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二十六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二十六
【172】千念万念在临终那一念!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九面,我们看乙三的总结。 那么佛教讲到我们生命的现象界,主要是靠因缘的力量来创造,那么因缘当然主要分成两块: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我们的心力。比方说你今生的现象,为什么你今生经常会有一个很好的朋友跟你保持互动呢?当然你们过去生造的共业,所以你们会生长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区。但是只有业力是不够的,因为它是一个基本的资粮而己,因为跟你共业的人很多嘛,跟你生长在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很多嘛!所以生命要个别化呢,你心中的忆念就很重要了。因为你前生不断的忆念他,他也不断的忆念你,所以你们今生就在一起了。 所以你今生,所有凡是你熟悉的人事物,除了你的业力以外跟你的心灵的力量,就是忆念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从一种自利角度,生命的创造是两种力量创造的: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的结合;这从圣道门。但净土宗不一样,因为净土宗不考虑业力,因为业力这一块,佛陀都准备好了。净土宗重心力,因为它是临终只要正念力,因为净土宗的业力这一块,佛陀都帮你承担了。就好像它是一条船,我们的业力是一个石头,只要你操作得当,只要你顺从本愿,你的业力,佛陀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关键是你不能搅动它了。佛陀可以承受的是你沉淀的业力,就是你不能再造作了,要忏悔,断相续心,这个业力佛陀是可以承受的,这个大愿船是可以承受的。所以净土宗它重心力,临终的那一念,千念万念在临终那一念,当然你临终那一念,是平常的栽培。 我们临终的那一念,必须有三种忆念: 第一个你对娑婆世界要如实的忆念,你要告诉你自己,娑婆世界绝对不能再受生了,因为它充满了过失,后患无穷,你迟早得解决,而且你越早解决越好。所以你第一个忆念,一定要有厌离娑婆的决心,这第一个。 第二个你要能够欣求极乐,你要有一种往生的愿望。你想要投生的一种希望、一种动力,你不可以说: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那不可以!一定要去!要有一种愿力——坚定的愿力,这第二个; 第三个你要告诉你自己:你唯一的希望就是佛号!就当下这个阿弥陀佛的圣号,对阿弥陀佛的音声这个所代表的佛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好好的跟着佛号的节奏、跟随佛号的脚步,不要再跟随妄想了。 所以你能够做出三种忆念:忆念娑婆、忆念净土、忆念名号,你提起一句佛号,那叫做“即众生心,投大觉海”,顺从本愿,感应道交,这个就是为什么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净土宗重视忆念,这是很关键,因为你要感应道交只有这个方法。 【173】什么是相由心生呢? 好,那么我们把前面的修行的一个方法,包括空正见、菩提心跟往生的心,这三种修行做一个总结。分三,这个三呢:第一个相由心生;第二个相随心转;第三个善用其心。我们先看第一个:相由心生。这有两个偈颂我们把它念一遍: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那么我们把这个标题解释一下:“相”,相当然是属于业力了,人生要受用果报一定有相状,有自己的我相、有他人的人相,乃至于这一切因缘所生的众生相,各式各样的相状。那么这个相状是怎么变现呢?是“心”,这个心指的是谁呢?“第八识”,就是人生的相状是由第八识的业力变现出来的,这是第一个概念,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第一个概念:相由心生。我们举两个偈颂来做一个证明:第一个: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里面是说,我们无始劫以来,众生的第八识有很多很多的这个“界”,这个“界”呢,就是善恶有漏无漏的种子。这个种子为什么叫“界”呢?因为它变现果报的时候,会把众生做一个区隔:你的业只有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把业分享给儿子。所以你看一个家:一家四口人,住同样的房子、吃同样的饭菜,有些人活得很快乐,有些人活得很痛苦,因为各有各的业力呗,是吧?所以它有界限,你不要以为你们一家人,就大家都没有界限,不是啊,各人受各人的业力,因为共业中还有别业。所以这个“界”,就是说它基本上是有区隔的,那么这个界指的是种子。 那么这个一切法等依,这个一切法是什么呢?是果报的现行。果报它叫“一切法”,就是我们无量劫来的种子跟果报,都必须要依止第八识,种子是它来摄持,果报是它来变现,也因为第八识它的受熏持种、变现果报,所以由此有第八识,这个“此”指的是第八识了,因为有第八识的缘故,才构成了六道的轮回跟涅槃的成就。因为我们平常放逸的时候,造了有漏的善恶业,我们平常听经,在佛堂做功课的时候,栽培了菩提心、空正见,还有忆佛念佛的种子,这个出世的种子,所以我们的生命当中,有躁动不安的相状,也有寂静安稳的相状。这两个相状为什么能够出现呢?因为第八识它把你所有的修行的种子,都保存下来。所以所有有漏的果报,是由有漏的业种子变现的;无漏的功德,是我空、法空的无漏的种子变现出来的,这是第一个:从有漏无漏来谈相由心生。就是这种躁动不安的相、涅槃寂静的相,都是第八识变现的,这是从有漏无漏。 我们再从善恶的角度:“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它举出了六道里面四个来作代表:鬼道、畜生道、人道跟天道。那么每一道,当然这个就是五趣杂居地嘛,对不对?每一个人都生长在一个环境,但是因为他的第八识的业力不同,而各自循业发现。 怎么说呢?举一个例子:“等事心异故。”比方说水,水它是一个相状,是吧?但是这个相状,它只是针对人来安立,它是一个湿润的一个相状;但是如果你是鬼道众生,去接触水的时候呢,因为他的罪业重嘛,所以他的心跟水接触的时候,他看到的是火;那么畜生道的鱼,它跟水接触的时候,它看到的是它的房子,没有好也没有坏;那么天人那个善力强,他看到水,是他的琉璃地,是宫殿楼阁。那么我现在问一个问题,它到底是什么?你说它是水也对,你说它是火也对,你说它是房子也对,你说它是琉璃地也对,所以“许义非真实”,所以一切法没有真实的内涵。它如果是真实的,那应该每一个人去接触它,它如果有真实独立的体性,每一个人接触它应该都一样嘛!事实上它的本性是空性的,所以各人的业力去接触它,各人变现自己的相状出来。 举一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的诸大弟子,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目犍连尊者有一天在打坐的时候,他突然间动一个念头,他想念他过去的母亲,他没有出家时的母亲,想到我母亲到哪里去了?结果他用神通力,看到他母亲堕落到饿鬼道去了,是一种很贫穷的那种饿鬼。那么在饿鬼道的时候,当然那个脖子细细的,喉咙细细的、肚子大大的,受着这个饥饿口渴啊! 目犍连尊者慈悲心,赶紧从禅定出来,去托那个牛奶跟粥混合,把那个牛奶、粥混合以后,用神通力一刹那间,就到他母亲的前面,要给他母亲吃。他母亲吃这个牛奶粥的时候,一喝到肚子里面去的时候,完全变成火啊,烧她的喉咙。目犍连尊者看没办法了,就请教佛陀,佛陀说你要帮她忏悔,要帮她供养大众师修福报。 就是说对你来说它是一个牛奶粥,但是对于一个鬼道众生来说,它是一团猛火——相由心生。而这个相呢,是各有各的界线,这一块是不能够取代的。 也就是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当中,的确有一种力量来主导我们,这种力量来自于我们的过去。人生有一半是无奈的,是很难改变的,就是相由心生这一块,因缘变这一块,你必须要认命随缘。因为这个力量是来自于过去,不是来自于现在,是来自于过去。凡是来自于过去的东西,你就很难改变了。所以人生冥冥当中,真的有一股力量在主导你,这个你必须要清楚,这个是谁?你第八识。第八识它不听你招呼的,它哪一个力量成熟了,第八识是完全不讲人情的,它是非常公平的,哪一个种子力量成熟了,哪一个力量最大,它就把哪一个力量推出来,让你来受用。它完全不听你第六意识,说我希望怎么样……你希望怎么样,你是规划来生,今生不能规划。 所以我们在学唯识的第一个概念就是:第八识它决定我们今生所有的相状,这第一个概念,它当然是决定了我们涅槃寂静,还有善恶这种相状。 【174】什么是相随心转呢?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那,是不可改变的,是业力。第二个相状呢,就是这个心指的是第六意识的你的分别、你的思惟、你的忆念。我们来看我们的心灵的力量是怎么去主导这个相状的?我们看这个偈颂: 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 好,那么这个地方,提出了生命当中的两种因缘:第一个名。 “名”这个是第六意识的名言,就是你的思想分别,就是来自于心灵的力量,第六意识心灵的力量;这个“事”指的事,第八识的业力所变现的相状。那么心力跟业力,它是互为因缘。因为你心力会影响你的业力,业力也会牵动你的心力,你在一个不同的相状,你也很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这当中的心力跟业力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思惟:到底你是要用心力来主导业力?还是你要用业力来主导心力?这两种,值得我们去思考。 那么“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 就是在业力跟心力这两个当中,,“唯量”:你产生不同的分别,它就会变现出不同的假相。这个“量”指的是第六意识的心量:你是产生一个如理的思惟,跟不如理思惟,它会产生不同的相状。 人生有两种相状,有一种相状是不可改变;有一种相状,你可以改变。业力所变现的相状,就是客观的环境,不能改变,今生不能改变;但是主观的因缘,今天有人障碍你,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他是恶因缘,那他果然扮演恶因缘;你认为他是善知识 他是来激发你的,欸,他果然扮演善知识的角色,他对你是帮助的。 所以我们不能主导生命的相状,但是你有办法解读,就是你的名言分别很重要。就是说这个相状出现了,那么它对你代表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向,它对你代表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你是可以决定的。 你认为它是来伤害你的,那么它果然是来伤害你;你认为它是来帮助你的,它就是在帮助你。我们有解读人生的权力,因为你有主观的第六意识的力量。你可以主导这个相状,让它往道上会、往净土法门会。也就是说逆境本来是要伤害你的,但是你如果好好的去思考,它会变成菩提道的助缘,这叫做“顺逆皆方便”。你如果不会操作,顺境、逆境对你都是伤害,顺境让你放逸,逆境让你挫折。所以说有些东西不能改变,有些东西,你应该主导,你自己可以主导的。就是来自于第八识的业力不能改变,来自第六意识的分别,这一块你不要放弃,这是你的权力。 那么我们看总结。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面对于两种的因缘:第一个第八识的业力,跟第六意识的心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你要善用第六意识的心力。我们看善用其心,这地方有二:第一个我们先了解一心二门;第二个转凡成圣。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第六意识的心是关键!人生会让我们堕落,人生也可以让我们增上。诸位,当你学大乘佛法的时候,你最好保持双向思考——“不二法门”。凡夫把娑婆世界讲得太美好,想象太美好,错觉;二乘人对人生是全盘否定,悲观主义者,也不对。其实人生没有好、也没有坏。你说生命现象——人生,你得了一个人的果报,你说今生对你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很难讲!如果你好好利用,它可能是你一个往生的跳板;如果你不好好利用,你今生会造很大的罪业。 我们一念心那,永远是两种门,它随时打开:一个是通往地狱之门;一个是通往净土之门。 【175】什么是心随境转呢? 好,我们来看看,我们如果操作失当——心随境转,那就糟了,第六意识的心随第八识所变的境相而转,就是心有所住了。你用攀缘的心来面对外境,那么这样的攀缘,第一个攀缘到相状,你先取到相状,这个取相没有错,错在第二个——你安立错误的名言,然后产生虚妄的分别,最后产生坚固的执取,堕入了遍计执,那么这样子就变成流转门。今生对你来说是一个祸害,你今生对你的生命是一个祸害。 这个流转门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唯识所现;第二个唯识所变;第三个唯识所住。 “唯识所现”没有错,因为第八识把相状变出来这没有错,但是你在你的心中不断辗转的分别,它相状不断的变,它本来只是一个相状,七弄八弄,变成你自己认为它是伤害你的,你把它变成一个冤家,那么这个时候“唯识所变”、最后“唯识所住”,你对它产生执著,结果你就被它拖下去了。 诸位,不是相状把你拖下去,是你自己的妄想把你拖下去,你要永远知道这个观念。相状只能够给我们快乐,只能给我们痛苦,它只给你两件事情而已。人生的果报它只给你两个东西:一个快乐,一个痛苦,其它都是你妄想自己捏造出来的。你为什么会堕落?你为什么会增上?这跟相状没有关系。其实人生的果报只给你两个东西,后面的东西都是你自己加上去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今天我们不放弃第六意识的主导性,我们境随心转。我们用第六意识的如理思惟,去带动相状,这种正智跟真如,落入圆成实性,就如理思惟,最后会归到二空真如的法性,变成圆成实性,变成一种涅槃的功德,那么今生对你来说是“还灭门”。这个地方的如理思惟我们前面讲过,包括空性的智慧:离一切相;也包括假观的智慧:借相修心,修菩提心、往生的心。反正人生就两块:一个外境;一个内心。 我们看最近,台湾也好、美国也好,发生很多……发生了一些年轻人,拿着刀、拿着枪在外面随机杀人,这个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这个烦恼是很粗重的,因为他跟他完全无冤无仇啊!那么这个事情,当然事出必有因。我看到一个台湾媒体,它讲到一个大学教授,他对这些事情提出他的观察跟看法。 这个大学教授,他从事教育已经好几十年了,他认为这个事件的发生,他认为九零年代,他把我们这个时代,九零年代之前跟九零年代之后,以九零年代划个界限。他说九零年代的年轻人,他讲很多了,我自己把它会归成两块,面临着两大问题:第一个来自外境的刺激太大。所以年轻人因为资讯太丰富,资讯一刺激到第六意识的时候,因为你这个外在刺激太多的时候,他很容易产生对立的思考,产生比较,他要么贪爱、要么瞋恚,尤其是很容易产生瞋恚。 因为这个教授提到说,他说这个现在的媒体要负一半的责任,它本来发生一个小事情,媒体是干什么的呢?唯恐天下不乱!因为它要创造收视率,是吧?它最好是把一个不好的东西,它好像要讲连续剧一样分成十块来分析,是吧?所以它把这个不好的事情炒热了。那么他一个成长的过程,他本来就是一个小小的幼苗,他接触了太多的东西,他对世界极度的失望,他还没有出社会,他的心灵就受到太多的负面讯息的刺激,这是第一个来自于外境的刺激太大。本来这个小孩子心识没有成熟之前,他没有判断力应该善加保护,但是现在媒体太过开放了,所以他太早受到外境的刺激了,而且这个刺激已经超过他的负荷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传统教学的衰微。九零年代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像老一代的尊崇传统的教育了。像台湾儒家思想——要守本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美国的文化,它还有基督教文化,它还有很多的……每一个礼拜去做礼拜了,有基督教的这种《圣经》的教导。那么九零年代,他根本就完全不相信这种文化跟宗教。诸位,你把世间上的文化宗教拿掉以外,那你就是知识的传授,知识的传授进入到你内心,它没有调伏力跟引导力,它完全没有这种对外境的抗压力。就是说他出现一件事情,他没有办法用道理来说服自己,他没有道法,他只有知识啊。大学的教育,它不可能传授一种圣贤之道。那么他心中,没有一种道法来调伏他的时候,又遇到很大的外境的刺激,他就失控了,就是我们说的——心随境转。 外境的力量增长了,内心的抗压力、抗压性薄弱了,这个是年轻人最大的问题。这个末法时代也是这样的——魔强法弱。就是本来我们以前小时候,接触的外境很单纯,你看我们这一个村庄、一个村庄,隔壁村庄发生什么事?我们也不知道,是吧?你说这个是幸福不幸福?这是幸福啊!因为你外境没有过度的刺激你。 所以末法时代就是怎么样呢?它有个问题:这个业力互相刺激。本来这件事情是发生在美国,美国的共业,变成跑到台湾去了;台湾发生的事情跑到美国去了,所以这个第八识互相的搅动,共业啊!你的共业刺激我的共业,我的刺激你的共业。诸位,第八识最怕的就是搅动它,我们学了唯识学我们知道:第八识是有漏业力的摄持者,你要赶快让第八识,赶快让它沉淀下来。第八识一搅动就不吉祥了,你第六意识你就控制不了它了,现在不是第六识这样,我的第八识刺激你的第八识,你的第八识也刺激我第八识,彼此互相刺激。我自己已经有我自己的第八识了,然后又来自其他人的刺激,所以这个地方就是魔强法弱,就是外境的力量太强大了,而年轻人的心灵的抗拒力薄弱了,就是一消一长,所以合理的推论,以后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176】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那怎么办呢?我们现在说过我们改变不了外境,改变外境这个是不切实际,因为这是共业,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大家都想这样子,你不可能扭转这个趋势,你不可能力挽狂澜。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往下面那一页看,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抗压力——正智:无分别智。 那么我们接触外境的第一件事情:先离相,记住先求离相,就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离相的意思不是说叫你把相状拿掉,而是你先不要马上去执著那个相状,你要先观想这个相状是本来没有的,它只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而已。所以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这个如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坏假相,你只要离相就好。那么这个无分别智当然是第一关,我们要先从无分别智,然后再入如理思惟。 我们看无分别智怎么修? “非离彼能诠,智于所诠转。” 第六意识的观照,它不能够离开“彼能诠”的文字,而这个无分别智,它能够单独的在所诠的真理上活动。也就是说你必须透过学习,能诠的文字,它才有办法引导你到所诠的真理上去。比方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里面有道吧?我们第六意识,必须要靠语言文字的引导,才能够跟道法相应,才能够产生抗压力、引导力、调伏力。我们的生命经验,不可能会给你道法的,不可能!所以必须透过学习,透过学习当中,从能诠的这个文字当中,去所诠的义理上去体会。 好,我们把这个一心二门,作一个总结。就是说我们现在生长的环境,比较复杂了,当然这个复杂的环境,对有些人是伤害的,有些人反而是增上的,这个境本身都没有对错。就是说你现在要做的,不是说你把外境,把电视关掉,当然该关掉也关掉了,但是你不可能拒绝所有的外境,你必须加强你的思考能力,把所有来自负面的力量,把它引导成你的菩提的道路。 也就是说:你怎么引导它是很重要,你千万不要跟外境站在对立面。大乘佛法永远是转识成智,你跟外境站在对立面,你迟早变成阿罗汉、二乘的圣者,因为你极度的厌离;要么就是凡夫,极度的攀缘,不中道了。我们今生从小到大,未来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顺境、逆境,关键是你怎么引导它,能够让你把这个力量,引导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就是你第六意识的力量。用第六意识的智慧引导第八识的业力,这个唯识学所说的道理,就在这里而已。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培养我们的智慧,就是重点了,而不是去改变外境。 【177】什么是凡夫的十大地法? 好了,我们来看看转凡成圣,做一个总结。在唯识学上说:有些念头是没有根的,有些念头是很坚固的,是有根的,叫“大地”。那么一个坚定的念头,它必定经过十个过程,才能够构成一种强大而有主导的念头,叫做“十大地法”。我们来看看凡夫的十大地法,跟圣人的十大地法,一个菩萨修行者的十大地法。我们先看凡夫的十大地法,先看五遍行,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触:令心,心所触境为性;作意:警觉应起心种为性;受: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想:于境取像为性;思:令心造作为性。 那么首先我们今天在培养智慧的过程当中,从凡夫的角度,凡夫的智慧的培养,是先触。我们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触境的时候那个“触”开始,当然触会产生感受:可能快乐的感受,也可能痛苦的感受。 那么这个“触”的接触以后,产生作意,这个“作意”很关键了,一种警觉的功能。什么叫“警觉”呢?就是唤醒睡眠的种子让它生起活动。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善良的一面,我们的第六意识也有很多邪恶的一面,那么这两个种子都在睡觉,叫种子,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作意! 当你起的是一种正确的作意,叫“如理作意”的时候,它就唤醒这个清净的第六意识的种子起来活动,作一种如理的思考;如果它今天起的是一种不如理作意,那么它就唤醒邪恶的种子起来作思考。当然这个作意,我们凡夫是受外境影响,你接触染污的环境,它自然产生错觉:错误的觉悟——错觉,唤醒错误的思想;你接触的是佛堂、三宝,那么你自然产生自觉:好的觉悟、好的如理作意。 所以这个“作意”,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一个人念头起来的时候,善恶,第一个如理作意跟不如理作意,这第一个概念;那么作意一起来的时候产生“受”,各式各样的领纳,产生想象。如果这个作意是好的,它就产生正确的想象;这个作意是错误的,它就产生偏激错误的想象;最后产生“思”,这个思就开始下定决心,付诸行动了。在想的时候他还犹豫不决,但是当想变成思的时候,产生造作了,推动身口二业去造作了。所以我们整个凡夫的整个作意,是受触的影响。那么又因为这五遍行,最后会产生五种结果,就是五别境。 这五别境我们在念之前,我们更正一下:第一行的“于所乐境,希望为性”,第二个是“欲,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请大家把第二行那个“欲”,把它拉到第一行的开头的地方。它是“欲”,然后下面一条线“于所乐境,希望为性。”要把欲这个字拉到第一行,把“胜解”,把它拉到头上去,第二行那个胜解,它是第二行的头。好,我们把它念一遍: 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慧:于所观境,拣择为性。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欲”。我们前面的触、作意、受、想、思,经过我们接触各式各样的环境,产生不同的作意,最后产生不同的思想。那么一次一次的这样子活动以后,我们生命会产生一些希望。当然这个希望可能是颠倒的,比方说我们希望来生在娑婆世界得快乐的果报,也可能这个希望是正确的希望,比方说我们愿意求生净土去,这个是合理的希望。对于所好乐的境一种希望,这第一个结果。 第二个结果就是“胜解。”我们对于一些决定的境产生印持,就是不再犹豫不决了。那当然这个胜解也分两块:也可能对正知见的胜解,也可能会对错误的知见的胜解,这个也受到前面的作意跟思想的影响。 第三个“念”。我们对于一些曾经接触过的境界,念念不忘。当然这个境界,也可能是染污的境,也可能是清净境。 或者第四个“定”。开始产生专注、不散乱。最后产生“慧”,产生抉择,但是在这唯识学里面它这个慧,也是通善恶的。 那么这样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凡夫的作意是被动的,它是着相而作意,它受着触的带动。所以我们假设没有经过佛法训练的人,你的思考能力、你心中的希望、你忆念的东西,跟你的成长过程是有关系的,你的成长过程是缺乏什么东西的,可能你成长过程你缺乏房子住,你来生会把所有的福报,往房子的方向跑,因为你这个有缺乏,你就特别的希望、你就会特别的好乐、你就特别的忆念,所以你来生的因缘就往那个方向跑。所以我们凡夫的作意,完全受环境的影响,这个是指的没有经过佛法训练的,你的思考能力、你的希望、你的忆念是受外境带动的。 【178】什么是菩萨的十大地法? 那么一个觉悟的菩萨是相反的,我们看第二个:菩萨的十大地法。这个里面都完全一样,只有改变一个而已,把“触”跟“作意”调动。菩萨的作意是离相作意,他是直接接触佛法的教义,他脱离了生命的经验,他直接从佛法当中得到警觉:哦,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是有过失的,虽然快乐,但是有过失;极乐世界的快乐是没有过失的,你可以尽情享受的。那么这种作意,我们不是从日常的外境给我们的,是直接从圣言量。所以菩萨的作意,带动我们的触,我们这样的作意,就引导我们去接触清净的环境,产生美好的感受、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希望、正确的胜解、正确的忆念,乃至于正确的定慧。 那么现在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般人有两个作意,修行人有两个作意:第一个你从小到大,环境给你的作意。这个作意不能说全部都不好了,大部分都不好了,这种作意在佛法里面,全部是妄想、是错觉,当然你也不能洗掉了。所以我们这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呢?是培养第二念的正念! 就是当你堕落到一种你过去或小时候,你环境给你的一些负面思考的时候,你怎么产生反转?尤其是临命终的时候,你不幸你第一念的作意错了,就是你临命终的时候,你突然想到你一个亲人,然后产生严重的情执,当然这个是触带动的,因为你接触到亲人,你有一点不舍了,这个时候你怎么样提起第二念的正念?就是要培养离相作意。这个作意它跟相状没有关系,这个就是你要栽培的,在佛堂里面如理思惟。 我再讲一次,修行是靠第六意识的正念,但是第六意识在培养正念之前,我们第六意识已经累积了很多非正念,就是不如理作意了。就是从小到大,你的环境给你一些错误的思考,或者来自于一些不好的媒体的渲染等等,反正我们现在有很多错误的作意了,但是没关系,你再培养第二个作意,叫“如理作意”做你的备用。所以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临终正念,叫做第二念的正念,一种反转式的正念。你要训练你自己:当你堕落到第一个不如理作意的时候,你如何反转。 修行不是哪一个人一开始就走上正途的,先错误再正确的多了去了。你看佛陀的弟子里面,那些出家的弟子,很多都是干杀盗YIN妄的:莲花色比丘尼以前她是邪YIN,是一个YIN女,卖YIN的女众,结果她出家以后,是第一个成就阿罗汉的比丘尼,莲花色比丘尼。我们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央掘摩罗,诸位知道吧?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他是杀人魔王,后来杀到整个城,杀到室罗伐城杀到没人了,他要回去杀他母亲,凑足一千人。他受到错误的引导、错误的作意,他认为杀人可以生天啊。后来佛陀出世,告诉他两个字:放下!产生反转、产生如理作意,后来跟佛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不要怕第一念错误,佛陀的圣人的弟子当中,第一念错误多的去了。现在就是说我们第六意识,事实上已经很多不如理作意,你不可能把它拿掉。你要培养一个新的作意:就是你平常怎么样从佛法里面,去修一个正念的力量,你怎么思考这个事情,你要用这个作意来破坏第一个作意,去转它——“转识成智”!整个唯识学都在讲这个道理,用第六意识来引导第八识。第六意识里面,又分成如理作意跟不如理作意,怎么样培养如理作意。 你永远要相信一个道理:是光明来破除黑暗,从来没有说黑暗来破除光明的;也就是说当你如理作意生起的时候,它不如理作意自然会消失掉,其实你根本就不用破它。光明出现,黑暗自然消失掉,这个就是临终正念,叫做“反转式的正念”。你怎么从你本来第一念堕入了颠倒妄想,如何产生反转?那么以蕅益大师的说法,这个如理作意我们一般来说,是比较生疏的,我们忆念娑婆、忆念净土,乃至于忆念名号功德,或忆念空性等等,这个都比较生疏。所以你一开始怎么样呢?勉强力行!要强迫自己,先踏出第一步,然后慢慢才习久成性,你操作就比较习惯了。 所以你要先静中修,你不可能一开始就起烦恼的时候,就要提空性,不可能!你要在你没有烦恼活动的时候,心中很平和的时候,把空调打开、把手机关掉,在这个时候去如理思惟。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慢慢的体会出一个道理出来,慢慢慢慢这个如理作意强了,这个时候在烦恼当中,再把你心中的作意提起来,来反转你的烦恼,它是这样子的。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那么整个唯识的修行方法,到此我们告一段落了——就是如理作意。好,有没有问题?好,请说。 【179】我们如何成功的把这个佛号引导到净土去? 学员:师父慈悲,师父在这堂课不断提到就是说:一开始念佛的时候,先重质不重量;那后来的目标又是,后期的目标就是说佛号多多益善,那在中间有一段过渡的时期,我们怎么判别说:是时候该从质转成量的时候了?谢谢师父。 师父:好,请坐。我们创造一个佛号其实不难,但是引导一个佛号就相对困难了。就是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就是说:我们如何成功的把这个佛号,引导到净土去,这是种观照力了。 所以我们刚开始在念佛的时候,可能要花一段时间,暂时把佛号放下,如理思惟娑婆世界的过失,极乐世界的功德,让我们产生一种愿望。也就是说,我们这颗树,我们正常情况,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我们这颗树是往娑婆世界倾倒的,我们是贪恋娑婆的,我们对娑婆世界有所爱取的,所以我们才来投胎嘛。我们现在想办法把我们这颗树,把它慢慢慢慢的往净土的方向倾倒,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建设好了,你所有的佛号,就会跟着你的心态走,就是“是心作净土,是心是净土”,你心态不调整,佛号就没办法调整,因为佛号是跟着心走的。如果你的心都在忆念娑婆世界,你这个佛号只有一个情况:就在娑婆世界得果报了。佛号是万德洪名,没有错!但是它没有方向性,如果它跑到娑婆世界,那就变成糖果了,一时的快乐;如果佛号跑到了净土去,那不得了了,那叫功德庄严,那叫做永恒的解脱。 所以佛号的价值,看它往哪里跑?你今生所念的佛号,到底是一个摩尼宝珠的佛号,还是一个糖果的佛号,是你决定的,佛号本身没有,它本身没有办法决定它好坏,所以你的心态变得很重要了。 我们刚刚讲的如理作意,你怎么样跟自己沟通,让你的心的作意是随顺于净土功德的,你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力量出来。虽然我们的过去是贪恋娑婆,这一块已经不能改变了,但是它不是问题,因为它是个黑暗相,它是一时的颠倒妄想。你今天得到的智慧,来自于佛陀的教授,是一种真实的功德,是合乎真实相的,它不是妄想捏造出来的。所以你只要创造一个新的作意,去改变你错误的作意,这个佛号就有正确的引导了,所以引导佛号比创造佛号更重要。你所有的佛号都往娑婆世界跑,你比不上一个通往净土的佛号,因为它是摩尼宝珠。你一山的石头比不上一颗钻石,因为石头还是石头。在娑婆世界得果报是毫无意义的,很容易让你堕落,对你没有好处。所以我们现在关键是怎么引导佛号的问题呀。欸,请说。 【180】转他成自是什么含义呢? 学员:师父慈悲,请问所谓的“转他成自”,它指的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还是说真的是把弥陀功德拿过来,变成我们的功德?谢谢。 师父:好,请坐。你觉得按照正常情况,你来生有资格享受七宝池、八功德水吗?我们以我们的资粮,就是我们现在把佛力拿开,就是说你认为你来生有本事享受七宝池、八功德水吗?你的福报力,有没有办法?你有办法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吗?有没有办法? 没办法!对不对?你不管怎么修都没办法,对不对?那这个东西哪里来的?你有没有想过哪里来的?一定事出必有因嘛,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到底是谁给你的?它明显不是我们的心力变现出来的,我们阿赖耶识没有这个东西,是吧?那是哪里来的?当然是弥陀本愿的摄受!是佛陀给我们的。我们只是把他的功德用来受用,当然我们要做好准备,它是有条件,所以往生净土是有条件的,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你要能够“顺从”。 所以净土宗,我们也不否定佛力不可思议,因为没有弥陀本愿的摄受,我们不可能受用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不可能的!那都不是凡夫的境界啊。极乐世界我们刚刚谈的远离恶道,你有本事远离恶道吗?你有办法控制你的来生吗?不可能嘛!你死了以后去哪里?你说了算吗?你说了不算嘛!那为什么我们能够永远保持远离恶道呢?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的三恶道的种子不得果报呢?当然是弥陀本愿摄受。 所以我们要相信,除了我们的心灵的力量以外,另外有一种力量在加持我们,是吧?那就是佛陀了——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只是把他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叫转他成自,这句话是蕅益大师说的。当然你方法很重要,如果你操作的失当,你把这个佛号,来生在娑婆世界得果报了,那你就不是转他成自了,你是可惜了!你买一台机器,这一台机器,本来是可以创造很大的作用,结果你操作失当,这个机器的功能变得缩小了,那是你操作失当。 这句佛号它本来可以发挥到,它本来是可以给你七宝池、给你八功德水、给你寿命无量的,但是你操作失当,这个佛号变成人天福报了。不是佛号没有准备好,是你没准备好,它有无量的功能——万德洪名啊,但是你操作失当。 那么这个问题我们不讨论了,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次有一堂课,会讨论净土的这一块,我们一定要把它弄清楚。 修行一定是以正知见,你要把你的道路弄得清清楚楚、明明明白,你过去是怎么回事?你未来要怎么样?所以你现在必须做一些什么准备? 我们下次的讨论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从净土的角度,来谈信愿持名,忆佛念佛;第二个从净土跟菩提心的结合,从圣道门的结合,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这两块我们下一次来好好的讨论一下,来把这个唯识学的修行,做一个总结。好,我们今天讲到这。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