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小乘、大乘、金剛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小乘

  修行的起點是小乘道,小乘法著眼於充滿我們生活經驗中的挫折感,這種挫折源於執著一個獨立、永恒的自我之虛妄觀念,這個認識導源於佛陀宣說的「四聖諦」:(1)苦(2)集(苦之因—我執)(3)滅(解脫)(4)道(解脫之因),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正道。這個教法將我們的病因診斷出來,並給予康復的處方,經由在禪修中及日常生活裡修學小乘簡易、精確而莊嚴的教法,行者會了解一切因緣條件性的真實皆是無常、苦、無我的。由這樣的理解生起了自然真實的出離心,這就是小乘道的關鍵所在。

在噶居傳承中有一系列的教誨,名為「將心向道的四種思惟」(the fourthoughts that turn the mind to dharma),是一種幫助理解「四聖諦」的有效力法:(1)人身難得(Precious human life)(2)生死無常(death and impermanence)(3)因果不壞(action and result)(4)輪迴過患(defects of samsara)。此教誨源於阿底峽傳承,後經甘波巴大師及歷代噶居派大德們的詳細說明。

  第一項是思維人生自由和能力的難得,在各種生命中,人類不受陷阱、羅網之苦,而且非常稀少;尤其人生可以接觸到佛法而得解脫,人身是靈修的基礎。

  第二項是觀察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正如佛陀所說「聚會終將散離」。「自我」因誤認本身是永恒的,加之親屬和財產等的助力而產生了錯誤的安全感。由對無常的認識,可以斷除內心中的怠惰和自滿,對修行的開展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項是思維因果不壞,過去的身、口、意三業造成今天的狀況。未來的情況如何,又決定於我們現在的行為。通常行為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善、惡和無記,它們分別會感得好的、壞的和中性的果報。這項思維能令行者對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境遇負起全責,而不怨天尤人,啟發出廣大心量,適於心靈的成長。

  第四項是思維輪迴的過失,一切眾生皆困於相對性存在的痛苦中,輪迴是迷惑顛倒且充滿敵意的,對自我來說那兒沒有究竟的滿足和安全。所以了解這個道理之後,便會真正發心捨棄輪迴,並追求以佛、法、僧三寶為標誌的解脫之道。

           大乘

  由修小乘法減弱了對自我的執著,一種自然的開闊心量便產生了,這是大乘道的起點。大乘的重點在菩提心(bodhicitta),是般若智慧(Prajna)和慈悲心的結合,生起於充滿一切處的佛性中。般若智慧是對自我和一切現象「空性」的直接透視。慈悲則是對一切眾生需要的回應。

  在我們的傳承裡有很多關於相對和絕對菩提心的教誨。相對菩提心的教誨,多承繼自卡當巴宗,譬如有名的「轉化心念的七步驟」(seven
stages ofthought transformation),由此行者可以啟發出菩提心之無畏性,將自己和他人交換。究竟菩提心是學習「空性」禪修,行者見到如虛空般的實際「空性」,超越了有、無兩邊。從班第達龍樹(pandita Nagarjuna)和其他大成就者的中觀教法中,甘波巴大師整理出許多關於絕對菩提心的教誨。他將此名為「經傳(顯教)的大手印」(sutra tradition mahamudra)。

  由菩提心強力的激發,擴展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六度」(six
 perfections):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金剛乘

金剛乘(vajrayana)或密續乘(tantrayana)是佛道中最高的修行法。在其他乘中行者依教奉行,可望於未來世中開悟。然而在金剛乘中卻採果為因。
由於大乘教法的廣大心量生出金剛乘的宇宙觀—交織佛能的顯現。所以在密乘中,自己的身、口、意被轉成佛的身、口、意。金剛乘的重點觀念是三昧耶(Sa-maya),是瑜伽土對修習金剛乘觀行所做絕對清淨的誓願。

在金剛乘中,佛道直接顯現於三根本中(three roots)就是上師(guru)、本尊(devata)和空行(dakini)及護法(dharmapala),也可以說是金剛乘的三寶。上師是「加持」根本(skt:adhisthana)因為是他揭示了我們自心中的佛性。本尊是「成就」根本(skt:siddhi)。為利益不同~資質和傾向的眾生,佛道以多種不同外型的本尊示現。因此瑜伽士可做一種或多種本尊的心靈修行,本尊是適合自己根性的覺悟轉化者。空行和護法合而為事業根本(skt:karma),空行代表覺悟的女性能量,可以引導瑜伽士使他回復於平衡狀態。護法有男女二相,他們的作用相似,都是護衛瑜伽土修行,並且守護瑜伽士由佛法各種傳承處聚集的加持力。

在我們的傳承中,嘉瓦噶瑪巴是主要的上師,他與金剛持無二。主要的本尊是金剛亥母(Vajravarahi)是一切諸佛之母。主要的護法是金剛黑袍馬哈噶 拉(the Vajra Black-Cloaked Mahakala)和馬哈噶里自生女王(Mah- akali the Self-Arisen Queen)。

因為密乘的修行是要將身、口、意三業轉成佛的法、報、化三身,所以密續中包括這三方面的修法。身業的修行包括大禮拜、供養、行禪、瑜伽姿勢等。語業的修行包括念咒和儀軌。意業的修行包括觀想生起本尊及其環境,因而主客的二元觀便清淨了。此外還有無相的禪修,就是大手印。

在「新密續」系統中,將密續分為四個次第,噶居、格魯、薩迦各宗皆屬之,而在「舊教」(寧瑪)中分之為六個次第。四個次第分別是作密(Kriya)、修密(Upa)、瑜伽密(Yoga)和無上瑜伽密(anuttaravoga)。為適應各人不同的能力,分別由這四個次第中給予適當的密續(trantras)注釋和成就法(sadhanas),以供行者修習。

作密是金剛乘的初步,著重於佛能(buddha-energy)外在令人敬畏的清淨莊嚴。本尊和瑜伽行者之間的關係有如主僕,又極重視儀式和清潔。譬如觀音菩薩即是作密之本尊。

第二個次第是修密,在此瑜伽行者觀察佛能不只是外在的。亦是內在的。本尊和行者間的關係有如朋友,對於儀式較不重視,譬如毗盧遮那佛就是修密的本尊。

瑜伽密是作密和修密的極致,在此瑜伽行者與佛能同體,所以行者觀想自身與本尊無二,儀式只略略強調,譬如莎法味循環)the cycle of sarvavid)即屬瑜伽密。

最高的次第是無上瑜伽(anuttaraoga),它與前三次第根本上不同之點是在強調佛能的無能超越和遍一切處之本性。無上瑜伽分為「生起次第」(develoPment stage)和「圓滿次第」(fulfillment stage)兩個部分。在生起次第中瑜伽士使自身成為本尊莊嚴之外表,並使自己的環境成為本尊的宮殿。圓滿次第則完成了整個轉化過程。它又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有相的;一個是無相的。前者是修習氣(Prana)、脈(nadi)明點(bindu)瑜伽;後者是修習自然覺性的「俱生明空」(Tib:gsal.stong.zung.jug)。

在噶居傳承中主要的無上瑜伽本尊是金剛亥母(Vajravarahi)和「五本尊」(fiye dieties),就是上樂金剛(Cakrasamvara)、大威德金剛(Vajrabhairava) 、喜金剛(Hevajra)、大幻化(Mahamaya)和密集金剛(guhYasamaja)。這五位本尊構成了無上瑜伽的五重赫汝伽曼達拉(fivefold heruka mandala),而金剛亥母則同時是這五本尊的母親和明妃(consort)。

                      噶瑪聽列仁波切 著

 
 
 
前五篇文章

密宗白教传承介绍

浅谈“菩提心”(下)

浅谈“菩提心”(上)

无常的定律

《般若八千颂》与《现观庄严论》对照科目

 

后五篇文章

密宗灌顶略论

圣凯法师:寻找苦难的净土

六字大明咒簡介

三世因果的真偽

字體本空,實性無窮——以「陀羅尼」為中心的密宗音聲修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