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时时反观自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时时反观自心

 

  以前藏地有位僧人,闻思修的目的为了得到堪布的名誉。当快要得到堪布称号时,他突然死了。临死留下遗言,嘱托其他僧人把他的尸体称为“堪布的尸体”。每个人听到这个公案都会很吃惊,但每个人内心都具备这种的动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堪布的名号,想得到别人的赞叹。所以需要时时反观自心。

  比如说今天讲法,很多人本来不想听法,担心别的道友批评自己低劣、懒惰或者对上师没有信心,为了避免这种评价来听法。这就是善愿的动机。

  举个例子,藏族人中有这样的行为:有些人得了喉癌或者胃癌不能吃饭,因此到这里来转绕(圣山、玛尼堆)。表面看上去是行持善业,但心中的愿望是为了消除自己的病患。这样做的果报是今生的病会好转,但是对来世毫无意义。

  闻思修以及行持任何善法之时,都要时常反观自相续有没有这种不善之动机;如果有的话,及时断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反复反观自心动机非常重要。

  在不善之动机驱使下去修法,即使消除了今生的病苦或者魔障等等不顺利的事情,但是对于来世没有任何意义;或者希望得到名闻利养和他人的赞叹去修法,今生能得到名誉和别人的赞叹,但是对于来世也没有任何意义。

  不善之动机分为救畏之动机和善愿之动机两种。 为了从今生所遭受的病苦、魔障、饥馑或者法律的惩罚等等种种困境中解脱而修法,称之为救畏的动机。 为了今生名闻利养等等幸福而修法,称之为善愿的动机。

  打坐中,比如思维暇满难得的法义以后,自相续的分别念无法生起:所缘外境的贪、嗔、痴、傲慢、疑等恶念无法生起,观想思维暇满的念头也无法再生起时,此时不需继续观修,应自然安住。这就称之为安住修。

  观修暇满难得,首先思维本性暇满和特法暇满;仔细思维暇满和无暇区别在何处;具备暇满有何种利益,处于无暇有何种过患等等。如理思维以后,虽然自相续仍然会生起贪嗔痴种种妄念,此时思维暇满难得以后,就不会被妄念束缚,能够对治贪嗔痴种种妄念。这就称之为修心。

  实修大圆满法首先要以四厌离法修心、调伏自相续,除此之外无法用其他方法调伏自相续。如果不以四厌离法实修,初学者无法修成大圆满法!无法安立见解、修行和行为!自然也无法调伏自相续!对初学者来说,四厌离心就是见解、行为和修行!应以四厌离心来调伏自心。

  有些人认为大圆满见解就是以无思无念状态坐在那里;有些人认为是明、非明、非空、无二的、非无二,认为这样就是大圆满的见解;有些人以思维造作空性、明了或明空双运之禅修状态;有些人认为实修大圆满应自然安住,不思过去不想未来……这些都不是大圆满的见解。

  喇嘛仁波切经常宣讲:从无垢光尊者到华智仁波切乃至根本上师之间的传承修行方法,初学者不是以见解、修行或者行为为主,而是以实修四厌离心为主。并不是见解、修行或者行为不重要,而是因为初学者遇到恶缘外境、生起贪嗔痴之时,无法用见解、修行或行为对治,只能用四厌离心的修行才能对治。

  人身的气脉明点和其他五道的气脉明点不一样,这也是珍宝人身殊胜之处。此人身即生精进修行可以得到究竟佛的果位,但此人身造作恶业也会令自己堕入金刚地狱无边轮回之中。所以,具备此珍宝人身应精进修行、依教奉行。

  打坐或修行中的昏沉、掉举和迷惑源于前世的业障和习气,要认清这些过患。当生起这些过患之时及时用排风去对治,清净一切障碍;这样才能保证打坐如法清净,否则不如法。

  在打坐中被昏沉或掉举所缚,也可以往外持风。持风的方法是以口深吸一口气,然后把所有的气从口中用力往外呼出“哈——”,呼出以后稍微停止呼吸一段时间,此时自心安住下来。

  打坐时,不应该闭着眼打坐,也不应该瞪大眼睛打坐,而应在打坐时眼睛自然睁开,不大不小。而应该在半睁半闭自然状态中打坐。闭着眼睛虽然暂时不起妄念而处于寂止状态,但无法做到明分。贤劫千佛都是睁着眼修行成佛,闭着眼修行无法成佛。这一点非常重要。

 
 
 
前五篇文章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读《华严经》体悟无分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抚慰南亚特辑之1 宗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实修实证,无有定法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入解脱门」与「出菩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爱见大悲」及爱的四

 

后五篇文章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闻法的意乐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上师的大悲加持融入自相续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打坐之正行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认识三宝的殊胜之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