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2)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二、持地菩萨由地大悟信圆通

  持地菩萨,因累劫修平地苦行,后持佛平心教,依教修证,故名之。菩萨起座礼佛自述往昔得道因缘。在过去无量劫前,身光、智光,遍照十法界,是五十三佛之首的普光如来,住持世间时候,我从佛出家,成为一名比丘,只是专心一意的修平地苦行。常在一切凡有不合理想,妨碍行走的水路交通要道处,背沙负石铺路修桥,如是勤苦,以致经历无量佛出现世间,皆是精进不退。又以我的体力帮助一切众生,或见老弱病残的人在市场中,艰难的搬运物品之时,我会心甘情愿的替他搬运,送至其家,放下东西便离去,而不取分文,这是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时候。
  当毗会浮佛,(译作“遍一切处自在佛,”乃贤劫最后一尊佛。)住世之时,因众生共业所感,世上年年闹饥荒,老百姓为活命。又经过很长时间,如此积功的利他愿他行,使我得到具有超常的神力的福报。若连牛带车陷入泥泞中,寸步难行之时,我用神力,为他们推致力牛车,排扰解难。
  有一次,国王设斋供佛,佛率众弟子前往应供,我早把路整的平平的,扫的净净的,待佛经过。毗舍如来,悯愍我旷劫平地苦行,便慈悲的为我摩顶加被,说:“当平心地,心地平,则世界一切地皆平啊!”我言下即悟,心眼开明,了知藏心随染净缘而发现一切事相,见身中地大微尘与能造世界的所有大微尘,同是自性,平等不二,即如来藏的心法,成为性色真空。内外地大不相抵触、磨擦,如空合空,似光合光,两不相碍,乃至外地大之刀枪触内地大之肉身,如截光影,了无损伤。若有贤劫四佛及十方现在如来宣说楞严经,为一切众生,开示佛之知见地,即根中不生灭性,一乘寂灭场地,为诸佛这因地心,依此进修,可得果地觉。我就会先证明,和大众共修,作为他们的首座。(这是宣化上人的解释,另外一种是交光法师的解释:闻贤劫四佛及十方言不由衷在如来,在说《妙法莲华经》的法会上,说佛知见地,乃契我地大,因持地菩萨巫凡入圣,自要向实,皆持地大为起行入理之门。我先为证明而为法华上首,如今又闻楞严经究竟性地,机缘契合。)佛问圆通,我是以谛观内身和外界二地大,平等不二,皆属如来藏心性,全相即性。万法唯心,因有妄想,才发尘劳。现即悟相妄性真,则尘相销灭,真性现前,智光圆明,而成无上觉道。故以谛观地大,最为第一。
  此法门对当代众生是否当机,文殊菩萨说:

  “如果以大地为所观境,则地性是坚凝障碍而非通达,属于有为生灭法,非圣人所证之圆通性。如持地菩萨,初平道路,是修有为功用。后遇佛,教以欲平地大,先当平心,方证圣性。云何以此有为法,为本修因,而欲初心,速证圆通。”

  三、月光童子由水大悟入圆通

  月光童子,并非幼童,乃童真入道,因月光有童贞的美德,故得是名。菩萨起座礼佛,自述往昔得道因缘:在无量劫前,水天佛住持世间,因佛以水观,彻悟性天,是三十五佛之一,或佛具万德,观众生根机,当以水观法门得度,故佛号也于法门相应,也教对机的一类菩萨修习水观入正定。于禅观中先观自己身中的水性,从内到外,从净到浊。反复循环,无学穷尽。由作观得知,水性相同。为何先观身中水大,因当观力深厚时,可破我法二执。现在身中水大,已观照熟悉了,再引伸身外一切世界的水大,得知身中水大与世界外浮幢王刹香水海中的水大,毫无差别,同一性质。浮幢王刹香水海,广大无边,以此为所观境,大不思议,非凡夫权乘所能达到。为何观外无边的深境?因当观力深厚时,则可了达性水真空,乃至,周遍法界,那时我法二空,不必多说了。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亡身。这表示水观三昧,已经初见成效,但还很浅,。入定时,不见一物只见澄定的水遍满面十方世界,但出定后身相还在。
  从此以后,又以过很多劫,亲近了无量尊佛,直到山海自在通王佛出现世间时,才入深定,尊者才能照破五蕴之身,此身相即空,水观之水亦空,才与所谓“性水真空,性空真水”,那清净周遍的本性法界打成一片,无二无别。(可想而知,前面住于浅定中经过长劫,而上叙久证阿罗汉果,可以知道,罗汉果位虽有神通,但受身免不了为身所托累,用在定中痴暗,修行进度非常迟缓,皆可明见。在住于深定后,已超过七信位而入圆教初住位,此菩萨也是由权入实,次第而证的。)以此为因地心,完成果地觉。逢果无量佛出世,经无量劫,现在佛座下,得到童贞之名,参预菩萨之位。尊者说:“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不论内外、大小、远近,皆一味流通,无二无别,悟水性空寂,本自无在,证无生法忍,得入圆通证圆满菩提。的以谛观水大,最为第一。”
  此法门是否为当机入道方便,文殊菩萨说:

  “若以水大之性为所观境,则修水观从狭至广,都是以想念而成就观行,非真实有。要证真实不变的如如之理,必须用始觉的如如智,即根中不生灭性。非凭起心动念的分别觉吧,今以分别觉观的生灭无常法,为本修因,云何能令初心,速获圆通。”

  四、琉璃光由风大悟入圆通

  琉璃光法王子,此菩萨修行证果后,身心光洞澈无碍,如净琉璃一般,故得此号。原为东方不动佛座下大菩萨,将断法王位,故称法王子,今在楞严会上,起座礼佛后自述往昔得证圆通的最初方便。菩萨回忆过去恒沙劫前,有佛出世,号无量声如来,(声音是由脐轮风起,鼓气而出所发生的。)此佛也是观风大为最初方便而成就的。此佛对大机开示最上乘法说:本觉妙明,即是天然本具灵觉之性,是寂然不动,有感而通;妙是体而不变,明是用而随缘,故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而风性亦是不变,只是随缘而吹动,本觉真如,本是不立一尘,焉有众生和世界?只因一念无明妄动,动则有风。风大即一念心中之动相,世间诸相,皆从此动相而来。既然风大有一念无明妄动而生起,也要随无明风力转动,才会有世界众生。只要能悟风性本空,动相非有,便可返回本觉妙明真心。
  菩萨秉教修观,观察世界之安立,由风力的持执;过、现、未三世迁流,亦是风力所密移;身之动转,亦是风力驱使,心念之生、住、灭亦是风力所推引。再深入观照,内身心,外世界,动相繁多,但其体是无二的,因风性本一。故而悟知,十方微尘数世界,及一切颠倒众生,同是虚妄。皆被妄缘风力所转。如此以致,三千大千比作一小世界,此中所有众生,如在一瓶中,装着的百只蚊子,啾啾乱鸣,鼓动翅膀,狂叫乱闹。(前是法说,此为比喻,有二义:1、把大千世界比喻成一个小世界。2、把世界比喻成虚妄不实的东西,以本觉妙明真心为体。)如经中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故空中之世界之真体,于不动如来座下为法王子。此后,遍事十方如来,亲见本具之法身真心,内外洞彻,如净琉璃,身得自在无碍。菩萨说:“佛问圆通,我以谛观风大无依无体,当体是空,用此悟入菩提真心,得到正定,契合十方佛所传心印,故以谛观风大为第一。”
  此法门是否为当机入道方便,文殊菩萨说:

  “风的吹动摇摆之相,是对于寂静无风时而言的。动则无静,静则无动,属于生灭无常的对待法,既有对待,则不是无能所,绝对待的觉体。云何以此为本修因,欲初心速证圆通。”

  《坛经强记载:六祖大师,见二僧争执是幡动还是风动时,说:是仁者心动。六祖大师与琉璃光法王子的悟理相同,风是由心中一念无明动相而产生,世界上的一切皆被无明风力所转动。幡是由一念无明妄想心而凝结成的色法。真如本体中,本不立一尘。见风见幡,已是不对,又见风动,幡动,更是错上加错,妄上加妄,故六祖说:即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在动。

  五、虚空藏菩萨由空大悟入圆通

  虚空藏菩萨,以观空大而取证,混虚空为体性,以虚空为库藏,普施十方众生,无量珍宝,故以是为名;以虚空为身,虚空无边,身亦无边,故又名我无边身。其他经中记载:将来成佛号莲花如来。今在楞严会上,礼佛后自述圆通,先说果地大用,后说因地所修入道方便。
  “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此如来指释迦佛,定光佛即燃灯佛。释迦佛,最初从古释迦牟尼佛发心,经过“三祗种福慧,百劫修相好。”而圆成佛道。燃灯佛乃释迦佛第二僧祗之授记本师。虚空藏菩萨与释迦同事燃灯佛。尔时虚空藏已得无边身,此虚空身相,不同凡夫不乘所取顽愚断灭无能起用的空境,而是从真空起妙用。虚空藏菩萨得无边身后,再用自性中的人空智、法宝智、俱空智、真空智,这四大智慧宝珠,为能观之智照明十方微尘数佛刹所有外四大,因真空妙智,智光所融,故一一化为虚空。妄想穷尽,一真法界显现,这是得到本体,证法身德,如冶炼所得纯金之体。又从自己本觉真心中现出转第八识所成的大圆镜智,因菩萨分证如来三德秘藏,故能现此智。由此根本总智,更现十种差别智,如华严三世智,无边诸佛智等,此十种智光又流灌到十方世界,极尽虚空边际,则空中一切佛刹,无一不在智光的照耀中。穷尽真空不碍妙有的真理,所谓大智慧光遍一切处。此属现相,色空无碍,全相即性,全事即理,而成理事无碍法界,证般若德。如把纯金,铸成种种妙相。
  法身离一切相,而能遍融一切相,由理上可摄无量香水海中的有浮幢王刹来入法身大圆镜智内,皆可包容。事上亦可,诸浮幢王刹海涉入色身的毛孔中,所谓菩萨于一毛孔中,不可说刹次第人,极小同大,诸刹尚不能遍满一毛孔中,更何况全身。所以说:“身同虚空,不相妨碍。”此是摄刹入身,广狭自在无碍门。又以一身能现十法界身,无刹不现,弥满无尽,于一一身,皆能恒时顺应众生无量机缘,遍行无量无边的佛事,得大神通,自大无碍。此即是分身入刹和上述的摄刹入身,皆是事事无碍法界。此是从空起用,证解脱德。虚空藏菩萨说:“如上会色融空,摄刹入身,分身入刹的大神通力,是由我谛观四大无依无体,唯心所现,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故空和色,相上虽异,而性上来不二,诸佛刹,亦由四大所成,故和虚空无别。因此,开悟如来藏中,“性空真觉,性觉真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妙理,空性圆明,生即无生,不见有少法生灭,证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而入正定,得到色空无碍,依正互融之妙力,获大自在,故以观空,最为第一。”
  此法门是否为当可入道方便,文殊菩萨说:

  “虚空是由一念不觉,无明生起,晦昧而成叫做昏,冥顽无知无觉叫做钝,若以此冥顽不灵的虚空为所观境,空性昏钝无知,本非灵明觉知这心性,既无觉知,则与正觉菩提相异,云何以此昏钝无知,与觉性有异的虚空,为本修因,而获初心速证圆通。”

  六、弥勒菩萨由识大悟放圆通

  弥勒,梵语,完整正确的名字是“梅怛利曳那”,译作“慈氏”,是姓,名阿逸多,译作“无能胜”。由得慈心三昧,故又名“慈无能胜”。过去曾遇大慈如来,发愿将来成佛,与大慈如来一样。位在等觉,现居兜率内院,为补处菩萨,将来降生人间成佛,龙华三会,说法度生。菩萨礼佛后自述往昔得道因缘。
  我忆过去微尘数劫前,有佛出世号日月灯明如来,我随佛出家。但身虽出家,心不入道,喜欢与豪门贵族,国王大臣,亲近往来,以求得闻利养。(日月灯明佛以三智立名,日喻一切智照真谛,月喻道种智照俗谛,灯喻一切种智照中道谛。)当我心重名利,而荒道业时,日月灯佛教我修习“观万法唯识而入正定”的法门。(佛说一切法,为治众生病,信手拈来,无非妙药。弥勒好求利养,必然心常散乱,被境所转,所以佛教他通达,万境只是我心识所变之境呢?)于是菩萨依教修观,停止了外慕驰散的心而成就正定。经很多劫以来,都以此三昧,亲近供养承事恒沙如来,求世间名利的心,已歇灭无余了。(此时菩萨所修习的程度,仅在权乘的五位唯识,尚未澈证。)到燃灯佛出现于世时,我才得成无上妙圆识三昧。(久劫积功,一朝证果,如瓜熟蒂落只在一时,无上妙圆识心三昧即本经楞严大定。)穷尽万法唯识的真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顿悟如来藏性。
  乃至尽虚空诸佛国王,法身所依,无净无秽的常寂光土;报身所依,有净无秽的实报庄严土;应身所依,有净有秽的变化土即凡圣同居士,皆由我识心变化而来。既然是说“所现”,则当下本来空寂;既然说“变化”,则成相非真有。因真空不碍妙有,故心能现国土,妙有不碍真空,故一切唯识所变现。我既明白一切皆是唯心识所变现,也就知道从识性中流出无量诸佛。
  佛知我已得无上识心三昧,虽未成佛,但已能承办佛所应做的一切度生事业,便于我授记当来成佛,候补佛位,成为贤劫中第五尊佛,为娑婆教主,说法利生。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一切依正、染净诸法,皆是识心所表现,识心即具足一切法,故能圆明而入圆成实性。远离妄缘所生的依他起性、遍计执性,证入无生法忍,故以观察唯识法门,最为第一。
  (佛灭八、九百年间,弥勒菩萨应无著菩萨的请求,从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国内瑜遮那讲堂,宣说《瑜珈师地论》等,而树立唯识、法相的教义。后由无著菩萨,师子觉,世尊菩萨等人的继承宏扬,成立了法相唯训宗,我国唐朝玄奘大师赴印度取经,归国译经造论宏扬本宗,近代太虚大师商业部盛弘本宗。从弥勒菩萨自述往昔得道因缘可知,法相唯识宗与菩萨因地所修识法门是一脉相承的。相传我国六朝齐梁的传翕和五代梁唐时的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21)
  此法是否为当机入道方便,文殊菩萨选偈说:

  “识是指八种识心,都是随着诸缘而有,识性不是恒常性,当心修观时,已属于虚妄之法。何况所观的,是非常性的识大,更是生灭无常的法,云何以此不常之生灭识心,为本修因,欲令初心,获真常圆通的佛果。”

  七、大势至菩萨由根大悟入圆通

  大势至菩萨,观经中说:“以智慧力,拔三途苦,和无上乐,故名大势至。《思益经》中说:”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此菩萨和他的同伦,五十二位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他证圆通的法门。“我回想无量劫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尊佛相继于一劫中出世,最后一位名超日月光佛。他教我念佛法门,我遂得入正定,故名念佛三昧。比如有二人,一人专心忆念,一人专忘记,这二人是相遇等于没相遇,相见也等于不见。”此一人专念者指佛,一人专忘的指众生。佛时刻忆念众生,众生因无明所覆则时时把佛忘记。“若二人都互相忆念,大家忆念深切,不相舍离,就会生生世世,如影随形,不会乖违离异。十方如来,怜悯护念众生,有如慈母忆念儿子一样,若子女不听教,逃走不回,母亲日夜忆念子女亦是无用。若子女忆念母亲,如母亲忆念子女一样恳切,则大家生生世世,不相违背远离,若众生心,能时时念佛忆佛,纵使现在不能见佛,将来必定见佛,因为已经离佛不远了。此念佛法门,不须其它方便,只要一心专念,得到心佛相应,心眼开明。如薰染香气的人,身上就有香气。”念佛之人就会染着佛的的功德智慧香。以佛的法身和智慧光来庄严自己的本觉心佛,这叫香光庄严。我的本修因,是以念佛心,心心相继,无有间断而入无生法忍。现在此娑婆世界,专门摄受加被念佛之人,往生极乐净土。佛问圆通,我以不单修一根,而是都摄六根,摄一精明他不托根缘尘向外奔驰。一精即摄,令六根都不起作用。只一心念佛,没有他念,念念相继无有间断夹杂,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念不离净念,心心与佛相应,则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心佛是一如,而得正定。故我认为教摄六根,念佛法门最为第一。“
  此念佛法门是否为当机入道方便,文殊菩萨说:

  “念佛用心念而非口念,虽用净念相继的意根而不用妄想的意识心当体。故只用净念,并非令后念成无念。然则前念非后念,后念也不是前念,前念生,后念灭,前后相继,即属生灭,所以还是无常法。如果说以念佛为因,往生净土为果,则事实相符,因果一致,则万修人去,往生无疑,然欲以此生灭心为本修因,欲令初心,获证不生不灭的圆通性,岂非因果殊感?因果不符,绝不可能以无常生灭因,感真常果。(在卷四二决定义的第一决定义中佛说:“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文殊菩萨的说明正符合的第一次定义。)若以此生灭心为本修因,云何能令初心,速证圆通。”

  七大圆通已经说完了。这七大原本是以地大为首,而这里以火大为先,何以故?因性好贪淫的人,生为欲炎所烧,死为业火所焚。这和本经以阿难被陷,身堕淫室外的起教因缘相符合。所以用来警醒喜欢多闻的人,必先除去欲漏,方是修行的正确途径。又七大原本是识大居后,而本经以根大圆通为最后,何以故?因为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虽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但销次于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观音菩萨的耳根法门,是诸佛一路涅盘门,能证涅盘极果。而对于不有修习自心涅盘的人,其次最适合的莫过于信、愿、持名念佛以求往生弥陀净土,则不来三界受生,可在极乐世界,亲自见佛闻法,得佛加被,寿命无量,永不退转,必定成佛。所以此是本经不以弥勒菩萨识大居后而以大势至菩萨根大居后的深刻内涵。22

  第三章  第二十五圆通

  第一节  观音耳根法入圆通

  一、观音耳根圆通的取证过程

  此菩萨为何号“观世音”,因为菩萨在因地是修耳根圆通法门而证果。从耳根中本觉妙理起如幻始觉妙智,不出流闻声,而是反闻能听声尘的闻性。菩萨果中利他,在《法华经》中说:“十方世界,若有众生受大苦恼,一心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菩萨即刻寻声救苦,无刹不一身。”古观音佛,以菩萨善观闻性,印证菩萨名观音。综上诸因,故以此为名。当大势至述圆通已竟,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忆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出世号观世音。(彼佛以此为名有二意,1、佛因中也是由耳根法门证入,故以因地修表示果上德号;2、佛观机应从耳根法门接引凡流,故佛号也同所教法门相应。)我于佛所发大道心(菩提道心:三心四愿。)观音佛教我从闻思修而入正定。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正思维非意识妄想,一味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初于耳根入手起修,以耳根为所入妙门。心光时常内注,不向外驰求,入流照性。攀缘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缘声尘,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则入圣人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无动相,就解除一个动尘之结。
  动尘既亡,继续反闻之流,不住静境。直到动静二都不生,达到所入既寂,此既解除第二个静结。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则破了色阴;动、静二结即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无能受和所受,解第三根结,并破前五识的受阴;能闻和所闻即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须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觉所觉空之时,则解第四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能觉皆空了,就全无执着,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还要再修,参究空的所依,直到觉空极圆之时,能空和所空都消除灭尽,则解第五空结,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能空与所空都灭,但还有灭的观念,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灭相都消尽,才解第六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的识阴。生灭总括如上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是生灭法。灭相全销,方达不生不灭,亲见本来面目。现六结尽解,得证圆通。”

  二、观音耳根圆通的果后大用

  “在寂灭现前之时,忽然超越世间和出世间,与十方界融合无碍。尽大地是我自性光明。尽虚空是我自性体相。同时得二种胜境。上者和十方诸佛本妙觉心相融合,和十方如来同一慈心。下者和六道众生融合为一。众生受苦,如我受苦无异。既得圆通,一佛同体,亦能与佛同用,令我得三十二应身,遍入一切世界,说法度生。”

  1、现佛身,2、现独觉身,3、现缘觉身,4、现声闻声、5、现梵王身,6、同帝释身,7、现自在天身,8、现大自在天身,9、现天大将军身,10、现四天王身,11、现四太子身,12、现人王身,13、现长者身,14、现居士身,15、现宰官身,16、现婆罗门身,17、现比丘身,18、现比丘尼身,19、20现代婆塞身、优婆夷身,21、现世谛妇女身,22、23现童身、女身,24、现天身,25、现龙身,26、现药叉身,27、现乾达婆身,28、现阿修罗身,29、现紧那罗身,30、现摩呼罗伽身,31、现人身,32、现非人身。“这不可思议,清净无染的三十二应身。能入一切国土,随类无刹不现身,来救度众生。皆是反闻内熏,熏起妙智,证正定,才有这种无作妙力。不必动念,不假造作,便于正定中,自在无碍的广做利生佛事。

  “世尊,我以反闻入流内熏,熏起本觉智光,再回光返照,照能闻之自性,照彻心源,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入究竟坚固正定。有无作妙力,能和十方六道众生之悲哀仰慕心,打成一片。若众生于苦恼灾难中,怖畏中,能一心称我名,则众我身心中得十四种无所畏之功德利用。”

  1、苦恼难无畏,2、大火难无畏,3、大水难无畏,4、罗叉难无畏,5、刀兵难无畏,6、诸鬼难无畏,7、枷锁难无畏,8、劫贼难无畏,9、离念毒无畏,10、11离嗔毒、痴毒无畏,12、求男无畏,13、求女无畏。“以上十四种施无畏力,福德周备来普施十方众生。故十方众生,皆称观音菩萨为施无畏菩萨。世尊,我既得真实圆通,再历位进修,终证无上佛道,故又能得到四种任运自要,不假在意,不可思议之神妙德相。”1、同体形咒不思议,2、异体形咒不思议,3、破贪感求不可思议,4、供养佛身不思议。

  “佛问圆通,照我所证,用耳根法门,反闻照性,照到一念不生,一心本源,便得楞严大定,故能随缘应化,妙用自在。此皆反闻工夫,逆生死海,入涅盘流,回光返照,直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遂得坚固大定,成无上觉道,故我以耳根法门,最为第一。世尊,古佛观音如来,见我速得圆通,赞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会中,为我授记,号观世音。由我观照耳根闻性,圆融无碍,遍十方界,故令十方众生。一心念我名者,皆能遂心满愿,自在成就。故观世音名号,遍十方界。”

  三、观音耳根法圆通的加行方法

  观音菩萨因地时,善根深厚,无有障碍,一切清净,又发大菩提心,故可秉教后直接进入耳根圆照三昧。但对于平常人修学,则有正修反闻功夫前的要求及入道次第。行人若有罪障则须礼佛求忏,以有端相显现,方知罪销业清,后可入圆通。如本经卷本中佛说:“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罗无上神咒。”行人若不具戒律,应当求受佛陀大戒。如经卷七中佛说: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不遇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戒已具足后,誓永断四根本罪,不仅身不犯过,且要心念不起,以至能断的观念也不着,才叫真持戒清净。佛于卷六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又说了摄心不淫、不杀、不盗、不妄的四种清净明诲。经卷七中佛证明说:

  “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若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阿难因观末示时代,“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故而祈问)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佛便为阿难说安立道场,救护众生。详细的说明如何修建修楞严大定的坛场,及在坛场如何行道。卷七中佛说: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楞严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意间断……;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恒罗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成佛不谬。”

  修耳根法门的行人须诵持楞严神咒,因经中佛说: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世间智”,“汝等有学,未心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无视才魔事,无有是处。”

  修行人若无力建立坛场,佛说:

  “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道道,诵持咒心,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佛又于卷八中开示,修耳根圆照三昧的行人,从于凡夫,终于成就大涅盘,其中所以历以三增进而成就的五十五真菩提路。接着佛又于卷九中介绍,闻思耳根圆通中的五阴入邪途,成为魔眷而沦落三涂。
  如此保护行人正修,不遭诸魔、进取不退,佛陀的大慈悲真是无有穷尽!
  这些加行入道的方式,早已为丛林寺庙普遍接受,如诵戒、拜大悲忏、静坐、请开示辨魔境界、念观音圣号、诵楞严咒……等等,都是对观音耳根法门的普遍遵修。

  第二节  文殊菩萨选中耳门

  当观音菩萨的自述结束时,释迦牟尼佛便显现种种神通瑞相,池沼林木皆因法音等等。大众叹未曾有。因二十五圣各圆通已竟,则阿难所请过“华屋”的二十五门全都开启,故佛现瑞相来表现,总是要众生承言玩相而发悟罢了。紧接着,佛令文殊菩萨为阿难以及将来末法的一切众生,选一个最容易修行,最快成就,与此土众生相契的第一圆通门。文殊菩萨对以上二十四圣的圆通法门评价已经介绍过了。此观音菩萨的耳根法门是否为当机入道方便呢?文殊菩萨说: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盘心,观音音为最……。”

  文殊菩萨一语道破天机,如同抛给了沉没在生死苦海中的六道众生一个救生圈;如同迷路的孩子流浪在他乡,受尽苦难,现在终于找到了归家的道路,悲喜交集。问,为何要选耳根法门为第一圆通法门呢?

  第三节  耳根为圆根的原因

  一、佛在经中的暗示

  佛在介绍六根的功德数量大小说:

  “如耳周闻,十方无遗,动若尔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当验此等六月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在这段内容中,佛已依稀暗示耳根为为最圆根的信息。在本经卷四中,阿难听佛说离尘即无根结的体质,却误作了离开了尘境,完全没有了根性,错把根性等同识心。为了销除阿难的邪见,佛就举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显示正确的道理。一者击钟验常,二者梦中闻声。此二例,皆是以六根中,耳根闻性具有远离生灭的常真实性,以及当无思维觉观之时闻性仍存的圆真实性。佛为什么举例皆以耳根闻性为对象?须知佛陀的说法,义深难测,非比寻常,这段内容虽是破邪显正同时也是在提醒阿难注意闻性的功能殊胜,借以暗示耳根就是圆通本根。
  观音菩萨的自述有两部分,一是因地修证,二是果后大用。以二者最详,一者只简明扼要的叙述,因佛在卷四后分与卷五初绾巾示结中,已详说解结的次第情形。故观音不心于此再详说了。二者果后大用,一切度生事业,无不成办。实际上果后大用并非观音独证,只是二十四圣所修法和入道方便,不合此方根机,故而略说。为了显示耳根为此方众生入道之最胜妙门,故令观音菩萨居后详说如斯自在力用,以突出之,如此可令阿难心生羡慕,以启真修。由述此内容,佛与诸圣,心心相通,详略得当的巧妙开示,前后顺序的合理安排,再次暗示耳根圆通本根。
  大权示现的阿难尊者,为了扫除众生心中一切有关修习楞严大定的障碍,以便令众生开悟佛知见,就代替众生向佛请问,佛也就一一为其解说。而阿难虽经佛几番冥示,仍是不知圆根。但我们通过佛陀的如上铺设、暗示可知,“东方微亮,天将大明。”以上仅是一家推测,欲知定论,当看文殊菩萨正说原由。

  二、文殊菩萨选耳根为圆根的原因

  文殊菩萨是这样解释的:世尊在此娑婆世界,用音声作佛事,此方众生,耳根最利,其余五根皆钝。耳根具足圆、通、常三种真实性。此知一人居住静室内,十方一同击鼓,十处的鼓响,皆可同时听至,而无先后的差别,足见耳根闻性具圆真实;眼根只能观障内之境,而不能观障观之境。如隔墙不见屋我人物、隔皮不见内之脏腑。口尝味、鼻嗅香、也是一样,身根要有物相合方能有知,与物分离则不能觉。意识终日想念纷乱,无有头绪,杂念都未除,如何能通达。只有耳根、具足灵通之用,隔物也能听音,或远或近,所有音声,同时听到,眼等五根的功能,与耳根比是望尘莫及,其余六识、六尘、更是不行。耳根闻性的功德,本自周遍圆满无缺,故俱通真实:有声时为动,无声时为静,众生因迷失本性,惑有声为有闻性,无声为无闻性。其实,并不是闻性随声尘或有或无,而是声音的动静二相,常在闻性的无动体中,循环生灭。闻性始终是湛然周遍常住不灭亡,所以闻性本具常真实。
  闻性圆故,无德不备;通故,无障不除;常故,本无生灭。以此圆通常之闻性,为本修因,必证圆通常之佛果,这叫因该果海;诸佛所证圆通常之果,必用此圆通常之因,这叫果澈因源。四科七大,唯耳根有此功德,余根则无此功德,矿须拣去。闻性是离思维而常住,思绪是第六散位意识,梦想是第六独头意识,现在纵然在睡梦中,完全忘却外界动寂之境,而了无所思,但这个闻性,也不因没有意识而灭掉,比如经中说,熟睡之人,闻舂声,惑为钟鼓声,可见闻性的觉观能力,超越思维之外。觉是闻性之体,观是闻性之用,闻性体用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不依思维分别。眼、鼻、舌、身,以及意根,都不能在梦中对梦外的五尘境界有觉知,唯闻性可以,人在梦中,一呼便醒。六根功能各异,也不能彼此互用,但都是一精明而分成六和合,若从耳根逆流而入,解除六结,使耳根返本还原,不再缘尘结根,则六根都同时解脱,亦即:“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十方诸佛,入大涅盘,也不依此耳圆通来修证。过去诸佛,依此反闻法门,已成就无上菩提;现在十方一切菩萨,亦皆依此法门修学,而斑点入妙觉果海;所以未来诸修学人,也应依此耳根,反闻法门而修,必然证同佛齐。即我文殊,亦是从此入道,并非只是观音菩萨一人如此。可见此法是十方菩萨所通个短世如来所共证。故名”金刚王宝觉佛母真三昧”。至于其他二十四圣的入道方便法门,都是佛威神,随机说法,令人就所增遇,承位同时可说的法。如二十四圣中,那律因失明,佛则教以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乌刍多淫,佛则教观欲火;难陀散心,佛则教观鼻端白相。此皆应机设教,非一般根机而能适应,如普贤之大愿行、满慈的宿辨、须菩提的解空、舍利弗的净见,皆属深位一类的大根机。岂是浅位初心所能学?只有观音耳根法门,根机深浅可以同说法,大众通常可以共修证,论初发心的方便下手处,实无过于此。
  阿难多闻第一,耳根偏利,而佛出婆婆娑婆世界,音声之道得到宣明,所以耳根法门不仅可教可难,也适合教此界末法沉沦生死的广大众生。如果人人能信此耳极法门,得证圆通的速度,自可超过其余诸圣的方便。故凡欲修楞严大定,速证真如实际、涅盘妙心的修行人,综上诸因,耳根法门,是最初方便。
  统论二十五圣圆通,佛在前面已说过:“彼等修行,实无优劣。”也就是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虽然所乘交通工具不同,但都同到王城。然而对于初心,则有迟速难易的差别,所以为了此方众生,文殊菩萨向无优劣强分差别,最后独选耳根一门为最胜。经中众多的:“云何获圆通”,都是对阿难以及大众的根机而言;若对诸圣,早已各依其法而成就,不须如此说。如有后学问二十四圣那样修行,则难获圆通。
  
  第四节  二十四圆通与耳根圆通的对比

  二十四圆通与耳根圆通之间,也有很多的联系和差别,所谓联系,就是二十四圆通对耳根圆通之间有利的相似或共同条件;所谓差别,说是二十四圆通对耳极圆通之间不同的反面条件:
  首先说联系:
  一、耳根法门与其他法门一样,都是十方诸佛灌顶授记,而由世尊加持各位大士自由宣说的。而且,都是从实际的证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修行路线,真实可靠。任一法门都可令众生成佛。
  二、耳根圆通的修行者,是观音菩萨。观是识的自性,本来与根无关,但,如果依根起修,自然泯除尘与识的分别,显出尘与识的自性。虽然依根起修,并不是说只有根能证果,所以也涉及尘与识,故取名为“观音”。故说清净在“音闻”,实际就是清净在“观音”。依此法众生可度,故念观音,修反闻,是此世界的大因缘。其余根尘识的修法,也要如上法一样,泯除根尘识的分别方可入圆通。耳根圆通与其他修法一样,有缘于根尘识,而不分别根尘识的特性。
  三、二十五圣都是依宿习的修法而得道,这就是所说的“众生开悟的时节因缘。”闻声的耳根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共习,故众生应以耳根圆通为入手方便。
  四、佛于本愿因缘接引此方世界众生因缘最殊胜(如《地藏经》中说),依圆通法门,最能得观音菩萨接引救渡。弥勒菩萨由古弥勒教化成佛,观音菩萨由古观音佛教化成佛,都是佛以宿世度众生的本愿接引宿与自己有缘,而现在也有相同本愿众生的道理的最好证明。
  五、无论是以什么圆通,或在什么时间开悟,而证悟之后,功德都是相同的。所以不能因为观音圆通法门与此界众生有缘,就在究竟界上评论此法门胜过其他法门。这里不同的是入后方便,决定入手方便的是众生现在因缘。由因缘决定的不同众生根机。只有类别的不同,没有高下的差异。
  再说差别:
  一、在外围的二十四法门中,眼、鼻、舌、身、意。色、声、香、触、法,眼识乃至意识,说过之后,用声尘与声识来相比于耳根的圆通法门就可以确认从根起修的修行物质。这里的从根起修,是从根的所依,那如扭过的桦要形的肉质。缘于这个事物直接起修,入手方法怀四念住的观内身循身观的方法相似,机遇后来逐渐入流,证显此一形象耳根的千二百功德。与其他修行方法截然不同。
  二、文殊菩萨在众多圆通当中,确认了所有圆通的共性,但也选择出不共的圆通,称不共圆通的入手处为圆根。既要果位符合于因地的道理,又要众生都接受而马上入手修行,这样的圆根,在娑婆世界只有耳根,以前的成就者,观音菩萨最权威,所以才简别了其余二十四根圆通,选出了观音耳根圆通的法门,作为末法众生的捷径修行道路。正好回验了二十五圣陈述圆通之前,十方诸佛为释迦世尊荣灌顶,让释尊和阿难选修观音耳根圆通的授记。
  三、二十五圆通是《楞严经》基道果体系中道涅盘的全体,耳根圆通则是道涅盘最不共的特法。阿难为了解脱,祈求佛讲道涅盘,佛为把道涅盘说得更清楚,才相应讲述基和果涅盘,目的在于澄清道涅盘,如果说《楞严经》是珠穆朗玛峰,那么耳根圆通法门主是山峰最顶上的明珠。

  第五节  佛对耳根法门的开示

  阿难遭遇淫室之难被佛救后,方知平日只重多闻,忽视实证的过失。于是求佛开示,诸佛成道所修大定的最初方便。佛观因缘成熟,于是许说。楞严大定是三昧中王,是自性本定,不假修造,即“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因众生被无明所覆,虽是本具,若不方便显之,终不能见,故无修不妨幻修。所修之法就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的耳根法门。因阿难只证初果,心中尚有尘沙无明诸惑未除,若直截了当的告诉他,阿难虽能秉教,但必不能心悦诚服。佛大智鉴机,方不辞疲倦的循循善诱、细细开示。才引出了经首“二次征心”、“三番破识”、“十番显见”、乃至四科七大,无非如来藏心,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阿难承佛如是种种微妙开导后,诸惑消灭了,了知识心无体、无处、非自真心,务必立刻舍去勿用;“十番显见”中所显之眼中见隆就是自己的真心,务必真心,务必直下承当,取而用之。可知舍识用根为本经一大特色。佛于此处虽然在说眼根见隆,其实也是在说后文的耳根闻性,因六根性皆是如来藏心的六各功能,如经中言“强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用中相背,性中相知”只不过见隆易于阿难开悟接受而已,前后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阿难开悟如来藏心,于六根门头,当下荐取后,舍生灭识心,撤去大定之障碍。知见隆不生灭、不动摇,决定自悟自性的楞严定体,依真常根性,成因地心,然后圆在果地修证。通过佛这番微妙的开示后,为阿难以后接受耳根法门奠定了理论基础,可谓顺理成章之事。另外,佛开示四科、七大,一一皆如来藏心,这也为二十五圣之所以能各依本门而开悟苦恼心,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佛的这番开法均以后叙述耳根法门铺平了道路。

  第四章  小结

  至此,二十五圣各述圆通及文殊菩萨奉旨选第一圆通法门,已经讲完。尔时,阿难尊者闻此开示心迹圆明,悲欣交集地说:“我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从此以去,再说安立道场,戒定慧三无漏学,复说楞严神咒,此为修圆通障重者设立的加行。“华屋”(喻如来藏)已入。升屋须有阶梯即依禅那以修进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达妙觉果海,首楞严大定已成始成终。结经名令奉持、七趣劝离、五魔教识、赞叹流面,如来最后大慈无有穷尽,全经圆满。

  第五章  后论

  通过以上诸章的讨论,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其一,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第一圆通法门是观音耳根法门;第二是势至念佛法门。
  其二,十八界皆可悟入圆通。文殊选圆通,实非选圣,而是选圣之法门;选圣之法门,其实是为选择娑婆世界众生的圆通本根。
  其三,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圆通本根就是耳根妙门.
  其四,本经所介绍的耳根法门是密双修,可即身成就,又具有详细修证过程的法门。
  以上的一些整理分析、想法议论,这在是在小儿学舌,令有识之士见笑。但,我只想通过一点微不足道的努力尝试,引起大家对《楞严经》二十五圣圆通的重视。
  我真诚的奉劝大家,都来修耳根法门。

  参考书目:

  1、刘道开《楞严贯摄》P5 香港实业公司 1998年版
  2、郑僧一著、郑振煌译《世界佛学名著译丛》P261页
  3、中佛协《中国佛教》(三)《楞严经》P86 1996年1月版
  4、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644页  北京广济寺  1999年2月版
  5、圣严法师为圆香居士语体文《楞严经》之序文
  6、太虚法师《圆觉讲义》P261页
  7、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646-647页
  8、龙树菩萨《中观》
  9、海仁法师《楞严经讲记》P602页  开花出版公司 1984年印
  10、智旭大师《楞严经讲记》P608页
  11、海仁法师《楞严经讲记》P608页
  12、南怀瑾《楞严经大义今释》P114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会  1995年版
  13、交光法师《楞严正脉疏》P1483页 莆田广化寺  1992处版
  14、惟觉法师《楞严讲义》P541页  
  15、交光法师《楞严正脉疏》P1514页
  16、普济禅师《五灯会元》P224页 新文丰出版  1995年版
  17、交光法师《楞严正脉疏》P1526页
  18、刘道开《楞严贯摄》P521页
  19、南怀瑾《楞严经大义今释》P123页
  20、交光大师《楞严正脉疏》P1571-1572页
  21、明旸法师《佛法概要》P133页  北京广济寺  1999年2月
  22、刘道开《楞严贯摄》P552-553页
  23、凡引《法华经》皆用湖北报恩寺  1999年印

 
 
 
前五篇文章

对《坛经》思想的几点认识

戒律与生活

窥探诸法实相——缘起性空

楞严经中有关静虑无色的研究

略论唯识古、今学的分野

 

后五篇文章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1)

从“不立文字”说到“不离文字”

《坛经》的现代价值

唐代净土教宗师法照与五台山、并州关系新探

漫谈念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