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845经和846经所述为五种恐怖。

  《心经》中说“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是从心理层面来阐述恐怖的内容。“颠倒梦想”本身就是“恐怖”产生的根源之一,有颠倒,有梦想,恐怖由此而生;若无颠倒梦想并远离它们,自然是身心安宁自在,无有牵挂。当然,这里的“颠倒梦想”,我们还可以将之理解到现实的身、口层面,比如说舍戒破戒为颠倒,整天胡思乱想为颠倒,作奸犯科、贪脏枉法为颠倒等等。有了颠倒自然就是与“恐怖”结了缘,所以搞得我们整日心神不宁,食不甘味,魂不守舍。因此佛陀说:“若比丘于五恐怖怨对休息,三事决定,不生疑惑,如实知见贤圣正道,彼圣弟子能自记说: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已尽……究竟苦边。”此五种恐怖具体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五恶行,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里的“邪淫”,所指的对象应是居家的信士,而并非比丘。如果对此五事能做到“休息”的话,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的话,即能做到远离恐怖。而所谓的“三事决定”,乃是于佛、法、僧三者生起信念,无有疑惑。而经中所谓的“圣道如实知见”,其内容颇为宽泛,比如说四圣谛、十二因缘、八圣道,皆可归于圣道范畴。

  847经至850经叙述修习上生天道之法。847经:“有四种诸天天道,未净众生令净,已净者重令净。”此四种就是上面诸经中所说的四不坏净。而848经则是对四种不坏净进行详细的说明与阐述。第一诸天天道:“于如来事生随喜心;随喜已,心欢悦;心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三昧定;三昧定已,圣弟子作如是学:何等为诸天天道?复作是念:我闻无恚为上诸天天道。”以此类推,对于佛生欢喜心(而不是嗔恚心)、于法生起觉悟心、于僧生起恭敬供养心、于戒皆生起恒守赞叹心,此为四种不坏净。

  851至853经阐述“法镜”,即四不坏净乃是法之镜,如被其照见,即众生的一切皆能了然于胸,毫无私密而言。851经:“何等为法镜经?谓圣弟子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名法镜经。”852经是佛陀为四位佛弟子的死后记说。有一天大家入舍卫城乞食时,“闻难屠比丘命终、难陀比丘尼命终、善生优婆塞命终、善生优婆夷命终”,归来时请教佛陀:“彼四人命终,应生何处?”佛陀回答说比丘和比丘尼生前“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说明得到了生命的解脱;而两位居士则是“五下分结尽”,已得阿那含果位,“生于天上而般涅槃,不复还生此世”。这是佛陀对僧俗四位弟子的高度肯定与赞扬。而854经所述内容亦大体相近,“复有二百五十优婆塞命终,复有五百优婆塞玩于此那梨迦聚落命终……”说明去世的人挺多,大家都纷纷来请佛陀对这些亡者的归处进行一番记说,结果搞得佛陀很是被动,于是佛陀对大家说:“汝等随彼命终、彼命终而问者,徒劳耳!非是如来所乐答者。”人间每天都有人死亡,这本来很正常;佛陀如果对于每一个死亡者都要作出记说,佛陀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来让大家都如愿以偿?所谓“夫生者有死,何足为奇?”我们从一生下来那一天起,就开始迈向死亡的征程,这本来是再平常不过了,没什么可稀奇的。因此我们只要把眼前手头的事情做好,不要过分在意死后的事情。所谓“欲知后世善恶如何,且看眼前所作所为”。如果我们一生慈悲和善,不昧因果,又何必去担心百年身后之事?如果过于在意于死后生到何处,反倒有些头痛医脚之嫌。(4.12.)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F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C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D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C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H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