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对治傲慢心 |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对治傲慢心
虽然接受过很多灌顶和甚深的法,但因为没有如理修行,反而增长傲慢心。傲慢的铁球上无法停留一滴功德水。因为傲慢,自相续无法见到自己比须弥山大的过失,也暂时无法见到他人芝麻大的功德。对治傲慢心的方法是经常处于低劣之位,面对任何人,心存恭敬之心。经常这样信奉,可以对治傲慢心。 法与烦恼相混杂,称之为杂烦恼如毒器之过。比如做好的饭清香好吃,但中间参杂一滴毒,吃得时候好像很香甜,但吃下以后会因此毒而生病死亡。如同这个比喻般,虽然听的是正法,但听法当中夹杂烦恼造成未来的痛苦之因,以后如是遭受痛苦之果。 为什么自己会遗忘上师所宣之法?主要原因就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相续被贪嗔痴所缚而造成法无法和心相应。即使现在不明白比较高深的法,也要经常思惟法义,不要轻易放弃。 仅仅自认为是修行者,或被别人称呼为修行者,都不一定是真正的修行者。反观自心才知道自己是否为修行者。虽然外在的显现抛弃了故乡、身在寂静之处,但是内心当中有没有断除贪心和嗔心呢?如果没有的话,只能称为道貌之相的修行者,没有任何意义。 法与自心相融称之为铭记于心。时时反观内心,把佛法纳入心相续,经常这样做就不会忘记佛法。如果认为吃喝拉撒、睡觉玩乐最重要,则无法修成法。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接受过成熟灌顶?有多少人接受过解脱窍诀?见过多少位上师并听闻佛法?曾经听闻的法义数量很多,但都能记住吗?恐怕是无法记住的。这就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仅仅听闻诸多法义,对你们的相续有何意义呢? 听法以后,要把法义铭记于心、与自相续相融并去实修。否则如同出现漏洞的器皿,里边倒再多的水也无法装满器皿。此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虽然听法的时候认真听闻,但听了之后忘失正念,没有铭记于心,法没有融入自相续,因此相续中功德无法增长。 闻法时,耳应所缘上师的法音认真谛听。若身在道场、耳朵所缘外边其他人讲话的声音散乱于外,无法了解上师的法音,如同盖着盖子的容器之上无法承纳再多的水,所宣之法无法满足你的相续意乐。此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慈心指的是当众生远离痛苦的因和痛苦的果以后,愿他们具备安乐的因和安乐的果就称之为慈心。 悲心是什么?悲心所缘对境是三界六道痛苦众生。看到众生无法远离痛苦,自相续无法堪忍的觉受。这种觉受生起以后,希望所有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生起如是之心念就称之为悲心。 菩提心所思所观的对境是什么?菩提心的对境是遍虚空三界六道轮回苦海中的一切众生。如何认识菩提心?菩提心要具备悲心和慈心两个条件,此二者缺一不可。慈心和悲心双运、利他的行为称之为菩提心 暂时的世间安乐——身体健康、受用圆满来源于菩提心;究竟的佛果安乐也来源于菩提心。无法得到暂时乃至究竟安乐的原因是什么?都是我执自私自利造成。菩提心可以消除我执和自私自利之心,生起利他之心就能得到究竟和暂时的安乐。 “动机”一词藏文发音为“根隆”。“根”是很多、诸多的意思。此处指的是妄念很多,因贪嗔痴而生起百千万亿喜忧哀乐等种种妄念。“隆”指的是在众多妄念中取出一个善、不善或者无记之念。从善、不善和无记的诸多妄念中把菩提心之善念取出来就是善的动机。 闻法不重要,闻法意乐最重要。闻法的动机和行为有两种,动机安立在自己心相续之上,行为安立在自己身语之上。动机和行为都应如理如法无误无颠倒地取舍。 自己身语意与佛法相应,这就是在弘法利生。若身语意与佛法相违,令见者丧失对佛法的信心而不去追求究竟安乐,自己就在毁灭佛教根本、毁灭众生安乐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