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2) |
 
二、持地菩萨由地大悟信圆通 持地菩萨,因累劫修平地苦行,后持佛平心教,依教修证,故名之。菩萨起座礼佛自述往昔得道因缘。在过去无量劫前,身光、智光,遍照十法界,是五十三佛之首的普光如来,住持世间时候,我从佛出家,成为一名比丘,只是专心一意的修平地苦行。常在一切凡有不合理想,妨碍行走的水路交通要道处,背沙负石铺路修桥,如是勤苦,以致经历无量佛出现世间,皆是精进不退。又以我的体力帮助一切众生,或见老弱病残的人在市场中,艰难的搬运物品之时,我会心甘情愿的替他搬运,送至其家,放下东西便离去,而不取分文,这是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时候。 “如果以大地为所观境,则地性是坚凝障碍而非通达,属于有为生灭法,非圣人所证之圆通性。如持地菩萨,初平道路,是修有为功用。后遇佛,教以欲平地大,先当平心,方证圣性。云何以此有为法,为本修因,而欲初心,速证圆通。” 三、月光童子由水大悟入圆通 月光童子,并非幼童,乃童真入道,因月光有童贞的美德,故得是名。菩萨起座礼佛,自述往昔得道因缘:在无量劫前,水天佛住持世间,因佛以水观,彻悟性天,是三十五佛之一,或佛具万德,观众生根机,当以水观法门得度,故佛号也于法门相应,也教对机的一类菩萨修习水观入正定。于禅观中先观自己身中的水性,从内到外,从净到浊。反复循环,无学穷尽。由作观得知,水性相同。为何先观身中水大,因当观力深厚时,可破我法二执。现在身中水大,已观照熟悉了,再引伸身外一切世界的水大,得知身中水大与世界外浮幢王刹香水海中的水大,毫无差别,同一性质。浮幢王刹香水海,广大无边,以此为所观境,大不思议,非凡夫权乘所能达到。为何观外无边的深境?因当观力深厚时,则可了达性水真空,乃至,周遍法界,那时我法二空,不必多说了。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亡身。这表示水观三昧,已经初见成效,但还很浅,。入定时,不见一物只见澄定的水遍满面十方世界,但出定后身相还在。 “若以水大之性为所观境,则修水观从狭至广,都是以想念而成就观行,非真实有。要证真实不变的如如之理,必须用始觉的如如智,即根中不生灭性。非凭起心动念的分别觉吧,今以分别觉观的生灭无常法,为本修因,云何能令初心,速获圆通。” 四、琉璃光由风大悟入圆通 琉璃光法王子,此菩萨修行证果后,身心光洞澈无碍,如净琉璃一般,故得此号。原为东方不动佛座下大菩萨,将断法王位,故称法王子,今在楞严会上,起座礼佛后自述往昔得证圆通的最初方便。菩萨回忆过去恒沙劫前,有佛出世,号无量声如来,(声音是由脐轮风起,鼓气而出所发生的。)此佛也是观风大为最初方便而成就的。此佛对大机开示最上乘法说:本觉妙明,即是天然本具灵觉之性,是寂然不动,有感而通;妙是体而不变,明是用而随缘,故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而风性亦是不变,只是随缘而吹动,本觉真如,本是不立一尘,焉有众生和世界?只因一念无明妄动,动则有风。风大即一念心中之动相,世间诸相,皆从此动相而来。既然风大有一念无明妄动而生起,也要随无明风力转动,才会有世界众生。只要能悟风性本空,动相非有,便可返回本觉妙明真心。 “风的吹动摇摆之相,是对于寂静无风时而言的。动则无静,静则无动,属于生灭无常的对待法,既有对待,则不是无能所,绝对待的觉体。云何以此为本修因,欲初心速证圆通。” 《坛经强记载:六祖大师,见二僧争执是幡动还是风动时,说:是仁者心动。六祖大师与琉璃光法王子的悟理相同,风是由心中一念无明动相而产生,世界上的一切皆被无明风力所转动。幡是由一念无明妄想心而凝结成的色法。真如本体中,本不立一尘。见风见幡,已是不对,又见风动,幡动,更是错上加错,妄上加妄,故六祖说:即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在动。 五、虚空藏菩萨由空大悟入圆通 虚空藏菩萨,以观空大而取证,混虚空为体性,以虚空为库藏,普施十方众生,无量珍宝,故以是为名;以虚空为身,虚空无边,身亦无边,故又名我无边身。其他经中记载:将来成佛号莲花如来。今在楞严会上,礼佛后自述圆通,先说果地大用,后说因地所修入道方便。 “虚空是由一念不觉,无明生起,晦昧而成叫做昏,冥顽无知无觉叫做钝,若以此冥顽不灵的虚空为所观境,空性昏钝无知,本非灵明觉知这心性,既无觉知,则与正觉菩提相异,云何以此昏钝无知,与觉性有异的虚空,为本修因,而获初心速证圆通。” 六、弥勒菩萨由识大悟放圆通 弥勒,梵语,完整正确的名字是“梅怛利曳那”,译作“慈氏”,是姓,名阿逸多,译作“无能胜”。由得慈心三昧,故又名“慈无能胜”。过去曾遇大慈如来,发愿将来成佛,与大慈如来一样。位在等觉,现居兜率内院,为补处菩萨,将来降生人间成佛,龙华三会,说法度生。菩萨礼佛后自述往昔得道因缘。 “识是指八种识心,都是随着诸缘而有,识性不是恒常性,当心修观时,已属于虚妄之法。何况所观的,是非常性的识大,更是生灭无常的法,云何以此不常之生灭识心,为本修因,欲令初心,获真常圆通的佛果。” 七、大势至菩萨由根大悟入圆通 大势至菩萨,观经中说:“以智慧力,拔三途苦,和无上乐,故名大势至。《思益经》中说:”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此菩萨和他的同伦,五十二位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他证圆通的法门。“我回想无量劫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尊佛相继于一劫中出世,最后一位名超日月光佛。他教我念佛法门,我遂得入正定,故名念佛三昧。比如有二人,一人专心忆念,一人专忘记,这二人是相遇等于没相遇,相见也等于不见。”此一人专念者指佛,一人专忘的指众生。佛时刻忆念众生,众生因无明所覆则时时把佛忘记。“若二人都互相忆念,大家忆念深切,不相舍离,就会生生世世,如影随形,不会乖违离异。十方如来,怜悯护念众生,有如慈母忆念儿子一样,若子女不听教,逃走不回,母亲日夜忆念子女亦是无用。若子女忆念母亲,如母亲忆念子女一样恳切,则大家生生世世,不相违背远离,若众生心,能时时念佛忆佛,纵使现在不能见佛,将来必定见佛,因为已经离佛不远了。此念佛法门,不须其它方便,只要一心专念,得到心佛相应,心眼开明。如薰染香气的人,身上就有香气。”念佛之人就会染着佛的的功德智慧香。以佛的法身和智慧光来庄严自己的本觉心佛,这叫香光庄严。我的本修因,是以念佛心,心心相继,无有间断而入无生法忍。现在此娑婆世界,专门摄受加被念佛之人,往生极乐净土。佛问圆通,我以不单修一根,而是都摄六根,摄一精明他不托根缘尘向外奔驰。一精即摄,令六根都不起作用。只一心念佛,没有他念,念念相继无有间断夹杂,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念不离净念,心心与佛相应,则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心佛是一如,而得正定。故我认为教摄六根,念佛法门最为第一。“ “念佛用心念而非口念,虽用净念相继的意根而不用妄想的意识心当体。故只用净念,并非令后念成无念。然则前念非后念,后念也不是前念,前念生,后念灭,前后相继,即属生灭,所以还是无常法。如果说以念佛为因,往生净土为果,则事实相符,因果一致,则万修人去,往生无疑,然欲以此生灭心为本修因,欲令初心,获证不生不灭的圆通性,岂非因果殊感?因果不符,绝不可能以无常生灭因,感真常果。(在卷四二决定义的第一决定义中佛说:“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文殊菩萨的说明正符合的第一次定义。)若以此生灭心为本修因,云何能令初心,速证圆通。” 七大圆通已经说完了。这七大原本是以地大为首,而这里以火大为先,何以故?因性好贪YIN的人,生为欲炎所烧,死为业火所焚。这和本经以阿难被陷,身堕YIN室外的起教因缘相符合。所以用来警醒喜欢多闻的人,必先除去欲漏,方是修行的正确途径。又七大原本是识大居后,而本经以根大圆通为最后,何以故?因为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虽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但销次于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观音菩萨的耳根法门,是诸佛一路涅盘门,能证涅盘极果。而对于不有修习自心涅盘的人,其次最适合的莫过于信、愿、持名念佛以求往生弥陀净土,则不来三界受生,可在极乐世界,亲自见佛闻法,得佛加被,寿命无量,永不退转,必定成佛。所以此是本经不以弥勒菩萨识大居后而以大势至菩萨根大居后的深刻内涵。22 第三章 第二十五圆通 第一节 观音耳根法入圆通 一、观音耳根圆通的取证过程 此菩萨为何号“观世音”,因为菩萨在因地是修耳根圆通法门而证果。从耳根中本觉妙理起如幻始觉妙智,不出流闻声,而是反闻能听声尘的闻性。菩萨果中利他,在《法华经》中说:“十方世界,若有众生受大苦恼,一心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菩萨即刻寻声救苦,无刹不一身。”古观音佛,以菩萨善观闻性,印证菩萨名观音。综上诸因,故以此为名。当大势至述圆通已竟,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忆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出世号观世音。(彼佛以此为名有二意,1、佛因中也是由耳根法门证入,故以因地修表示果上德号;2、佛观机应从耳根法门接引凡流,故佛号也同所教法门相应。)我于佛所发大道心(菩提道心:三心四愿。)观音佛教我从闻思修而入正定。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正思维非意识妄想,一味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初于耳根入手起修,以耳根为所入妙门。心光时常内注,不向外驰求,入流照性。攀缘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缘声尘,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则入圣人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无动相,就解除一个动尘之结。 二、观音耳根圆通的果后大用 “在寂灭现前之时,忽然超越世间和出世间,与十方界融合无碍。尽大地是我自性光明。尽虚空是我自性体相。同时得二种胜境。上者和十方诸佛本妙觉心相融合,和十方如来同一慈心。下者和六道众生融合为一。众生受苦,如我受苦无异。既得圆通,一佛同体,亦能与佛同用,令我得三十二应身,遍入一切世界,说法度生。” 1、现佛身,2、现独觉身,3、现缘觉身,4、现声闻声、5、现梵王身,6、同帝释身,7、现自在天身,8、现大自在天身,9、现天大将军身,10、现四天王身,11、现四太子身,12、现人王身,13、现长者身,14、现居士身,15、现宰官身,16、现婆罗门身,17、现比丘身,18、现比丘尼身,19、20现代婆塞身、优婆夷身,21、现世谛妇女身,22、23现童身、女身,24、现天身,25、现龙身,26、现药叉身,27、现乾达婆身,28、现阿修罗身,29、现紧那罗身,30、现摩呼罗伽身,31、现人身,32、现非人身。“这不可思议,清净无染的三十二应身。能入一切国土,随类无刹不现身,来救度众生。皆是反闻内熏,熏起妙智,证正定,才有这种无作妙力。不必动念,不假造作,便于正定中,自在无碍的广做利生佛事。 “世尊,我以反闻入流内熏,熏起本觉智光,再回光返照,照能闻之自性,照彻心源,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入究竟坚固正定。有无作妙力,能和十方六道众生之悲哀仰慕心,打成一片。若众生于苦恼灾难中,怖畏中,能一心称我名,则众我身心中得十四种无所畏之功德利用。” 1、苦恼难无畏,2、大火难无畏,3、大水难无畏,4、罗叉难无畏,5、刀兵难无畏,6、诸鬼难无畏,7、枷锁难无畏,8、劫贼难无畏,9、离念毒无畏,10、11离嗔毒、痴毒无畏,12、求男无畏,13、求女无畏。“以上十四种施无畏力,福德周备来普施十方众生。故十方众生,皆称观音菩萨为施无畏菩萨。世尊,我既得真实圆通,再历位进修,终证无上佛道,故又能得到四种任运自要,不假在意,不可思议之神妙德相。”1、同体形咒不思议,2、异体形咒不思议,3、破贪感求不可思议,4、供养佛身不思议。 “佛问圆通,照我所证,用耳根法门,反闻照性,照到一念不生,一心本源,便得楞严大定,故能随缘应化,妙用自在。此皆反闻工夫,逆生死海,入涅盘流,回光返照,直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遂得坚固大定,成无上觉道,故我以耳根法门,最为第一。世尊,古佛观音如来,见我速得圆通,赞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会中,为我授记,号观世音。由我观照耳根闻性,圆融无碍,遍十方界,故令十方众生。一心念我名者,皆能遂心满愿,自在成就。故观世音名号,遍十方界。” 三、观音耳根法圆通的加行方法 观音菩萨因地时,善根深厚,无有障碍,一切清净,又发大菩提心,故可秉教后直接进入耳根圆照三昧。但对于平常人修学,则有正修反闻功夫前的要求及入道次第。行人若有罪障则须礼佛求忏,以有端相显现,方知罪销业清,后可入圆通。如本经卷本中佛说:“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罗无上神咒。”行人若不具戒律,应当求受佛陀大戒。如经卷七中佛说: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不遇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戒已具足后,誓永断四根本罪,不仅身不犯过,且要心念不起,以至能断的观念也不着,才叫真持戒清净。佛于卷六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又说了摄心不YIN、不杀、不盗、不妄的四种清净明诲。经卷七中佛证明说: “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若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阿难因观末示时代,“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故而祈问)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佛便为阿难说安立道场,救护众生。详细的说明如何修建修楞严大定的坛场,及在坛场如何行道。卷七中佛说: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楞严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意间断……;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恒罗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成佛不谬。” 修耳根法门的行人须诵持楞严神咒,因经中佛说: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世间智”,“汝等有学,未心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无视才魔事,无有是处。” 修行人若无力建立坛场,佛说: “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道道,诵持咒心,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第二节 文殊菩萨选中耳门 当观音菩萨的自述结束时,释迦牟尼佛便显现种种神通瑞相,池沼林木皆因法音等等。大众叹未曾有。因二十五圣各圆通已竟,则阿难所请过“华屋”的二十五门全都开启,故佛现瑞相来表现,总是要众生承言玩相而发悟罢了。紧接着,佛令文殊菩萨为阿难以及将来末法的一切众生,选一个最容易修行,最快成就,与此土众生相契的第一圆通门。文殊菩萨对以上二十四圣的圆通法门评价已经介绍过了。此观音菩萨的耳根法门是否为当机入道方便呢?文殊菩萨说: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盘心,观音音为最……。” 文殊菩萨一语道破天机,如同抛给了沉没在生死苦海中的六道众生一个救生圈;如同迷路的孩子流浪在他乡,受尽苦难,现在终于找到了归家的道路,悲喜交集。问,为何要选耳根法门为第一圆通法门呢? 第三节 耳根为圆根的原因 一、佛在经中的暗示 佛在介绍六根的功德数量大小说: “如耳周闻,十方无遗,动若尔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当验此等六月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在这段内容中,佛已依稀暗示耳根为为最圆根的信息。在本经卷四中,阿难听佛说离尘即无根结的体质,却误作了离开了尘境,完全没有了根性,错把根性等同识心。为了销除阿难的邪见,佛就举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显示正确的道理。一者击钟验常,二者梦中闻声。此二例,皆是以六根中,耳根闻性具有远离生灭的常真实性,以及当无思维觉观之时闻性仍存的圆真实性。佛为什么举例皆以耳根闻性为对象?须知佛陀的说法,义深难测,非比寻常,这段内容虽是破邪显正同时也是在提醒阿难注意闻性的功能殊胜,借以暗示耳根就是圆通本根。 二、文殊菩萨选耳根为圆根的原因 文殊菩萨是这样解释的:世尊在此娑婆世界,用音声作佛事,此方众生,耳根最利,其余五根皆钝。耳根具足圆、通、常三种真实性。此知一人居住静室内,十方一同击鼓,十处的鼓响,皆可同时听至,而无先后的差别,足见耳根闻性具圆真实;眼根只能观障内之境,而不能观障观之境。如隔墙不见屋我人物、隔皮不见内之脏腑。口尝味、鼻嗅香、也是一样,身根要有物相合方能有知,与物分离则不能觉。意识终日想念纷乱,无有头绪,杂念都未除,如何能通达。只有耳根、具足灵通之用,隔物也能听音,或远或近,所有音声,同时听到,眼等五根的功能,与耳根比是望尘莫及,其余六识、六尘、更是不行。耳根闻性的功德,本自周遍圆满无缺,故俱通真实:有声时为动,无声时为静,众生因迷失本性,惑有声为有闻性,无声为无闻性。其实,并不是闻性随声尘或有或无,而是声音的动静二相,常在闻性的无动体中,循环生灭。闻性始终是湛然周遍常住不灭亡,所以闻性本具常真实。 二十四圆通与耳根圆通之间,也有很多的联系和差别,所谓联系,就是二十四圆通对耳根圆通之间有利的相似或共同条件;所谓差别,说是二十四圆通对耳极圆通之间不同的反面条件: 第五节 佛对耳根法门的开示 阿难遭遇YIN室之难被佛救后,方知平日只重多闻,忽视实证的过失。于是求佛开示,诸佛成道所修大定的最初方便。佛观因缘成熟,于是许说。楞严大定是三昧中王,是自性本定,不假修造,即“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因众生被无明所覆,虽是本具,若不方便显之,终不能见,故无修不妨幻修。所修之法就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的耳根法门。因阿难只证初果,心中尚有尘沙无明诸惑未除,若直截了当的告诉他,阿难虽能秉教,但必不能心悦诚服。佛大智鉴机,方不辞疲倦的循循善诱、细细开示。才引出了经首“二次征心”、“三番破识”、“十番显见”、乃至四科七大,无非如来藏心,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第四章 小结 至此,二十五圣各述圆通及文殊菩萨奉旨选第一圆通法门,已经讲完。尔时,阿难尊者闻此开示心迹圆明,悲欣交集地说:“我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从此以去,再说安立道场,戒定慧三无漏学,复说楞严神咒,此为修圆通障重者设立的加行。“华屋”(喻如来藏)已入。升屋须有阶梯即依禅那以修进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达妙觉果海,首楞严大定已成始成终。结经名令奉持、七趣劝离、五魔教识、赞叹流面,如来最后大慈无有穷尽,全经圆满。 第五章 后论 通过以上诸章的讨论,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参考书目: 1、刘道开《楞严贯摄》P5 香港实业公司 1998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