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略述天台六即论之涵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无非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当下成佛而已矣。故释迦世尊,兴无缘慈,运同体悲,观机施教,对症下药。依众生种种习气烦恼毛病,说无量法门海。一一法皆对治众生种种病,无一法非无因缘而说。无奈愚昧之徒,道听途说,不能直下承当如来说法之真实意旨,洞明祖师创宗立教之苦志,执一非诸。或妄自尊大,或甘自堕落。由是万弊丛生。为了革除弊病,我祖智者,乃释迦之再来。了悟如来设教之奥旨,洞明万法之本源,彻证自心本具之如理。以八教五时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于前,用六即二意明辩横竖圆渐于后。著《观无量寿佛经义疏》时,特立六即佛义,以对治妄自尊大者,及甘自堕落者。言“六而常即,即而常六”,成为千古之绝唱。今就此略述其要,以求诸达人慈悲指正,以免误己误人矣。
所谓六即者,一立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此中,“六”明阶级浅深,“即”明当体就是。横说生佛一体,凡圣一如,平等平等,无有高下;竖说则力用大相悬殊,生佛迥异,凡圣攸分。作一譬喻,犹如初生小孩,其形象虽与父母一样,但其力用则大不相同。但也不能就此说小孩非人,亦不能以大人之事,令其小孩去做。言“六而常即”,则能使下劣者,知其自甘落后之过;言“即而常六”,则能使增上慢者,知其圣位自居之咎。如果说“六而不即”,则不知生佛一体之理;或言“即而不六”,则不知凡圣迥异之理。故疏曰:“六而常即,以显生佛一体;即而常六,以示凡圣攸分”。
众生之所迷,正是诸佛之所悟;诸佛之所悟,正是众生之所迷。凡圣一如,生佛平等。其旨在于六即。故我佛世尊出成正觉时,赞而叹之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现前”。但释尊说法,审根逗机,契理契机。对上根利智之人,说圆顿大法,直示最上之一乘,令其发明无修无证之旨。所谓天然性德,岂容修得?此是如来对大根人作顿说。对劣根弱智之人,则隐大施小,怕其疑而生谤,就历三时而调停,令其从凡至生,由修而证,从理即而名字,有名字而观行,乃至由分证而究竟。所谓非经历劫辛勤,不收其效。此为如来逗顿根而作渐说。可是,后来披阅教乘者,见华严顿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便认为自己就是佛也,吾与佛同也,一也,无少差别。何须再修行念佛也?又听“真如界内,无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象‘,便乃圣位高居,妄自尊大,惟佛自许。视念佛为迂谈,斥修行为多余。或见渐者说,吾乃博地一凡夫,与圣位无分。何敢妄称作佛,求生西方也。只求来生不失人身足矣!于是认为佛道长远,众生难度,久受勤苦,非己力堪任,便乃自处凡愚,不求进取,自甘暴弃。增上慢者,因谤而堕落恶趣;暴弃者,因愚而轮转五道。智者大师,悲而愍之,乃以六即二义分析明辩之。言:“六而恒即”,故人人有成佛之分。使下劣者欣然破迷而发足起行,免退曲之过。言:“即而终六”,故有理即、名字、观行、相似、分证、究竟等阶位之不同。由名字而观行,乃至由分证而究竟。盖拾级临高,部部上升,不可躐也。使增上慢者,翻然自悟理即,从而奋然起行,免堕坑之咎。
伟哉!智者大师,挽救了千百年来人之流弊。“六而常即,即而常六”之义,成为千古之高判。故山家教观虽遍震寰宇,而六即二义,特为各家所共遵。有功于教藏。今我等末法凡愚,应深明大师立六即佛论的悲心,应深信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只因我等在迷,诸佛在觉。故释尊无量劫前早成正觉,我等今天尚在沉沦。欲转迷成悟,转凡成圣,则须深信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具足信原,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方不孤佛化,不付己灵。亦不孤负大师立教之苦志。若能如是,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癸未仲秋昌莲于寒山寺

 
 
 
前五篇文章

《楞严经》由龙宫传出之探讨

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

《金刚经 第七品》精义 无得无说分

《金刚经 今注今译》摘要

略谈净土宗

 

后五篇文章

佛教无常观浅析

佛教三界唯心论与美是心影说

放生的意义、实施与注意事项

关于佛门放生的思考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