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61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href="/wumin/2013/04/152748231094.html">
<

 

 


心之精神是谓圣【原文】 

孔丛子云。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平生学问以是为宗。其于良知何似。得无合佛说之真知欤。曰。精神更浅于良知。均之水上波耳。恶得为真知乎哉。且精神二字。分言之。则各有旨。合而成文。则精魂神识之谓也。昔人有言。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者是也。

心之精神是谓圣【译文】 

有人问:“《孔丛子》【内容主要记叙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即孔鲋)等人的言行,关于该书的真伪,历代学者多有考索。旧题该书为孔鲋所撰,实不足信】上说:‘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杨简(1141一1226年)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南宋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曾师事陆九渊,折服本心之说,与袁燮、舒璘、沈焕,并称"甬上四先生",或"四明四先生"。创慈湖学派,他潜心研究心学,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心皆"虚明无体,人心本为善,皆可以成为尧舜,所以有恶是"意"(意识活动)的干扰。】平生的学问就是以这句话作为立说宗旨。这个观点与王阳明先生所创的‘良知’很相似,是不是和佛说的‘真知’相类似呢?”我(莲池大师)认为:“精神二字所含的意义比良知更浅薄。良知与精神,两者都好像是水上的波浪而已,怎能与‘真知’这大海水相提并论呢?况且“精神”二字分开来说,则各有各的含义;两个字结合起来变成文章句子,便是精魂神识的意思。过去的高僧大德曾经说过这样一首偈子:“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就是指那些错认精神为真知的人。

一心顶礼云栖寺袾宏佛慧莲池大师

 

 

 

 
 
 
前五篇文章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62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七·二、料简心心所为一为异(注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七·三、别辨共依、俱转、起灭门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七·三、别辨共依、俱转、起灭门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七·四、别解五无心位——生无想

 

后五篇文章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60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9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8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7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6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