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万行法师:凡事要用心就会圆满 |
 
万行法师:凡事要用心就会圆满
师:假如我不是和尚,你也不是信徒,你怎么把自己推销给我?或者你的朋友把你给介绍给别人,你怎么迅速地把自己推销给对方?只给你们每个人五分钟时间,五分钟之内把自己推销出去,让对方接受你。如果对方接受你,证明你推销成功了。如果对方不接受你,说明你推销不成功。如果第一次没有把自己成功地推销给对方,以后再想让对方接受你就很难了!二十年前就有人教过我如何在两分钟之内让别人记住自己,并且是美好的记忆。其实两分钟就足以把自己推销出去,让对方了解你。 答:你想帮我吗?你想有智慧吗?你想用智慧感悟我吗?你想干什么,我就有什么。因为我有智慧。 师:他推销得不错,最起码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以后人家再提起他,我马上就会想起他是怎么推销和表白自己的。 答: 您好,我来自云南大理。我的法名叫妙顺。妙的意思就是和平共处,有一个好的结果。顺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顺利。相信我们一起合作一定会做得很好,很顺。 答:您是一个英雄,是唯一值得我信任的人,我感觉跟着您一定会有前途的!师:这也是一种方法。总之,你和人家第一次见面,要给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有时候的确给人家留下了印象,但未必是好印象。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让对方接受你。他不接受你,你怎么给他传播你的理念呢?或者你怎么和他谈生意呢? 答:上师,您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北京,我的名字非常好记,叫LFR。我是一名医生。我不远千里来见您,就是想请您教我打坐的方法,指点做动功的姿势。谢谢! 师:这是生活中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必须要说的。这也是一种方法。 答:我信佛,想为佛教做一些事情,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平台。请交给我一件事,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我做得好,就上任;如果做不好,我就自动退出。 答:您好,我是东华禅寺的出家人。如果你想生活得快乐、幸福、美满,身体健康,请到我们东华禅寺来,因为这里有明师。 答:您好,我叫MZ。微妙的M,自在的Z。我很感激我师父给我起这个名字。他让我知道,我有这么美妙的自性,这个自性包含了一切智慧,可以成就一切。您和我一样拥有这个美妙的自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开发她吧! 答:您好,上师。我在2005年就看了您的书。我认同您的思想,仰慕您的品德,对您的思想、见地和为人处事有很大的信心。但是我自身素质不够,没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非常希望能跟随您学习,希望您能把我留在您的身边。 答:请问法师,如果您是大师,我怎么才知道您是大师呢?您怎么让我接受您的法呢? 答:您好!听说贵公司要招聘一名珠宝鉴定员,我曾在其他珠宝行做过,有过良好的业绩和做人的口碑,所以自信是贵公司合适的人选。此外,我在业内对您也做了些了解,知道您不仅在专业方面很在行,而且有大智慧、大慈悲去开发和帮助他人成长和提升。我的个人需求是:第一希望增长知识和智慧,第二希望找到一个品行兼优的领导,第三希望能在您的栽培下成为这个行业的精英。当然,我会尽心尽责努力给贵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请您给我这个机会。谢谢! 答: 您好,我叫HY。华明生辉,义薄云天。我有很多优越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相信您独具慧眼,会选中我! 师:如果没选中你呢?呵呵,好,你这个观点好! 答:我是个传教士,从事这个行业差不多有六年的光阴了。我从小是一个烦恼的人,很渴望出人头地。所以进入这个行业后,我拼命地学习这个行业的知识。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我学会了行业里面所有的东西,研究了很多佛学思想,也研究过面相。通过看您的面相和气质,我认定您将来一定会成功。我暗地里也观察了您的为人处事,发现您是一个很仗义、有恩必报的人。我相信在您这里干一定会很受益!我也相信您绝对需要一个像我这样有上进心、想出人头地的人! 师:这个推销比较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实际上五分钟之内推销自己,包括把自己的优缺点都说出来,甚至要点中对方的优缺点。做到了后者,说明你观察我很久了,真的想和我一起共事。如果你一味地夸我,我根本不会相信你的话。而且第一次见面你赞叹的话说得多,我脸上也挂不住。你光说我的优点,我感觉你是个马屁精!你在赞叹我的同时,又点到我确实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不伤我的尊严,肯定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刚才好几个人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但只有WA说他已观察我很久了。当你赞叹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说出他不足的一面,但不能说太多,那说明你的确早就在关注对方了。 刚才WA的说法非常经典。实际上任何人想把自己推销给对方就是三步:前一分半钟,介绍自己;后一分半钟,介绍自己对对方的了解和认识。最后一分半钟说明你与他见面的目的和意图,以及如果对方聘用你或与你合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把合作的前景和美好的蓝图展现给对方。目的和意图也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说。如果五分钟之内都在介绍自己就错了。把自己成功地推销出去只有这个方法,这是国际专家研究的结果。不过,有时候也可以刻意说错一些内容,比如说:我看过你的《降伏其心》,尽管说错了,但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一个传教士在传教时,与其说在传播他的思想,不如说是在推销他自己。在对方没有接受你之前,肯定不会接受你的思想。只有接受你这个人之后,才会接受你的思想。所以不要急着推销你的思想,先介绍你自己,让你走进他心中,也让他感受到你已经接受了他,这样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一起了。 昨晚提到HZ和XK,你们在一起总喜欢辩论,总是试图驳倒对方。这种风格对我们出家人来说是要不得的。如果是辩经论道,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这种方式为人处事,绝对是一种失败。如果你想说服对方接受你,很简单,你就让自己输给对方,这就意味着你走进了他的心里。你走进他心里是你包容了他,还是他包容了你呢?这其中就包含了一种辩证的思想。凡夫俗子都很好面子,如果不修行,不去掉这个习气,这个面子就会局限我们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把我们害死!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表明立场,回绝别人的时候。一个成熟的人会巧妙地回绝对方。而一个不成熟的人明明心里不认同或不接受,也很难拒绝对方,不好意思说“不”字。为什么不敢拒绝呢?第一他不知道怎么回绝对方。第二他不成熟,还是为了面子活着,怕得罪对方,或怕对方对自己印象不好,所以还不能用理智来做事。一个成熟的人知道如何回绝对方,而又不伤对方的尊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学问就是把自己推销给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所以要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浓缩自己和对方的特点,让对方了解自己,从而达到彼此深入交流、彼此欣赏的目的。 就像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某个国家,会见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比如这个人的出生、成长、受教育的背景;曾做过哪些事;是否访问过自己的国家;是哪年访问,哪个领导人接见的;发表过什么演说,签定过什么协议等等。他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只要出手,就已经准备好了。要做的工作,台下早已提前做通;要达到的目的,台下已经达成了。台上只是走过程,给大家看一看。如果台下没有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台上就可能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所以我一直强调大家在讲法之前必须打草稿,在心里酝酿好,准备好了才上台。不管是用纸笔、电脑来备课,还是用心来备课,都是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方式。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都有准备,做到有备无患,绝不能打无准备之战。 国家有五年规划。政府机关每年都要做计划。同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三年五年的短期规划,十年三十年的长期规划,乃至终生的规划。当你做好了人生规划,你就有了目标和明确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能做到随缘而不变。无论周遭的环境如何,社会潮流如何,你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和既定的方向。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相应的规划,你可能就真的“随缘”了。很多人对“随缘”的理解是不要规划,不要计划,不要有自己的想法,一切跟着因缘走。实际上这是一种没有方向,随波逐流,随缘随变的随缘,最终只会导致你一无所成,空耗一生。为什么有些人活得很充实淡定,有些人却活得空虚迷茫呢?因为前者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和目标,而后者没有。实际上,当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后,一路上都是在摸索着前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就像前几天我讲的人生观一样,人生观也是随着我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而逐渐改变和完善。十岁有十岁的人生观,二十岁有二十岁的人生观…也许当你五十岁的时候回忆起二十岁时的人生观,会发现它是错的。但是,在你二十岁的时候,对你而言,你的人生观就是正确的。 什么是人生观呢?就是你对自己、对人生、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中种种现象的看法,以及身处其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事的观点。 很多修行人以为自己想成佛就是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实际上这是自欺欺人。你凭什么开悟成佛,有什么本钱开悟成佛呢?你了解达到这个目标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吗?你有保障,有这个自信吗?如果没有,你所谓的人生目标只是一个空中楼阁,虚无缥缈的妄想。 为什么越是在太平盛世,就思想方面来讲,越是百花齐放,大家都陶醉于玩思想玩理论,搞学术研究、大讨论、大辩论,而忽略了国防、经济等方面,也就是都落在口头上耍嘴皮子,不去实干呢?几乎每个国家发展到高峰期都是如此。当高峰一过,接下来就开始衰败,走向灭亡。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家族出现这种现象时,就到了它的危险期。如果你本人也是如此,善说而不善做,或者善想而不善做,只要居其一,都是很难成事的,或者说根本成不了事。这种类型的人都是在空中飘着,没有落到实地。所以看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很简单,就看他是做得多还是说得多,是说得多还是想得多。如果一个人话很少,一直默默地埋头做事,这种人一定会有出息,你要多关注他。如果一个单位、一个团体里整天听到这个人的声音,这种人不需要对他设防,他整个力量都用在说上了,不可能有实际行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非常愤恨,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往往会说:“我非报复他不可!”或者“我非杀了他不可!”或者“我非找一帮人揍他不可!”只要说了这样的话,他几乎是不可能真的去报复他,去杀他,去找人揍他的。真要杀他、揍他、报复他,一定是脸色发青,咬着牙一句话都不说,或者脸憋得通红发紫,悄悄地离开,回家想对策做准备的。如果在现场一吐为快,过几天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你们说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力量当时就释放掉了,想再积蓄力量已经不可能了。我们头脑里的信息是一个一个地储存的,当你把这个信息释放掉了,下一个信息就不再是前面那个信息了。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念头不从嘴巴释放出去,不通过眼神释放出去,不通过手势表现出来,就会卡在那里不再前进,你也会卡在那里永远都走不出来。一旦你通过眼神、手势、语言等形式把它释放出去,转化掉,后面的念头就一个接一个地前进了,你就不会再起同样的念头了。 比如小时候我们很想吃巧克力,或者很想达成某一件事,但是一直没有机会,那么我们一生当中都会记着这个念头,都会寻找机会满足这个愿望。比如我在18岁出家之前从来没有喝过啤酒。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哪有啤酒喝呀,只是在电影里看过别人喝。所以我一直想:什么时候我能喝上啤酒呢?可是出了家,戒律规定是不能喝酒的。但是红尘里啤酒多得不得了,我一直放不下这个念头。终于等到一个星期天,我和几个小和尚找了个机会跑到海边的沙滩上。我买了几瓶啤酒,打开一喝——哎呀,真难喝呀,就像泔水一样!所以直到现在只要一想到啤酒,我就会想呕!这辈子都不再想啤酒了。 所以,佛教讲念头生起来不能压抑,只能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转化就是释放。所以当有些事情让我们想不通,或者想做某些事又不能做的时候,我们不妨想个办法释放掉头脑中的这个念头、这股力量,释放之后,它就不会再困扰我们了。 自古名人十有八九都是节欲甚至是禁欲的。他们把所有的力量都积攒起来,在一个领域里面释放,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他们才会有超人的业绩,超人的成就。我们的身心只有一个力量,你只要把它积攒起来,用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非凡的成就。如果你的兴趣爱好太多了,就把这个力量分散了,结果哪一样你都不精,都不会有成就。 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家做任何事都要全心全意。比如今天你在厨房做饭,你就全心全意地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去做饭,你的饭菜一定会做得非常可口。明天你不做饭了,要到工地搞建筑,你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上,人家挑100块砖,你可能挑1000块力量还用不完。 这就是我经常和大家说的一个观点:一心一意地做事,到任何地方,做任何事,与任何人交往,都用百分之百的力量。有一个和尚问临济祖师:“开悟后是一种什么感觉呀?”祖师说:“开悟后就是吃饭、种菜、扫地。”那个和尚听后哈哈大笑:“开悟就是这个样子呀?那我现在也吃饭、种菜、扫地呀!”祖师说:“不!你不一样。你扫地的时候想着吃饭,吃饭的时候想着扫地。我扫地的时候就是扫地,没想到吃饭。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没想着扫地。”所以为什么祖师能成就呢?就是把力量百分之百地用到当下所做的事情上。比如我在东华寺时,我的心百分之百都留在东华寺。我去西华寺时,也把我的力量百分之百用在西华寺。如果我在东华时想着西华寺,在西华时又想着东华寺,我的力量哪里都用一点,那么我的信息磁场就是四分五裂的,我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人。 一般人对“一心多用”是怎么理解的呢?很多人以为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瓜子,一边思考问题,还一边和父母亲聊天,就是一心多用。的确,修行达到了某个高度,这种一心多用是可以的。但佛法讲的一心多用是指用百分之百的心去做一件事,做成之后全身而退,再用这百分之百的力量去做另一件事。拿我们的身体和五官来讲,当一个人的思想比较集中不散乱时,他的气场和磁场是集中而完整的,而且分布均匀。如果能长期如此,这个人的身体发育就比较均衡匀称。如果一个人很散乱,就意味着他的信息磁场很散乱,不均匀,不协调,那么他的身体也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只有当一个人生理的力量很集中很完整,而且分布均衡时,他的思想、心态才是平衡的,才不会扭曲变态,做事才不会走极端。由此推理,一个人心态扭曲,行为极端,是因为他身体的气血、能量分布不均衡。凡夫的心态都是受生理的左右。所以,如果一个人很健康,身体发育很均衡,他的心态、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就会很健康,很平衡,做事也会面面俱到,圆融善巧。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会一触即发,歇斯底里。其实他也不想这样,只是他身体的力量平衡不了,才不得不以此方式来宣泄。 为什么佛教主张每天静坐呢?因为静坐时我们的身心是最放松的,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身心的力量才能达到平衡。当身心的力量平衡时,才能与大自然的力量衔接。你与大自然的力量衔接得越频繁,你的五官四肢就越协调。我们常说某人脑袋很大,或者下巴很大,或者鼻子很大,一看就是五官不协调。为什么会不协调呢?就是因为他的气场、他身体里面的能量不协调。一个人的五官不协调,他的头脑思维也一定不协调,不平衡,他为人处事的风格、方式、方法也容易走极端。 为什么佛菩萨都长得那么圆润圆满呢?因为他们的力量分布得很均衡。所以他们的心态都非常健康,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很坦然地接受和面对,不会排斥任何人与事,包括在世人眼里很棘手的问题,或很极端的人与事。他们会妙用身边的一切,用最圆融无碍的手法化解一切问题和难题,化腐朽为神奇,为世人呈现一个最圆满的结果。 所以说巧匠无弃才,一个出色的大师会让他身边的弟子把才能发挥到极限,将他们的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把他们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想办法遏制他的缺点。对他们而言,绝对不存在谁无用、谁是废物饭桶之说。如果存在,则不是徒弟无用,而是师父无能。尤其是圣人,只要你来到他身边,跟随他,他都会用心雕琢你,打造你。甚至他会把更多的心放在根基不好的徒弟身上。就像做父母的,大儿子、二姑娘身体都很好,能力都很强,你在他们身上用的心思就少。三儿子身体不健全,四姑娘是弱智,你在他们身上投入的心血就会更多。因为你知道这个畸形的孩子、弱智的孩子生存能力比较差,你自然会去协助他们。 所以要想了解佛菩萨的爱,从母爱中最能感受和捕捉到。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确能达到心心相印。但是,如果说母亲的爱就等于佛菩萨的爱,那也不对,只是非常接近。如果用小数点来表示,只缺零点五。为什么只缺这么一点点呢?因为父母这种无私的爱只针对自己的孩子,对别人的孩子一般做不到。而佛菩萨对众生的爱就像阳光普照一样没有分别。 一个学佛的人看不清自己,不敢在大众面前把自己打开,想成长,真的是千难万难!当然,你可以不在大众面前把自己打开,但是,如果在你一生之中,在你的朋友圈里,如果没有一个人能让你在他面前将自己的身心彻底敞开,那就是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最大的悲哀!如果你不相信大众,可以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慢慢试着将自己打开,这对你来说就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一次升华。由于在小范围内你曾经打开过自己,慢慢地,在大众场合你也敢把自己打开了,这时候你自然就能接到佛菩萨、大自然和宇宙的能量。 为什么我们学佛要礼佛呢?由于我们习惯性地弯腰合掌礼佛,我们的身体会形成神经记忆,渐渐地,我们就会把这种习惯移植到生活中,见到每一个人,自然会本能地合掌弯腰表示恭敬,把在大殿里养成的习惯复制到生活中。如果刚开始就要求你对见到的每一个人合掌弯腰,你可能会觉不好意思,很难做到。 释万行2012.07.20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