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60 |
 
href="/wumin/2013/04/152748231094.html">
良知【原文】 新建创良知之说。是其识见学力深造所到。非强立标帜以张大其门庭者也。然好同儒释者。谓即是佛说之真知。则未可。何者。良知二字。本出子舆氏。今以三支格之。良知为宗。不虑而知为因。孩提之童无不知爱亲敬长为喻。则知良者美也。自然知之。而非造作者也。而所知爱敬涉妄已久。岂真常寂照之谓哉。真之与良。固当有辨。 良知【译文】 王阳明先生【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创立良知学说,是由于他在学识、见解方面俱有深厚的造诣所产生的结果,并不是强行打出来的什么旗号来扩大影响、张大他的门庭。然而有喜欢把儒家、佛教混同在一起的人,认为王阳明的“良知说”就是佛所说的“真知”。这是不对的,不可以混为一谈。为什么呢?“良知”这两个字,本来是孟子提出来的。今套用因明学的三支【 因明学用语,为三支作法的略称。此为陈那及其弟子商羯罗主等新因明论师所立,依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而成立的因明论式】格式来说明一下:以“良知”为所成立的主题(宗),以不经思索而知为论证的依据(因),以小孩子小小年纪便能知道爱亲人敬长辈为实例(喻)。那么所说“良”就是美好的意思,美好的事物原本就是自然而然就知道的,并不是经过教育以后才知道。可是人们那种自然而然爱护亲人尊敬长辈的良知已被虚妄的尘埃遮蔽太久了,怎么能与佛说的真常寂照的真知相比呢?“真”字与“良”字的含义,就应该是有所区分的。 一心顶礼云栖寺袾宏佛慧莲池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