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学佛之路(华影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学佛之路(华影法师)

   学佛之路

  华影法师

  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能够找到坐标是非常难的。我非常幸运,在二十几岁时就已找到。从二零零七年开始亲近万行上师,然后出家,到佛学院读书至今,真可谓风里雨里过春秋,一晃几载。

  说起修学佛法,本人无修无证,只能小谈些学习的心得。正如上师所说:“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有国才有家,才可能有信仰。”我们学佛是在生活中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要在哪里学,在哪里修呢?我们学佛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弘法在人间。脱离了红尘,就好比莲花离开了生长的池塘,只会干枯而死。修学佛法是为了拨开眼前的迷雾,看清生命的真相,找到人生的目标。

  学佛是让我们学会奉献,学会承受,学会包容,乃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己之所为,思他人之所行,这一点对于在家居士尤为重要。有些人不学佛,和别人相处得还挺好;一学佛,反倒四面楚歌。因为他不了解学佛的真正妙用是:在家担当起大丈夫、贤妻子、孝子女的角色,在外面扮演好领导或下属的角色,不越位,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学佛是让我们的行为符合道,道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本分事,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所以学佛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生活。佛教所谓的“放下”,是放下我们的我执,转化我们的贪嗔痴慢疑和邪知邪见,决不是什么都不管,一古脑地全部舍弃。

  所谓修行是修正我们的言行,把过去不正确的思想言行修正过来。学佛是学佛的行为与德行,学佛对众生的慈悲与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质,把人做好的基础上,方谈得上学佛。

  学佛修道要觉知自己所有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于昼夜六时管住自己的身口意,时时观察自己说话做事是为他人还是为自己,不断地提醒与策励自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争取早日脱离六道轮回,花开见佛度众生,和佛一样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修学佛法要分清理和事,理与事都要圆融无碍。要既能言,又有行。言是理,行是事。就像佛门中常说的“人人皆可作佛”,但这不等于我们现在就是佛。修学佛法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从刚开始认识佛教到信仰佛教,再由信仰转为修学,就如同一个人由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

  上师说过,学佛是为了用,不能用的东西学它何用?我们修学佛法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它的用就体现在生活中。何为佛?何为菩萨?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菩萨是觉有情,饶益有情,自利利他,以期达到行果圆满的佛地。

  我们所讲的缘分其实也就是因果——由前因而感得后来的果报,所谓今生相遇皆因前世之缘。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名师难遇,能与善知识心心相印更是难如登天。今生若能直遇明师,得其指点,则是我们千百世累积的福报与善根福德因缘。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我们选择的老师、师父,决定了我们今生修学的方向,和所能达到的高度。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言行与心态,只要认准了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终有一天我们的理想会开花结果。

  人生之路慢悠悠,财色名利何需求?到头仍是一场空。空手来,空手去,放下,自在、快乐伴君游。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浅议东华家风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奉献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凡夫分别于住上 菩萨分别也不住(释普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与东华寺的缘份(释明意)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受戒心旅(释华峰)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降服自心直捣恶习(佛慧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消业(明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发殊胜菩提心(通赞)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命无常(深慧)

圣严法师:智慧语录 圣严法师的话 心平气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