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课堂笔记十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课堂笔记十三

 

  (3月16日)

  一、深入研讨  追本溯源

  【研讨问题】

  1、为何讨论人生苦乐问题?

  【法师引导】

  (1)、讨论重点不在人生到底是苦的、乐的、还是苦乐参半的,不管你认为人生是苦的、乐的、还是苦乐参半的,你都一定有一个感受,即“受”。

  (2)、“受”是怎么产生的?

  请同学上台握了一下手,问他有什么感受?伸手打同学一拳,又问有什么感受?同学说是自己的身体与外境相接触就产生“受”,法师问打你一下是什么感受,大家回答“加持”。问如果大街上一个人打你一拳你还会不会觉得是加持?所以“受”与自己心的状态有关系。

  (3)、孔子的弟子颜回,非常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所以贫苦的生活跟他的苦乐有没有直接关系?物质的丰富贫乏与苦乐有没有直接关系?同学回答:“没有”。法师说如果没有,那把你的钱转到我的账上来你会怎样?你肯定不愿意,因为觉得苦了。

  所以物质与苦乐是有关系吗?有。但不一定是必然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为物质所困,一味追求物欲而忽略了心灵。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有富贵没有仁义的生活没有意义。

  【研讨问题】

  2、人生的苦乐是对生活的感受,同一境界可有不同感受。如何培养我们对所有外境一直保持内心的美好感受?

  【法师引导】

  (1)、颜回做到了一部分,物质很贫乏的时候他保持了内心的乐受。物质减少时你还能保持乐受吗?如股市下跌得厉害,你还乐得起来吗?

  (2)、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改变“受”。假如你今晚没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而陷入苦受中,你怎么改变?有同学答:把行堂的人叫过来批一通。这是舍末逐末的方法,在痛苦的感受上嗔心大发,又加了一层痛苦。让我们有痛苦感受的根本是什么?我们要反思“受”是如何来的?

  研讨问题:

  (3)、怎样对痛苦的境界如理作意?

  法师引导:

  ①“受”是怎么来的?由触,六根对六境,然后作意,有的时候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没有作意,心去察觉时是一定有作意的,然后产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受,因为作意不同。“受”产生时我们要如理作意。

  ②例如昨天授皈依,每进来一个人发一个红包,有的人第一次来还以为参加皈依的发红包,心里很高兴,一看红包里边是空的,感到很奇怪,再一看上面写着吉祥如意几个字,心想原来师父是祝我吉祥如意,还是非常高兴。皈依授完后有人收红包,他才明白原来是要包红包供养师父,听到有人宣导说供养是表法、一块钱也可以,于是很高兴地放了一块钱。

  虽然他判断错误了,但他一直是如理作意的,我们会对厚薄不同的红包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空红包还能有乐受,就是如理作意。如理作意是一定有乐受的。那怎样如理作意呢?

  二、以正知见如理思维

  师父开示

  “例如许多居士说自己在家的时候不愿意干活,不愿意做事情,不愿意做家务,但是来到寺庙就很愿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家的时候,觉得干活很脏、很累,对自己的身体会有影响。来到寺庙后,认为越脏、越累的活,越是自己积累成佛资粮的机会和条件。因为内心有这样的认识,自然而然就非常喜欢做,越做越有味道,越做越有信心和动力。这就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用佛法的语言来讲,就是知见。因为树立了一个正确的知见,所以做之前比较清楚,做的时候比较有动力。我们学佛法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知见,破除内在的无明、迷惑,然后让所走的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宽广。”

  “佛法正知见是对宇宙人生深广、正确的认识,有三宝、业果、缘起等众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见都能在不同层面推动我们断恶修善,将这些知见用来不断拓展生命的域限,不断升华生命的境界。”

  【法师开演】

  1、依着我们所学道理去思惟就是如理作意。

  师父在这里举的例子是居士在家里不愿意干活,在寺庙里很愿意干。因为大家的知见、见解、认识发生改变了。

  又如厕所现在大家抢着去打扫,打扫的比房间比大寮还干净,因为大家对打扫厕所这件事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越脏越累的活越能积聚资粮净除罪障。

  2、所以学佛要建立正知见,用正知见来思惟,改变我们的人生,痛苦才会越来越少,快乐才会越来越多。

  三、总摄大意  强调重点

  从讨论人生是苦是乐的问题,趣入今天的主题;

  无论苦乐、苦乐参半,都是一种“受”,“受”怎样产生?六根对六境---触,然后作意,然后生受;

  学佛并不是说不要物质,物质与苦乐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

  长期以来理念课引导的主题(如何建立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与我们现在的身心状态(人生是苦的。)不一致。多培养将理念课所讲跟大家的实际结合。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知见,如理作意,然后思维转心,当下的苦受就会变成乐受。理念课一直帮大家建立正知见,沿着师父的思想,结合自己的实际身心,让人生的快乐越来越多,痛苦越来越少。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后五篇文章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