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课堂笔记十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课堂笔记十六

 

  (3月22日)

  一、静坐摄心  复习要点

  1、【静坐摄心 安住当下】

  很多人的姿势不端正、倾斜,背挺不起来,昏沉。静坐的目的是让大家的身心宁静下来,进入正确的听闻状态,心若不静,听到的就都是文字,法很难入心。打坐完后要从静的状态中出来、起观,随法师所讲思惟,听闻随转修心要。

  白天忙碌了一天,上课就要把全部身心放在上课上,白天的事情都已过去,无常,已经逝去,能把握的是当下的上课。佛弟子就是要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当下。

  2、【复习前次要点建立成佛信心】

  (1)本篇文章讲宗旨、目标和发心,但开演时没有局限在某一点,而是系统完整地帮助大家建立人生宗旨,人生宗旨是任何一个人都要思考的。

  (2)要建立人生宗旨,原因在哪里?要建立什么样的人生宗旨?师父说,信佛、学佛、修行成佛是四众佛弟子要建立的人生宗旨。但我们很难说我要成佛,即便一个学佛比较久的人也很难从内心深处说我要成佛,因为我们对佛不了解,对佛的生平、功德都不了解,对一个我们不了解或不十分了解的对象,说我要成为他,我们很难有这样的信心。

  如果说今天忙了一天,晚上可以好好吃一顿饭,这种感觉会很踏实,因为你知道你晚上确实可以吃到。

  两方面建立成佛信心

  感性

  (1)上堂课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大家建立对成佛的信心,感性方面和理性方面。

  ①信位菩萨,如善财童子是十信位的菩萨,对成佛建立了稳固坚固不动的信心,信心足够了,得善知识摄受后,一生就成佛了。信心达到善财童子这样的程度,成佛也不难。

  ②感性上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对佛就感觉特别亲切,虔诚拜佛觉得是可以依靠的人,许多老人为了儿女会十分诚心地拜佛祈求诉说,我们要学习这种感性上的信心,知识分子大部分偏理性,要去培养对佛感性上的认识,它会中和理性的部份。

  理性

  ①理性方面是建立对法的信心,佛出世的目的是为众生说法。如何对法产生真实决定不移的信心?如何透过思惟认识到佛所说的法是真实不虚的?佛讲二谛法四谛法,对二谛四谛产生信心,就会渐渐对佛产生信心,这是一个理路,偏理性的人可以多去思惟。

  二、建立宗旨累积资粮

  【师父开示】 :“以成佛作为生命的宗旨,有着无比的作用和价值,使得我们不会浅尝辄止、故步自封,更不会一味追求下劣的东西。这个宗旨是非常高远的,怎么才能到达呢?古来祖师大德们示现出一言开悟、一念顿超,一般人往往不容易做到,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祖师大德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福德、智慧资粮,如《大智度论》说:“【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行六波罗蜜,上菩萨位,得阿毗跋致地。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轮。……【论】释曰:……前久来集诸无量福德、智慧,是人遇佛闻是大乘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时行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鞞跋致地。所以者何?先集无量福德,利根心坚,从佛闻法故。……有人前世少有福德利根,发心,渐渐行六波罗蜜,若三、若十、若百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次后菩萨大厌世间,世世已来常好真实,恶于欺诳。是菩萨亦利根坚心,久集无量福德、智慧,初发心时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转*轮度无量众生。”

  【法师开演】

  这段讲有了宗旨下一步干什么,就是要累积福德智慧资粮。

  1、建立了人宗旨有什么特点?宗旨非常高远、崇高。怎样达到呢?就要积聚福德智慧两种资粮。

  古来祖师大德一念顿悟,如六祖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时就开悟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悟?因为我们没有资粮。

  2、资粮是什么?我们在寺院搬个凳子、扫地都是资粮,法师会告诉你资粮就是法财。世间钱财在银行存着数字增加,看得到很实在,那我们的资粮呢?存在了哪里?

  3、资粮好比行路的盘缠,从凡夫到成佛,在这种菩提路上走,一直需要福德智慧两种资粮。佛法的资粮存在在哪里?看得到吗?如果看到了,怎么说明呢?

  【问题研讨】:你是如何认识福德智慧资粮的,你是如何看待的?

  同学回答:资粮是存在的,有资粮表现为做事易成办、易生欢喜心、烦恼轻微,做事心里能缘到法,善法欲增加了,有能力承担起工作,能以业果思惟,快乐多起来、并且平稳,善法欲增强了,转心快了,法师对自己做的事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不那么在意了。劳动中用锹铲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就是资粮、好的等流习气也是资粮。

  法师:心情稳定了,不在意别人对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了,凭自己的发心为大众服务,是智慧增长的表现。

  【法师开示: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法师: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可以看到很多人存在疑惑,比如说一个人能来寺院拜佛、诵经可以罪灭河沙,我们天天诵经、拜佛,也没感到什么变化啊。是这样的吗?那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里面也是有因缘的。先回过头来看,现在大家都肯定资粮是存在的。如何来体会资粮是存在的?福德是存在的,智慧是存在的。好比说空气存在吗?存在。但你看得到吗?它会因为你看不到而不存在吗?不会。我们通过呼吸可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资粮就象空气一样,是存在的,我们不能看到它的本体,但我们能看到它的表现方式和作用。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对一个事物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我们不一定能看到它的本体,却能够感受到它的表现和作用。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三个特点,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它:体、相、用。体是内在、相是表象、用是作用。

  ①比如说某某法师很慈悲,慈悲您看得到吗?那法师是真的慈悲吗?你觉得他慈悲是因为看到他对你微笑、你的问题他不拒绝回答,你会从外相来判断他是否慈悲,实际上慈悲是内在的体;因为我有了慈悲的内心,才会有外相表现出来:比如微笑、对你和气、不拒绝你的要求。你可以从这个外相来推测他很慈悲。但如果他拉下脸批你一下,你就会觉得法师不慈悲了,所以外相是很重要的。

  ②同样的我们说某人资粮很多、福报很大,是从何而看的?耳朵大?存款多,动辄捐款上万?你看到的是外相,他可能常常布施供养;如又看到一个人辩才无碍、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没有什么能难得倒他,我们常会说他很有智慧。

  我们都是从外相来推测本体,有这样的外相,就有这样的本体吗?

  如一位法师碰到你对你微笑、说好话赞叹你,他一定慈悲吗?有这样的外相有相应的动机吗?

  一个人布施很多,他一定有福报吗?不一定。可能他每次施舍时都很心疼,但他还是会去做,因为有名利可图。

  很多人学佛多年,还有疑惑,我在寺院扫地,搬石头,有资粮吗?

  我们在寺院做事,有外相,我们得到相应的本体了吗?如你一肚子烦恼去行堂,你的动机是烦恼,你能得到资粮吗?

  又如我今天给大家讲解佛法,你们可能会觉得法师很有智慧,或者还可以。但真的有智慧吗?你也搞不清楚。什么人能搞清楚呢?叫“初地不知二地事”。现在每次讲课都觉得几年积累的东西都讲完了、空了,备了五天课还是觉得最适合大家根器的讲课方法没有启发出来,但上课之前静坐、祈求师长、三宝加持,这些都是让智慧现起的因缘。

  福德、智慧是存在的,如何去体会呢?要从它的“相”和“用”上去体会。更多的是要注意“本体”。是不是很愿意捐钱的人就很有福报?不一定。但有一种情况下这个人是一定有福报的,我们从体上去认识他,从内心去认识这个人,有福报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尤其有很大福报的人:心量广大、心胸宽广、不会斤斤计较,慷慨。这些都是体,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样的人格特质,他是有福报的人。

  【举例说明】

  故事一:有一个居士,福报大得钱多得花不完,给别人也花不完。祖上给他留了一大笔钱,他的祖父本是普通家庭。有一天傍晚,一群办丧事的人,抬着棺材送葬,天晚请求歇一会,陈老居士答应了,让家里人把门打开,倒杯水给每个人。歇了一会儿后又提出来想住一晚,家里挤。陈老居士怜悯他们赶路辛苦,安排了他们住宿。好多人;住下后有人说,棺材也得抬进来。一般人会觉得你们进来倒也罢了,你说你把个死人抬到我们家里来,像什么话啊。但陈老居士答应了。让抬进来,抬进来到院长里就不错了,但是不,他们直接把棺材抬到了客厅里。一般人是不是难以接受。让你进来歇脚,喝水,更进一步,要住下,还住这么多人;棺材抬进来不说,还直接抬到客厅里。一般人是不是忍无可忍了?但陈老居士说没关系,人家办丧事,多不容易,天黑了,咱们家里将就一下。第二天一大早,发现这群人抬棺材的人都不见了,但是棺材没抬走。你说气人不气人。一般人还不得把棺材扔掉,至少抬到门外去啊。但老居士说没关系啊,可能出去办事了吧,等等都是如理作意。并没有起烦恼,发火。左等右等,不见人来,等了一天都没见人回来,陈老居士把棺材打开,一看,满满的一棺材龙银,非常珍贵的银子。还有一张纸条写着银子是送给陈老居士的。从此他们家一夜之间暴富。他祖父、他父亲、到他这一代祖孙三代都还花完,一代就两三块,满满一棺材龙银,几十代都花不完。

  这位陈老居士的福报是怎么来的?他的心性感召的,宽弘、包容、大度,这种心性让他能够承载这么大的福。这么多的金钱、财富。稍微心性小一点都承载不住这么多的钱财。也有人挖到过地里的金子,但他马上想先回家把老婆休了,再找个年轻漂亮一点的,这个念头一动,金子立刻掉在地上就不见了,为什么?他的心性不足以担起这笔钱财。一旦见到财,就见利忘义。

  例子:之前有个居士来问我,说她对她儿子那么好、可她儿子就是跟她对着干,怎么办?那观察她的性格里有尖酸刻薄的特点,不够宽厚,她的性格已经成了她的一种面相,一看到这个人,就会感觉到这个人命很薄,福很薄。在工作上也是,本来是给她的很好的机会,但是到后来总会莫名其妙地成为别人的。领导会说已经有别人了,不需要她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福不够啊。所以我建议她从修福开始。修福关键是把心性改过来。

  什么地方能存住水,山顶上能吗?水库能存住水,心性高慢怎么能存住水呢?我慢像高山一样,怎么可能存得住水呢?只有心性非常谦卑、柔和、谦下才能存住水、存得住福,存得住财。所以我告诉她要把心量变大,怎样变大呢?吃亏,学会吃亏,别人埋怨你,你就愉快地接受。想方设法把好的给别人。不要等衣服破旧了才送人,要送别人东西就送最好的,把你悭吝的心打破。培养宽厚的心性,这种宽厚的心性一旦培养出来,福报不求自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有了好的心性,一定会有好的因缘呈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努力从本体去改变外相,像陈老居士,有了这样的心性,上天、佛菩萨就给你送钱来了。他的善业会因为他这种心情很快感果,过去生积聚的无量无边的善业很快就能感果。因为他这个好的心性,所以我们真正应该努力的,应该从本体上下手,从而展现出一个好的外相来。

  我们做义工,在为大众服务时有一颗真诚付出、宽厚的心吗?当你有了这样一颗为众生甘做牛马的心,你就当下非常有福报。而不是高人一等的心,这样的心就是贫贱的命。当我把自己的心行调柔了改变了,福就来了。求福从心中求,外相上去努力,做义工还要认真去做,为大家服务、付出还认真做,做的时候但要注意本体,配合上外相,这个时候你真正是有福的人,真正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智慧也一样,广闻经论是不是就有智慧?看了很多书一定有智慧吗?不一定。我有没有真正用圣人的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心,让自己谦下、包容、大度、慈悲、善良,这样才是有智慧。所以,多闻但不行持不叫多闻。真正的多闻是多闻之后还要去行持,去实践。这才叫多闻,多闻是智慧的因。

  三、总摄所学  提示预习

  先从感性、理性加强大家对成佛的信心。

  然后有了人生宗旨,就要积聚福德智慧资粮;以此完成、达到自己的宗旨。

  要达成宗旨就需要积聚资粮,那资粮是什么?真实存在吗?如何认识资粮呢?如何体会资粮的存在?就要从体、相、用上去认识、体会。单单从外相上认识是不够的,要从体上去配合,要有良好的心性,外相自然就有。有了良好的心性,福德智慧资粮自然增长。

  下去好好预习。讲师很用心地备课,大家的受用体会如何,在于自己下的功夫。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后五篇文章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