求两百斤劈柴给他火化,寺院都给他准备好。到第二天又来给老和尚讲:老和尚,我明天就走。匆匆忙忙大家给他准备。到第二天又要求几个人帮他助念,当然助念的人很欢喜,送你,看你怎么往生。

在庙后头一个小破房子里头,临时给他搭了一个铺位,他打坐坐在上面,有几个人帮他在助念。助念的人要求他:法师,你今天往生非常难得,过去往生的人都留几首诗、留几个偈子给我们做纪念,我们也希望你能够留首偈子给我们做纪念。修无法师说,我是泥水匠出身,一生做苦工,不认识字,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不过我有一句话留给大家做个纪念,「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听了很受用。念几声佛号他真走了。这不是假的,就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也不知道,走得这么潇洒、这么自在。念几声佛号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我跟佛走了,就断气了。

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书,隔壁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着往生。这桩事情我在南部提起来还有很多人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那能错得了吗?所以,我受持这个会集本,我学习黄念老的集注,我非常感恩他,我把他这个注解看作什么?他老人家一生的精品、精华。搜集这么多的参考资料,把参考资料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抄出来,提供给我做学习的教材,我感恩,这是真正的宝!你到哪里去找这么个人,搜集这么多的资料。搜集还不算,在里面再精挑细选,对于这个经里头的经文,能够有解释的统统都抄在经文之中,这哪里去找?末法时期大恩大德!我学佛六十一年,讲经五十四年,给大家做个榜样,你们动摇我不动摇。

我跟大家说了,八十岁之后这个心态不一样了,要念念想着往生极乐世界。我年轻的时候跟李炳老学经教,李炳老同时每个星期讲一篇古文,十年不间断。我听他讲「秋声赋」,老师告诉我,人一生有四季,出生到二十岁,这二十年是人生的春季,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季,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季,秋天了,六十岁到八十岁是人生的冬天,这后面,后面没有了。也就是八十岁之后,中国古人讲的风烛残年,就好像风中的蜡烛,不定什么时候就灭掉了,这个要警觉到。聪明的人应该在冬季开始就要做打算,就要准备,来世怎么办?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六十岁,六十岁就真正回头。六十到八十这二十年好好修持的话,来生的福报不得了!所以叫修来生福。我现在八十又过六年了,我当然有这个警觉,我也要做表法,给大家做个榜样。所以一切经教统统放下,就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黄念老的一部注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在这上做活计。

现在,我是想把经跟注解里头最精彩的东西,我把它抄出来。我现在在书上画,画红线,将来抄出一本,这是精华。大概还有两个星期这工作可以完成,完成之后我要找你们大家帮帮忙,把我的书这些东西全部清出去,不要了,我以后不看了,我就一部《无量寿经》、一部注解。人家供养我这些衣服东西你们也给我收拾收拾,我想只保留两个箱子就够用了。其他的,其他的要搞一个房间,统统摆在那里,结缘品,大家到这来看,你们喜欢哪个你们自己去拿。以后别人供养我的东西,大概我看我不要收的话,我都送到结缘品这个房间,大家来了随便拿。好!干净利落,舍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世出世间这些文字我都不看了。别人要我给他写字,我只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写了,一心专求净土。活一年,《大经科注》讲一遍,活十年我就讲十遍,我永远讲这一样东西,讲的遍遍不一样。

悟道法师在听我现在讲的,前天打个电话告诉我在听,听到知道我跟上一次《大经解演义》讲的不一样。我告诉他,遍遍都不一样,愈讲愈透,愈讲愈清楚。现在所讲的全部落实在生活当中,全都用上了。我现在用《大学》里头的三纲八目,我用这个东西做骨架,《无量寿经》里头所说的经文跟集注,哪些是属于格物的,哪些是致知的,哪些是诚意的,哪些是正心的,哪些是修身的,哪些是齐家的,哪些是治国平天下的,我来讲这些东西,这样讲大家,这个真管用,真是一本好书!那这部《大经科注》是什么?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大乘经的治要,像《群书治要》一样,《治要》。有这一本就够了,我们就决定往生。真正信、解、行,统统住在大乘上,往生就是证果。这是究竟圆满的*轮,非常适合于现代,现代人工作繁忙,东西太多了,他没法子学,愈简单愈好。这是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得度的第一大经,真实智慧。

我们有师承,夏莲老跟我有关系。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是梅光羲,梅光羲跟夏莲居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同参、最好的道友。会集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梅老参与了。这一品经三个人,夏老、梅老,还有一位慧明老法师,慧老,三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会这一品经,第六品,怕有差错、怕不完美。这些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们之后再找不到这样的人了,这是佛菩萨来示现的,是来救度末法九千年众生的,我们怎么可以忽视!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孝顺的心、恭敬的心认真来学习,不辜负这些大德用毕生的精力完成这一部治要,这个经可以称之为大乘治要、净宗治要。

庵摩罗识我们要认识它,就是大乘经上讲的佛性、觉性,就是一觉,转八识成四智,入庵摩罗。「辅行三之一曰:庵摩罗九识,名清净识」,排列在第九,这第九识,叫清净识。《宗镜录》是我们净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的著作,一百卷,在五十六卷里头说,「阿摩罗,翻无垢识,体非一异,名真如识」,这个体是本体。万法的本体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不一,异就是不一,不能说,你说它一,个别各有体性;你说它是异,一切体性是一个体性。这个东西用佛经上的比喻好懂,佛经上比喻,把自性比喻做大海,大海是一,把一切法比喻做水泡,一切众生是海里头起了个水泡。水泡的体当然是大海,是海水,但是水泡的体里头,在它那个水泡范围,这个水泡跟那个水泡不一样,不能说一。你从每一个水泡看,就是各有各的,不一样;你细心去看,你看那个大海,它是一样。这就是体非一异,可以说一,可以说不一,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看,你才能把真相看到。我们从各个人来说,每个人的性体不一,不一样,如果从自性清净心来说都是一样,没有两样。没有两样为什么变得各人不一样?各人迷悟浅深不一样,有的人悟得深,有的人悟得浅,这个就不一样;有人烦恼轻,有人烦恼重,这就好像是不一样。但是你要知道,烦恼性空,那就完全一样。烦恼是假的,现象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样一看,看到真正本体,那是一样的,没有两样,叫真如识。

「旧译家」,这是古译的,「以为阿赖耶识之外别有此识,而建立第九识,新译家谓此是阿赖耶识果上之名」,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就叫它做庵摩罗识,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不别立此识」。这就是古大德有两种看法,有人建立这个识,有些人认为这个没有必要。这个我们认识它就行了。至果位转而为世间出世间等之一切法体性智。体性里头有智慧,不是没有,我们完全是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把这个智慧障碍了,真正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智慧就现前。故名法界体性智。

我们学了管用吗?那完全看自己,自己要有一定的警觉。我们这一生难得遇到大乘,大乘是什么?大乘是真的,我们得干真的,不能干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假的。假的里头有真的,真假混在一起。怎么干真的?我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干真的。假相可不可以用?可以,没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干什么都没障碍。你只要知道是假的,心里头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分别,你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佛。这话讲得很多。不执着就是阿罗汉,不分别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佛,这是真的。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错了,你所作所为全是六道凡夫。不执着就是阿罗汉,升级了,超越六道轮回;不分别,四圣法界的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到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去了,不在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

佛菩萨他干真的,我们全搞假的。真跟假你没有办法辨别,就在能不能放下。放下不是事,事上没有障碍,障碍是烦恼。烦恼不是真的,假的,烦恼性空,只要你放下,烦恼就没有了。在哪里修?在穿衣吃饭、日常工作、待人接物。这就叫道场,这是真道场,《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道场。五十三参是什么?早晨起来眼睛睁开,到晚上睡觉之前这一天,你所看到的人事物就是华严境界、就是华严道场,这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出家在家全都是。

《华严》怎么个修法?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篇论文,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篇博士论文,完全讲《华严经》。《华严经》说宇宙人生真相,《还源观》前面三段总结宇宙人生真相。那么大的经典,他那么少的文字就把它做了总结。后面三段是怎么个修法,修法的基本不能离开德行,所以他讲四德。四德头一个,「随缘妙用」。随缘妙用是什么?教我们改变生活的理念,我们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随缘不变,不变是什么?随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妙用。你用什么心生活?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觉而不迷的心。这过的是什么?菩萨的生活、佛的生活,提升了,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人人都有,就是你自己不会。这平等的,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个个都能够过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不是。问题是你要真正放下执着、分别、妄想,这个东西一放下立刻就成佛。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就是一句话之下,他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这一放下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间。

一般凡夫为什么放不下?习气太重了,不了解事实真相,把样样都当真。所以我们在这个本子上前面念过,有一句话,「不断之无」,我们可以用这句话做观想。无是空无,什么都没有,但是这个无怎么样?它不断。无是所有一切现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虚妄相它不断,它真的是无,它一个接着一个,让你看得眼花缭乱。我们用电影,老式的电影来做比喻是最容易看到的,看到什么?不断之无。老式的电影是用幻灯片,每一张幻灯片都是无,你看前面一张灭了,后头一张又接着来了,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一秒钟二十四张,让我们在银幕看到好像真有那么回事情。如果是一张,一点意义都没有。用二十四分之一秒放一张,你有没有看见?看见了。看见什么?不知道,只看到个光,一下就没有了,里面东西没有看到,来不及看到,它就没有了。二十四个图片纠缠在一起一秒钟,你看到了,看到了是什么东西,看到了,那是什么?二十四个相续相联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前的境界相,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六根的境界,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知,这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是什么现象?叫相似相续相,就是不断之无。这句话好!我们要看一切相是什么玩意?不断之无。真正看到不断之无,你对一切境界自然就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这就是过的真正诸佛如来最高的享受,你把它看穿了、看破了。虽然看穿、看破,还是要非常认真努力念佛,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去看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学习。我想非常快速就成佛了,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跟阿弥陀佛一起在遍法界虚空界去度众生。这叫真学会了!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九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