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十八) |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十八)
五、饭食沙门 即以饭食供养僧众。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欲界的众生以饮食做为生存的根本,有了饮食就能延续生命;得到饮食的滋养,就能使得气色光泽,增长气力,能做各种的事;还能让身心调畅安乐;依靠饮食有了精力之后,人就能发挥智慧辩才等等。 《六波罗蜜多经》[1]里讲:“用饮食做供养,其实是布施了五件事: 一、给予别人生命。因为人如果没有食物,就很难延续生命。 二、给予别人色泽。因为得到饮食的滋养后,人的面色就会和悦光泽。如果三天没吃饭,整个人面黄肌瘦的,看起来就很没精神。 三、给予别人力量。吃的好精力就会充沛,就会很有力气。像那些干活的工人,给他吃好了,他就肯干,如果吃得不好,就很有意见。 四、给予别人康乐。由于受用饮食的缘故,身心都很安乐。 五、给予别人辩才。饥饿的时候,身心怯弱,没有力气,说话也是吐字不清,不能施展辩才。要知道,我们的心要靠气来运转,如果气力不够,就没办法说话。想一想,一个人已经饿得不行了,那时候饥虚羸弱,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就连说三句话都有困难,哪里还能滔滔不绝地演讲呢?而饮食很充足的时候,人的身心就会勇悍锐利,能显现很大的辩才,智慧无碍。 了解了这段经文就知道,向沙门供养饭食,会得很大的利益、果报。有些人认为,布施饭菜很平常,供养一些其他的事物比较好。但事实上恰恰相反,粮食是最主要的。《贤愚经》[2]说:“即使把充满四天下的珍宝都拿来做供养,它的利益不如请一个清净的沙门,到家里来做供养,后者得的利益超过前者很多倍。” 六、悬缯然灯,散华烧香 “悬缯”就是指把绢帛做成的彩幡悬挂在佛殿当中。 《百缘经》[3]里讲了这样一个公案:过去九十一劫的时候,毘婆尸佛出世。佛涅槃后,有国王以佛的舍利建塔供养。当时有一个人,做了一个长幡,挂在毘婆尸佛的塔上。以这个功德,在此后的九十一劫当中,不堕三恶趣,常常生在人间天上。并且常有大幡,覆盖在他的头顶上方,享受天人般的快乐。后来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并证得了阿罗汉果。 “燃灯”,就是在佛的像、塔等前供养灯烛等。 《施灯功德经》[4]上说:“佛告诉舍利弗:如果有人在佛的塔庙,以及佛的各种形像前,为了设立供养,点了很多灯,供养灯的光明。乃至以少许的灯蜡,或者酥油灯,点燃用来供奉,这种微小的光明只能照到一条路、一个台阶的范围。舍利弗!像这样的福德,不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了解的,只有诸佛如来才能彻知。” 这里讲到,即使在佛像、佛塔等前,供奉一盏油灯,而且它的灯光也不是很亮,以这个善行所出生的福德的量,就连声闻、缘觉也没办法测到边际。只有佛才能了解,所以,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功德。 这其中的微妙,很多我们都不太清楚。但要知道,佛彻证了法界,显发了一切功德。以佛这种所缘不可思议的缘故,只要你的心跟它结上缘,无论是散一朵花,燃一盏灯,还是磕一个头,都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也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废弃善行。 “散花”,按照印度的习俗,人们会把好的东西往空中抛洒,来供养诸佛,所以是“散花”。但根据汉地的传统,人们会取来鲜花插在花瓶里做供养,这些都是一样的。 《陀罗尼集经》说:“如果四众弟子用各种各样的花,散在阿弥陀佛前做供养,并且发愿、诵咒的话,能得到十种功德。[5]” 具体是哪十种功德呢? “一者、自发善心”:通过向佛散花,自己就能发起善心。 这事要自己去做,才容易生善心。虽然坐在这儿观想也可以,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实际去做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庄严自己的生活,千万不要学成一个执理废事的人,除了一个空空的理之外,什么也不会,这样不行。 “二者、令他发善心”:我们这样散花供佛,也能感化别人。其他人看到你这么恭敬,也能发起善心,也会愿意随学等等。 “三者、诸天欢喜”:我们散花供佛,诸天也会欢喜。虚空当中有很多的善神、诸天,他们看到行者这样虔诚地供养佛,就会非常欢喜,就会来保护你。如果你尽造恶业,那么天神也不喜欢。 就像《竹窗随笔》里讲的,宋朝的时候,有两个和尚在聊天,刚开始谈论佛法,天神都在旁边恭敬地谛听。后来就聊起家常来,结果天神就离开了。之后谈论利养方面的事情,结果鬼都厌恶,来扫走他们的足迹。可见,要想让诸天欢喜,就应当多做善事。 “四者、自身端正,六根具足无有损坏”:花是很美好的,我们以美好的花来供佛,自己的心就是美好的。这样种下的因就很美好,将来就会感得相好庄严,六根具足,不会有残缺。 “五者、死生宝池”:死后会生在净土的七宝莲池当中。 “六者、生生世世生于中国,及贵姓中生,值佛闻法,不生边地及下姓中”:生生世世生在有佛法的中土,并且身为贵族种姓。 花也代表富贵,现在能在无与伦比的诸佛前敬献供养,以这种恭敬的业,就会种下生生世世得富贵的因,将来自己就能得到尊贵,不会生为下贱种性。而且,由于供佛的因缘,已经跟佛结上缘了,这样你生生世世都能见佛,会在佛的坐下听佛说法。不会生在边地,以及下贱的种族当中。 不然的话,你整天不礼佛,不供佛,佛在你心中就会越来越小,最后就没有了,这样就不行。相反,如果你天天在佛前供养、承侍、礼拜。以这个因缘,以后你无论生在哪里,都会遇到佛,遇到佛法,不会生在不信仰佛教的地方。我们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邪见者就会生在不信佛的国土里。那里的人都是同一种气氛,会排斥佛法,这就是以恶业感召的果报。 尤其修净土法门的人,一定要常常供养阿弥陀佛。我们要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那时佛以大悲摄受我们。如果现在你连供两杯水都不愿意,让你磕两个头都觉得很困难,就很难跟佛相应。 “七者、成转轮王王四天下”:以供佛的因缘,将来会成为转轮王,能够统领四天下。为什么能成为人中之王呢?就是因为对于无上尊贵的佛做供养的缘故。像玉琳国师的前世,一直礼拜供养药师佛,后来相好端严,并且成为国师,受到全国人民的敬重。 “八者、生生世世常得男身”:也就是得大丈夫身。在修证佛道上有一个大丈夫的力量,修善法等非常方便,智慧、心量、愿力等各方面都比较强。 “九者、得生弥陀佛国七宝华上,结加趺坐成阿毘跋致”:能够生到阿弥陀佛的佛国里,在七宝莲花上结跏趺坐,得到不退转的果位。 “十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于七宝师子座上,放大光明,与阿弥陀佛等无有异也”:即成就无上菩提。坐在七宝狮子座上,放大光明,和阿弥陀佛没有差别。通过供佛,将来就会得成佛的果,所以现在的因行很重要。 “烧香”,在佛菩萨像前焚烧各种妙香。这也会感得殊胜的福德。《往生要集》说:“随力办于华香供具。”我们应当随自己的能力置办花、香等的供养具。 有些人说:“我没必要做这些。”那你可能连小学生也不如。小学生在教师节的时候,还会想着给老师献一束花,或者是买点礼品包好送给老师。其实,这是一个起码的事,至少表达你对佛的一份心意。 所以,我们每天都好好地供花、供香,或者其他能想到的好的供养具,都要恭恭敬敬地在佛前献上。或者你吃饭的时候,也要向佛献上饮食做供养;听到好的音乐也要向佛供养;穿新衣服之前也要向佛供养等等。 《大日经疏》[6]说:“烧香是遍至法界义。如天树王开敷时,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烧香”,是能遍至法界的意思。就像天上的大树王,每当它开花的时候,风一吹,香气就顺着风向,自然流布在广大的天界当中。 “菩提香亦尔,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焚,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薰一切,故曰烧香。”菩提香也是如此。随着你心中的每一份功德,被智慧火一烧,解脱风一吹,随着自己的悲心、愿力,功德的妙香就会自在地运转,在在处处普熏一切。你在哪里都成为香光庄严,这就叫做“烧香”。也就是说,要把你心中的德香烧出来,让它普熏国土,人人一见到你,都感觉到功德的芳香,都很愿意接受这个气氛。就是因为你的心中充满了功德,也因此,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处处都是妙香。 七、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所做一切的功德,都要用以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成为往生的正因。 慈照宗主[7]说:“持戒如果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净土,只能得到人天福报,福报尽了还要受轮回。”又说:“发愿以持戒的功德力,回向生到极乐世界,这样行持的话,一千个人里也不会漏一个。”意思就是,只要在日常之中,好好地守持清净戒律,身口意不造恶,然后至心地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既有戒的基础,又有信愿的引导,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总之,“回向愿生”,就是把以上所说的,奉持斋戒,乃至散花、烧香等日常所行的一切功德,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回向,就能成为往生的正因,如果不回向,就不是往生的因。这就显示了回向发愿是不可或缺的净土正因。 《观经》里讲到,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是九品往生的必备条件。无论修什么,都必须具足这三个心才能往生,缺一个心都不能往生。其中“回向发愿心”就是指,平时所修的任何功德,都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必须要有这个内涵,没有回向发愿的心,就不能往生,因为你还没生起信愿,或者说根本不愿意去。 以上讲了中辈往生的七个条件。这样行持所得的果如何呢? 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这样的人在临终之时,阿弥陀佛的化身,具足相好光明,就像真佛那样,和净土诸圣贤众,现在他的面前。行人立即随化佛往生到极乐国土,当时就住于不退转地。他所得到的功德智慧,比上辈往生者稍差一些。 意思就是,从阿弥陀佛的色身里再化出一个佛来,它的光明相好,就像真佛那样。中辈往生者,临终时就会见到这样的化佛,并且跟随化佛往生。 经文说化佛“具如真佛”,《圆中钞》说:“真佛者,弥陀之应身也……化身则从应身,又变化其身,而来接引。”“真佛”,指弥陀的应身,按照天台教法来讲,包括他受用报身,以及通常说的化身。也就是指,应众生的机,在众生前显现的色身。另外,《观经》讲上品往生的时候说,上品三种人临终时,都见到阿弥陀佛和化佛来迎接他。所以,“真佛”就是指上辈往生者见到的佛。 “化佛”,就是从应身当中,又变化出各种身来接引往生者。就像我们常念的:“光中化佛无数亿”。也就是,跟真佛光明相好相类似的化佛。 -------------------------------------------------------------------------------- [1]《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复次,慈氏!以食施者当施五事。云何为五。一者施命,若人无食难以济命。二者施色,因得食故颜色和悦。三者施力,以是食故增益气力。四者施乐,以此食故身心安乐。五者施辩,若饥饿者身心怯弱,言说謇讷不能辩了,饮食充足身心勇锐,得大辩才智慧无碍。” [2]《贤愚经》:“正令得满四天下宝,其利犹复不如请一清净沙门,诣舍供养,得利殊倍。” [3]《撰集百缘经》:“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毘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尔时有王,名盘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一人,施设大会,供养讫竟,作一长幡,悬着塔上,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有幡盖,覆荫其上,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4]《佛说施灯功德经》:“……或于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以少灯炷,或酥油涂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道之一阶。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了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 [5]《佛说陀罗尼集经》:“若四部众,以众华散阿弥陀佛,发愿诵咒者,得十种功德。” [6]《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入漫荼罗具缘品》 [7]《慈照宗主示念佛人發願偈》:“持戒无信愿,不得生净土,唯得人天福,福尽受轮回……发愿持戒力,回向生乐国。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