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中有关静虑无色的研究
洛桑
(一)目录
论文提要
导论
一、研究范围和方法。
二、论文所解决的根本问题。
三、理论经典历史回顾。
第一章 楞严经弘传的情况
一、汉地的弘传
二、藏地的弘传
三、欧美等地的弘传
第二章修习禅定的功德和不修习的过患
一、禅定的好处
二、修习禅定的功德
三、修习禅定的过患
第三章 修习静虑无色的身所依
一、修习静虑无色的身所依
二、修习静虑无色的心所依
第四章 能得静虑无色的因
一、能得静虑无色建立总说
二、能得静虑无色分说
三、七作意的决定数和决定次第
1、七作意的决定数
2、七作意的决定次第
四、七作意总摄为世间四道
五、其余相应宣说
六、九道之所属解说
第五章 所得静虑之无色等至解说
一、静虑无色等至总说
二、静虑等至解说
1、经总说
2、分类广说
(1)获得分支和界分上下解说
(2)所依分类解说
(3)果分类解说
(4)实法分类解说
(5)诸所缘分类解说
三、无色等至解说
四、静虑无色的出入特点
1、下部宗派和共宗出入方式
2、上部宗派出入方式
五、分支和诸所缘的特点
1、静虑分支解说
(1)第一静虑分支
(2)第二静虑分支
(3)第三静虑分支
(4)第四静虑分支
A实法的特点
B四静虑的特点
C分支的决定数
2、无色的所缘解说
(1)空无边处的所缘
(2)识无边处的所缘
(3)无所有处的所缘
(4)有顶的所缘
3、得静虑无色等至的证明
4、修静虑无色等至的果解说
(1)果生的解虑
(2)果生的无色
(3)究竟果
(二)正文部分节选
论文提要:作为全世界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楞严经中有关静虑无色的研究》主要内容,提要如下:楞严经在全世纪弘传的情况。修习禅定的功德和不修习的过患。能决定受持、修习静虑无色的心所依和身所依。能得静虑无色的因相明知作意、信解作意、极寂作意、喜摄作意、详察作意、加行作意、加行果作意的七作意。所得静虑无色等至,分为:静虑无色等至总说,静虑等至和无色等至二者分说,静虑无色等至出入特点,诸分支和所缘分说、得静虑无色等至征相,修习静虑无色等结果。
关键词:《楞严经》、静虑、无色、出入研究
作者洛桑:江西佛学院楞严班学僧,本文是他藏语作文的汉译
导论
1、研究范围和方法
在不灭金刚风长养的无限广阔的地球上,一切世间不共之大亲友,伟大之正量师、薄伽梵、释迦牟尼佛降世。他顺应无量众生的不同界、不同解,于四十九年中,宣说了能对治三毒的八万四千法门,而其中,最极、最胜、最妙的,唯为《大佛顶首楞严经》。
(1)此经中云:“是佛顶光聚、悉恒多般恒罗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此证即言此胜教授是十方一切如来希妙绝伦的道路,唯依此法门,能得无上菩提果。又此经第八卷中云:是经名大佛顶,悉恒多般恒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2)此经中又云:“亦如来秘因,修证了义。”
(3)此经中复云:“亦名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4)由上可知佛对此经作了比其它经更广大的赞叹。
若从所诠的内容方面讲,藏传佛教中流传的五部大论、四大续南传佛教流传的八正道、三学、止观诸名义,或直接、或间接,在此经中尽得开显。一切乘,尤其是大乘经中的一切义理、名言尽摄一处,如同华藏。正如太虚大师所言:
此经是一部完整的大乘佛法概论。
此语恰如其分。因此,如果能不垂涎慕求其他讲、修法,而有能力专门对此经进行闻思修,方能了知此教授为现在修行这必不可缺。此经所诠总括来说,摄于三学内。三学中,戒学是修定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因和顺缘,智慧是修定的果,故此二者全部由修定所摄持。因此,定的地位极其重要,断二障、生无漏智慧皆必须依赖于定。《一切秘密经》中云:
佛者概括言,决定定慧生。
因此此经从名相、自相、行相、类别、修法、作用等角度,以禅定修行方法、静虑无色等至、静虑无色修习的果:神通和般若、等至所摄的功德:解脱、遍处、胜处等为主体,或直接或间接,宣说了世出世间的无边异门。
通常注释佛的意趣,应弃舍对国定、民族的偏执,跟从得佛授记、具足正量的大乘开创师。尤其对于后世根机下劣、智慧浅薄、不尚精勤的凡夫而言,若不跟从他们如何可能自在通达佛的意趣!为什么这样说呢?
佛说一切法,视众生不同、信解不同,所宣一切法的词句亦各各差别。遗憾的是,众多智愚者不能通达义理的了义和不了义,反而把不了义经作为了义经的依据,把了义经作为不了义经的依据,有当作无,无当作有,常当作无常,无常当作常。依据这样的见解,来注释佛的意趣,不必说正确解释经和论的义理,显而易见的,就是与世间共许的道理也是相违背的。因此若对此经的密意进行注释,应依据其他佛经和诸大乘开创师的论典。这样注释,此经之事业才会更广大,源流才会更清净,对此经无依据、随意无依据、随意评论者的邪见才必定、自然消除。依据此原则,我运用内、外道众多学者关于静虑无色的参考文献,以三量伺察的方法,著述了《楞严经中有关静虑无色的研究》一文。
2、本文所解决的问题。
静虑无色定十分重要是内道外共同看法,为什么是共同的呢?因为身心轻安的世间乐和神通尚依靠定,更何况求得一切解脱、一切智的果位。又因为转生到上界必须依靠修习静虑无色定,故对静虑无色的了知极其重要。本文通过阐述修习定的功德和不修习的过患、修习静虑无色等至的所依、能得静虑无色的因即七作意的自相、所得静虑无色等至的特点、修习的静虑无色等至果等内容,显明了静虑无色的决定自由,决定类别,决定特点,决定作用,决定数与决定次第。从而依教及理,决定上下宗派观点,自他观点。
3、理论经典历史回顾
静虑无色定外道亦有。吉祥法称对外道下了这样的定义:邪见道路无边际。外道由于远离辨别真实与非真实的智慧,恶见无边。很难断言是这个或不是这个,故不去细究其受持的宗派。总括来说,外道中流传最广的有常见和断见二种,持常见的数论派在人寿无量岁时已出现,持断见的顺世派在人寿二万岁时已出现,这样毫无疑问有关静虑无色等至的典籍很早就有了。释迦牟尼佛出世,开显静虑无色的经和论在印度开始弘扬,如《般若经》、经部的有关著作、密宗的有关著作、《现观庄严论》、《阿毗达摩集论》、《阿毗达摩俱舍信纸》、《现观庄严论释明》、《八千颂大疏》。在藏地有:《俱舍论释·显明庄严》、宗喀巴的《静虑无色的广略》二种。在汉地有:晋道安大师的《安般守意止观》、唐天台宗智者大师的《童蒙止观》、明交光大师的《交光正脉疏》等,此外还有许多楞严经的注释,如明雪浪大师的《楞严经注解》、二十世纪出现的守培法师的《楞严经妙心疏》、圆瑛法师的《楞严经义释》、宣化上人的《大佛顶首楞严浅释》。另外,才旦夏茸的《菩提道次第广释》、夏尔东仁波切的《菩提道次第广释》中对静虑无色也作了广述。总的来说,关于静虑无色的经和论,不可计数,若单将它们的书名一一书定写,其字数已逾万千计。因此这里不一一列举,一通则百通。若能以上列的佛教发展史中出现的这些经论,作为依据,进行研究,就可以获得极大利益。
注1:文中藏文人名与书名的翻译未查阅资料中的其他翻译故,仅作参考。
注2:1014定、等至、三摩钵底
3037定、禅定、静虑、三摩地
1027定、等持、三摩地、三昧
990定、等引、平等住、根本定、三摩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