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二(70) |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二(70)
七O 枳吒山邑经 北传 中阿一九五.阿湿贝经(大正藏一、七四九页。) 本经是对居枳吒山邑之阿湿贝及弗那婆修二比丘行非时食,世尊为之说法,其趣旨,第 一,佛不说任何受皆一概受之,说应吟味一一之受而取舍之,第二,对任何比丘亦不说 一概不放逸,于此说明俱分解脱、慧解脱、身证、见到、信解、随法行、随信行之七人。 北传之大纲虽是一致,但有不少差异之处。 -------------------------------------------------------------------------------- 第七十 枳吒山邑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迦尸国。其时,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予除 去夜食而受用[食](过午不食)。诸比丘!予除去夜食而受食时,予觉知少病、少 恼、起居轻利、有力、安稳住也。诸比丘!汝等亦应除去夜食而受[用]食。诸比 丘!汝等亦除去夜食而受食时,汝等当觉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力、安稳住 也。”彼等比丘应诺世尊曰:“如是,师尊:”于是,世尊于迦尸国次第游行至名为枳 吒山之迦尸族人之一聚落,世尊于此枳吒山迦尸族人之聚落住。其时,有阿湿贝、 弗那婆修而比丘住于枳吒山。是时,此众多比丘往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处,至 已,对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曰:“诸贤!世尊及比丘僧伽除去夜食而受食。诸贤! 除去夜食而受食时,汝等当觉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力、安稳住也。诸贤! 亦应除去夜食而受食。诸贤!汝等亦除去夜食而受食时汝等当觉知少病、少恼、起 居轻利、有力、安稳住也。”告是已,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谓彼等比丘曰:“诸 七十 枳吒山邑经 二四九 ----------------------------------------------------------------------- 中部经典二 二五0 474 贤!予等为夕时、朝时、昼时,非时而食。予等夕时、朝时及昼时,非时而食时, 亦觉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力、安稳住也。予等为何舍现实之[利益],而追 求需时之[未来功德]耶?是以予等愿夕时、朝时、昼时非时而食。” 彼等比丘于无法劝说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之后,于是,诣世尊处,诣已, 顶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等比丘白世尊曰:“师尊!予等曾往阿湿贝、弗那 婆修而比丘处。向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曰:‘诸贤!世尊及比丘僧伽除去夜食 而受食……乃至……安稳住也’。如是告已,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对予等曰:‘诸 贤!予等……乃至……及昼时非时食也。’师尊!予等无法劝说阿湿贝、弗那婆修 两比丘,于是,予等将此事奉告世尊。”于此,世尊呼一比丘曰:“来!比丘!汝以 予之言,告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师唤具寿等。’”比丘应诸世尊:“如是,师 尊!”至阿湿贝、弗那婆修之处,至已,告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曰:“师唤具寿 等。”“如是,尊者!”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应诺此比丘,而诣世尊所。诣已,顶 礼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阿湿贝、弗那婆修而比丘问曰:“比丘等!闻说 众多比丘访问汝等,曾语:‘诸贤!世尊及比丘僧伽除去夜食而受食。除去夜食而 受食时,汝等当觉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力、安稳住也。诸贤!汝等亦应除 去夜食而受食。诸贤!诸贤亦除去夜食而受食时,当觉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 475 有力、安稳住也。’此为真实否?而比丘等!汝等对彼等比丘又如是言曰:‘诸贤! 予等为夕时、朝时及昼时非时食也。予等夕时、朝时及昼时非时而食时,亦觉知少 病、少恼、起居轻利、有力、安稳住也。予等为何舍现实之[利益]、而追求需时之 [未来功德]耶?予等愿夕时、朝时及昼时非时而食。’如是语为实否?”[诸比丘 答曰:]“如是,师尊!” [世尊曰]“诸比丘!汝等知予如是说法:‘凡任何个人感受乐、或苦、或不 苦不乐,彼之诸不善法将转减,诸善法将转增。了解否?诸比丘答曰:“实不[然], 师尊!”[世尊曰:]“诸比丘!汝等岂不知予之所说法:‘关于此,由一类感受如 是之乐受而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又,于此,由一类感受如是乐受而不善法转减、 善法转增。又,于此,由一类感受如是苦受而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又,于此, 一类感受如是苦受而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又,于此,由一类感受如是之不苦不 乐受而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又,于此,由一类感受如是之不苦不乐受而不善法 七十 枳吒山邑经 二五一 ----------------------------------------------------------------------- 中部经典二 二五二 转减、善法转增。’”[诸比丘曰]:“如是,师尊!” [世尊曰]:“诸比丘!善哉!诸比丘!假若予对此:‘于此,由一类感受如是 之乐受,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以慧而不知、不见、不觉、不证、不尽(领悟): 如是不知予说:‘汝等当舍断如是乐受!’诸比丘!此[事]对予为正当否?”[诸 比丘曰:]“此实不[正当]也,师尊!”[世尊曰:]“诸比丘!因予对此:‘于此, 476 由一类感受如是之乐受,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以慧而知、见、觉、证、尽, 是故予说:‘汝等当舍断如是之乐受!’又,诸比丘!假若予对此:‘于此,由一 类感受如是之乐受、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以慧而不知、不见、不觉、不证、 不尽;如是不知予说:‘汝等当具足住如是乐受!’诸比丘!此[事]对予为正当 否?”[诸比丘曰:]“此实不[正当]也,师尊!”[世尊曰]:“诸比丘!因予对此: ‘于此,由一类戚受如是之乐受,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已了知、见、觉、证、 尽,是故予说:‘汝等当具足住如是乐受!’。 诸比丘!假若予对此:‘于此,由一类感受如是之苦受……乃至……感受如是 不苦不乐受、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不知、不见、不觉、不证、不尽;如是不 知者,予说:‘汝等当舍断如是不苦不乐受!’诸比丘!此[事]对予为正当否?” [诸比丘!]:“此实不[正当]也,师尊!”[世尊曰:]“诸比丘!因为予对此: ‘于此,由一类感受如是之不苦不乐受,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已了知、见、 觉、证、尽,是故予说:‘汝等当舍断如是之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假若予对此: ‘于此,由一类感受如是不苦不乐受,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不知、不见、不 觉、不证、不尽;如是不知予说:‘汝等当具足住如是不苦不乐受!’诸比丘!此 [事]对予为正当否?”[诸比丘曰:]“此实不[正当]也,师尊!”[世尊!]: “诸比丘!因为予对此:‘关于此,由一类感受如足之不苦不乐受,不善法转减、善 477 法转增。’已了知、见、觉、证、尽,是故予说:‘汝等当具足住如是不苦不乐受’ 也。 诸比丘!予对一切比丘,实不说‘应作不放逸。’诸比丘!予又对一切比丘, 实不说‘不应作不放逸。’诸比丘!凡诸比丘是阿罗汉,诸漏已尽者、梵行已立者、 所应作已作者、舍离重担者、逮得已利者、有结灭尽者、正智、解脱者;诸比丘! 对如是诸比丘,予不说:‘应作不放逸。’何以故?彼等已作不放逸[成就阿罗汉], 七十 枳吒山邑经 二五三 ----------------------------------------------------------------------- 中部经典二 二五四 彼等当(亦)不放逸也。诸比丘!又,诸学者比丘,心未成就[目的],仍正在求住 无上解脱安稳者。比丘等!对如是诸比丘,予说:“应以作不放逸[成就阿罗汉]。” 何以故?‘实此等具寿、受用正规之床座、亲近诸善友、制御诸根、诸良家子为义, 由在家出家为无家者,其无上究竟梵行,愿于现世自证知、自作证具足住之。’诸 比丘!子实正观此--此等比丘之不放逸果--[故]予说‘应以作不放逸’也。 诸比丘!于世间,正有七种人;何等为七[种]?俱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 者、见到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也。 诸比丘!然,何人为俱分解脱者?诸比丘!对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 解脱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以身已体验[解脱]而住之;而彼等为得以慧见, 诸漏灭尽者也。诸比丘!是人被称为俱分解脱者。诸比丘!予对此比丘说:‘不应 作不放逸。’何以故?彼已作不放逸也,彼为放逸之不可能者也。 诸比丘!然,何人为慧解脱者?诸比丘!对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解 478 脱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未以身体验[八解脱]而住之,然彼等是以慧见, 诸漏灭尽者也。诸比丘!是人被称为慧解脱者。诸比丘!予对此比丘,说:‘不应 作不放逸。’何以故?因彼已作不放逸矣,彼为放逸之不可能者也。 诸比丘!然,何人为身证者?诸比丘!对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解脱 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以身已体验而住之,然彼等是以慧见,部份漏灭尽[而 已]也。诸比丘!是人被称为身证者。诸比丘!予对此比丘说:‘应作不放逸’。何 以故?‘实此具寿受用正规之床座、亲近诸善友、制御诸根、良家子为义,由在家而 出家为无家者,其无上究竟梵行,愿于现世具足住自证如、自作证之。’诸比丘! 予实正观此--此等比丘之不放逸果--[故]予说:‘应作不放逸也。’ 诸比丘!然,何人为见到者?诸比丘!对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解脱 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未以身体验而住之,然彼等是以慧见,部份漏灭尽[而 已]也,且从如来之教法,以慧已善了解、已善洞察也。诸比丘!是人被称为见到 者。诸比丘!予亦对此比丘说:‘应作不放逸。’何以故?实此具寿受用正规之床 座……乃至愿……具足住之也。诸比丘!予实正观此--比丘之不放逸果--[故] 予说:‘应作不放逸也。’ 比丘等!然,何人为信解脱者?诸比丘!就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解 七十 枳吒山邑经 二五五 ----------------------------------------------------------------------- 中部经典二 二五六 479 脱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未以身体验而住之,然彼等是以慧见,部份漏灭尽 [而已]也,且[彼]于如来信已住立,根已生、已确立。诸比丘!是人被称为信 解脱者。诸比丘!予亦对此比丘说:‘应作不放逸。’何以故?实此具寿受用正规 之床座……乃至愿……具足住之。诸比丘!予实正观此--比丘之不放逸果 --[故]予说:‘应作不放逸也。’ 诸比丘!然,何人为随法行者?诸比丘!对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解 脱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未以身体验而住之,然彼等[虽]是以慧见,诸漏 [尚]未灭尽,且从如来之教法,唯以[少]慧审谛容忍之。亦有此等诸法,即: 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诸比丘!是人被称为随法行者。比丘等!予 亦对此比丘说:‘应作不放逸也。’何以故?实此具寿受用正规之床座……乃至愿 ……具足住之,诸比丘予实正观此--比丘之不放逸果--[故]予说:‘应作不放 逸也。’ 比丘等!然,何人为随信行者?诸比丘,对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解 脱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未以身体验而住之,然彼等虽以慧见,诸漏末灭尽, 又于如来唯净信、唯敬爱,亦有此等诸法,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也。诸比丘!是人被称为谓随信行者。诸比丘!予亦对此比丘说:‘应作不放逸也。 何以故?实此具寿受用正规之床座,亲近诸善友,制御诸根、良家子为义,由在家 而出家为无家者,其无上究竟梵行,愿于现世自证如、自作证具足住之。予实正观 此--比丘之不放逸果--[故]予说:‘应作不放逸也。’ 诸比丘!予不说:‘唯以最初之[学习]即有完全智之成就。’再者,诸比丘! 480 由次第学,次第作、次第实践,而有完全智之成就也。然,诸比丘!如何次第学、 次第作、次第实践,而有完全智之成就耶?诸比丘,对此而论,生信者即往诣之: 往诣者即恭敬之;恭敬者即对耳倾之;倾耳者即对法听之;听[闻法]者即对法忆 持之;诸受持法者即对[法]义考察之;考察[法]义者,即对法审谛容忍之;于 法正有审谛容忍时,志欲即生之;志欲生已即力行之。力行已即考量之,考量已即 精勤之,已正精勤者即以身自证最上谛、且以慧对其(最上谛)见通达之。诸比丘! 确实无彼信;诸比丘!又实无彼往诣;诸比丘!又实无彼恭敬;诸比丘!又实无彼 倾耳;诸比丘!又实无彼听法;诸比丘!又实无彼受持法;诸比丘!又实无彼考察 七十 枳吒山邑经 二五七 ----------------------------------------------------------------------- 中部经典二 二五八 [法]义;诸比丘!又实无彼审谛容忍法;诸比丘!又实无彼志欲:诸比丘!又实 无彼力行:诸比丘!又实无彼考量:诸比丘!又实无彼精勤。诸比丘!汝等陷于谬 道;诸比丘!汝等陷于邪道,诸比丘!看此等愚痴人,相去此法、律如何之远哉! 诸比丘!有四句记说,对其所略说:“智者以智慧瞬息即能理解其意义。诸比 丘!为汝等予将说之,依予,汝等将了知之!”[彼等比丘问曰:]“师尊!予等是 谁耶?法之了知者是谁耶?”世尊曰:“诸比丘!即使彼注重财物,相续财物之师, 以财物为伍而住之,对彼亦谓此:‘如是予等可能有,是时予等可能对其作之;又, 如是予等不可能有者,予等对其不作之!’如是不从事这类商贾交易。诸比丘!何 况是从一切财物离系而住之如来耶?诸比丘!有信弟子,于师之教说已深解1,已 遂行者,有此如法:‘世尊为师,予为弟子;世尊知之,予不知之。’诸比丘!有 信弟子,于师之教说已深解、已遂行者,乃应兴隆2师之教说,具滋养者也。诸比 481 丘!有信弟子,于师之教说已深解、已遂行者,有此如法:‘愿于身唯留皮、腱、 骨、血肉干燥,仍以丈夫之刚毅、丈夫之精进、丈夫之勇猛,所应得者尚未得时, 当无精进之止息。诸比丘!有信弟子,于师之教说已深解、已遂行者,应以!果中 之一果为所豫期!或于现法为完全智,或于3有余依为不还位也”。 世尊说此已,彼等悦意之比丘大欢喜世尊之所说! 七十 枳吒山邑经 二五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