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意乐 |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意乐
中士道即小乘的皈依,其意乐是:了知三界六趣犹如火坑,欲求独自获得阿罗汉果位。其将阿罗汉的果位称之为佛,同时又认为阿罗汉的色身不清净,所以只皈依阿罗汉灭谛的功德而非其色身。皈依的法为教证二法中的证法,是灭谛。皈依的僧是僧众相续中灭谛的功德。皈依时间:皈依之日起至证得阿罗汉果位止。 小士道也就是世间乘的皈依,其意乐是:畏惧三恶道,欲求三善道。皈依境是:佛是外在的佛像,比如各种佛的雕像、壁画等等;皈依的法是经函;皈依的僧应为具戒的凡夫僧众穿着袈裟的凡夫僧。皈依时间是:皈依之日起,直至获得人天果位间。 如果是在理解皈依的次第、意乐之前来修持和念诵皈依偈,并非说没有功德,但无法称为真正的皈依。所以在修之前,先要分清楚大士道、中士道和小士道皈依的意乐和行相,准确无误地了知之后,再开始念诵皈依偈。 如果想要具备智慧,就要消除自己相续中的贪心,要消除贪心则需受持戒律,而受持戒律的基础,就要做到皈依。如果只是在口中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却并不懂得皈依佛、法、僧的行相及理由,那么即使口中念诵再多,也不能称为真正的皈依。 诚信的理由是明确的——懂得三界六道是痛苦的自性,且非常明确痛苦之因,同时还正确明了欲得究竟佛果的次第理趣。此称之为诚信。如实了知皈依的行相,并且证得如是之行相,则称为不退转的信心。 了知三界六趣的痛苦,且得知漂泊轮回之因乃是自己的分别念,而只有皈依三宝,才能解脱轮回、得到究竟的佛果,因此而产生欲求解脱、欲证佛果之心,这样的信心称为欲信。 无需任何理由而刹那间生起的信心称之为净信。比如僧众在受戒时,身着三衣,旋着走出经堂时。在家居士见到众多僧人法相庄严,心中顿时觉得“真是大悲啊!真是大悲啊!”此时相续中无有贪嗔痴,刹那间生起的信心,称之为净信。由于净信不稳固、易变化,所以如果是以净信而受得的皈依,则皈依戒极易失去。 开启一切法之门为皈依,而开启皈依之门则为信心,若没有皈依,就无法称为内道佛教,若没有信心,则难以称为皈依。信心分为:净信、欲信、诚信和不退转信。在座每位信众反观自心,自己在受皈依时是以何种信心受的皈依?是净信、欲信还是诚信? 如同小孩畏惧狗,而想跟着大人躲到没有狗的地方。小孩畏惧狗就如我们畏惧六道之痛苦;小孩求助于大人,如同我们求助佛法僧三宝,引领我们脱离六趣之苦。因此,皈依的动机是畏惧六道的种种痛苦。 内道与外道以皈依区分。内道皈依的对境是佛、法、僧三宝,外道的皈依对境则非三宝。外道也有受戒,但如果没有真正皈依三宝,是无法得到清净戒律的。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就算持戒也无法得到究竟的佛果。所以,要得到清净戒律、证得究竟佛果,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皈依。 旁生道众生感受愚痴、役使、互相食啖之苦。在观修旁生道的痛苦时,并非是将其他的众生观想成旁生,而是要将法义纳入自相续后,观想自己现在就在旁生道之中受苦,这样就会生起厌离心和出离心。如果观想成是其他的众生在受苦,是无法生起厌离心和出离心的。 以前有位汉族人,没有修前行,也没有修直断窍诀,直接听闻顿超后,又反过来修直断窍诀。这样颠倒行持,如同一个人把头当做腿,把腿当做头,是很不合理的。希望大家都能如理如法、按次第修行。 详细宣讲前行是为了让大家能更懂得如何去如理如法修持前行,大家要如实奉行,与上师相应。若只是把前行念诵一遍,一天就可以完成。但这样又能有什么利益呢? 法并非用来指责别人,而应调伏自相续、纳入自相续。 作为一个修行者,应该恒时作观修。通过这样的观修,逐渐自然生起一种厌离之心。知道痛苦,并且希求从痛苦中脱离,这就是出离心。如是的厌离心和出离心就要通过细致的观修而生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