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万行法师:善恶皆有心 |
 
万行法师:善恶皆有心
今天看了你们写的作文,无论从内容、设计、标题都很好,很有长进,我很高兴!说明大家都很用心。现在能够用心做一件事,未来你也会用心做一件事。如果现在,也就是说当下你不会、也不用心做一件事,到了明天和未来,你也不会用心做那个当下的事情。 不开口讲话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会讲,不动笔写作,你还认识不到自己原来很会写,写的也很好。都说上等人才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培训出来的。但如果能够通过教和培训,把我们变成一个中等,或者中上等人才的话,那也不错。上等人才很难遇,那是无量劫以来,累世修炼累积起来的福报,实际上也是人为累世努力出来的。 尽管我们现在缺乏知识,没有文化,但不要报怨,既然你已经认识到了,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古人讲,事在人为,那么人为的这一部分你是否作为了?是否努力做到人为了?如果说人为的这一部分你都没有做到位,那么不可为的那一部分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这一部分累世已经铺垫好了,今生就是直接来收获的。 人的命运究竟能不能改变?如果不能改变,那我们都顺其自然的话,结果会怎样呢?有智慧的人顺其自然,他自然会契合道;没有智慧的人顺其自然,就会违背道、脱离道,顺势下去必然会堕落。有智慧的人顺其自然,他会顺势而为,自然升华并取得成就。而我们通常理解的顺其自然却是一种无可奈何,也不愿意去努力了,因为努力也扭转不过来了,于是我们会说,唉呀!算了吧!顺其自然啦!其实真正的顺其自然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很有把握、很准确、很有针对性的作为,即所谓的自然入道。你的基础打好了,自然就入道了。人为的这一部分你不去努力,另外一部分你肯定无法获得。 这段时间通过培训,大家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天看了大家的作文,感觉教育人还真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来进行。一个人教一个团队会很难,也很辛苦,组合一个团队来教育一个团队,大家都很轻松,因为教育人也需要全面考虑,需要各种师资力量,各负其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个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如果由一个人来教育,不仅这个人会累得精疲力尽,他也无法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 只要是个人,你就有灵魂有思想,那么你的思想如何表达出来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只有累积到一定的量、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才不要方法。任何一个工作、一门学问,一项技术,刚开始学习时都是有方法、有技巧,到后来就是自性的流露了。开始要经过头脑,最后就要绕开头脑,只有超越了头脑,才是自然的流露,本性的流露。做任何一件事,初期如果不经过头脑,是很难规范的,不到一定高度,还不能超越头脑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头脑非常有限,它一直处于四分五裂、散乱的状态,总喜欢重复一件事情,因为头脑不是全然的,所以它只能局限于自己的很有限的范围内。为何人生在世经常讲“人要忘我啊”?忘我就是指忘掉头脑的思想,忘掉头脑的欲望。佛教讲“无识不想,思尽还原”。何谓有识有想?有头脑就会有分别,还会思考,不用头脑就无分别了。但是,在初始的基础阶段,头脑还是要用的。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自性具足万法,正如六祖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确勿须修证。只需把基础的手法、技巧稍微规范、捋顺一下即可,如同神秀所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指这个头脑,如果基础打得牢固,它就不会干扰自性之光了。 有时看到大家进步一点点,我就非常高兴。东华寺从落成庆典以后,我就把中心工作转移了,因为在此之前我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东华寺的硬件建设中,寺庙落成庆典以后我开始注重抓软件建设,也就是如何培养人才。东华寺这么大,的确需要一个团队,需要人才来管理,一个人再有能力,他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抓得太多,内在就会紊乱。出家人都不喜欢做太多的事,都把修行看得非常重要,认为修行就是打坐、诵经,如果过多地做事会妨碍修行,大家的这种认识也没错。但再多的事情也是一件一件的去做,不会让你同时抓很多事,今天把今天的工作完成,这个月把这个月的工作完成,再多工作都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否则你也抓不好,我也不会让你这样做。 下午和L居士谈到下一步怎样培养大家讲法,大家可能会想:“我没读多少书,又不懂经典,下的功夫也很少”。这些倒不是我考虑的,佛教里翻译经典也是有方法、分步骤的,讲法同样如此。当你往讲台上一坐时,你就有个初步的轮廓:今天晚上要讲的主题是什么?分几个步骤把这个主题讲完?做任何事都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谁都不是天生的人才,虽然我们的智商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它是我们祖上积德留给我们的,也是我们自己累世修行的成果带到今生来使用。知识和技巧也有必要学,这一世不学,就没有知与识,因为知识属于头脑范畴,不学就不知道。比如说中国的二十六史,即使你开悟了,也不懂二十六史,但即使你没开悟,只要学习、研究过二十六史,你往讲台上一坐就会讲。如果你开悟了,学二十六史相对就容易一点。所以,你虽然没有开悟,但头脑也可以学,学了就能促使你的智慧萌发。 学佛人常常说要开智慧,实际上,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没有几件事需要用到智慧。也许你们不赞同我的观点,人在一生中能用上智慧的时候没有几次。作为普通百姓,一生当中几乎没有用上智慧的机会,除了耕田种地、娶妻生子、就是做家务,哪里需要用什么智慧。你每天都在重复一件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你是个农民,你今年插秧,明年还要插秧,年年都要插秧;你做饭,天天都要做饭,始终都在重复着一件事情。除非你出生的家庭背景很高,除非你的身份有别于一般的人,否则的话,你就是有智慧也用不上,因为你的人生并没有面临什么重大的选择,也没有碰到大风大浪,只是重复做事情而已。 本来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是生活的高手,可是事实上,很多修行人就生活这一块儿来讲是非常薄弱的。生活涵盖的面很广,如果你的生活很有情趣、很高雅,就能体现出你内在的综合素质。为什么有一种人,你接触他时会觉得就像一道放盐不够、没有味道的菜,没有什么穿透力和感染力,你从他身上学不到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生活阅历,内在综合知识匮乏,像一张薄纸,一下子就看透了。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你看他穿的、用的、家里的摆设都很单薄,而另一种人,他喜欢的东西都很厚重、敦实,每个人所喜欢的就是他自己内心的显现和写照。 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你只要不懈地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我在学习知识方面体会最深的是,你努力学习一年,可以说看不见、摸不着、没感觉;你努力学习三年,才开始有点势头、产生了裂缝;你努力学习五年,彼此才有了个间距;你坚持不懈地学习十年、二十年,才能产生天上人间之差别——脱胎换骨。我一直很欣慰,总在重复一句话:“我们都还很年轻,才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二十年、三十年,也还是一个年轻和尚。”佛教里讲和尚六十方得志,你们在座的好多都比我年轻,我都不着急,你们着急什么呢?如果你真有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多的是,尤其是现在,国家宗教政策越来越开放,宗教人员弘扬佛法、做事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你不用着急自己没有表现的机会、没有出头的机会,你应该着急我有什么才华可以出头,有什么知识能够教导众生。现在的交通、通迅如此发达,你一年的工作量、成果、速度就相当于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常和小和尚们聊天时提到一个观点,过去的大师一生都在马不停蹄、兢兢业业地弘法,即便这样他们弘法的范围也非常有限,连出省的机会都很少,更不要说出国弘法了。而我们今天,=只要有一部电脑,坐在房间里就可以面向全球弘法了,弘法十年就相当于过去祖师们好几辈子弘法的速度和范围。 现在你弘法十年和弘法三、五十年是没有区别的。你十年可以弘遍全球,五十年还是在全球范围内。打个比喻,有人算过当今社会的名星和名人,他们走红的“平均寿命”三年就过去了。一个歌星一首歌曲就可以走红大江南北,乃至全世界,一个演员一场电影就可以走红全中国。但是,就一首歌曲、一部影片,很少能做到持续走红,更多的名人名星在出名之后,其作品就很难再进步了,尤其在歌唱行业,一首歌走红后很难再有更好的突破! 作为宗教人士,我们不要急于弘扬佛法,要拿出三十年的时间来武装、充实自己,再弘法时,十年足够体现你的广度和深度了,努力十年就应该隐居山林让位了。现在整个地球就相当于一个单位,一天之内你就可以世界闻名,你的所作所为会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你在这个单位里不需要做三十年、五十年,十年足够了,但是你为了这个十年,至少要努力三十年。 一个上档次的作品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好的方案同样如此,越是简单的作品反而越难做,方方面面都必须涵盖进去,需要高度的浓缩。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世上很多事都是由外行来评价内行,有时还真的被外行给评价对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外行作为局外人不受任何框架的制约和行业规矩的约束,他没有任何概念性的东西,也没有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完全凭着直觉来评价专家的作品。往往你找专家来评论时,专家会按行业的诸多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的鉴别和鉴定,而外行则会抛开所有的繁文搙节和种种程序,直接来评价一个作品。 所以有时内行碰到外行还真不好沟通,但又不得不认可。就像有很多绘画大师在办个人画展时,往往去参观画展、指手画脚点评的人真不是专业人士。真正的专家往往不敢轻易点评,不会轻易下注语,因为他的点评就代表着他的水平,学这个专业的人就容易被这个专业束缚住头脑。外行抛开了这些顾虑,所以敢说。就像我看出家师父写的这些作文,就不像L居士他们,可能注重你的手法、技巧,我看你们的作文,首先是看你是真心流露,还是矫柔造作。你只要用心做一件事,一定比你用头脑做的事情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具感染力,因为头脑所做的一定是方法、技巧偏多,如果我们用自性、用真心来做事,往往会更直接、更直白,会一步到位。所以在与人沟通时,最容易打动人的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用我们的心灵与人沟通。可是现在所谓的各种培训课程,都是教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展示自己才华、如何在五分钟之内把自己推销出去的技巧,包括怎么当官、发财。教你的全是一些技巧,很难上升到心灵这个层面。但是大家最后都意识到,能够打动人、感染人的不是技巧,而是真心的流露! 身为出家人,在我们身上世间的某些技术、手艺、学问你不会,都说得过去,但是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修行你必须通达。来到我们面前的信众,不是冲着我们在社会上有多少阅历和知识而来,是冲着我们对佛法的掌握和个人的修为与境界而来。如果说一个学佛的人或者一个出家人不懂佛学,修为很肤浅、很薄弱,虽然你懂得的社会知识比较多,股票、唱歌、跳舞等等你都懂,什么都知道,但这些只会让人觉得你是个俗人。即使你会,也不应该把心用在表现世俗的这一面上,因为你是一个学佛的人,是个法师,更应该给俗人的感觉是——你是一个出家人。 过去我给大家讲过一个观点,我说人生的第一堂课,是家庭,由父母来教;第二堂课是由师长来教;第三堂课,步入社会,会被领导或者同事教。这些你都经历了,才有资格回过头来再教别人。你哪一堂课都没有经历,都没学好,所以显得我们什么都不懂。尽管大家很渴望通过努力来完善自己,但是人一过二十岁,很多思想观念都已成形,再想改变,再想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和观念是很难很难的。不是说不能改变,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愿力的人,任何时候他都会像一块海绵,都是在充分地汲取、吸收。但是更多的人,到了二十岁就变成一个铁疙瘩了,什么都进不去了。 四十岁作为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个阶段——修证,第二个阶段——建寺之后,现在是我的第三个阶段——培养人才。至于以后有没有机会弘扬佛法并不重要,我认为在寺庙里教大家,本身就是一种弘扬佛法,难道一定要跑到体育馆、跑到运动场讲法才叫做弘扬佛法吗?其实与人交流交往的过程中都是一种弘扬佛法的方式。身为一个出家人,你开口不离佛法,闭口不离佛法,只要是与人交往谈的都是佛法,这难道不是弘扬佛法么?只要我们有信心,有长久心,拿出十年的时间来落实自己制定的计划,就做一件事情,朝一个目标努力,你肯定能够成就。 如果说修学佛法有技巧、有诀窍的话,那么古时候的祖师们肯定会毫无保留的都传给我们。经常有些学佛的人问我有没有捷径,可不可以走后门?我说佛法只有正门,没有旁门左道,没有后门。如果说有左右门、有后门的话,那就不是佛法了。对于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量和胸怀打开,对任何一个人都敢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都敢让对方走进来,而且你也敢走进对方的内心。修学佛法的人应该以一颗单纯的心来面对一切人和事,不要把人和事想得那么复杂。本来人生是很简单的,结果你一用头脑就变得复杂了。所谓离道近,是指我们的心灵离道近;所谓离道远,是指我们的头脑离道远。何时你学会了用心灵来做事、看问题,你的修行就上路了,你的人生也就解脱了。佛教讲直心方能入道,这个直心指的就是清净心。何谓清净心呢?用世俗话讲,一个人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没有那么多顾虑,内心怎么想,嘴巴就怎么说。他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掩饰自己,他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忠实听众和观众,他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敢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直接陈述给大家。一个学佛的人,连你的内心都不敢打开,不要说佛不能进入你的内心世界,你又如何进入佛的内心呢?进不去的!如果你能打开自己的心,也就不存在是你入佛的心中,还是佛入你的心中,打开的同时就是万物融为一体的时候。既然大家都学佛,都是很简单的人,彼此都不需要把对方看得那么复杂。 掌握知识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大量阅读,不停地阅读,同时还要多观察,多思考。读书一定要懂它的意思,否则读了有何用?你每天读了大量的书,但没有读懂,就变成机器人了。如果你没有机会读书,对于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都要去思考、学习,并学会随时能够进入角色,因为凡是让你听到、看到的,都和你有因缘、有关系,所以你不能袖手旁观,不能说和自己没关系。既然和你没关系,怎么会让你听到、让你看到、让你遇到呢?凡是有关系的事情,你就不能让它白白错过、白白发生。真正会学习的人是读懂了自己、读懂了这个社会的人;不会学习的人就只会死读书。能把自己读明白的人在读书时,很快就能抓住书中的核心内容。有时我们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表达了半天,对方也没听懂你在表达什么,而有的人一上来就把要害陈述给你,多一句话都不说。说的越多越扰乱别人的视觉。 问:上师你好!我有一点发愁的事情,就是有个别的法师和居士来东华寺之前在别的地方学习过,被别的地方很多古板的套路套住了。我想帮他解开,给他点新的方法,结果我发现,用了七八天时间,他还是放不下在外面所学的,他说那才是正宗的方法。搞的我就有点没办法了,我想让上师就这个事情,给解析一下。 师:这种情况我碰到的非常多。可以说在座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古人说:“药不必华陀之方,病愈者良”。意思是说,你有病了,不一定非要找扁鹊、华陀,无论谁给你开的药方子只要能解决你的问题,就是好方子,就是好药。我始终持一个观点:你可以不服一个人,但这个人的思想观点只要正确,你就必须要服。我们敬畏一个人,不是敬畏这个人的一百六十斤的臭皮囊,而是敬畏他的知识,敬畏他的思想,敬畏他的智慧和人品。他的五官、他的躯壳有什么好敬畏、好认可的呢? 君子有三畏——畏大人,畏君子,畏天命。这个君子和大人指的就是有智慧、有正义感的人。既然你想学习,你就要把自己打开,你认为你的东西是正确的,你可以把它打开放在桌子上,让大家讨论一下,扒一扒,看一看,检验一下。知识不怕学乱了,就怕学少了,你要是把中国的儒释道都学了,当代大师的思想你也都涉猎过,他们的法门你都尝试过,并拿自己的身心来验证过,你一定会有一个比较,谁的圆满圆融,谁的比较僵硬,谁有为的占得多,谁无为的占得多, 你一定会很清楚!真的不怕你学的多,就怕你学的少。实际上我们碰到这一类型的学生,比如说放不下他过去所学的,总是被过去的东西牵着走,那是因为他学得太少了,否则他自己就会理出一个头绪,他会把好的提出来掌握在自己手里。 佛教祖师为何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并提倡一个出家人或是居士,可以拜好几个师父呢?就是不让你局限在一个师父的门下。按过去寺庙的丛林规矩,你在一个丛林里住上三年就应该出去参访了。但是现在的师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徒弟出去参访、参学,他认为徒弟学多了容易学杂学坏,会把自己毁掉。一个真正对真理渴望的人,他学多了不仅不会变得杂乱,反而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学习,就怕你学得少,一知半解,如果你追随三个以上的师父,学习他们的思想以后,慢慢你就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大家都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手法都不具足呢?就是因为你手里的素材太少。既然大家是来学习的,就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这个放下并非放弃,这个放下是把你的心打开,放松地学习你目前所面临的东西,学完之后再和你过去的东西做个比较。 现在有好多人所谓的学习,通常带着一种排斥、怀疑,甚至以挑战的心态来学习,以这种心态学习怎么可能进步呢!学习的惟一方法与决窍就是把你过去所学的暂时放在一边。这并不是叫你丢掉它,只要是曾经学过的是丢不掉的,当你在某种场合需要你所学的东西时,它一定会发挥出来,因为人是有记忆的。不怕知识“误”人,就怕知识未透顶,任何一位大学问家、大成就者都是饱览群书、融贯中西、融贯古今的大家!我常说,在知识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幼儿、小学生。你如果认为你的知识很渊博,说明你尚未涉入知识的海洋。 所谓知识能够误人,那是因为你学得太少、太单一、太单调了。作为老师,碰到这样的学生,你不需要着急,也不需要急着扭转他。相反,你要鼓励他多去读别人的书,怕就怕他不去读别人的书,怕就怕他死死地抓住一个人的书死读下去。有时候我们读一本书,有可能整本书中就一句话让我们受益了,这已经很值得了。这一句话或一个观点,也许就能把我们从黑暗带向光明,从人间带到天上。接触一个人也是这样,并非他的每一句话都能触动你的心灵,有可能你和他交往了很多年,就一句话触动了你,打开了你的内心。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你到一个新地方去学习,你首先要空掉自己的头脑,先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看了再说,学了再做比较。 一个有思想、渴望进步的人,不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要让自己像海绵一样随时随地都在吸收汲取。我们要和一些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打交道。人往往都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打交道,这样会感到轻松,并能展现自我的价值,往往和笨人打交道才能找到感觉,和强者打交道你是没有尊严、没有价值、找不到自我的。但是,你想进步就必须和高人打交道,必须和一些刁钻古怪的人打交道,经常跟你说好话的人,满足的只是你的耳根,虽然令你感到很舒服,但是他不能提升你,不能激发你,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其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接受不同的声音,也就是说和你唱反调的人、不随声附和的人都能够接受,这就是你成熟的一个标志。不成熟的人都喜欢随声附和。 这里有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他说,师父,往生是可以学习和改善的么?我来寺院是想和你学习往生,这和你提倡的借事炼心有没有关系?怎样才能够做到啊? 你们说往生可不可以学习啊? 众:可以。 师:对。往生可以学习。我们静坐入定就是训练死亡,就是训练往生。为什么大家对死亡那么恐惧呢?因为你不知道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死了以后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和什么样场面。为什么你对你的明天不恐惧呢?因为你知道明天天一亮你肯定能醒来,早上起来肯定有饭吃,所以你就不恐惧。但是对死了以后你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到哪里去不知道,所以才会恐惧。如果你打坐曾经入定过,或者说打坐曾经出现过跑出去玩的境界,那么死亡对你来讲就只是一个游戏、只是一次入定、只是闭着眼睛打个盹做个梦而已。所以往生是可以训练的,就是训练你们的禅定功夫。禅定功夫和借事炼心当然有关系,只有你的心把握住了,稳定了,打开了,释放了,你才能够深入禅定,进入一种状态。你的内心世界如果从来没有碰到过重大事件的撞击和检验,你会误以为自己的心修得很清净、如如不动了,可是当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时,就像晚上一个学佛的朋友说,他家里有亲人去世了,他很难过,他无法走出这种状态。过去没遇到这种情况,他认为自己的心态很平和,很好。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只是迟早而已,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都会相续离开我们,我们彼此都会你离开我,我离开你,只是迟早而已。所以一些年龄大的人经常听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去世了,慢慢也就平静了。但是当我们还很年轻时,如果身边的朋友由于意外事故走掉了,我们想起来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甚至无法接受,乃至在我们的内心会一直认为,他根本就没有走,昨天我们还一起打坐、一起吃饭、一起共事呢!怎么今天他就走了呢?你根本不相信。 生死是无常的,对于一个凡夫来讲,他是做不了主的。人只有通过修炼,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以后,才可以为生死做主,但是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在我们身上发生过。所以,我一直和东华寺的几个管事的人讲,寺庙里虽然工作很多,但必须把学修放在第一,工作是做不完的。但是,每天最少要有两到三个小时的工作,这个工作是因为你需要吃饭住宿,需要维护这个环境,这三个小时的工作仅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并没有叫你发心。 发心是什么意思?我对东华寺的常住讲过好几遍了。发心,是你不需要,别人需要,你去做了才叫做发心。你每天三个小时的工作,这是你需要的,你住在这个单位,吃在这个单位,你就要为这个单位每天工作三个小时。实际上三个小时已经很少了,在寺庙里很多事情都被义工做了,所以出家人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大,因此,应该把修学抓起来。为什么修学如此重要呢?因为出家人要为众生答疑解惑,就要先把自己修明白,这样你才能够让众生明白。你对自己的生死大事都不了解,都没弄明白,又如何让众生明白呢。如果你调正了思想观念,你就会知道,世上哪一件事情不是修行呢?哪一件事情和修行不是同一体的呢?无处不是修行的环境!可是我们很多人都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修行的环境就是独身一人,无人干扰。没有人干扰你,你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呢?只有人干扰你时,你才知道自己有几分定力、你的思想境界究竟有多高,烦恼没有来时你会以为自己很有智慧、有定力。所以,你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烦恼和定力,必须借助一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才能检验出来。 问:师父,我有问题,我对杀生的范畴不是很清楚。听说日本侵犯过我们中国,咱不是也要杀他们吗?还有苍蝇,或者是蚊帐里的蚊子,这些该不该杀?算不算杀生。杀了有没有功?有没有罪过?如果不杀,苍蝇对大家饮食有干扰,那个蚊子你放它,它还是出去叮别人。对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清晰。请师父解答。 师:你是在厨房工作吧? 答:对。 上师:厨房的饭菜上有那么多苍蝇你说该不该打?你们大家说该不该打? 众:该。 师:你不杀苍蝇,你就是在“杀”我们,你杀苍蝇就是在救我们。你给我们做饭吃,那么多苍蝇、蚂蚁,你想想它卫生吗?它不是有病毒吗?这个道理还需要问吗?你必须保证大家的健康啊。你蚊帐里的蚊子、苍蝇你可以不打,但是厨房里的苍蝇你必须打,因为你蚊帐里的蚊子是你个人的事情,但是你是厨房的工作人员,你必须对我们的健康负责。 答:那打了反而还有功德,。。。 师;打了有功德,没有罪过。你蚊帐里的蚊子你打了有罪过,没有功德。 问:难道不是替它消业障吗?…… 师:你可以打,打有打的方法。过去是哪个老和尚我忘了,他打蚊子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用这种方式打完了,恐怕真的有功德,而且也是广结善缘了。再说,一个修行人不要总怕业障,过份怕业障其实是一种恐惧心理,是一种自私、执着的心态。作为修行人你有气魄升天堂,为什么没有胆量下地狱呢?要知道,你有升天堂的胆量和气魄,一定敢下地狱,你没有下地狱的气魄,想升天堂也是上不去的。无论你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来源于同一个力量,你不具备下地狱的力量,也就不具备上天堂的力量。你有升天堂的力量,你下了地狱也能反弹、返回到上面来。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对于房间里的一些蟑螂、蚂蚁,你想打就打,你不想打就把它扔出去。打了以后,你是和他广结善缘,给它福报了。不打呢,你和它没有结上缘。何谓与它结上缘了?你和它有了一个来往,和它发生“关系”了,这个缘份才结上了,你没有和它发生关系,怎么和它结上缘呢?善缘恶缘都是你和它有所作为了,才叫做“结上缘了”。修行人一定要打开心量,提升自己的境界,先不说打个苍蝇、蚊子,踩个蚂蚁有没有罪过,你的心如果整天在这方面下功夫,是成不了佛的。不要说成佛了,就是在世间做事,恐怕你都很难取得成功。连这点胆量气魄都没有,怎么敢修行呢? 问:上师!我是寺里的保安,今早我遇到一个问题,与我以前在社会上遇到的问题相似,有个穿出家人衣服的人叫我们赞助一点钱给他,我就给他了一些,后来他又要四百五,还跑到发书处去要。这种人到底要不要给他钱?他也不是真需要钱啊,我不知道行善到底该善在什么地方,是否不该纵容这种行为。但是外面很流行。 师:没有那么复杂。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不需要把它记在心里。不管他是不是骗子,给了就给了。你不给,你也不应该想,他是不是和尚,是不是真修行人,我没有种上福田等等,不要这样想。其实你心里的矛盾是:他要是个骗子,我不给就对了,没助长他的罪恶;他要是个修行人,我不给就没种上福报。其实你是从自我的角度考虑得太多,不给就不给,给了就给了,不需要因为给与不给把自己的心一直放在他身上,可以说一直到现在你的心还放在他身上。我们修行人讲究随时能够提起,随时也能放下,永远把握好每一个当下。现在你的心还在他身上,你没有守住自己的真心,早就动了,被他转了。不要考虑他是否是个修行人,是否真的需要,无所谓,没给也对,给了也对。你还是在理念上出了一些问题。 这里有一个问题,他说看了我的书,看不出师父教的是什么方法,静功修炼的程序也不清楚。只看我的书可能还不能完全掌握方法,因为一个方法在真传时很简单,就几句话。但是一旦把它形成文字,可能会越看越复杂,因此才有了“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之说法。并非真的假传万卷书,而是阐述出一个道理,即通过语言文字把它表达出来时就需要万卷书。所以有时我们要学个什么,为什么要身临其境地去学呢?仅仅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是很难把方法、要义讲出来的。而当我们面对面传递一种理念或信息时,有时可以不用语言,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一个表情,就已经彻底复制、传递给对方了。而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可能花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力量还阐述不清。你想了解我的方法,你就在东华寺住上几天,自然就掌握了我教的静坐方法。至于你问我这个方法的出处,我可以给你说出一大堆,但是这个并不重要,就相当于我把你的病医好了,你说师父,你这个药产自哪里?是四川还是湖南?你不要管这个药产自哪里,把你的病治好了就是好药。 这个方法是用来对治我们身心的异常状况的,当你的身心平衡、正常了,这个药(法门),就不需要啦。但是,如果我们多年一直依赖这个药,一直需要借助这个法来对治我们的身心,说明我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修行人说静心就能静心,哪里还需要死死抱住一个方法,依赖这个方法来静心呢!如果我们真的在静心状态中还抱住一个方法不放的话,那还不能称之为是静心,只能说我们还在修法,并没有在修道。修道的第一个阶段确实是在修法,修法阶段结束后才能称之为修道。法是个工具、是个梯子,你要想到达道里,的确要借助这个梯子,但你不能死死抓住梯子不放,正如金刚经上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相当于船,帮你渡过河流后,就应该将它扔掉,最后必须回归到自性上,回归到心态上。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心态是否起伏不定,是否能随起、随落、随静,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修了这么多年,尚未尝试着把方法放下,那说明你还没有入道。但有为法必须熟练掌握,让它和你融为一体、形成本能后才能慢慢地把这个方法放下。 问:上师,我有个问题。我们来到人世间都是因为业力,如何把这个因缘业力给断了,如何斩断这个轮回?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请问有什么方法和步骤? 师:超越轮回不是靠我们断因缘来达成。因缘也是一种力量,成佛靠的是因缘,轮回堕落是业力,我们做功德还得依赖因缘。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发生在我们身边,即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都和我们有因缘。既然如此,我们如何去广结善缘呢?过去有个和尚化缘到张府,张府不给饭,还恶狠狠地看他一眼说:“你这个和尚年纪轻轻不工作,好吃懒做,不给你饭吃。”于是这个和尚又到了下一户——王府,结果那个王府很高兴,不仅给他装了一大碗饭,还把碗也送给了他。这个和尚是有修行功夫的,于是就打坐入定,看看这两家与自己的宿世因缘。因为他有神通,一打坐入定就明白了:“哦,他两个过去都是我的佣人,前面那个人,每次都是我吃完了才让他吃,都是捡我的残羹剩饭,另外一个人比较会察言观色,会来事儿,能把握老板的心态,所以老板每次吃饭总是叫他喜欢的这个人来陪他吃饭。由于这个原因,来世这两个人对他昔日主人的态度和手法就截然不同了。 这就说明缘份有善缘、也有恶缘,还有一个佛教称之为”无记型“的缘。何为无记型的缘呢?就是无法给它归类,究竟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它只是一种很平常的、不能定性的、无法归纳为哪一类的因缘。比如我们每天都见到很多人,你说我和这个人是善缘还是恶缘呢?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么多人,回来后一个都不记得了,善、恶之缘都没有。 我们在广结善缘时也不需要刻意追求,刻意结的缘不仅不是善缘,反而是恶缘。就像我们做好事也要随缘,碰到这个缘份你也不要躲,比如现在四川地震需要赈灾,既然同事朋友找到你了,你就要发发善心布施一下。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消息,自然不必强求。人家找到你了,做善事不要计较多少,关键在你的心态和发心。与人结缘要尽量避免产生恶缘,要结就结善缘。世间上的善缘结的多了,我们又没有回向,来世就要来享受这个善缘的福报。为什么学佛的人讲究回向,回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你修行佛法的功德、资粮、广结善缘的结果,全部打包储存到极乐世界去,你没有把你的功德、资粮放在娑婆世界,临终后你也就没有理由再留在这个娑婆世界受用你的福报了,因为你的福报都打包储存到极乐世界去了,都回向了嘛,回向就是储存。既然你的福报都储存到极乐世界去了,那么临终以后当然要到极乐世界去享受你的福报。还有一种意义的回向,就是和法界众生广结善缘,一旦机缘成熟,比如你来到这个人间做帝王、做转轮圣王的时候,你就会有无量的拥护者和善缘。我想有一种情况会反映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种人,他的贵人特别多,很多人都乐意无偿地帮助他;还有一种人,很少碰到贵人,或者说干脆就没有贵人,他所碰到的全是逆缘,都是来给他制造麻烦的。这说明我们无量劫以前没有广结善缘。至于说修行佛法、修定力、开智慧、明心见性,这是最高的境界、最终的结果。但是,我们整个修炼过程就是广结善缘的过程,要时刻看住自己的内心,把握当下,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散发出来的只有慈悲、宁静、祥和,包容。如果你是一个修行人,内心散发出来的不是慈悲、包容、奉献、宁静、祥和,那么你作为一个学佛之人、一个出家人,你释放出来的是什么呢?应该释放什么呢?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问:上师!没来东华寺之前,觉得有千言万语想跟上师讲,有时候在睡梦中好像上师就在身边,急切地想到东华寺来,但是到了东华见到上师后,反而觉得心里相当平静,啥事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 师:是不是也有人像他这样啊! 众:有。 师:这样好,我就轻松了。但是你离开我以后,问题又一大堆了。只要你来到东华寺,只要你进到这个大山沟里,没等见到万行,你的所有疑问都荡然无存了。但是你一见到万行,完了,脑袋空了,不知道说什么了,甚至乱了。你的很多疑问到了东华寺就没有了,说明东华寺这个能量场改变了你,照亮了你的内心世界,把你内在的无明、黑暗照亮了,所以你此时此刻没有疑问、没有黑暗。那么你离开这个光明的地方,又会出现黑暗,又会有很多问题。除非你自己变成一个内心光明的人,无论你到哪里,你的内心只有光明,没有疑问。至于你见到明师时脑袋当下空白,手脚也不知道怎么放了,思想停止了,这应该是件好事。为什么呢?说明他的磁场穿透了你的磁场,你的磁场和他融为一体了。你的震动频率低于明师,他高过你就穿透你了,因为他是一个内心空空荡荡的人,一个宁静、无事的人。所以当你坐在内心无事的人的旁边或他对面时,他的磁场信息传递给你后,你的头脑此时也变成了空白,当下也就空掉了。每个人的磁场(能量场)都会相互传递,就如同空气会到处流动一样。所以你越是接近明师,你自身能量场的频率就振动得越快,快到一定速度,个人的能量场就消失了,你的能量场就会变成了他的能量场,他的能量场就是你的能量场,此时两个人就共用着一个能量场。但是你一离开他,慢慢地你的能量场又复原了,又回归到原来的那种形态里,除非你内在的那个月亮升起来了,否则,你永远需要明师,靠近明师,内在就变成了一个空,一离开明师,内在又变成了一个有。有什么呢?有无明。这就是我们在修行启蒙阶段为什么要跟随一个明师的道理。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大家说:“我到东华寺让上师加持加持”。我就开玩笑说,你一来到东华寺就被东华寺的磁场、被万行的磁场覆盖了,我们彼此都融为一体了,是我加持你了,还是你加持我了,很难说清楚,更有可能是你们加持我了,这是真话。你不要认为你来东华寺被万行加持了,更多情况下是你们加持了我,真的,所以有时我们到明师那里去,你也应该有足够的信心,不是明师加持我,我是来加持明师的,因为你身上也带着很强的能量场,只不过是一个很混乱的能量场,你不够单纯。你来到明师面前,他迅速地就把你这个能量场给整合了、归类、理顺了。因为彼此的能量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既然是个完整的,还存在你加持我或者我加持你吗?大家都一样进步了,都得到提升了,你也是一盏灯,我也是一盏灯,互相照亮了。 问:上师!我是一个学生。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叫《当下的力量》的书,您也经常说到“当下”这个词。请问心理学和佛学有什么关系或者区别?谢谢! 师:现在的心理学,尤其是现代心理学大师们所创立的许多新心理学,它都源自于宗教理论,他们的观点、技巧和理念都是在深刻的了解、掌握了宗教以后,他们也想有所作为,为了表现自我,便创立了某一类型的心理学。比如你说的这个《当下的力量》。在三千年前佛教里就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他一定是学过了佛学,然后又创立了现在的新心理学——把握当下的力量。那本书我看过,多为佛教的观点。但是我们作为和尚,还不如在家人发挥的透彻,他能够创立现代新心理学——当下的力量,那说明他在理论上已经吃透了佛学。如果我们出家人也能够把佛学吃透,你就是最好的心理学大师。所有的宗教都主张当下的力量,人性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法再发挥了,所谓的发挥,只不过是学习古人的传统文化、心理学文化、宗教文化、神文化,也就是我刚才讲的人性文化。人性文化今天要发展,不是向前发展叫做发展,而是往后回到过去才叫发展。科技是往前才叫做发展;人性文化是往后退才叫发展。比如,现在都讲究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文化,为什么这几年特别注重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文化呢?因为现在所倡导的科技文化发展的又高、又猛、又乱,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科技文化不是围绕着人在发展,而是脱离了人本在发展,它已产生了偏离进入到一种极端。所以当大家都意识到时,就开始拼命地呼吁人性文化,科学文化也开始围绕着人性文化在发展。 任何一种文化,只要是脱离了人性,包括佛教未来的发展,只要是脱离了人本,肯定是没有市场的。无论哲学也好、音乐也好,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为人服务的,绝不能脱离人、抛弃人、远离人,一切事物离开了人就失去了生存空间。你既然看了那本书(《当下的力量》),我劝你再好好读读《六祖坛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这对一个学佛人非常重要。而《普贤菩萨行愿品》里最重要的就是十大愿王。一个学佛人,我可以说,你只要把十大愿王做到位了,一定会成就。什么法门、明师,你都不用去拜访了,你就按十大愿王的要求好好做就行了。尤是这段时间,我对十大愿王感悟颇多,仅就第一条“礼敬诸佛”,我们做到了就已经成就了。“礼敬诸佛”指的并不是八十八佛、无量诸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佛。这个你做到位了,你就已经成就了。“称赞如来”指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也不是药师如来、阿弥佛陀,每一个众生都叫做如来。所以我说,一个学佛的人必须在十大愿上下功夫,否则你的人缘和事业,自身的修为、修养,未来的命运都是悬着的、没有把握的。十大愿王只要做到了,一切都能达成。 问:上师,在您的开示里有一句话很打动我,就是说“要听自己的呼吸声和自己的走路声”,我想请问一下,这个是不是你所说的梯子?如果是梯子,这个梯子应该怎么搭?谢谢! 师:这是静坐到某个阶段,当身心统一、谐调、宁静之后,你就能听到身上血液的流动声,呼吸声就像刮台风一样,心脏跳动会像打鼓一样。就像前几天大庆来的一个信徒,他经常听到自己身边有鸟叫,他总以为是外面自然界的力量,但他又什么都看不到,于是就怀疑会不会是自然界的一种灵性力量,越想越恐惧,于是他来这里问我,我说不是外面自然界的力量,是你内心的力量,是你内在的力量从耳朵里释放出来了,甚至坐在你身边的人也能听到你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声音。我们的毛孔会出汗,就是说水能从毛孔里出来,那么气能不能也从毛孔里出来呢?声音能不能从毛孔里出来呢?能量能不能从毛孔里出来呢?比如我们的体温,我很热的时候,你一靠近我就会感到一股热浪、一股热气,它就是一种能量。声音也是一种能量,你的内心和谐、宁静到一定的深度,它肯定会散发出这种声音,甚至你身边的人都能听到你身体散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如果不懂,你会觉得很怪,甚至很可怕,为何自己的血液流动所产生的摩擦声就像海啸一样。很多人没有遇到过,也许不相信,但是有一点,我想很多人有过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当你在登山或飞跑的时候,心脏在往外蹦,就像要跳出来一样呯!呯!呯的响。当一切声音全部宁静下来后,你心脏正常跳动声会比你做剧烈活动的声音还要强烈无数倍。所以达摩祖师在静坐入定时,他听到脚下蚂蚁的爬动声似雷鸣一般,那说明他内心的宁静程度远远高过了蚂蚁的动静。 为什么你穿透不了我,我能穿透你呢?你看不透我,我能看透你呢?因为我比你细腻,比你宁静。越细腻、越宁静,所散发出来的磁场就越有穿透力,粗糙的东西反而无法穿透对方,只有细腻的东西才能穿透对方。所以最刚的力量最后是被最柔的力量给击败的。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说明你一是很健康,二是你很宁静和谐,但这只相当于二禅的功夫,是好事,长期静坐都会发生。 释万行2013.04.30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