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128 |
 
韩昌黎【原文】 世传昌黎初辟佛。后遇大颠。顿有悟入。然考其文集。有曰。近传愈稍信释氏。此传者妄也。潮人无可与语。僧大颠颇聪明。识道理。故与之游。其归也。留衣服为别。此人之情。非崇信其道。求福田利益也。观此。则悍然不信如故。安在其悟入也。虽然。若据示现影响。逆顺赞扬。则不可测。安知昌黎非故为是引发因缘耶。不有昌黎之辟佛。何从有明教之非韩。钟因击而声始洪。烛以剪而光愈茂。是故未得宿命。未具他心。未可纵口高谈臧否人物。 韩昌黎【译文】 现在这个时代有传闻说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起初驳斥佛法,后来在潮州遇到大颠和尚【唐代著名高僧,俗名陈宝通(一说姓杨)。唐开元二十年(732)出生于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祖籍河南省颍川。唐长庆十四年(公元824年)圆寂,终年93岁。大历(766—779)中拜海潮古刹(潮阳市西岩)惠照和尚为师。不久与药山、惟俨同游南岳衡山,参拜石头和尚,悟禅机。贞元初前往龙川罗浮瀑布严禅居。五年(789年)回潮阳,次年创建白牛严寺,七年于塔口山麓幽岭下创建灵山禅院,弘扬曹溪六世禅风,弟子千余人,自号大颠和尚。大颠幼年好学聪慧,潜心钻研佛学,成为唐代佛教曹溪派系的一代高僧】,立刻对佛法有所领悟。然而研究他的诗文作品的汇编,里面有一段文字这样说道:“最近这段时间,有人传出我韩愈开始有点相信佛法了,这是传播谣言的人瞎说的。当时在潮州因为没有投缘可以说话交流的的人,只有僧人大颠和尚比较聪明,又懂得道理,所以我才经常和他交往。当我从潮州回来的时候,把我的衣服留给他作为分别的礼物,这是人情往来最正常的,并不是崇尚、相信他所修的教法,更不是希求从佛法那里得到什么福田利益啊!”我们从这段自叙文可以看出,他仍然是顽固的同以前一样不相信佛法,哪里谈得上有什么领悟呢?尽管如此,如果根据他的表现和影响,是荣是辱或赞扬,其实是不可测度的,谁知道韩愈是不是故意引发人家批评他,从而闻法修行的因缘呢?没有昌黎的反佛,又哪来宋代孝僧明教契嵩禅师的《非韩》?据示现影响,逆顺赞扬,则又不可预料了。怎知韩昌黎不是故意作出排佛的样子以引发其它的因缘呢?假如没有韩昌黎的辟佛,哪会引发明教契嵩大师【契嵩禅师(公元1007--1072年),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出生于藤津(今广西藤县)。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年六十六岁。庆历间,(公元1045年前后)居杭州灵隐寺。皇祐间,(公元1051年前后)入京师,两作万言书上之。仁宗赐号明教大师。寻还山而卒。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年),文学界兴起古文运动的热潮,文人学士大都羡慕中唐文豪韩愈,尊敬儒学,排斥佛教。契嵩禅师为了针对当时排佛的浪潮,写成《辅教篇》这篇文章,阐明儒佛二教的思想实质,上奏朝廷,以反驳欧阳修等人的辟佛之说,使上至仁宗,下至文人士大夫无不为之所倾服,轰动当时文坛】写《辅教篇》来批驳韩愈呢?钟鼓因为大力的敲击才使得声音更加响亮,灯烛通过剪灯芯所以光明更为旺盛。所以未没有得到宿命通,不能够具有他心通的人,不可以随意的高谈阔论,评论人物的好坏。 一心顶礼云栖寺袾宏佛慧莲池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