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临济宗高僧密云圆悟略传 隆藏 有明一代,诸宗凋零,而临济一宗独盛。尤其是在明中叶,有笑岩德宝禅师(1512-1581)南北弘化,传其法于幻有正传,正传弟子中以密云圆悟、天隐圆修、雪峤圆信为佼佼者,各传道一方,时称临济中兴。其中,又以密云圆悟禅师为特出,门下弟子众多,其禅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天童密云圆悟禅师(1566~1642),江苏宜兴人,俗姓蒋,字觉初,自号密云,谥号“慧定禅师”。生而聪颖过人,幼年时期即气度庄重,不妄言动,终日静坐沉思。六岁入乡学不喜训诂之学,惟好纵笔挥染。八岁时感念世相无常,勤持佛号至彻昼夜。二十六岁时,农耕之余,偶得《六祖坛经》阅之,开始对禅宗发生兴趣。从此时时处处,以参究禅法为事。二十七岁,背柴经过过山路,忽见积薪,而恍然有省。于是收摄心意,终日保任,决意出家。二十九岁时,听说幻有正传禅师在荆溪龙池山禹门禅院开演禅法,深具宗旨,于是离家前往参学。 龙池正传知其必成大器,因此特别予以锤炼,令他为众人执劳服役,备历艰辛。他在答弟子法藏时讲:“老僧渔也渔过,樵也樵过,耕也耕过,牧也牧过。祗为不知本命元辰立地处,故入佛门来。”过了两年,才为他剃度。出家后三年之中,仍从事繁重的劳动,“身任众务,以至鬻薪陶器,负米百里之外。”他在劳作的同时,仍然勤奋地对禅法进行体验,但觉心境对立,与古人所说“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境界不能契合,因此向正传请问。正传只对他说:“汝若到这田地,便乃放身倒卧。”后虽屡次请益,却遭到严厉的斥责詈骂。他苦事参究而不得,惭闷交感,终于病倒,经过十数天才醒过来。于是向龙池幻有正传禅师请求闭关。 一天,龙池禅师经过关前,圆悟言及有心无心之旨,龙池禅师说:“汝既有心,把将心来。”他呈偈说:“自心本自心,心不自自心,心不非自心,心心即自心。” 龙池说:“心不自心,自心非心,有无既非,无自心耶。”圆悟又呈偈说:“心心即自心,有无皆自心。有无皆自心,无心无自心。”龙池说:“今日张渚买两把青菜来,无个大萝卜头。”圆悟说:“我在关房不知,谢和尚三拜。”龙池言:“终未大悟。”闭关三年中,时时与龙池禅师往复问答,当机不让,但龙池最终也未给予印可,圆悟本人也自觉心中不得决定。 万历三十年(1602),龙池禅师入京,命圆悟监理禹门禅院院务。他因未得印证,愈加奋发精进。一天,过铜棺山顶,忽豁然大悟,觉情与无情焕然炳现,觅纤毫过患而了不可得,从前所疑之处也从此冰释。至此,其年已三十八岁了。 开悟之后,圆悟率领后昆弟子北上,到京都参谒龙池正传。龙池问:“老僧告别汝等三年,汝等有什么新的领会处么?”圆悟站出来说:“有。”龙池问:“有什么新的会心之处?”圆悟道:“一人有庆,万民乐业。”龙池又问:“那你又做什么?”圆悟即问讯龙池,道:“我得得地来省觐和尚。”龙池于是说:“念子远来,放汝三十棒。”圆悟便出。一天晚上和众人一起到丈室,龙池问:“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你怎么理解?”师便出。龙池说:“此子如伤弓之鸟,见弓影便行。”一日早晨,在室中与龙池谈话,吃完早餐后,大家问说了什么话?圆悟便翻倒饭桌。又有一天,龙池问:“如果忽然有人问你,你如何酬对?”圆悟即竖拳。龙池亦竖拳说:“老僧不晓得这是什么意思。”圆悟说:“莫道和尚不晓得,三世诸佛也不晓得。”龙池问:“那你又怎么说?”圆悟便喝。龙池说:“三喝四喝后,又如何?”圆悟即连喝而退。龙池为之心折,赞叹说:“宛有古人之作。”其在与师机峰触对之下,禅风凌厉,由此可见一斑。 龙池后嘱其南还。圆悟因此从两浙游经会稽,陶石篑太史延居护生庵,“为诸名宿开发积疑,莫不惊叹,得未曾有!”后龙池正传回禹门,召圆悟回。万历三十九年(1611),集众上堂,以衣拂付圆悟。复以扶持佛法相嘱托,圆悟呈偈说:“若据某甲扶佛法,任他○○○○○,都来总与三十棒,莫道分明为赏罚。”龙池见之大笑,认为付拂得人,终能光大法脉。 不久龙池示寂,圆悟感念法乳恩深,于柩侧服心丧三年。万历四十五年(1617),圆悟五十二岁时,继席龙池禹门祖庭,为临济宗第三十世,正式传法,凡闻其所说者无不叹服。其后登匡庐,在泗州寺度夏,有僧请住天台山通玄寺。圆悟因念托付之重,幡然就之。与十几位弟子朝夕过从,传授宗旨。天启四年(1624),依盐官蔡子谷之请,主金粟山广慧寺,一切悉依丛林规制,从学者多达七百。“凡师所过,缁素求瞻礼者,喧阗杂沓,每至遮道不得行。”于是宗风大振,很多优秀的人才都出自他的门下。 崇祯三年(1630),住持福州黄檗山。崇祯四年(1631),入主阿育王寺。不久宁波司理黄端伯、邑侯王章等请主浙江鄞县天童寺。而盐官诸绅士请再主金粟。两郡交迎,圆悟征求座下众人的意见,来到天童寺,经过十年经营重建,天童寺殿宇恢弘,成为大规模的禅宗丛林。其弟子云集,三倍于金粟。门下学人,无论晨夕随侍,还是书信请问,或是邂逅咨请,“得师激发,无不虚往而实归”。圆悟代其师龙池主法二十五年间,始终坚持以本分接人,不顾怨嫌,为人发明临济宗旨,钱谦益撰《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称赞他一生是“以真实心,行真实行,悟真实道,说真实法,化真实众”。因其耿介为道,不徇人情,甚至与其弟子汉月法藏发生清初著名的一场僧诤。 汉月法藏(1573~1635),梁溪(今江苏无锡)人,俗姓苏,号汉月,字于密。幼好禅旨,读高峰语录有疑,潜心参究,历十余年。后闻折竹声大悟。天启四年(1624),到金粟寺参诣密云圆悟,蒙圆悟印可付法。历住苏州三峰禅院、北禅大慈寺、杭州安稳寺,苏州圣恩寺等名刹。其人聪颖,学贯佛儒。后著《五宗原》,与圆悟见地相左。汉月法藏死后,圆悟著《辟妄七书》进行批破。汉月之徒潭吉弘忍著《五宗救》,以维护其师之说,兼驳密云圆悟的《辟妄七书》。潭吉弘忍死后,密云圆悟复著《辟妄救略说》十卷,对汉月法藏、潭吉弘忍师徒一起清算。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僧诤。这场僧诤,最后在清世宗雍正的干预下,焚毁了汉月法藏等的著作,以圆悟的胜利为终结。 圆悟非常重视清规古制,平常教导弟子,俱以古德风规、法门大体相勉励,并且躬行实践,坚持与大众一起劳作。室内不畜长物,若有剩余即以之供养大众。虽所建通玄、金粟、天童三大寺规模宏大,而圆悟本人仅一杖一拂,而飘然于物外。 崇祯十四年(1641),田太傅承皇贵妃田氏之命,赍紫衣入山,请圆悟禅师说法。并奏请朝廷,请求圆悟禅师住持重兴南京报恩寺。圆悟以老病衰迈而坚决推辞,于次年正月回至天台山通玄寺。 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七日,密云圆悟禅师在通玄寺示寂,世寿七十七岁,僧腊四十有七,建塔于天童南山。有《密云禅师语录》(《禅宗全书》第五十二册)十二卷行世。 圆悟一生历主名刹,曾住持天台山通玄寺、嘉兴广慧寺、福州黄檗山万福寺、育王山广利寺、天童山景德寺、金陵大报恩寺六大丛林,在浙江、江苏、福建一带有很大影响。“六坐道场,说法二十六年,化溢支那,言满天下。”他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剃度弟子有三百余人,嗣法弟子十二人。其中最著名者有汉月法藏、费隐通容(1593-1661)、木陈道忞(1596-1674)、破山海明(1597-1666)、浮石通贤等,多是清初望重一时的高僧。另外,“其未及付授者,又若干人。王臣国士参请归依者,不可胜数。”被誉为“日本的文化恩人”的日本黄檗宗之祖隐元禅师也是圆悟的得法弟子。可以说,在明末清初,禅宗呈现出的中兴气象,是与密云圆悟禅师的努力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密云圆悟禅师道行碑》;《天童密云禅师年谱》;《天童密云禅师塔铭》; 《五灯全书》卷六十四;《五灯严统》卷二十四;《高僧摘要》卷一;《天童寺志》卷八;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下卷;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六、《清初僧诤记》卷三。
|
|